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是一個非常簡單的字,但在日常生活中,若能巧妙運用,便可表達出諸多理趣。比如,“行百里者半九十”,提醒人們堅持到底就是勝利;又如,“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道出了做事起始階段的重要性;再如,“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寫半句空”,強調(diào)治學(xué)要腳踏實地,不凌空蹈虛。
在現(xiàn)代語境中,“半”字的使用頻率極高?!靶炷锇肜?,風(fēng)韻猶存”,可嘆青春不能長駐;“說半句留半句”,叫人捉摸不透;“半個月亮爬上來”,月色朦朧,令人神往;“半死半生”、“半吞半吐”、“半信半疑”、“半推半就”、“半斤八兩”、“半途而廢”、“半邊天”、“半掩門”、“半瓶醋”、“半吊子”……林林總總,不勝枚舉。
“半”是一個美學(xué)詞匯,在中國古典詩詞中,曾營造出審美的意境。比如溫庭筠的《題望苑驛》:“弱柳千條杏一枝,半含春雨半垂絲?!痹诖猴L(fēng)雨露的滋潤下,柳枝吐露出嫩綠的新芽,煥發(fā)出春天的生機!又如黃公度的《道間即事》:“半濕半晴梅雨道,乍寒乍暖麥秋天。”將初夏江南的時令、物候與農(nóng)事納入詩中,豐富了季節(jié)感,彌散出濃郁的生活氣息。再如白居易的《暮江吟》:“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毕﹃栒账ü怍贼?,半江碧綠,半江殷紅,多么像一幅色彩絢麗的油畫??!
以上詩中的“半”字,構(gòu)思巧妙,頗具匠心,營造出了一派四時景色的詩情畫意。
此外,還有杜甫的“錦城絲管日紛紛,半入江風(fēng)半入云”;李商隱的“為報行人休折盡,半留相送半迎歸”;白居易的“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元稹的“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蘇東坡的“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徐渭的“半生落魄已成翁,獨立書齋嘯晚風(fēng)”;龔自珍的“資格未高滄海換,半為義士半為僧”;蘇曼殊的“袈裟點點凝櫻瓣,半是胭脂半淚痕”;朱熹的“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等詩句中的“半”字所營造出來的意趣,是辭典上的字面釋義永遠也無法概括得出的。
更有甚者,明代詩人梅鼎柞有一首詠春詩《水鄉(xiāng)》:“半水半煙著柳,半風(fēng)半雨催花。半沉半浮漁艇,半藏半見人家?!?/p>
全詩雖僅4句24個字,詩人卻連用了8個“半”字,把一幅半隱半現(xiàn)、煙雨迷蒙的江南水鄉(xiāng)春景圖描繪得惟妙惟肖,給人一種恍惚迷離、縹緲散逸的美感,意境奇妙,饒有情趣。
“半”是一種生活態(tài)度,一種心靈狀態(tài),一種人生智慧,一種處世哲學(xué)。我們只需稍作考證,就能從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找到其思想根源:譬如《道德經(jīng)》“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中庸》“中立而不倚”、《論語》“過猶不及”、《菜根譚》“路留一步,味讓三分”、“花看半開,飲酒微醺”,無一不體現(xiàn)出中國人崇尚中庸之道中的“半字哲學(xué)”。
宋代理學(xué)家邵雍有一首詩,題為《安樂窩》,其中有兩句是:“美酒飲教微醉后,好花看到半開時?!?/p>
明末清初的碩學(xué)鴻儒李密庵,有一首《半半歌》,可謂將“半字哲學(xué)”發(fā)揮到了極致。
歌詞如下:
看破浮生過半,半字受用無邊。半中歲月盡幽閑,半里乾坤寬展。
半郭半鄉(xiāng)村舍,半山半水田園。半耕半讀半經(jīng)廛,半士半姻民眷。
半雅半粗器具,半華半實庭軒。衾裳半素半輕鮮,肴饌半豐半儉。
童仆半能半拙,妻兒半樸半賢。心情半佛半神仙,姓字半藏半顯。
一半還之天地,讓將一半人間。半思后代與滄田,半想閻羅怎見。
飲酒半酣正好,花開半時偏妍。半帆張扇免翻顛,馬放半韁穩(wěn)便。
半少卻饒滋味,半多反厭糾纏。百年苦樂半相參,會占便宜只半。
林語堂十分欣賞李密庵用生花妙筆在其《半半歌》里所描繪出的那種知足常樂、隨遇而安、怡然自適的生活狀態(tài),認為這是“中國人所發(fā)現(xiàn)的最健全的生活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