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字哲學(xué)”不僅體現(xiàn)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里,國外人亦對其推崇備至。德國哲學(xué)家尼采曾作過一首詩:“別在平野上停留,也別去爬得太高。打從半高處觀看,世界顯得最美好?!?/p>
據(jù)說日本書道有一派以禪為宗旨,書法的特色是一篇字總留有幾處敗筆,如刻意的脹墨與枯筆,意在暗示:人生沒有百分之百的圓滿。
不唯書道,日本茶道里專門有一種品位,稱之為“殘缺之美”。
這一切,無不是在追求一種“半”的人生哲學(xué)。
晚清“第一中興名臣”曾國藩可謂深諳此道。他常誦的格言是“盛時常作衰時想,上場當(dāng)念下場時”、“有福不可享盡,有勢不可使盡”、“治生不求富,讀書不求官,修德不求報,為文不求傳”,常求的境界是“花未全開月未圓”,并將自己的書房取名“求闕齋”,意在持滿戒溢、知足自省。他在平定太平天國、位極人臣、功勛顯赫時,毅然自裁湘軍,功成身退。既保全了自己,又消除了朝廷的顧慮,最終為自己謀得了握有實(shí)權(quán)的兩江總督一職。在五十五歲時,他上疏請求解除一切職務(wù),注銷爵位,提前退休,在宦海沉浮、毀譽(yù)參半中成就了自己的千古英名。
“忠誠體國,節(jié)勁凌霜”、“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為師為將為相一完人”,以至世人給予他無盡的褒獎。
此外,像歷史上范蠡幫越王勾踐滅掉吳國后,功成身退,泛舟江湖;張良為劉邦奪得天下后,退隱林泉,名垂青史……他們都被后人稱為立德、立功、立言的一代圣相,堪稱我們?nèi)松詈玫膶?dǎo)師。
日中則昃,月盈則虧,器滿易傾,弦滿易繃,天理如此,人道亦然。
人生也好,世事也罷,現(xiàn)實(shí)生活中,盡管世人都在追求圓滿,但事實(shí)上又有幾人、又有幾事能夠達(dá)到圓滿的境界,最終無一不是帶著遺憾、帶著闕如到達(dá)終點(diǎn)的,誠如杭州靈隱寺楹聯(lián)說的:“人生哪能多如意,萬事但求半稱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