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前 言(2)

目標中國 作者:恩道爾(Engdahl, F.W.)


不但如此,他們還擁有龐大的院外游說組織,美國商會、美國銀行業(yè)協(xié)會、歐洲企業(yè)圓桌會議始終在其鞍前馬后。

在美歐,全球卡特爾聯盟花大價錢下注媒體和大選,迫使政府對大企業(yè)減稅、放寬管制,讓反壟斷法成為擺設。這樣一來,私人企業(yè)在過去30年間積累了巨額財富,這在世界歷史上前所未有。世界貿易組織的創(chuàng)立也是由他們一手推動,目的是在全球獲得更大的利潤。就像俄羅斯這樣的新成員在世貿組織也沒有決定權,而且還必須服從這150家大企業(yè)制定的規(guī)則。

這些企業(yè)涉及諸多領域,電信巨頭有英國沃達豐、美國AT&T、韋里孫通信、法國電信;軍工企業(yè)如波音、麥道;石油大亨像雪佛龍、??松梨?、BP;農業(yè)方面是孟山都、先正達、杜邦、拜耳、嘉吉、阿丹米;房地產業(yè)包括印度的德里土地金融等。更不乏“賭城之父”史蒂夫·韋恩、微軟創(chuàng)始人保羅·艾倫這樣的名人。為說明他們的規(guī)模,不妨列舉些許數字,據《福布斯》雜志2011年統(tǒng)計,這些大公司當年的營業(yè)額達36萬億美元,凈利潤2.6萬億美元。他們的資本總額高達149萬億美元,等于全球GDP總和的2倍,是所有發(fā)展中國家GDP總和的6倍還多,員工更是多達8,300萬人。在他們背后操控全局的,就是華爾街和倫敦金融業(yè)屈指可數的一幫人。

這幫人就是華盛頓敵視中國、俄羅斯、伊朗等的政策推手,也是他們決定著是否對伊拉克、阿富汗、敘利亞開戰(zhàn)。普通美國民眾對他們的真實面目毫不知情,美國軍方的大多數高級軍官同樣一無所知。讀者朋友們在閱讀本書時,請務必將此牢記于心。

這個全球卡特爾聯盟就是中國真正的敵人,也是世界真正的敵人。至于他們所采用的策略,不妨稱作“慢火煮蛙”。

慢火煮蛙與“屠龍”戰(zhàn)略

有一則古老的民諺,講的是要想把青蛙活活煮死,要先把它放進冷水鍋里,然后慢慢把火加大,青蛙就會在不知不覺中聽任死亡來臨,身臨險境卻渾然不知。這則諺語形象地反映了當前美國統(tǒng)治階層的對華戰(zhàn)略。

30多年前,鄧小平在中國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這一政策的效果出乎所有中國人的意料,世界也為之震驚。正是憑借中國人民的勤奮和進取,上世紀70年代仍一窮二白的中國一舉發(fā)展成為當今世界的經濟巨人。說來有趣,中國飛速崛起的第二個因素要“仰仗”美英等國企業(yè)的外包政策,他們原本只想從這個世界最大的廉價勞動力市場獲利,誰知卻在無形中助推了巨龍的騰飛。

美國政府高層很早就有推動中國融入世界的想法,關鍵人物是時任總統(tǒng)國安事務助理的基辛格,他一手策劃了1972年尼克松訪華的歷史性事件。此外還有基辛格的助手洛德,此人后來出任駐華大使。實際上,上述安排都在洛克菲勒家族的無形掌控之中,基辛格和洛德是洛克菲勒家族的得意門生。當年毛主席與尼克松會面時,陪同在場的美國人僅有基辛格和洛德,連國務卿羅杰斯都未能參加。對美國的決策圈而言,能在冷戰(zhàn)時期融化美中外交的堅冰,無疑是對抗蘇聯的頭號地緣戰(zhàn)略。

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鄧小平隨即開始了邁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關鍵轉折。雖征途艱險莫測,但此舉大氣磅礴。1989年,蘇聯在美國的精心設計下解體,其后不久,中情局通過駐華大使洛德和其繼任者李潔明精心布局,策劃了“天安門事件”爆發(fā)。諸多證據表明,這些伎倆就是為了制造類似蘇聯解體前的政治混亂,削弱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阻止中國經濟發(fā)展的步伐。雖然美國的行動未能成功,但對在國際政治和經濟上孤立中國卻發(fā)揮了重大作用。

此后,中國對外資日益開放,并且尋求加入世貿組織,這使其成為歐美跨國公司的理想投資市場。回首過去20多年,外資帶來的效應令人瞠目。按美元匯率計算,中國現在是世界頭號出口大國,也是排名美國之后的第二大石油進口國。

盡管中美之間不乏握手言歡、觥籌交錯,但這些不過是鏡花水月,美國的外交歸根結底是由其自身利益決定的,與鴉片戰(zhàn)爭時英帝國對清朝的策略并無兩樣。時任英國外交大臣的巴麥尊一語中的——“國家沒有永遠的敵人,也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敝袊臎Q策者務必要對此保持警醒。

從1972年中美高層首次接觸到1989年柏林墻倒塌,美國對華交往的目的多少都帶有聯中抗蘇的色彩。美國為對抗蘇聯無所不用其極,一旦戈爾巴喬夫領導的政權土崩瓦解,受洛克菲勒和布什家族控制的美國情報部門就開始對中國共產黨如法炮制。力促中國政府推行一蹴而就的經濟改革就在其中,這一措施的本質就是曾在20世紀90年代讓前蘇聯國家的經濟雪上加霜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主導的“休克療法”。

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之后,美國從自身的利益出發(fā),計劃用投資把中國變成世界出口基地,目的是利用其廉價勞動力降低從汽車到蘋果手機等歐美商品的成本。中國雖名為出口大國,但獲利甚微,相比之下,大筆的黃金白銀卻滾滾流向了美國。

這種情形延續(xù)到2005年,中國經濟一直沿著美國倡導的“自由市場”的模式快速發(fā)展,因而并未被美國視為威脅,但隨著經濟規(guī)模擴大,對原油、鐵礦砂、銅等原材料的需求與日俱增,中國開始采取更為大膽和有效的對外經濟政策,足跡遍布非洲、中東乃至全球各個角落,原本只被視為沃爾瑪等美國跨國公司廉價勞動力來源的中國,卻在不知不覺中對美國未來的霸權構成威脅,尤其是在非洲、亞洲和富產石油的中東地區(qū)。

也正是從2005年開始,華盛頓用“慢火煮蛙”的策略來對付中國,并且逐漸把火調大,妄圖重創(chuàng)直至扼殺中國發(fā)展。雖然離沸點已經不遠,但中國仍有時間,對于中國領導人和人民而言,現在絕對不能對對手的殘酷和意愿抱些許幻想。

本書所呈現給讀者的,正是美國統(tǒng)治集團如何一步一步精心策劃的“屠龍”戰(zhàn)略。

威廉·恩道爾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