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貫休山居詩

高僧山居詩 作者:張培鋒


【注釋】

[1]釋貫休(832~912),唐末五代時期詩僧、畫家。俗姓姜,字德隱,號禪月大師,婺州蘭溪(今屬浙江)人,生于官宦世家,7歲出家。唐末居杭州靈隱寺。錢镠稱吳越王時,往投賀詩,有“滿堂花醉三千客,一劍霜寒十四州”之句。錢镠有稱帝野心,要他改“十四州”為“四十州”,才肯接見,貫休回答說:“州亦難添,詩亦難改,余孤云野鶴,何天不可飛?”當日裹衣缽拂袖而去。至蜀,受到王建的禮遇。前蜀建國,賜號“禪月大師”。貫休善書法,工篆隸,尤以詩著名。善畫佛像題材,所畫羅漢像對后世影響巨大。有《禪月集》25卷,補遺1卷?!度圃姟份嬩浧湓姙?2卷,存詩近七百首。

山居詩并序

序曰:愚咸通四五年[1]中,于鐘陵[2]作《山居詩》二十四章。放筆,稿被人將去,厥后或有散書于屋壁,或吟詠于人口。一首兩首,時時聞之,皆多字句舛錯。洎乾符辛丑歲[3],避寇于山寺,偶全獲其本。風調(diào)野俗,格力低濁,豈可聞于大雅君子?一日抽毫改之,或留之除之,修之補之,卻成二十四首。亦斐然也,蝕木也,概山謳[4]之例也。或作者氣合,始為一朗吟之可也。

【注釋】

[1]咸通為唐年號,咸通四五年即公元863—864年,時貫休三十余歲。

[2]鐘陵:唐寶應(yīng)元年(762年)因避代宗李豫諱,以江西豫章縣改名為鐘陵,治今江西省南昌市,屬洪州。

[3]乾符年號始于公元874年,共計六年,辛丑歲為881年,其時已為中和元年,貫休50歲。由此知《山居詩》二十四首,非一時之作,是歷經(jīng)多年修改而成。

[4]蝕木即朽木,山謳即山歌,皆言自己作品“風調(diào)野俗”之意。

[○○一]休話喧嘩事事難,山翁只合住深山。數(shù)聲清磬是非外,一個閑人天地間。[1]綠圃空階云冉冉,異禽靈草水潺潺。無人與向群儒說,[2]巖桂枝高亦好攀。

【注釋】

[1]“數(shù)聲”兩句:磬的聲音清冷,與世間的紛擾是非隔絕,一個獨立于天地之間的“閑人”實為最清醒冷靜之人。許渾《送鄭寂上人南行》:“儒家有釋子,年少學支公。心出是非外,跡辭榮辱中?!痹趤y世之中,本來以儒為宗的士人們轉(zhuǎn)向佛門,回歸自然,求得心地的安寧。

[2]這一句《唐詩紀事》作“無人為向君王道”,“君王”與“群儒”皆指世俗之道。

[○○二]難是言休便即休,清吟孤坐碧溪頭。[1]三間茆屋無人到,[2]十里松陰獨自游。明月清風宗炳社,[3]夕陽秋色庾公樓。[4]修心未到無心地,[5]萬種千般逐水流。

【注釋】

[1]人是有發(fā)表欲的,有時不讓人說話(言休)是很難的事情,但是此刻已無話可說,那就不說了(便即休),只是獨自坐在溪水邊吟誦詩篇,難言之言、言外之意皆在詩中而已。此句道盡山居詩所由起之根源。

[2]“茆”同“茅”?!抖脑娖贰さ溲拧罚骸坝駢刭I春,賞雨茆屋,坐中佳士,左右修竹。”賈島《過楊道士居》:“先生修道處,茆屋遠囂氛?!标懹巍抖棺x書》:“茆屋三四間,充棟貯經(jīng)史?!避馕菔呛喡?,但有了僧人、道士、文人們的這種文化趣味,就有了一種雅意,儒道佛皆然。

[3]宗炳(375~443),南朝時著名佛教居士,工畫善琴,結(jié)廬于山中。曾作《明佛論》,宣揚佛理,入慧遠廬山蓮社,修習凈土,為“廬山十八賢”之一。宗炳社即后世傳說之蓮社,代指共同修習佛法之友侶。

