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卷二 七言古詩

唐詩三百首全解 作者:(清)蘅塘退士 拜年,王景略 解


卷二 七言古詩

陳子昂 登幽州臺

【作者介紹】

陳子昂(約661年~702年),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射洪縣)人,唐代文學家。他是唐高宗開耀二年(682年)進士,武則天光宅年間因上書而受到重用,授麟臺正字,后遷右拾遺。陳子昂曾隨武攸宜討伐契丹,辭官后受人陷害,最終冤死獄中。

陳子昂在政治上針貶時弊,提出過一些改革的建議,在文學方面則針對初唐的浮艷詩風,力主恢復漢、魏風骨,反對齊、梁以來的形式主義。他的詩歌對盛唐詩風影響很大,杜甫、白居易、韓愈等人都曾給予很高的評價。

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注釋】

①幽州臺:又名薊北樓、薊丘、燕臺。相傳戰(zhàn)國時代燕昭王筑此臺以招納賢士。②愴(chuàng)然:感傷貌。

【語譯】

身前不見古時的賢者,身后不見未來的杰士,我感念天地是如此闊大悠遠,不禁獨自一人,黯然地落下了熱淚。

【賞析】

根據(jù)《陳氏別傳》記載,此詩作于武周萬歲通天元年(696年),陳子昂跟隨武攸宜征討契丹:“子昂體弱多疾,感激忠義,常欲奮身以答國士。自以官在近侍,又參預軍謀,不可見危而惜身茍容。他日又進諫,言甚切至,建安(武攸宜)謝絕之,乃署以軍曹。子昂知不合,因箝默下列,但兼掌書記而已。因登薊北樓,感昔樂生、燕昭之事,賦詩數(shù)首。乃泫然流涕而歌曰:‘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時人莫不知也?!?/p>

文中“樂生”指的是軍事家樂毅。當初燕昭王思欲伐齊報仇,于是筑臺招賢,“樂毅自魏往,鄒衍自齊往,劇辛自趙往,士爭趨燕”,最后樂毅領兵南下,幾乎滅亡了齊國。其間雖然多次有人在燕昭王面前進樂毅的讒言,而昭王始終對樂毅信之不疑。陳子昂向武攸宜獻計而不得用,正好登臺懷古,從燕昭王和樂毅的往事聯(lián)想到自己,不禁悲從中來,乃有此詩。

此詩淺近而沉郁,不作任何描寫而直抒胸臆,手法是非常獨特的,在遣詞造句和整體布局上,也顯得矯矯不群?!澳钐斓刂朴啤币痪涓┭銮Ч牛梢娫娙怂鶓严氲牟⒉粌H僅是能夠識賢、用賢的明君,而更包括古往今來的各類有才之士。天地如此廣大,歷史如此悠長,自己身處其中,顯得是那么渺小,古人不可得見,后人難以相逢,我要到何處去找那用武之地呢?因此而感懷,乃至泣下,是何等的自然,又是何等的憂傷!

唐詩常識

唐詩中,五言句大多作二二一或二一二句式,六言句大多作二二二句式,七言句大多作二二二一或二二一二句式,偶有另類,并不常見。而《登幽州臺歌》則獨作一二二句式和一二一二句式,全篇節(jié)奏都別出心裁,顯得非常新穎。詩以五、七言為主,所以古詩分類也往往歸之于五言或七言,此詩雖為五、六言,卻有七言風味,故此歸于七言。

李頎 古意

【作者介紹】

李頎(690年~751年),字號不詳,潁陽(今河南省登封市西)人,唐代詩人。他是開元二十三年(735年)的進士,曾任新鄉(xiāng)縣尉,后辭官歸隱于潁陽之東川。李頎擅長七言歌行,詩以邊塞題材為主,風格豪放,慷慨悲涼,與王維、高適、王昌齡等人皆有唱和。

男兒事長征,少小幽燕客。

賭勝馬蹄下,由來輕七尺

殺人莫敢前,須如猬毛磔

黃云白雪隴底飛,未得報恩不得歸。

遼東小婦年十五,慣彈琵琶解歌舞。

今為羌笛出塞聲,使我三軍淚如雨。

【注釋】

①事長征:事是從事,長征即遠征,意為從軍遠征。②七尺:指身軀,人身長約當古尺七尺,故稱。南朝沈約《齊太尉王儉碑銘》有“傾方寸以奉國,忘七尺以事君”句。③猬毛磔(zhé):像刺猬毛一般張開來。④黃云白雪隴底飛:別本作“黃云隴底白云飛”。⑤解:懂得。⑥羌笛:傳說橫笛為羌族所創(chuàng)制,故名。

【語譯】

男兒從軍去遠征,從小就是幽燕的北方豪杰。他和伙伴賽馬馳騁,以賭勝負,向來就視死如歸。他殺向敵陣,無人敢于靠近,須發(fā)如針,像刺猬毛一般奓了起來。隴上滿地都是白雪,天空黃沙卷著浮云,但是男兒尚未報答君恩,所以不能回還。遼東的少婦才十五歲啊,慣彈琵琶,也懂歌舞,她如今用羌笛演奏這一曲出塞之歌,使我三軍都淚下如雨。

【賞析】

此詩亦寫征戍之苦,但前半段先描摹一位“幽燕客”的形象,他是如此英勇,因為從小生在北方而慣習弓馬,他輕生忘死,在戰(zhàn)場上所向無前,他又如此忠肝義膽,因為尚未報答君恩而不愿返鄉(xiāng)。寫到這里,突然凌空擲筆,轉(zhuǎn)寫“遼東小婦”?;蛑^前半段即此“遼東小婦”所為“羌笛出塞聲”,但既已吹笛,如何再能吟唱,從而用歌聲塑造這般雄偉男子的形象來呢?這是說不通的。

