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贛鄱書 作者:凌翼


大禹不死

大禹以一代治水人的責任和擔當,站在廬山漢陽峰巔,眼望洪荒浩渺,大水湯湯,人民流離失所,耕作的土地都被洪水淹沒。他指點江山,一幅疏九江的宏偉藍圖在心中蕩漾開來……

人類歷程是一部充滿驚心動魄的斗爭史。人與人斗,便發(fā)生了戰(zhàn)爭;人與自然斗,則有了改天換地的奇跡。

關于大洪水,不僅西方神話中有,東方也有大洪水的遭遇。據史籍記載,帝堯時期,洪水滔天,浩浩乎懷山襄陵,下民其憂,于是堯求能臣,群臣均推薦鯀可承擔治水的重任。堯對鯀不滿意,但卻沒有更合適的人選,于是鯀就成了中國治水第一人。

鯀費時九年,采用堵的方法,結果洪水沒有消除,反而比先前更加得勢。舜接手朝政,對鯀的治水業(yè)績極為不滿,不僅無功,反而有罪,將他誅殺于羽山。

子承父職,大禹繼承了父親鯀的遺志,得到舜帝的任命,重新開始探尋治水之道。父親鯀的失敗教訓給他提供了借鑒。他摒棄堵的治水方法,采用疏導的策略,開山鑿堰,洪水終于乖乖聽從他的調遣,流入大海。一場持續(xù)了二十余年的大洪水,終于平息了。

大禹為了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成為幾千年來不衰的美談。大禹治水十三年,足跡遍布九州大地。至今,有關大禹的遺跡和紀念建筑遍及河南、山西、山東、陜西、四川、貴州、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蘇、浙江等十多個省。

在鄱陽湖入江水道的鞋山上就有禹王崖;鄱陽湖畔的廬山還有禹王谷。這些都是大禹親臨鄱陽湖的見證。

司馬遷也曾步大禹足跡,登廬山漢陽峰頂,看九派橫流。大禹治理過的山川大地,令他心曠神怡,他在那本偉大著作中這樣寫道:“余南登廬山,觀禹疏九江。”

據《水經注》記載,在廬山南,有一巨石叫上霄石,高大挺拔,與霄漢連接。在上霄石的南面,大禹刻石志其治水的數據,丈尺里數。酈道元時代還能見到刻石上的字號,距酈道元之時又一千五百多年,上霄石之刻,至今不知尚在否?

關于廬山上霄峰大禹刻石,明代陳繼儒在《珍珠船》也記載了這件事,他寫道:“廬山有上霄峰,可千仞,上有石跡,云夏禹治水時泊舟之所。鑿石為竅,纜舟其上。有摩崖碑,皆蝌蚪文字,隱隱可見。”在高可千仞的上霄峰上系舟,然后摩崖刻碑,可見當時洪水的漲勢,已經漫過了廬山幾重山岳。

清代文豪袁枚《續(xù)子不語》記載,廬山谷簾泉飛瀑之中,隱藏著一處石洞。有人曾從懸崖上用繩索拴住,從上往下縋落進入洞中,發(fā)現了一塊石碑。碑上刻著六個大篆字——

洪荒漾余乃枅。

這六個字直譯為:“洪荒蕩漾,我是支撐天地大梁的方木。”

誰人能有如此氣魄?唯大禹在宇宙洪荒之中,書寫了一個頂天立地的“人”字!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