[4]庾公樓又名庾樓,相傳為晉庾亮鎮(zhèn)江州時所建?!妒勒f新語·容止》:“庚太尉(亮)在武昌,秋夜,氣佳景清,使吏殷浩、王胡之之徒登南樓,理詠,音調(diào)始遒,聞函道中有屐聲甚厲,定是庾公。俄而率左右十許人步來,諸賢欲起避之。公徐云:‘諸君少住,老子于此處興復不淺?!虮銚?jù)胡床,與諸人詠謔,竟坐,甚得任樂?!?/p>

[5]“修心”句:佛教認為,有心修行仍屬有為法,并非究竟,只有達到無心的境界,方為真修行。參看《成唯識論證義》卷四:“若就真實義門,則唯無余依涅槃界中,諸心皆滅,名無心地,余位由無諸轉(zhuǎn)識故,假名無心。由第八識未滅盡故,名有心地?!?/p>

[○○三]好鳥聲長睡眼開,好茶擎乳坐莓苔。[1]不聞榮辱成番盡,只見羆熊作隊來。[2]詩理從前欺白雪,[3]道情終遣似嬰孩。[4]由來此事知音少,不是真風去不回。[5]

【注釋】

[1]擎乳:舉著乳糜。當年釋迦牟尼受善生女供養(yǎng)后而覺悟成佛,經(jīng)中有“擎乳糜缽”的記載,好茶亦如同乳糜,有無盡法味。貫休《春游涼泉寺》:“云塹含香啼鳥細,茗甌擎乳落花遲?!庇帧稌呤衔荼凇吩娭唬骸安枧刖G乳花映簾,撐沙苦筍銀纖纖?!卑拙右住妒拞T外寄新蜀茶》:“滿甌似乳堪持玩?!苯钥蓞ⅰ?/p>

[2]羆熊:《詩·小雅·斯干》:“吉夢維何,維熊維羆”古人認為夢見熊羆是吉祥的征兆。這兩句的含義是:人們不懂得性空之理,常常做著榮華富貴等美夢,陷于夢中而不能覺悟。

[3]欺:勝過。又如齊己《夏日作》:“竹眾涼欺水,苔繁綠勝莎?!卑籽?,謂陽春白雪,代表高雅。

[4]道情:修道的心?!独献印返谑拢骸拜d營魄抱一,能無離乎?專氣致柔,能如嬰兒乎?”《大般涅槃經(jīng)》有《嬰兒行品》,謂:“云何名嬰兒行?善男子,不能起、住、來、去、語言,是名嬰兒,如來亦爾。不能起者,如來終不起諸法相;不能住者,如來不著一切諸法;不能來者,如來身行無有動搖;不能去者,如來已到大般涅槃;不能語者,如來雖為一切眾生演說諸法,實無所說?!薄妒勒f新語·文學》注引《安法師傳》:“竺法汰者,體器弘簡,道情冥到?!?/p>

[5]真風:淳樸的風俗。陶淵明《感士不遇賦》:“自真風告逝,大偽斯興。”

[○○四]萬境忘機是道華,[1]碧芙蓉里日空斜。幽深有徑通仙窟,寂寞無人落異花。掣電浮云真好喻,[2]如龍似鳳不須夸。[3]君看江上英雄冢,只有松根與柏槎。[4]

【注釋】

[1]忘機:忘掉機心?!肚f子·天地》:“吾聞之吾師,有機械者必有機事,有機事者必有機心。機心存于胸中,則純白不備?!?/p>

[2]佛教認為世間一切皆幻,用很多比喻來說明。如《維摩所說經(jīng)·方便品》言“是身無常、無強、無力、無堅”,舉十種喻:“如聚沫,如泡,如炎,如芭蕉,如幻,如夢,如影,如響,如浮云,如電。”

[3]如龍似鳳喻世間富貴之人,以佛法觀之,沒有什么好夸耀的。

[4]槎(chá):同“茌”。最后兩句通過抒發(fā)歷史興亡之感,進一步揭示佛教認為世間一切皆空的思想。這種寫法在古代詩歌中非常普遍,如劉禹錫《西塞山懷古》中的“人世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包佶《再過金陵》中的“江山不管興亡事,一任斜陽伴客愁”等等。山河大地、日月星辰乃至松根與柏槎這些大自然無情之物,反襯著人世間爭斗的無謂。

[○○五]鞭后從他素發(fā)兼,[1]涌清奔碧冷侵簾。[2]高奇章句無人愛,澹泊身心舉世嫌。[3]白石橋高吟不足,紅霞影暖臥無厭。居山別有非山意,莫錯將予比宋纖。[4]