關鍵在于,這位“遼東小婦”究竟是何身份。若是歌舞樂伎,一般不會以“婦”字指代?!靶D”即“少婦”,疑或即此“幽燕客”之妻,遼東古屬幽州,兩人籍貫也合。應當是妻子來到前方探望丈夫,為丈夫彈琵琶、歌舞并演奏羌笛,因為曲中舞中寄托了太多的相思之苦,征戍之悲,故此使得丈夫以及他的同袍們?nèi)紓穆錅I。如此一解,則全詩貫通,前后段不再有隔離之感了。

前寫男兒奮勇殺敵,后寫女子相思之苦,并結(jié)之以“使我三軍淚如雨”,可見這種征戍之苦并非“幽燕客”夫婦所獨有,而是將兵們及其家眷的普遍的現(xiàn)象。由點而及面,由一家起而至三軍收,筆法相當老練。

送陳章甫

四月南風大麥黃,棗花未落桐葉長。

青山朝別暮還見,嘶馬出門思舊鄉(xiāng)。

陳侯立身何坦蕩,虬須虎眉仍大顙。

腹中貯書一萬卷,不肯低頭在草莽。

東門酤酒我曹,心輕萬事如鴻毛。

醉臥不知白日暮,有時空望孤云高。

長河浪頭連天黑,津口停舟渡不得。

鄭國[[21]游人未及家,洛陽行子空嘆息。

聞道故林[[22]相識多,罷官昨日今如何?

【注釋】

①陳章甫:李頎友人,字號不詳,江陵人,能詩。②陳侯:指陳章甫,侯為士大夫之間的尊稱。③虬須:虬為無角龍,虬須指胡須似龍般卷曲。④大顙(sǎng):寬額頭,顙指額頭。⑤貯書:別本作“著書”,誤。⑥草莽:指民間,與朝廷相對,《孟子·萬章下》說:“孟子曰:‘在國曰市井之臣,在野曰草莽之臣,皆謂庶人?!雹唪╣ū)酒:買酒。⑧飲:使飲酒,如飲馬之飲般讀為第四聲。⑨我曹:我等,我輩。⑩津口:渡口,別本作“津吏”。[[21]鄭國:春秋時代的鄭國在今天河南省中東部,都城新鄭,或為陳章甫居家所在。[[22]故林:故鄉(xiāng)、故園。

【語譯】

四月南風吹起,小麥已金黃,棗花還未落,梧桐葉片長。朝朝暮暮只能見到異鄉(xiāng)的青山,故而騎著嘶鳴的馬兒出門,便思念起了故鄉(xiāng)。陳君啊你立身端正,心懷坦蕩,你的胡須卷曲、眉直如虎,額頭寬廣。你腹中珍藏有一萬卷詩書啊,不肯低下高貴的頭顱,在民間埋沒了學識。

你在洛陽東門買酒款待我們,因為內(nèi)心純潔,所以凡俗的紛擾都如同鴻毛一般,輕飄飄的不值一論。你酒醉而臥,不知道身邊是白天還是黑夜,有時候仰天望著空中,只見孤寂的浮云高高飄揚。黃河的大浪啊,一直延伸到昏黑的天際,渡口雖然停著船,但卻難以橫渡。這位鄭地的游子還沒有回到家鄉(xiāng)啊,我這洛陽的行人空自嘆息。聽說你在故鄉(xiāng)有很多熟人,不知道罷官歸鄉(xiāng)以后,他們又會如何看待你呢?

【賞析】

陳章甫宦途不如意,因而辭官歸鄉(xiāng),詩人前去相送,寫詩以贈。這一類題材在唐詩中很常見,內(nèi)容也皆大同小異,不外乎描述一番季節(jié)風景,夸贊幾句將別之人,并且鼓勵他繼續(xù)努力——比如王維的《送綦毋潛落第還鄉(xiāng)》結(jié)句“吾謀適不用,勿謂知音稀”。這一類作品要想寫好,除了在結(jié)構(gòu)、文字上下功夫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那就是“有我”。贈別不能僅僅言及對方,否則就是純粹的應酬敷衍了,字里行間要透露出自己的真實所思、所想、所感,把自己與對方相比較,這一部分內(nèi)容既不可欠缺,也不可太露。

李頎此詩便深得其妙。詩的開篇寫時令,正當四月夏季,南風吹來,小麥正黃,棗花才結(jié),梧桐葉繁,然后便將眼界闊開,由近景轉(zhuǎn)向遠景的青山,這青山“朝別暮還見”,根本擺脫不了,使人苦悶。為何想要擺脫青山呢?因為這是異地之山,而非故鄉(xiāng)之景啊,就此引出“嘶馬出門思舊鄉(xiāng)”,層層鋪敘,結(jié)構(gòu)非常精巧。

就此而寫到送別之人,敘其品德,襟懷坦蕩,敘其相貌,端莊豪放。“虬須虎眉仍大顙”既是描摹陳章甫相貌,對應上句,也是烘托其品德——如此相貌,料不是奸宄僻狹之人吧。再寫陳章甫“腹中貯書一萬卷”,表其學識,“不肯低頭在草莽”,壯其雄心??墒沁@般既有才能,又有雄心之人,卻偏偏不得重用,而被迫辭官歸鄉(xiāng),真是太使人感到遺憾了呀。因而下面便寫設宴餞別,間以“心輕萬事如鴻毛”、“醉臥不知白日暮”等語,既是表現(xiàn)陳章甫的豁達,也是詩人對他的安慰、規(guī)勸。而“有時空望孤云高”,正合“孤高”二字。

“長河浪頭”兩句,言去路風急浪涌,所指既為真實的返鄉(xiāng)之途,也是暗指宦海風波和陳章甫不測的前途。詩人稱對方為“鄭國游人”,然后以“洛陽行子”相對,這“洛陽行子”是誰呢?無疑乃是作者自指。值此便“有我”了,詩人慨嘆,汝尚未歸,而我空嘆,你我的經(jīng)歷差相仿佛,現(xiàn)在你已經(jīng)將要從這險惡的宦海中脫身而去了,未知我的將來又能如何?結(jié)句再以“罷官昨日今如何”設問,既是說陳章甫,也是在自我喟嘆,世人不識我等高潔品質(zhì)、宏偉志向,慣以冠帶目之,如今若除冠帶,他們又會如何看待呢?真有“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之悲。

