正文

再談浮屠與佛(1)

季羨林談佛(典藏本) 作者:季羨林


1947年,我寫過一篇文章:《浮屠與佛》,主要是論證中國最古佛典翻譯中的“佛”字,不是直接從梵文Buddha,而是間接通過吐火羅文A(焉耆文)pt和B(龜茲文)的pud、pd譯過來的。一個字的音譯,看來是小事一端,無關宏旨,實則與佛教傳入中國的途徑和時間有關,決不可等閑視之。文章中有一個問題頗感棘手,這就是,吐火羅文的pt、pud和pd都是清音,而“佛”字的古音則是濁音。由于周燕孫(祖謨)先生的幫助,這個問題算是勉強解決了。從那以后,雖然有時仍然有點耿耿于懷,但是沒有認真再考慮這個問題。

最近幾年讀書時讀到一些與此問題有關的新材料或者對舊材料的新解釋,覺得有必要對那篇文章加以補充和擴大,于是寫了這一篇文章。這篇文章分為兩部分:一、“佛”字對音的來源;二、從“浮屠”與“佛”的關系推測佛教傳入中國的途徑和時間。

一、“佛”字對音的來源

正如我在上面講到的,1947年那篇文章遺留下來的關鍵問題是清音與濁音的對應問題。原來我認定了對音的來源是清音。周燕孫先生的解釋也是從這個角度上下手的。但是,時隔40年,現(xiàn)在看到了一些以前不可能看到的新材料,我們大可以不必這樣去膠柱鼓瑟、刻舟求劍地去解決問題了?!胺稹弊值膶σ魜碓从袠O大可能就是濁音。

本來在回鶻文中“佛”字就作but,是濁音,這我在那篇論文中已經(jīng)講過。可是我當時認為“佛”字是譯自吐火羅文,對回鶻文沒有多加考慮。這至少是一個疏忽。許多佛教國家的和尚天天必念的三歸命,在回鶻文中是:

歸命佛(南無佛)namo but

歸命法(南無法)namo drm

歸命僧(南無僧)namo sa

在這里,梵文buddha變成了but?;佞X文中還有一個與梵文buddha相當?shù)淖郑篵ur。梵文中的devtideva(天中天)在回鶻文中變成了tri

trisi burxan。Burxan這個詞兒由兩個詞兒組成,一bur,一xan。Bur就是buddha。這個詞兒約相當于吐火羅文A的ptkt(kssi)和pttkt

(kssi),B的pudkte或(kssi)pudkte。

這個bur是怎樣來的呢?根據(jù)A.von Gabain的意見,它是由but演變過來的。她認為,在中國北方的某一個方言中,-t讀若-r,中國人把tatar音譯為“達怛”(古音以-t收尾),也屬于這個范疇。

H.W.Bailey對這個問題也發(fā)表了自己的意見。他說:

但是“佛”(Buddha)也用另一種形式從中國傳入中亞。西藏文bur表示出八世紀頃漢文“佛”字的讀音,這個-r代表從尾音-t發(fā)展過來的漢文尾音輔音。粟特文復合詞pwrsnk*bursang“佛陀僧伽”中有這個詞兒。這個詞兒從粟特文變成了回鶻文bursang,以同樣的形式傳入蒙古文?;佞X文(在蒙古文中作為外來語也一樣)burxan的第一部分,可能就是這同一個bur-“佛”。于是回鶻文tngri burxan意思就是“天可汗佛”,但是這個含義不總是被充分認識的,以致摩尼教回鶻文典籍中burxan zru意思是“Burxan瑣羅亞斯德”。在另一方面,日文借用了帶-t的字,Butu(Butsu)。

他對t>r的解釋同A.von Gabain稍有不同。但是,這是從中國傳入中亞的,證據(jù)似還不夠充分。

上面我談了回鶻文中梵文Buddha變?yōu)閎ut然后又由but變?yōu)閎ur的情況,其間也涉及一些其他中亞新疆的古代語言。我現(xiàn)在專門來談buddha在一些語言中變化的情況。我先列一個表:

大夏文 buddha變成了bodo,boddo,boudo

拜火教經(jīng)典的中古波斯文(巴列維文)

buddha變?yōu)閎wt

摩尼教安息文 buddha變?yōu)閎wt/but/

摩尼教粟特文 buddha變?yōu)閎wty pwtyy

佛教粟特文 buddha變?yōu)閜wt

達利文 buddha變?yōu)閎ot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