【注釋】

[1]鞭后:《莊子·達生》:“善養(yǎng)生者,若牧羊然,視其后者而鞭之。威公曰:何謂也?田開之曰:魯有單善豹者,巖居而水飲,不與民共利,行年七十而猶有嬰兒之色,不幸遇餓虎,餓虎殺而食之。有張毅者,高門縣薄,無不走也,行年四十而有內(nèi)熱之病以死。豹養(yǎng)其內(nèi)而虎食其外,毅養(yǎng)其外而病攻其內(nèi)。此二子者,皆不鞭其后者也?!彼匕l(fā),白發(fā)。錢起《省中春暮酬嵩陽焦道士見招》:“流年催素發(fā),不覺映華簪?!边@一句是說:無論多么善養(yǎng)生的人也避免不了頭上生白發(fā),所以只能“從他”即隨緣而已。修習佛法不是以養(yǎng)生為根本目的的原因即在于此,因為這些不能真正決定生老病死。

[2]“涌清”句:是說時光如流水奔逝,即所謂“逝者如斯”。

[3]“高奇章句”兩句:是說佛教的義理高深,學佛者不與世事,很難被一般人所理解。

[4]“居山”兩句:宋纖為晉代隱士?!稌x書·宋纖傳》載,宋纖隱居不仕,太守馬岌造訪不見,嘆曰:“名可聞,而身不可見;德可仰,而形不可睹。吾而今而后知先生人中之龍也。”把宋纖比喻為人中龍,說他雖然隱居,但胸懷大志。后宋纖在八十歲時出山為太子太傅。這句詩是說,雖然我表面的行跡與宋纖類似,但是內(nèi)心完全不同,從而揭示了兩種隱居的不同內(nèi)涵,故說“居山別有非山意”。

[○○六]鳥外塵中四十秋,亦曾高挹漢諸侯。[1]如斯標致雖清拙,大丈夫兒合自由。[2]紫術(shù)黃菁苗蕺蕺,[3]錦囊香麝語啾啾。終須心到曹溪叟,[4]千歲櫧根雪滿頭。[5]

【注釋】

[1]挹:同揖,高挹即揖游。漢諸侯,指代晚唐時期各地割據(jù)幕府。高挹漢諸侯,指自己也曾經(jīng)周旋于這些諸侯之間,即所謂“塵中”。

[2]合:應(yīng)當。大丈夫是儒家推崇的一種高尚人格,如《孟子·滕文公下》所說:“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倍U宗繼承了這一點,并將追求自由自在的人生視為“大丈夫”的內(nèi)涵之一。

[3]紫術(shù)黃菁(黃菁又作黃精)皆為仙家推崇的仙草靈藥,貫休《了仙謠》“紫術(shù)黃精心上苗”可作旁證。蕺蕺(jí):形容藥草茂盛的樣子。

[4]曹溪:在廣東曲江東南雙峰山下,禪宗六祖惠能傳法之地,曹溪叟即指惠能,表達了對禪宗祖師的崇敬和向往。

[5]櫧(zhū):一種常綠喬木,葉為長橢圓形,花黃綠色,果實球形,木材堅硬。千歲櫧根比喻經(jīng)過長年修行,獲得徹底覺悟的境界。

[○○七]慵甚嵇康竟不回,何妨方寸似寒灰。[1]山精日作童兒出,[2]仙者時將玉器來。筠帚掃花驚睡鹿,地爐燒樹帶枯苔。不行朝市多時也,許史金張安在哉![3]

【注釋】

[1]“慵甚”句:晉代名士嵇康的慵懶是出名的,比如他的《與山巨源絕交書》中說“每常小便而忍不起”,連小便都希望有人替代。從世俗看,這似乎太過消極,但從出世法看,是因為他的心(方寸)如死灰,即沒有任何欲望和追求了。

[2]山精:指山間的怪獸。蕭繹《金樓子》謂:“山精如小兒而獨足。”孟浩然《游明禪師西山蘭若》謂:“談空對樵叟,授法與山精?!狈鸾陶J為,一切眾生本來平等,故山精與人類一樣,也是可以學佛法的。

[3]許史金張:許史為漢宣帝時外戚許伯和史高的并稱,金張則為漢時金日磾、張安世的并稱。據(jù)說他們子孫相繼,七世榮顯,后世常用他們指代豪門顯宦,庾信《哀江南賦》:“見鐘鼎于金張,聞弦歌于許史?!?/p>

[○○八]心心心不住希夷,[1]石屋巉巖鬢發(fā)垂。養(yǎng)竹不除當路筍,[2]愛松留得礙人枝。焚香開卷霞生砌,卷箔冥心月在池。[3]多少故人頭盡白,不知今日又何之?