琴歌

主人有酒歡今夕,請奏鳴琴廣陵客。

月照城頭烏半飛,霜凄萬木風入衣。

銅爐華燭燭增輝,初彈淥水后楚妃

一聲已動物皆靜,四座無言星欲稀。

清淮奉使千余里,敢告云山從此始。

【注釋】

①廣陵客:按琴曲有《廣陵散》,又名《廣陵止息》,嵇康以善彈此曲著稱,據(jù)說嵇康臨刑前曾說:“《廣陵散》于今絕矣!”故此,廣陵客當借指善于彈琴之人。②華燭:即花燭,古時花、華同義,故后世常通用之。③淥(lù)水:古曲名,東漢馬融《長笛賦》有“中取度于《白雪》、《淥水》”句,這里是指琴曲。④楚妃:指琴曲《楚妃嘆》,三國嵇康《琴賦》有“《王昭》、《楚妃》、《千里別鶴》,猶有一切,承問簉乏,亦有可觀者焉”句。⑤清淮:指淮水。

【語譯】

主人家備下了美酒,今晚且痛飲盡歡吧,于是請求如同嵇康一般的彈琴名家來演奏幾曲。此時明月映照在城頭,有一半烏鴉驚飛而起,夜霜寒冷了樹木,冷風直透入衣襟,銅爐中香煙裊裊,使得文彩的蠟燭更添光輝。琴師先彈《淥水》,又奏《楚妃嘆》,才剛開始演奏啊,四周的聲音立刻安靜了下來,座上賓客全都無言無聲,靜靜聆聽,直至星辰稀疏,黎明將至。我此次奉命前往千里外的淮水流域啊,恭敬地通知各位,旅程就從這樂曲開始吧。

【賞析】

此詩寫聽琴,但并沒有具體描摹琴聲究竟如何,而只是細狀聽琴的過程和氛圍。首先說明是在宴會上請善琴之人彈奏,此時正當夜晚,“月照城頭烏半飛,霜凄萬木風入衣”是外景,“銅爐華燭燭增輝”是內(nèi)景。既而說琴師彈奏了《淥水》和《楚妃嘆》兩曲,眾人靜靜聆聽,而不知星辰將稀、黎明將至也,從一個側(cè)面說明了琴聲的優(yōu)美。結(jié)句時常引發(fā)誤解,或謂“云山”是指歸隱,所以“敢告云山從此始”乃是指詩人聞此優(yōu)雅琴曲,就此起了歸隱之心,準備去隱居了。然而對照前一句“清淮奉使千余里”,既是奉使出行,哪里是想跑就能跑的呢?

“清淮奉使千余里”一句透露出很多細節(jié)。首先,知此為餞別之宴,為的是送別詩人南使“清淮”;其次,既送其奉使,又云“千余里”,可知餞別之處當在西京長安或東都洛陽;第三,“淥水”即清清之水,“楚妃”是詠楚地之女,對照“清淮”,可知琴師所奏《淥水》、《楚妃嘆》非為無因,正時為送詩人南下也。因而“云山”無隱居意,是指旅程,兩曲奏罷,天色將明,于是詩人恭敬地向大家告別,說我便以這琴音以助行色,就此啟程上路了吧。全詩的重點句在“一聲已動物皆靜,四座無言星欲稀”,側(cè)面以狀琴色之美,之吸引聽眾,確是生花妙筆,別無深意,只是官員出差前地送別,正不必往歸隱上附會。

聽董大彈胡笳聲兼寄語弄房給事

胡人落淚沾邊草,漢使斷腸對歸客。

古戍蒼蒼烽火寒,大荒陰沉飛雪白。

蔡女昔造胡笳聲,一彈一十有八拍。

先拂商弦后角羽,四郊秋葉驚摵摵。

董夫子,通神明,深松竊聽來妖精。

言遲更速皆應手,將往復旋如有情。

空山百鳥散還合,萬里浮云陰且晴。

嘶酸[11]雛雁失群夜,斷絕胡兒戀母聲。

川為凈其波,鳥亦罷其鳴。

烏珠[12]部落家鄉(xiāng)遠,邏娑[13]沙塵哀怨生。

幽音變調(diào)忽飄灑,長風吹林雨墮瓦。

迸泉颯颯飛木末[14],野鹿呦呦[15]走堂下。

長安城邊東掖垣[16],鳳凰池[17]對青瑣門[18]。

高才脫略[19]名與利,日夕望君抱琴至。

【注釋】

①董大:即董庭蘭,開元、天寶時的撫琴名家。②胡笳:北方民族的吹管樂器,其聲凄越,故名胡笳。③房給事:即房琯,字次律,曾任給事中,曾為唐肅宗所信用。④蔡女:指蔡琰,通稱蔡文姬,漢末文學家、音樂家蔡邕之女,曾流落南匈奴,后為曹操贖回,相傳她在回漢地之時,作《胡笳十八拍》以抒發(fā)自己與在匈奴的丈夫、兒女分離,以及將歸漢地的既悲且喜心情。別本作“漢女”。⑤古戍:指古代的戍樓(邊防堡壘)。⑥大荒:指荒遠的地方、邊遠地區(qū)。西晉左思《吳都賦》有“出乎大荒之中,行乎東極之外”句。⑦商弦:古人分音階為五,即宮、商、角(jué)、徵(zhǐ)、羽。古琴七弦,分配五音和少宮、少商。⑧摵摵(sè):落葉聲。⑨深松:別本作“深山”。⑩旋:返回。[11]嘶酸:意同酸嘶,苦楚地鳴叫。[12]烏珠:別本作“烏孫”,都是古代北方部族名。[13]邏娑:唐代吐蕃都城,即今天的西藏自治區(qū)拉薩市。[14]木末:即樹梢。[15]呦呦(yōu):鹿的叫聲?!对姟ば⊙拧ぢ锅Q》有“呦呦鹿鳴,食野之蘋”句。[16]東掖垣:指唐代的門下省。門下、中書二省分列皇宮東西兩側(cè),門下在東,故稱東掖垣。宮殿正門兩側(cè)小門為掖,垣是指墻。[17]鳳凰池:指中書省?!锻ǖ洹ぢ毠俚洹份d:“中書省地在樞近,多承寵任,是以人固其位,謂之鳳凰池也?!盵18]青瑣門:漢代的皇宮門,因為上面刻有連環(huán)文,涂以青色,故名。[19]脫略:指放縱不受約束。

