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東杰
無論各位喜不喜歡或了不了解,我們都身處政治世界當中;而且,這個世界不但建構了各位眼前的社會內涵,其運作結果也將決定我們與下一世代人類的未來。特別在今天這個所謂“民主”(無論作何定義)的時代,大家還都有那么點兒機會來參與其中,而不是像過去多數(shù)時間里,只能夠聽任少數(shù)人擺布;既然這樣,為什么我們不想辦法更深入地去知道什么叫做政治世界,然后設法去掌握自己的命運呢?
請注意以下幾個名詞:
政治、政治學、政客、政治家、網絡社會
非常欣喜,本人終于有了第一本書跟大陸的讀友們見面。就趁著這個難得的機會,跟各位掏掏心窩子,講幾句真心的想法與感受。
客套話別提,直接從這本書談起吧。
寫作這本書的源起,主要是自己在讀了二十幾年政治學,又教了十幾年政治課程后,左腦跟右腦不斷打架爭執(zhí)的結果。雖說自19世紀以來,從歐洲大陸出發(fā),通過無數(shù)先烈前仆后繼的呼吁、吶喊、沖撞、狂飆,乃至流血犧牲,終于迎來眼前這個到處高舉“人民當家作主”大旗的新時代,但真說到政治這回事,或許大家還是直覺地將它歸類成“衙門里的事”。
問題是,忙活了半天,到底哪兒改變了?真的有改變嗎?又或者是,是否我們所爭取到的改變還不足夠?若此,未來又該如何繼續(xù)走下去?
為了解決至少是自己心中一連串盤旋不去的疑惑,當然,更為了對臺下傳道授業(yè)對象負責(如果自己都沒好好整明白,又有何資格教別人),于是自問自答且自說自話地寫完了這本“懺悔錄”。以下就先跟各位分享幾點最初的疑惑與思考的初步結果。
到底“政治”是個什么東西?
相信對于這個問題,絕大多數(shù)人都是有點兒懂,又有點兒不太懂。
有點兒懂的原因是,當大伙湊在一塊兒的時候,時不時也會把當前政治局勢或其牽扯的社會問題,拿來當作茶余飯后閑聊的話題,甚至還會因此交個朋友或怒目相向;而不太懂的原因則是,一旦這些政治話題扯上某些個政治理論名詞時,往往爭執(zhí)了半天也只好不了了之,因為誰也不見得真搞得懂這些名詞到底意思是什么,這時,有些人干脆不是轉而埋怨那些學者創(chuàng)造出一些無聊的名詞,就是回到政治現(xiàn)實,直接從報章雜志內容來望文生義。反正達摩只是面對黑漆漆的石洞也能頓悟出些什么,何況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
但是,政治真的這么難懂嗎?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得先說明一件事情,也就是我們在這本書里頭所要說明的其實是“政治”,而不是“政治學”。盡管我們難免會提到若干政治學者的名字,或運用到一些政治理論名詞,但解釋這些名詞的目的絕不是要大家去弄清楚什么叫“政治學”,而只是因為這些名詞既偶爾充斥在媒體當中,也濫用在一大堆無聊政客的嘴巴里頭,如果大家一點都不了解其真正涵義的話,就只能被別人牽著鼻子走。如果各位不嫌棄的話,我們不僅希望可以帶領大家輕輕松松地走進政治的世界,還想傳授一點政治防身術,讓各位不會隨便被巧言令色所迷惑。
盡管如此,我們并不是說“政治學”不是個值得提的東西(畢竟這是作者本人的學術專業(yè)所在);在此要強調的是,正如同我們從小將在學校里所學的內容大致分成“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一樣,很明顯,所謂社會科學最大的挑戰(zhàn)就是,我們其實永遠無法從所觀察的對象中去得到結論,因為例外始終存在;這也是社會科學的理論與實際之間一直存在差距的緣故。這個差距也讓許多人訕笑學者不過是一些根本跟現(xiàn)實脫節(jié)、只會講空話的人(或者是一只訓練有素的驢)而已。對此,我們不得不承認有些人的確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