【注釋】

[1]希夷:虛寂玄妙?!独献印返谑恼拢骸耙曋灰娒灰模犞宦劽幌??!焙由瞎ⅲ骸盁o色曰夷,無聲曰希?!狈鸾陶J為真心是無聲無色的。

[2]“養(yǎng)竹”句:《唐詩紀事》卷七十五此句作“惜竹不除當路筍”。

[3]箔(bó):用葦子、秫秸等做成的簾子。這句是說打開竹簾,讓月光透入屋內(nèi),冥心靜坐,有如清凈的池水中映入一輪明月,心境與外境冥合為一。

[○○九]龍藏瑯函遍九垓,[1]霜鐘金鼓振瓊臺??班狄痪錈o人得,遂使吾師特地來。[2]無角鐵牛眠少室,[3]生兒石女老黃梅。[4]令人轉(zhuǎn)憶龐居士,天上人間不可陪。[5]

【注釋】

[1]相傳龍樹曾入龍宮取得《華嚴經(jīng)》,故用龍宮的經(jīng)藏指佛家經(jīng)典?!短逄摶视窬敖?jīng)》有“瑯函瓊笈秘始清”的句子,楊慎《萟林伐山·仙經(jīng)》:“瓊文、藻笈、琳篆、瑯函、皆指道書也?!本袍?gāi)即九州。這句是說佛教和道教的典籍遍布九州大地。

[2]“堪嗟”兩句:吾師指中國禪宗初祖菩提達摩。這兩句是說,盡管佛教經(jīng)典早已流傳,但其微妙的義理無人能解,所以菩提達摩要從印度來到中國。“特地”,特意?!豆抛鹚拚Z錄》卷三十一:“諸圣由茲而出現(xiàn),達磨特地而西來?!?/p>

[3]無角鐵牛亦指在河南少室山面壁九年的菩提達摩。達摩開悟破壁,神力如鐵牛,人而無牛角,故稱無角鐵牛。

[4]“生兒石女”句:暗指在湖北黃梅弘揚禪法的五祖弘忍禪師的神奇身世傳說。最早詳盡記載此傳說的是宋代惠洪編著的《林間錄》卷上。弘忍前生為破頭山中的栽松道者,曾經(jīng)向四祖道信請教佛法。道信說:“你已經(jīng)這么老了,能夠承擔傳播禪法的重任嗎?”栽松道者默默走開。經(jīng)過水邊處,看到一個女子正在洗衣,他就問女子:“能夠借宿嗎?”女子點頭答應(yīng)了。結(jié)果這個周姓女子回到家就懷孕了,家里將她趕了出來。后來女子生了一個男孩,從小隨母乞食,里人呼為無姓兒,這個男孩兒就是后來的五祖弘忍,其后拜道信為師,大弘禪法。由貫休此詩可見,這一傳說至晚在晚唐時已經(jīng)產(chǎn)生。

[5]龐居士為唐代著名佛教居士龐蘊,曾從馬祖道一等禪師學習禪法。他雖然沒有出家,但已經(jīng)開悟,過著灑脫逍遙的生活,臨終前說偈坐化。這兩句由弘忍禪師的傳說轉(zhuǎn)而想到龐居士,都是說那些已勘破生死的禪宗學人的灑脫自在?!安豢膳恪钡摹芭恪笔歉S的意思,是說陷于生死幻境中的凡夫是無法跟隨他們的。

[○一○]五岳煙霞連不斷,三山洞穴去應(yīng)通。[1]石窗敧枕疏疏雨,水碓無人浩浩風。[2]童子念經(jīng)深竹里,獼猴拾虱夕陽中。[3]因思往事拋心力,六七年來楚水東。

【注釋】

[1]與“五岳”相對的“三山”通常指傳說中的海上三神山,即方壺、蓬壺、瀛壺。

[2]敧(qī):斜靠著。碓(duì):古代用于搗米的器具。

[3]這一聯(lián)古人曾討論過。范晞文《對床夜語》謂:“‘楓根支酒甕,鶴虱落琴床?!炐菰娨??!Q虱’兩字,未有人用。又‘童子念經(jīng)深竹里,獼猴拾虱夕陽中’,亦生?!钡@不是批評,而是一種肯定,所謂“生”,即語言與聯(lián)想的奇特?!巴幽罱?jīng)”與“獼猴拾虱”相對,更見佛教禪宗“觸處皆道”的思維方式。