【語譯】

想當年蔡文姬把胡笳的悲聲帶入琴曲,創(chuàng)制了《胡笳十八拍》。聽到這曲子,胡人的淚滴沾濕了邊地的衰草啊,漢使面對即將歸來的文姬,也不禁肝腸寸斷。古老的邊堡一片蒼茫,寒氣中烽火燃起,邊荒陰沉沉的,大雪紛飛,映白了原野。那琴曲要先撥商弦,再轉(zhuǎn)到角弦和羽弦啊,四周郊外的樹葉如被秋風掠過,不禁簌簌落下。

董先生的技藝高深莫測,幾可通神,他一彈弦,竟引得深密松林中的精靈都來偷聽。不管是快撥還是慢彈,全都得心應手,將要放聲,卻又回還,如含深情。那琴音如同空曠的山野間百鳥分散,卻又聚合,如同萬里的浮云才待成陰,卻又放晴。如同雛雁失群,在夜間苦楚地悲鳴,更如同即將失去親人的胡人孩子依戀母親的哭聲。如此的哀傷,使得長河也波息浪靜,使得鳥兒也停止了鳴叫。烏珠部落距離家鄉(xiāng)是如此遙遠,邏娑城的沙塵生出多少哀怨。那幽怨的曲子突然變調(diào),音色彌漫開來,如同大風吹過密林,如同急雨打落屋瓦,如同泉水噴涌而出,直沖樹梢,如同野鹿呦呦地鳴叫著走過堂下。

長安城的東面是門下省啊,中書省又正對著皇宮門,有位高人不受名韁利索的拘束,無論白天夜晚都希望您抱著瑤琴前來訪問。

【賞析】

據(jù)說李頎是用這首詩向當時掌權(quán)的房琯推薦董庭蘭,其后董庭蘭即成為房琯門客。詩題殊不可解,而據(jù)施蟄存先生考證,當作《聽董大彈胡笳,聲兼語弄,寄房給事》,語指琵琶聲,弄是琵琶曲式,是說董庭蘭彈《胡笳十八拍》,其聲兼有胡笳和琵琶的特色,李頎寫詩贊頌,并將此詩寄與房琯。

音樂是很難用文字來描述的,而李頎獨能為此,鋪排得非常生動細膩。最大的特點是,他將樂曲的內(nèi)容和彈曲的技法完美融為一爐,在讀者面前所展開的是一幅由音樂所構(gòu)成的奇特畫卷。開篇先寫曲調(diào)內(nèi)容,說當初蔡文姬作此歌,胡人聞而落淚,來迎接她的漢使也聽之斷腸,感染力非常強烈。接著說邊境和塞上風光,“古戍蒼蒼烽火寒,大荒陰沉飛雪白”,然后筆鋒突然一轉(zhuǎn),歸為琴曲技法,就此引出董庭蘭來。

詩人說董庭蘭的技法高超,就連山林精怪也受到吸引,要來偷聽。忽而急抹,忽而緩彈,高高低低,來來去去,深情無限。然后詩人用了一系列的比喻來描摹琴聲,說這琴聲似孤雁悲鳴,似胡兒哭聲,似別鄉(xiāng)千里的哀愁,似異域凄美的風光?!盀踔椤币埠?,“烏孫”也罷,都和蔡文姬所失陷的南匈奴毫無關系,邏娑古城則更在十萬八千里外,只是用來指代胡地異域而已,詩中常有此類指代,不可當作實地解。

前面說琴聲幽怨,接著突然變調(diào),變得急促激烈起來,如風吹林,如雨落瓦,如泉激涌,然后再次和緩起來,卻似“野鹿呦呦”。鹿鳴之比喻是非常重要的,因為此語來自于《詩·小雅·鹿鳴》,有“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等語,是待客之詩,就此而引出結(jié)句。結(jié)句“長安城邊”幾句是寫政府中樞,當時房琯做給事中,屬門下省,位列中樞,乃有此語,其后“高才”即指房琯,自不待言?!懊撀悦c利”是恭維房琯,并言房琯希望董庭蘭攜琴而至,聞其妙奏,就起到了推薦之意。

【擴展閱讀】

胡笳十八拍(節(jié)選)

東漢·蔡琰

不謂殘生兮卻得旋歸,撫抱胡兒兮泣下沾衣。漢使迎我兮四牡,胡兒號兮誰得知?與我生死兮逢此時,愁為子兮日無光輝,焉得羽翼兮將汝歸。一步一遠兮足難移,魂消影絕兮恩愛遺。十有三拍兮弦急調(diào)悲,肝腸攪刺兮人莫我知。

身歸國兮兒莫之隨,心懸懸兮長如饑。四時萬物兮有盛衰,唯我愁苦兮不暫移。山高地闊兮見汝無期,更深夜闌兮夢汝來斯。夢中執(zhí)手兮一喜一悲,覺后痛吾心兮無休歇時。十有四拍兮涕淚交垂,河水東流兮心自思。

這是《胡笳十八拍》的第十三和十四拍兩段,述其別子之悲。蔡文姬在南匈奴育有二子,她本人雖然南歸,但兒子從父,算匈奴人,不被放回,就此天涯永隔。李頎詩中“斷絕胡兒戀母聲”即言此。

