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序言(1)

1453:君士坦丁堡之戰(zhàn)(地中海史詩三部曲之一) 作者:羅杰·克勞利


紅蘋果惹人摘。

——土耳其諺語

初春。一只黑鳶在伊斯坦布爾的天空中隨風翱翔。它在蘇萊曼清真寺周圍懶洋洋地劃著圈,似乎被束縛在尖塔上。從這里,它可以俯瞰這座1500萬人口的城市,泰然自若地靜觀光陰流逝。

如果這只猛禽的先祖在1453年3月的寒冷清晨在君士坦丁堡上空盤旋,就會發(fā)現,城市的布局與今天相差無幾,但遠遠沒有現在這么熙熙攘攘。這座城市的形狀非常奇特,大致呈三角形,東邊的角有些向上翹,像頭兇猛犀牛的尖角,三角形的南北兩邊都得到大海的保護。北邊是有屏障保護的金角灣深水港;南面毗鄰馬爾馬拉海。馬爾馬拉海通過達達尼爾海峽向西奔涌,注入地中海。從空中俯瞰,可以輕松地辨認出三角形沿海的兩邊岸上連綿不絕的防御工事。海潮則以每小時7海里的速度從犀牛角尖端旁洶涌流過。這座城市既有天然屏障,也有人工防御。

但這個三角形的西面底邊最為不同尋常。那是一條復雜的分成三道的城墻系統(tǒng),設有許多間隔很近的塔樓,城墻外開掘有令人望而生畏的壕溝。城墻從金角灣一直延伸到馬爾馬拉海,封閉了城市,阻擋住外來的入侵。這就是歷經千年的狄奧多西城墻,中世紀世界最固若金湯的防御體系。對14和15世紀的奧斯曼土耳其人來說,它是“卡在真主喉嚨里的骨頭”,對他們的雄心予以嘲諷,是個心理陰影,阻礙了他們宏圖霸業(yè)的實現。對西方基督教世界來說,它是抵抗伊斯蘭教的壁壘,保護他們免遭伊斯蘭世界的入侵,讓他們志得意滿。

如果你在1453年春季俯瞰這座城市,還能辨認出筑有防御工事的熱那亞城鎮(zhèn)加拉塔,這是位于金角灣北側的一個小小的意大利城邦,那里就是歐洲的界限。博斯普魯斯海峽割斷了歐亞兩塊大陸,像一條大河一樣穿過覆蓋森林的丘陵,一直到黑海。海峽的另一邊是小亞細亞,或者叫安納托利亞,這個希臘詞的意思是“東方”。奧林匹斯山白雪皚皚的峰頂就在60英里外,在陽光中熠熠生輝。

在朝向歐洲的那一側,大地較為平坦、波動起伏,延伸到西面140英里處的奧斯曼城市埃迪爾內 。就在這片土地上,正在發(fā)生一些非同尋常的事情。在連接兩座城市的崎嶇道路上,一支龐大的隊伍正在行軍。大群的白帽和紅頭巾在移動;勁弓、標槍、火繩槍和盾牌在低沉的陽光照射下閃閃發(fā)光;成隊的前驅騎兵在經過時掀起煙塵;鏈甲如同漣漪,叮當作響。隨后是長長的輜重隊伍,有大群騾子、馬匹和駱駝,馱著各式軍需物資和相應人員——礦工、廚師、軍械匠、毛拉 、木匠和被戰(zhàn)利品吸引而來的冒險家。隊伍更后方還有一些東西。大群公牛和成百上千的勞工正在無比艱難地將大炮拖過松軟的土地。整個奧斯曼軍隊都在行動。

如果你能看得更遠,就能發(fā)現這次軍事行動的更多細節(jié)。一群劃槳船正從達達尼爾海峽的方向艱難而緩慢地頂風駛來,活像是中世紀繪畫的背景。高舷的運輸船正從黑海運來木材、糧食和炮彈。成群的牧人、圣徒、隨軍商販、營妓以及流浪漢從安納托利亞的高原走來,直奔博斯普魯斯海峽,響應奧斯曼帝國的號召。這些參差不齊的人員和裝備組成了一支協調有力的大軍,而這支大軍只有一個目標:君士坦丁堡,即古老的拜占庭帝國在公元1453年的殘余部分的都城。

即將交鋒的中世紀各民族是非常迷信的。他們相信預言,追尋征兆。在君士坦丁堡城內,古老的紀念碑和雕像都是魔法的源泉。人們相信,對世界未來的預言就隱藏在羅馬石柱的銘文中,盡管這些銘文的最初故事已經被人遺忘。他們從天氣中也能讀出跡象,并感到1453年的春季非常令人不安。天氣非同尋常地濕冷。3月,博斯普魯斯海峽上籠罩著濃霧。有地震發(fā)生,而且還在反常的季節(jié)下了雪。在充滿期待的城市內,這都是不吉利的預兆,或許甚至預示著世界末日的到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