[○一一]塵埃中更有埃塵,[1]時復雙眉十為顰。[2]賴有年光飛似箭,是何心地亦稱人。[3]回賢參孝時時說,蜂蠆狼貪日日新。[4]天意剛?cè)荽送皆冢豢般皭澆豢瓣?。[5]

【注釋】

[1]“塵?!本洌貉堇[大小互容、長短相即、重重無盡的佛教宇宙觀。按照佛教的認識,三千大千世界可以碎為微塵,微塵可以碎為極微塵,微塵中又有微塵。如《華嚴經(jīng)》所說:“一微塵里轉(zhuǎn)大法輪,一毫端現(xiàn)十方剎土?!边@都是講心性的至大無外境界。

[2]“時復”句:是說未覺悟的眾生不明此理,常常因世間的生老病死等幻象而皺眉,喻指生起種種煩惱。

[3]“賴有”兩句:前面是從空間上說,這兩句是從時間上說?!澳旯怙w似箭”也是一種幻象,就一真法界而言,時空是如如不動的,也就是每個人當下即有的真心。不明此“心”,怎么能稱得上是真正的“人”呢?

[4]“回賢參孝”句:是說儒門也重視心性的修為,顏回的賢德與曾參的孝道就是代表。但是由于儒門所說的“心”是指凡夫的妄心,而不明此“心”的本體是那個至大無外的真心,其結(jié)果就是“回賢參孝時時說,蜂蠆狼貪日日新”。蠆(chài),一種毒蟲?!胺湎娎秦潯敝溉诵牡暮荻矩澙?。仁義道德總是在提倡,但蜂蠆狼貪之輩從來沒有減少過,而且與時俱進,變本加厲,可見不明大道,只提倡仁義道德其實是無效的。這兩句也要合在一起看方能明了其中的妙義,體現(xiàn)了典型的禪宗思維方式。

[5]剛:是“硬”的意思,引申為“偏偏”;“此徒”指那些“蜂蠆狼貪”之輩。

[○一二]翠竇煙巖畫不成,桂華瀑沫雜芳馨。撥霞掃雪和云母,掘石移松得茯苓。[1]好鳥傍花窺玉磬,嫩苔和水沒金瓶。從他人說從他笑,地覆天翻也只寧。[2]

【注釋】

[1]這首詩前幾句勾勒出一組山居生活的畫面。云母,應(yīng)指云母竹,與下一句的“茯苓”相對,兩者皆為長生仙藥?!冻鯇W記》卷二八引郭義恭《廣志》:“云母竹,大竹也。”皮日休《洛中寒食》詩:“洛水萬年云母竹,漢陵千載野棠花?!?/p>

[2]“從他”兩句:是說任憑世人去說笑,俗世的地覆天翻也干擾不了心地安寧的山居生活。

[○一三]騰騰兀兀步遲遲,兆朕消磨只自知。[1]龍猛金膏雖未作,[2]孫登土窟且相宜。[3]薜蘿山帔偏能湄,[4]橡栗年糧亦且支。[5]已得真人好消息,人間天上更無疑。

【注釋】

[1]騰騰兀兀:恍恍惚惚狀。白居易《題石山人》:“騰騰兀兀在人間,貴賤賢愚盡往還?!闭纂拗感误w。兩句言山居生活的“慢”。

[2]“龍猛”句:用龍猛筆的典故。貫休《禪月集》卷四《擬君子有所思》詩之二:“安得龍猛筆,點石為黃金?!毕掠锌赡艹鲎载炐荼救说男∽肿ⅲ骸拔髟例埫痛笫?,于硯中磨藥,點筆成金。西天有龍猛金,其色紫?!薄褒埫汀奔待垬涞膭e譯。

[3]孫登為晉朝隱士。《晉書·隱逸傳》載:“孫登,字公和,汲郡共人也。無家屬,于郡北山為土窟居之,夏則編草為裳,冬則被發(fā)自覆。好讀《易》,撫一弦琴,見者皆親樂之?!边@兩句是說雖然沒有能夠點筆成金的龍猛筆,但是像孫登那樣住在土窟則是可以做到的。

[4]薜蘿:薜荔和女蘿,皆野生植物,常攀緣于山野林木或屋壁之上?!冻o·九歌·山鬼》:“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帶女蘿?!编?pèi):披在肩背上的服飾。湄:通“媚”。