聽安萬善吹觱篥

南山截竹為觱篥,此樂本自龜茲出。

流傳漢地曲轉(zhuǎn)奇,涼州胡人為我吹。

傍鄰聞者多嘆息,遠客思鄉(xiāng)皆淚垂。

世人解聽不解賞,長飆風中自來往。

枯桑老柏寒颼飗,九雛鳴鳳亂啾啾。

龍吟虎嘯一時發(fā),萬籟百泉相與秋。

忽然更作漁陽摻,黃云蕭條白日暗。

變調(diào)如聞楊柳春,上林繁花照眼新。

歲夜高堂列明燭,美酒一杯聲一曲。

【注釋】

①安萬善:觀詩意當為涼州(唐代的涼州包括今天甘肅省武威、金昌、民勤等市縣)胡人。②觱篥(bì lì):古代簧管樂器名,從西域傳到中原,以竹為管,管口插有蘆制哨子,有九孔,又稱“笳管”、“頭管”。③龜(qiū)茲:西域古國名,唐代安西四鎮(zhèn)之一,又寫作丘慈、邱茲、丘茲。④飆(biāo):暴風。⑤颼飗(sōu liú):象聲詞,指風雨聲。⑥漁陽摻(càn):古代鼓曲名,也寫作“漁陽參撾”,后訛為“漁陽三撾”。⑦上林:即上林苑,漢代離宮群,《漢書·舊儀》載:“苑中養(yǎng)百獸,天子春秋射獵苑中,取獸無數(shù)。其中離宮七十所,容千騎萬乘?!雹鄽q夜:指除夕之夜。

【語譯】

從終南山上砍下竹子來,做成觱篥。觱篥之曲本來出自龜茲國,流傳到了漢地以后,曲調(diào)越來越奇妙,我請涼州的胡人安萬善為我吹奏。身邊的人聽到后大多嘆息,離家在外的人們因曲調(diào)而思鄉(xiāng),也都落下淚來。然而世人大多只喜歡聽觱篥,卻不懂得欣賞這如同狂風中自在盤旋的曲調(diào)。我仿佛聽到寒風凄雨吹動了枯萎的桑樹和蒼老的柏樹,那聲響仿佛是很多雛鳳在雜亂地鳴叫著。一會兒又似龍吟虎嘯同時迸發(fā),天地之間所有聲響都相雜,一起造就了秋天。忽然又變成《漁陽摻》一般的曲調(diào),使得浮云昏黃、白日無光。樂曲再一變調(diào),使我好像聽到了春天的腳步,看到上林苑中繁花耀眼。除夕之夜啊,在廳堂上擺開了明亮的燭火,我們飲著美酒,聽這觱篥之曲。

【賞析】

李頎善于用文字描摹音樂之美,此詩亦其名作,但與《琴歌》、《聽董大彈胡笳兼寄語弄房給事》兩首卻又不盡相同。詩的起與結(jié)都很平緩甚至平淡,將重點放在中部對音樂的描寫上——起首說明樂器來源和吹奏者身份,結(jié)句寫吹奏時間、地點,是在除夕之夜的宴會上。中部樂聲響起,先寫“傍鄰聞者多嘆息,遠客思鄉(xiāng)皆淚垂”,表現(xiàn)音樂具有強大的感染力,但是隨即筆鋒一轉(zhuǎn),說“世人解聽不解賞”,人們大多不了解觱篥真正的美妙之處啊。觱篥的音色,向來以凄厲著稱,所以才會引人嘆息、落淚,但是詩人卻說,你們都理解錯了,觱篥的音域很寬廣,所能表現(xiàn)的內(nèi)容很豐富,并非僅僅凄壯悲涼而已。

接著下面就用種種比喻來描摹觱篥的音色、曲調(diào)。忽而凄寒如風雨中“枯桑老柏”,忽而細碎如雛鳳亂鳴(九非實指,以狀其多),忽而雄壯如龍吟虎嘯,忽而又似萬籟齊響,有秋天的悲涼,忽而激烈如同鼓聲,忽而昏沉沉似云遮日暗,忽而又似春天般繁花照眼。值得注意的是,詩人用不同的韻腳來表現(xiàn)不同的曲調(diào)之幻象,先是舒緩的下平聲十一尤,中雜入聲“發(fā)”來突然高亢,然后轉(zhuǎn)為沉郁的去聲廿八勘,最后是清新的上平聲十一真。用詩歌的聲調(diào)來描摹音樂的曲調(diào),配合默契,使人真如耳聞。

音樂是耳可聞眼不可見的,虛幻而難以捉摸的,所以用場景來比擬描摹音樂,最忌落在實處,也必須是半虛半實的。李頎深得此中三味,所比的風雨、鳳鳴、龍吟虎嘯、萬籟百泉,等等,都是現(xiàn)實中不常見卻可閉目想見的場景和似有所聞的音響。故而觱篥之曲在他筆下,顯得是如此變化多端,引人入勝。

唐詩常識

《平水韻》按照字的聲調(diào),分為平、上、去、入四大部分,其中平聲因為字數(shù)較多,所以分為兩卷,也即上平聲和下平聲。比如此詩中的飗、啾、秋三字,就屬于下平聲第十一部“尤”,真、新兩字,就屬于上平聲十一部“真”。上平共十五部,下平也是十五部,上聲廿九部,去聲三十部,入聲十七部。

孟浩然 夜歸鹿門

山寺鐘鳴晝已昏,漁梁渡頭爭渡喧。

人隨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歸鹿門。

鹿門月照開煙樹,忽到龐公棲隱處。

巖扉松徑長寂寥,惟有幽人自來去。

【注釋】

①鹿門:指鹿門山,在今天湖北省襄陽市境內(nèi),孟浩然曾長期在此隱居。②漁梁:沔水上的沙洲名,在鹿門山附近。③龐公:指龐德公,漢末隱士,據(jù)說曾躬耕于峴山之南,后攜妻子入鹿門采藥不返。

