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總序:尼采在當代中國的意義5

尼采全集 作者:弗尼采


有人可能認為尼采提倡的是快樂哲學,將他和孔子的道德哲學相提并論,似乎很不合適。其實尼采挑戰(zhàn)當時的道德法則,要求重估一切價值,意在攻擊虛偽的倫理道德,他認為這是基督教文化中的偽善一面所致,所以他對認識的真實性、道德的真實性的追求是無可非議的,盡管他懷疑恒定的真實性,只是試圖努力去接近這種真實性。將他和孔子相提并論僅僅是為了說明,在對知識、道德、價值等問題的看法上,不同文化背景的民族和個人實際上都存在著對話和交流的平臺。

實際上,尼采對虛偽道德的抨擊是擊中道德問題的要害的。當?shù)赖鲁蔀樘貦嚯A層和擁有話語權的人用來約束別人、對付別人的專用武器時,便必然顯示出它的虛偽性?;浇涛幕艿侥岵傻呐険?,是因為它的博愛精神與社會中的殘酷現(xiàn)實反差太大。孔孟在中國的新文化運動中遭到猛烈沖擊,也是因為他們被專制主義者用來作為掩蓋他們巧取豪奪丑陋行為的美好面具。

尼采對虛偽道德的批判并沒有停留在淺層次上,他同樣是將其納入到他對形而上學思維方式的挑戰(zhàn)上。尼采反對把道德變成一門可以演繹的、理性的、必然的科學。在這樣的“道德科學”面前,尼采針鋒相對地提出了“道德系譜學”,把關于倫理學的探討引入完全不同的方向。這同??潞蟋F(xiàn)代主義地對道德與權力,對犯罪、懲戒、性變態(tài)等進行系譜分析的出發(fā)點是一致的,這就是試圖避免那種一味追求起源、目的和本質(zhì),只注重簡單的因果關系,忽視事物中、人的自我中多元共生的復雜關系的形而上學傾向。正如學者所指出的那樣:“福柯將他的《性史》描繪成現(xiàn)代自我的系譜學,德里達則把他的大部分學術研究說成是‘重復了道德系譜學’;兩人都求助于尼采的實踐和范例。”尼采提出的“道德系譜學”可以避免形而上學思維方式在認識的真實性、道德的真實性方面的許多問題,可以對形而上學思維方式傳入中國以后過于強調(diào)工具理性的簡單傾向產(chǎn)生積極的影響。

在此首批《尼采全集》著作出版之際,尤其要感謝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的領導和編輯人員,感謝他們的積極支持和辛勤勞動。

楊恒達

2011年9月15日于世紀城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