[5]橡栗:櫟樹的果實,可食?!肚f子·盜跖》:“晝拾橡栗,暮棲木上,故命之曰有巢氏之民?!眱删湫稳菰谏街羞^著樸野的生活。

[○一四]嵐嫩風輕似碧紗,雪樓金像隔煙霞。葛苞玉粉生香壟,菌簇銀釘滿凈楂。[1]舉世只知嗟逝水,無人微解悟空花。[2]可憐擾擾塵埃里,雙鬢如銀事似麻。

【注釋】

[1]楂:樹木砍伐后殘留的根株。這兩句皆寫植物,引出下面的“悟空花”。

[2]“舉世”兩句:如所謂“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論語·子罕》),感嘆時光如流水般逝去,一去不復返,這是常人都能生發(fā)的感嘆。但很少有人能夠覺悟到,“逝水”與“空花”這兩種現(xiàn)象的同一性。所謂空花是指隱現(xiàn)于病眼者視覺中的繁花狀虛影,比喻紛繁的妄想和假相?!独銍澜?jīng)》卷四說:“亦如翳人,見空中華;翳病若除,華于空滅。忽有愚人,于彼空華所滅空地,待華更生;汝觀是人,為愚為慧?”當我們感嘆時光流逝的時候,時光已經(jīng)又悄然流逝,所以佛教認為,并非過去的(逝者)才空,而是當下即空,所謂“真花”也是“空花”。“當下即空”這一點就是一般人很難理解和接受的,所以擾擾塵埃,無休無止,眾生的輪回相由此產(chǎn)生。這才是貫休禪師極為感嘆的事情。斬斷生死之流也在當下,所謂“知幻即離,不作方便;離幻即覺,亦無漸次”(《圓覺經(jīng)》)。

[○一五]千巖萬壑路傾敧,杉檜蒙蒙獨掩扉。劚藥童穿溪罅去,[1]采花蜂冒曉煙歸。閑行放意尋流水,靜坐支頤到落暉。[2]長憶南泉好言語,如斯癡鈍者還稀。[3]

【注釋】

[1]劚(zhú):挖掘。罅(xià):縫隙。

[2]頤(yí):面,腮。支頤形容閑適貌,這幾句皆寫山居閑在的景況。

[3]南泉普愿禪師,馬祖道一弟子,唐代中期著名禪僧?!抖U月集》卷二十三此句下有小字注:“南泉大師云:學道之人,癡鈍者難得?!倍U宗認為,聰明伶俐的人妄想更多,反而不如癡鈍者道心堅定。南泉這句話應(yīng)該對貫休產(chǎn)生了重要影響。

[○一六]一庵冥目在穹冥,[1]菌枕松床蘚陣青。乳鹿暗行檉徑雪,[2]瀑泉微濺石樓經(jīng)。閑行不覺過天井,[3]長嘯深能動岳靈。應(yīng)恐無人知此意,非凡非圣獨醒醒。[4]

【注釋】

[1]穹冥:蒼天。

[2]檉(chēng):檉柳,一種灌木,又稱“三春柳”“紅柳”。這幾句寫融入大自然,與自然為鄰的山居生活。

[3]天井:星名,即井宿。陸機《挽歌》之一:“側(cè)聽陰溝涌,臥觀天井懸?!?/p>

[4]屈原自稱“眾人皆醉我獨醒”(《楚辭·漁父》)。白居易《效陶潛體十六首》中比較屈原和陶淵明說:“一人常獨醉,一人常獨醒。醒者多苦志,醉者多歡情。”顯然更欣賞陶淵明的“獨醉”。本詩“非凡非圣獨醒醒”則包含了更深層的辯證,“醒醒”是既非醉,也非醒,既非凡,也非圣,這應(yīng)該是禪僧的一種獨特人生觀。

[○一七]慵刻芙蓉傳永漏,[1]休夸麗藻鄙湯休。[2]且為小囤盛紅粟,[3]別有珍禽勝白鷗。拾栗遠尋深澗底,弄猿多在小峰頭。不能更出塵中也,百煉剛為繞指柔。[4]

【注釋】

[1]慵:慵散。刻:時間。永漏:漫長的時間。全句意為:慵散舒閑的時間感覺過得很慢。

[2]湯休:即湯惠休,南朝詩僧,人稱惠休上人,詩風華美流暢。

[3]囤(dùn):用竹篾、荊條等編織成的或用席箔等圍成的存放糧食等農(nóng)產(chǎn)品的器物。

[4]百煉句:化用西晉詩人劉琨《重贈盧諶》中的句子“何意百煉剛,化為繞指柔”?!段倪x》呂延濟注:“百煉之鐵堅剛,而今可繞指。自喻經(jīng)破敗而至柔弱也?!薄袄@指柔”通常比喻堅強者經(jīng)過挫折而變得隨和軟弱。這里是說,經(jīng)過長期修煉,心性變得柔順。