【語譯】

山間寺院已經(jīng)響起了晚鐘,白晝轉(zhuǎn)向黃昏,看那漁梁渡口,人們喧喧嚷嚷地擠上晚歸的渡船。他們沿著細沙的岸邊航向江畔村落,我也乘船返回鹿門山啊。鹿門山上,月光驅(qū)散了樹間的煙靄,突然之間,我就來到了當年龐德公的隱居之處。無論是巖間的大門,還是松邊的道路,長久以來都是如此寂寥啊,只有我這種隱士獨自來來去去。

【賞析】

此詩寫歸隱之趣,最大的特點在于對比。開篇寫“山寺鐘鳴”,自然產(chǎn)生清幽之意,但隨即對比俗世,說“漁梁渡頭爭渡喧”,特著一個“喧”字,則種種人世紛擾、喧騰,使人厭煩處,便畢見于筆端。三、四句繼續(xù)對比,本來俗人歸而詩人亦歸,即便并非一船,也近乎同路,卻偏要用十四個字分開來寫,因為前者所向的乃是紅塵的歸宿,詩人卻航向鹿門山隱逸之所,同途而殊歸。接著“月照開煙樹”,氣氛復歸清幽,仿佛將詩人心中最后一點塵世的陰霾也掃蕩一空似的。山間隱居生活頗為寂寥,但詩人不說自己寂寥,而說景物寂寥,最后結(jié)句“惟有幽人自來去”,這幽人既是指龐德公,也是詩人自況,是隱士這個群體的寫照,他們自由來去,無拘無束,唯此才能忍受這種寂寥,更能體味寂寥中的真意。

不過最后還要順帶說明一下,孟浩然四十多歲時因無法得官才隱居鹿門山,但他真正的住家卻在襄陽城南郊外,峴山附近、漢江西岸,名曰“南園”或稱“澗南園”,鹿門山在漢江東岸,他一方面仰慕龐德公,一方面喜愛此地清幽,于是修建了一處別業(yè),并非長居,只是偶爾跑去住住罷了。士大夫之所謂隱居,大抵如是。

李白 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

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手持綠玉杖,朝別黃鶴樓。五岳尋仙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游。廬山秀出南斗傍,屏風九疊云錦張,影落明湖青黛光。金闕前開二峰長,銀河倒掛三石梁。香爐瀑布遙相望,回崖沓嶂[11]凌蒼蒼。翠影紅霞映朝日,鳥飛不到吳天[12]長。登高壯觀天地間,大江茫茫去不還。黃云萬里動風色,白波九道[13]流雪山。好為廬山謠,興因廬山發(fā)。閑窺石鏡[14]清我心,謝公[15]行處蒼苔沒。早服還丹[16]無世情,琴心三疊[17]道初成。遙見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18]。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盧敖游太清[19]

【注釋】

①謠:不合樂的歌,是一種詩體。②盧侍御虛舟:盧虛舟,字幼真,范陽人,唐肅宗時曾任殿中侍御史。③楚狂人:指春秋時楚國的隱士接輿,《論語·微子》記載:“孔子適楚,楚狂接輿游其門曰:‘鳳兮鳳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已而,已而,今之從政者殆而?!雹茳S鶴樓:江南名樓,故址在今天武漢市武昌區(qū)的黃鵠磯上。⑤屏風九疊:指廬山五老峰東的九疊云屏,亦名屏風疊,因山丸疊如屏而得名。⑥青黛(dài):青黑色。⑦金闕:闕為皇宮門外的左右望樓,金闕即黃金門樓,這里借指廬山的石門。東晉高僧慧遠的《廬山記》說:“西南有石門似雙闕,壁立千余仞,而瀑布流焉?!雹喽澹褐笍]山香爐峰和雙劍峰。⑨三石梁:南北朝酈道元《水經(jīng)注》引《尋陽記》載:“廬山上有三石梁,長數(shù)十丈,廣不盈尺,杳然無底。”具體位置不詳,一說在五老峰西,一說在簡寂觀側(cè),一說在開先寺旁,一說在紫霄峰上。⑩香爐瀑布:廬山上有瀑布,在香爐峰側(cè)。[11]回崖沓(tà)嶂:指曲折的山崖和重疊的山峰。[12]吳天:吳地的天空,廬山三國時在吳國境內(nèi),故名。[13]白波九道:指九道泛著雪白波浪的河流。古人謂長江在潯陽(九江)附近分為九派,故稱“九道”。[14]石鏡:廬山山峰名,因峰上有圓石,平滑如鏡,可見人影,故名。[15]謝公:指南朝詩人謝靈運,他曾游廬山,作《登廬山絕頂望諸嶠》等詩。[16]還丹:道家煉丹,先將丹燒成水銀,積久又還為丹,故稱“還丹”。[17]琴心三疊:道家修煉術語,指達到一種心神寧靜的境界。[18]玉京:道教稱元始天尊所居之處為玉京。[19]先期汗漫九垓(gāi)上,愿接盧敖游太清:盧敖是燕國方士,秦始皇曾召為博士,使其往求神仙,盧敖逃亡不返?!痘茨献印さ缿枴份d:“盧敖游乎北海,經(jīng)乎太陰,入乎玄闕,至于蒙谷之上,見一士焉,深目而玄鬢,淚注而鳶肩,豐上而殺下,軒軒然方迎風而舞……盧敖與之語……若士者齤然而笑曰:‘……吾與汗漫期于九垓之外,吾不可以久駐?!羰颗e臂而竦身,遂入云中。盧敖仰而視之,弗見?!本袍蛑妇盘熘希寮刺?,《楚辭·九嘆·遠游》有“譬若王僑之乘云兮,載赤霄而凌太清”句。

【語譯】

我本是楚狂接輿一般的人物,敢于高唱“鳳兮,鳳兮”來嘲笑孔丘。我手持綠玉裝飾的竹杖,早晨辭別了黃鶴樓。我這一生最喜歡游覽名山勝景了,甚至不辭遙遠,走遍五岳去尋訪仙人。

