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尚龍
這已經是我第N次聽到學生向我反饋,說某某老師的課講得太差了。
我在后臺聽了那位老師的課,覺得他講得很好,甚至覺得他講得很有深度??吹贸鰜?,那位老師在課前是下了功夫去準備的,而且很用心??蔀槭裁催€是有學生跑來反饋,說他的課講得不好呢?
后來我又仔細地聽了聽,發(fā)現(xiàn)了一個問題——他講課很無趣。
我曾經在參加新教師培訓的時候,聽一位前輩談過這樣的話題:如何在課上打造亮點。她說:“學生的注意力一般只能維持在15分鐘之內,所以,你應該每隔15分鐘就在課堂上講一個小笑話或者小故事,這樣能讓學生集中注意力。”
這句話讓我很受益,后來我當新老師的時候也有過實踐。我講到哪兒學生會犯困,以后的課我就在那里加上一個小故事。這個故事看似幽默詼諧,其實和后面的課沒有任何關聯(lián),但是它的作用卻與學生聽課質量息息相關。那些故事是我逐字逐句地無數次修改過的,至今還被保存在我的電腦里。
可是,有趣就能讓所有人說你好嗎?
有一次,我在講課時發(fā)現(xiàn)一名學生開始犯困了,就趕緊講故事,另一名學生跳出來說:“講重點。”
我當時就懵了,然后微笑地問這位同學:“同學,麻煩你告訴我,什么是重點?”
同學也懵了,說:“不知道,反正我覺得你講的這個就不是重點。”
我說:“你不知道就麻煩你好好聽,別總搞得你跟老師似的,還要教我怎么講課。”
后來這個學生就不來了,跟別人說我的課講得很差。要不是我心理承受能力大,真的會哭好幾天。可是,我,還有那位老師,我們講課的水平真的是很差嗎?
你理性分析的話,就會發(fā)現(xiàn),其實別人說你的課講得好還是不好,那經常是帶著他的主觀意見去評判的。到底怎么去量化好和差呢?其實很難。
后來,這個在課上跟我爭執(zhí)的同學成了我的好朋友。她告訴我,她從高中到大學,遇到過的老師從來不會讓學生哄堂大笑。所以她總覺得讓學生哄堂大笑的老師不正經,像說相聲的。
我汗顏。
評價一個老師的課講得好還是不好,其實在很大程度上說的是這位老師的授課方式適不適合自己。
適合就是好的,不適合就是差的。
所謂眾口難調,人上一百,五顏六色。老師不了解學生,學生不懂得老師,老師就變成了知識的搬運工,自然無法把學生教好。真正的老師,是要做教育者的,而不是做知識的搬運工。
我見過的很多學生里,從第一節(jié)課就覺得老師講得差的,都是因為他們沒有空杯的心態(tài);我也見過太多的老師從來不肯改變自己上課的方式,總覺得自己高人一等。
老師和學生到底是怎樣的關系呢?
教育的過程應該是老師彎下腰牽著學生一起過河。在過河的過程中,老師和學生是要同甘共苦的,老師負責給學生指引方向,學生負責腳踏實地學習。
他們是一對利益共同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