[○一八]業(yè)薪心火日燒煎,[1]浪死虛生自古然。[2]陸氏稱龍終妄矣,[3]漢家得鹿更空焉。[4]白衣居士深深說,青眼胡僧遠遠傳。[5]剛地無人知此意,[6]不堪惆悵落花前。

【注釋】

[1]“業(yè)”是佛教重要概念,“造作”之意,指眾生由意志(心)所引發(fā)的各種活動以及由過去的行為延續(xù)下來而形成的力量,這種力量就像薪火相傳一樣不斷延續(xù),所以稱為“業(yè)薪心火”。

[2]“浪死”句:生死本為幻相,但不覺悟的眾生在此幻相中浪死虛生已無數(shù)年頭。

[3]陸氏指西晉文學家陸云,字士龍。《晉書·陸云》傳載,他與荀隱相見時,“抗手曰:‘云間陸士龍?![曰:‘日下荀鳴鶴?!币粫r傳為美談。陸云與其兄陸機皆善文辭,“文藻宏麗,獨步當時;言論慷慨,冠乎終古。高詞迥映,如朗月之懸光;疊意回舒,若重巖之積秀”。但兩人最終皆被殺。

[4]得鹿:取得天下?!妒酚洝せ搓幒盍袀鳌罚骸扒厥渎梗煜鹿仓鹬?,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淮陰侯韓信善于征戰(zhàn),但最終也死于非命。上一句言文才,這一句言武功,兩者皆不足恃。

[5]印度和西域出家人穿緇衣,在家人則穿白衣,故稱“白衣居士”。這兩句是說無論是出家人還是在家信佛者,皆在演說、傳播著佛法。

[6]剛地:偏偏,硬是。

[○一九]露滴紅蘭玉滿畦,閑拖象屣到峰西。但令心似蓮花潔,何必身將槁木齊。[1]古塹細香紅樹老,半峰殘雪白猿啼。雖然不是桃花洞,春至桃花亦滿溪。[2]

【注釋】

[1]槁木:干枯的樹木?!肚f子·齊物論》:“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兩句是說,如果心能夠像蓮花一樣出污泥而不染,就不必像毫無生機的槁木一樣,真正的禪心是活潑潑的。

[2]“桃花洞”,一本作“桃源洞”,解者或謂:雖然所住不是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但其實不必這樣拘泥和坐實。兩句是說,所住的洞中本無桃花,但洞外的桃花隨春水飄入洞中,使洞中充滿春意。

[○二○]自休自已自安排,[1]常愿居山事偶諧。[2]僧采樹衣臨絕壑,狖爭山果落空階。[3]閑擔茶器緣青障,靜衲禪袍坐綠崖。虛作新詩反招隱,出來多與此心乖。[4]

【注釋】

[1]“自已”,《禪門諸祖師偈頌》作“自了”,含義相同。三個“自”即《六祖壇經(jīng)》所謂“見自性清凈,自修自作法身,自行佛行,自成佛道”,一切都是自然而然,不必安排。

[2]偶諧:自然和諧。《景德傳燈錄》卷錄龐居士偈:“日用事無別,唯吾自偶諧。頭頭非取舍,處處勿張乖。朱紫誰為號,丘山絕點埃。神通并妙用,運水及搬柴。”

[3]狖(yòu):一種猴子,黃黑色,尾巴很長。

[4]晉代王康琚作《反招隱詩》,中有“小隱隱陵藪,大隱隱朝市”等句子,認為真正的隱居不一定在深山中。此句是說,這樣的認識也不可以執(zhí)著,否則便成為一種“安排”。事實上,那些所謂“隱朝市”的人大多是“與此心乖”的,不過成為流于世俗的一種借口。

[○二一]石爐金鼎紅蕖嫩,[1]香閣茶棚綠巘齊。[2]塢燒崩騰奔澗鼠,巖花狼藉斗山雞。蒙莊環(huán)外知音少,[3]阮籍途窮旨趣低。[4]應(yīng)有世人來覓我,水重山疊幾層迷。