卻見廬山秀麗地聳立在南斗分野之側(cè),那九疊云屏仿佛是張開了彩云的錦繡,身影倒映在清澈的湖水中,發(fā)散出青黑色的光芒。石門如同黃金宮闕一般敞開,香爐、雙劍兩峰直插云霄,瀑布如同銀河倒掛一般垂下三道石梁。香爐峰的瀑布和它遙遙相對,山崖曲折、山峰重疊,凌駕在蒼天之上。翠綠的山峰映著朝陽,散出萬道紅霞,直接吳地的長天,就連飛鳥也難以抵達。登高而望,這天地間的景色真是太壯觀了呀,山下大江蒼茫,向東流去,不再西還,萬里黃云使風勢更改,九派白波仿佛雪山在流淌。

我喜歡為廬山而吟唱,興致因廬山而激昂。閑來窺看石鏡以清凈我的內(nèi)心,得知謝靈運曾來此處,如今遺跡已被青苔所埋沒。我早就已經(jīng)服食還丹,對世情毫無留戀了,今見此景,琴心三疊,大道已初步修成。我遠遠地望見仙人出現(xiàn)在彩云之中,手拈著芙蓉花向玉京朝拜。我已經(jīng)和汗漫約好在九霄天外相見,也愿意接引盧敖去遨游太空。

【賞析】

這首詩作于李白晚年,他被放逐夜郎,遇赦東返,再次游覽廬山。青壯年時代,他曾游歷過廬山,當時盧虛舟也曾同行,所以想起往事,他就寫了這首詩寄給盧虛舟。

前人評此詩,多說李白因為在政治上受到重大打擊而被迫向現(xiàn)實低頭,求仙學道之心大盛,恐怕不確。李白自小便受道教影響很深,也接受過道箓,在幾乎任何階段的詩篇中都蘊含著濃郁的神仙思想,非獨老年為然。此詩縱橫恣狂,氣概雄壯,毫無哀傷頹唐之氣,若說已決定放棄黑暗的現(xiàn)實,全身心以求仙道,恐怕是失之毫厘,謬以千里了。

即便隱居遁世,或者求仙訪道,也有消極和積極之分。所謂消極,便是對現(xiàn)實的一切都失望透頂了,只要能夠加以擺脫,修行的孤寂、枯燥,種種皆可忍受,心如止水,波瀾不興。但很明顯,李白即便到了老年也未曾墮入這般消極境地,就在寫下此詩的第二年,他便毅然決然去參加李光弼東征叛軍的隊伍。李白的慕道、求道,其實是一種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是為了追求超邁于現(xiàn)實之上的更自由、更無拘束的全新天地。因而他的詩篇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傳說中的仙人形象,他仰慕那些仙人不受俗世羈絆,可以任意上天入地,飽覽天上地下的美景,掌握宇宙萬象的真諦。

所以詩的開篇便與尋常隱遁之作不同,自比“楚狂”接輿。接輿并非普通的隱士,他“佯狂不仕”,故此人稱“楚狂”,他表面上歌唱“鳳兮鳳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似乎在惡意地嘲笑孔丘,其實是善意地提醒孔丘,人世混濁,你的理想是很難達成的啊。換而言之,接輿對待孔丘,并沒有我醒爾醉的優(yōu)越感,反而在某種程度上很敬重孔丘的執(zhí)著。李白以此為開篇,正說明他和那些遭受挫折便求隱逸、自欺欺人之輩不同。

接著,李白說自己到處游覽名山大川,訪求仙人,其中最讓他驚艷的卻在五岳之外,是那美麗的廬山。古代占星家為了用天象變化來占卜人間的吉兇禍福,將天上星空區(qū)域與地上的國州互相對應,乃有“分野”一說,其中南斗分野正在潯陽一帶,廬山位于其中,故言“秀出南斗傍”。由此發(fā)端,詩人開始了對山勝景的備悉描寫,用語雄奇,筆力蒼勁,奇峰怪石不僅如圖畫般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更使人感覺似乎天地之間別無它物,所柱唯有此峰,所垂唯有此瀑,所回環(huán)洶涌唯有山下滾滾長江而已。同樣描寫景物,有人寫來素淡,有人寫來秾麗,有人寫來秀雅,但論起并兼飛逸、雄渾、昂揚、博大風味的,無人可及李白!

奇巖飛瀑、黃云白波寫完,詩人突然將筆鋒一收,原本飛揚恣意的格調(diào)陡然一變,轉(zhuǎn)為清幽,始出修道之意。他特意點出“謝公宿處青苔沒”,似有追慕先賢以隱遁之心,但是一收以后,卻又突然揚起,自稱自己已得大道,竟能得見仙人身影?!熬袍颉薄ⅰ疤濉钡仍~一出,將視野幾乎是無限制地放大,從廬山直至天地,從天地再到宇宙,飄逸絕倫,顯出無比渾厚的底蘊。有人寫詩能出隱士味,有人寫詩能出道士味,但若論詩中能出神仙況味者,舍李白而再無第二人也!其眼界之開闊,思想之縱放,更無他人可比。

李白詩中好引神仙故事,結(jié)句即引用盧敖遇仙的典故,他自比為得道仙人,說要接引盧虛舟同登仙界(即將盧敖以擬盧虛舟),簡單地認為是想與盧虛舟一起去隱居,恐怕太小看李白了。細品詩中意味,李白的精神還是激昂的,頭顱還是昂起的,他似乎是在表示,自己永遠也不會向現(xiàn)實低頭,他永遠都飄逸在俗世之上,是無事可以挫折,無人可以壓抑的“謫仙人”。