【注釋】

[1]紅?。杭t色荷花。

[2]巘(yǎn):大小成兩截的山。

[3]蒙莊:莊子,莊子為戰(zhàn)國時蒙人?!碍h(huán)外”相對于“環(huán)中”?!肚f子·齊物論》:“彼是莫得其偶,謂之道樞。樞始得其環(huán)中,以應(yīng)無窮。”“環(huán)中”用來比喻無是非之地,環(huán)外則指有是非之地。這句是說,莊子在那些是非之地是沒有知音的并用以自況。

[4]《晉書·阮籍傳》說:阮籍“時率意獨駕,不由徑路,車跡所窮,輒痛哭而返”。用來表示哀傷和絕望。貫休認為這是一種旨趣較低的人生態(tài)度。從詩意看,作者應(yīng)該更欣賞王維的那種“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的境界。

[○二二]自古浮華能幾幾,[1]逝波終日去滔滔。漢王廢苑生秋草,吳主荒宮入夜?jié)?。滿屋黃金機不息,[2]一頭白發(fā)氣猶高。豈知知足金仙子,[3]霞外天香滿毳袍。[4]

【注釋】

[1]幾幾:幾許,多少。

[2]機不息:機巧功利的心不能停息。

[3]豈知句:金仙指佛,金仙子為佛子,指僧人。

[4]毳(cuì)袍:毛制的僧袍。

[○二三]如愚何止直如弦,[1]只合深藏碧嶂前。[2]但見山中常有雪,不知世上是何年。野人愛向庵前笑,赤玃頻來袖畔眠。[3]只有逍遙好知己,何須更問洞中天。

【注釋】

[1]直如弦:像弓弦一樣直,喻為人正直?!逗鬂h書·五行志》:“順帝之末,京都童謠曰:‘直如弦,死道邊。曲如鉤,反封侯?!?/p>

[2]碧嶂:青綠色如屏障的山峰。李白《憶襄陽舊游贈馬少府巨》:“開窗碧嶂滿,拂鏡滄江流?!?/p>

[3]玃(jué):一種大猴子。

[○二四]支公放鶴情相似,[1]范泰論交趣不同。[2]有念盡為煩惱相,無私方稱水晶宮。香焚薝卜諸峰曉,[3]珠掐金剛?cè)f境空。若買山資言不及,[4]恒河沙劫用無窮。[5]

【注釋】

[1]支公指支遁,字道林,東晉僧人。《世說新語·言語》載:“支公好鶴,住剡東峁山。有人遺其雙鶴,少時翅長欲飛。支意惜之,乃鎩其翮。鶴軒翥不復能飛,乃反顧翅,垂頭視之,如有懊喪意。林曰:‘既有凌霄之姿,何肯為人作耳目近玩?’養(yǎng)令翮成,置,使飛去。”

[2]范泰:晉宋間大臣,晚年學佛。此處用典應(yīng)出自《藝文類聚》卷九十所載范泰《鸞鳥詩序》,全文為:“昔罽賓王結(jié)置峻卯之山,獲一鸞鳥,王甚愛之,欲其鳴而不致也。乃飾以金樊,饗以珍羞,對之愈戚,三年不鳴。其夫人曰:‘嘗聞鳥見其類而后鳴,何不懸鏡以映之?’王從其意。鸞睹形悲鳴,哀響中霄,一奮而絕。嗟乎茲禽!何情之深。昔鍾子破琴于伯牙,匠石韜斤于郢人,蓋悲妙賞之不存,慨神質(zhì)于當年耳,矧乃一舉而殞其身者哉,悲夫!”文中提到“妙賞之不存”即所謂論交。鸞鳥事與支公放鶴事正好相對,故曰“趣不同”。兩典相映,體現(xiàn)出詩人追求逍遙自由的情懷。

[3]薝卜(zhān bǔ):一種花的梵文譯名,意譯為郁金花,可以制成香。盧綸《送靜居法師》:“薝卜名花飄不斷,醍醐法味灑何濃?!?/p>

[4]《世說新語·排調(diào)》載:“支道林因人就深公買印山,深公答曰:‘未聞巢由買山而隱?!焙笠浴百I山”喻賢士的歸隱。劉禹錫《游桃源一百韻》:“買山構(gòu)精舍,領(lǐng)徒開講席?!?/p>

[5]恒河沙粒至細,其量無法計算,佛教常用來形容無法計算之數(shù)。這兩句是說:如果說到山居的費用,常常是不足的,但是那種超脫世情的精神力量如恒河沙一樣是無窮無盡的。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