夢游天姥吟留別

???sup>②談瀛洲,煙濤微茫信難求。越人語天姥,云霞明滅或可睹。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岳掩赤城。天臺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度鏡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謝公宿處今尚在,淥水蕩漾清猿啼[11]。腳著謝公屐[12],身登青云梯[13]。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14]。千巖萬轉(zhuǎn)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龍吟殷[15]巖泉,栗深林兮[16]驚層巔。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列缺[17]霹靂,丘巒崩摧。洞天[18]石扉,訇然[19]中開。青冥[20]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臺[21]。霓為衣兮風為馬,云之君[22]兮紛紛而來下。虎鼓瑟[23]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動,恍驚起而長嗟[24]。惟覺時之枕席,失向來之煙霞。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別君去兮何時還?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注釋】

①天姥(mǔ):指天姥山,在今天浙江省紹興市新昌縣東五十里,東接天臺山。②??停褐负胶V?。③瀛(yíng)洲:傳說中東海上的仙山,西漢司馬遷《史記·封禪書》載:“自威、宣、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萊、方丈、瀛洲三神山者,其傳在渤海中,去人不遠……”④信:誠,確實。⑤越人:指紹興當?shù)厝耍B興本名會稽,是春秋戰(zhàn)國時越國的都城。⑥赤城:即赤城山,在今天浙江省天臺縣北,為天臺山的南門,因土色赤紅而得名。⑦天臺:山名,在今天浙江省天臺縣北。南宋王應麟《十道山川考》載:“天臺山在臺州天臺縣北十里,高萬八千丈,周旋八百里,其山八重,四面如一。”⑧吳越:春秋時的吳國、越國,大致等同于今天的蘇、浙兩省,不過此處為偏義復詞,僅僅指越地。⑨鏡湖:一名鑒湖,在今天浙江省紹興市南,因水平如鏡而得名。⑩剡(shàn)溪:水名,在今天浙江省嵊州市南,為曹娥江的上游。[11]清猿啼:是“猿啼清”的倒裝。謝公屐:一種木屐,因謝靈運常穿而得名,《宋書·謝靈運傳》載:“(謝靈運)常著木履,上山則去前齒,下山則去其后齒?!盵13]青云梯:指直插云霄的山路,源自謝靈運《登石門最高頂》,有“惜無同懷客,共登青云梯”句。[14]天雞:傳說中的異禽,南朝《述異記》載:“東南有桃都山,上有大樹……上有天雞,日初出,照此木,天雞則鳴,天下雞皆隨之鳴。”[15]殷(yǐn):原意為雷聲,這里用作動詞,指震動。[16]兮:文言語助詞,相當于今天的“啊”、“呀”,楚辭中最為常見,或本為楚地方言。[17]列缺:即閃電。列通“裂”,缺指云的縫隙,閃電從云中決裂而出,故得此名。[18]洞天:道教語,指神道居住的名山勝地。[19]訇(hōng)然:形容巨大的聲響。[20]青冥:青天。[21]金銀臺:指神仙居處,金銀筑成的宮殿。郭璞《游仙詩》有“神仙排云出,但見金銀臺”句。[22]云之君:指云中神仙,楚人稱云神為“云中君”,以此指代。[23]鼓瑟:彈瑟,瑟為傳統(tǒng)弦樂器,似琴,古有五十弦,后改為二十五弦或十六弦。[24]嗟(jiē):嘆息。

【語譯】

航海的人談到瀛洲仙島啊,都說煙波縹緲,確實難以訪求。越地的人說起天姥山啊,卻說云霞閃爍,忽明忽滅,或許還能目睹。天姥山直插而上,連接云天,其勢要凌駕五岳,并且壓倒赤城山。天臺山據(jù)傳有四萬八千丈高,可是面對天姥山,卻顯得如此矮小,仿佛要傾倒在天姥東南方似的。

我想要依據(jù)這一傳說而夢見越地,一夜之間就飛渡了月下的鏡湖。湖中明月照出我的身影,送我來到剡溪,當年謝靈運的宿處如今還在啊,只見綠波蕩漾,又聽得猿聲清厲。我腳踩謝公的木屐,登上那直入青云的山路。在如壁的半山中看到大海,看到紅日,空中還能聽到天雞的啼鳴。千重山巖、萬般曲折,難以認清道路啊,我在花叢中迷失,倚靠著石壁休憩,不知不覺間天色已暗。

突然間,野熊在咆哮,神龍在長吟,震響了巖石和泉水,密林都在顫抖,群峰也都驚懼。云色昏黑,仿佛將要降雨,水面上升起了淡淡的煙霧。天空中響起驚雷,劃過閃電,劈開高丘,摧毀山崗,巨大的響聲之中,石頭大門打開,露出那洞天福地。青天啊,如此浩蕩不見端底,日月啊,照耀著黃金宮闕,只見那些以彩虹為衣,以風做馬的云中的仙人,紛紛從天上下來了呀。猛虎為他們彈瑟,鸞鳳為他們拉車,仙人密密麻麻地排列在那里。

我只覺得魂魄驚悸而搖動,突然驚愕起身,長長地嘆息。這時候才發(fā)現(xiàn)身下是睡覺時的枕席,身邊不再有剛才的煙霧、云霞。世間的行樂也和這個夢一樣啊,自古以來,萬事萬物都如同東流之水。我此次與你相別,也不知道何時才能回來,還是暫且把白鹿縱放在青翠的山巖間吧,想要走了就騎上它,遍訪各地的名山。我怎能低下眉頭,彎折腰肢,去奉承那些權(quán)貴,從而使自己不能敞開笑顏呢?

【賞析】

唐殷璠《河岳英靈集》收錄此詩,題名為《夢游天姥山別東魯諸公》,別本還有直接名為《別東魯諸公》的,據(jù)此,此詩題中“留別”二字也便得解了。天寶初,李白受召入京,卻不得重用,只被看作是唐玄宗的文學弄臣,為此而深受打擊,再加上高力士等權(quán)貴的陷害,被賜金放還。李白不欲回鄉(xiāng),只求仗劍而行,游覽祖國的大好河山,他先到洛陽,在那里遇見了杜甫,繼而相約前往梁、宋(即今天河南省商丘市一帶)。隨即李白告別杜甫,東赴齊州(在今山東省濟南市一帶),得紫極宮清道士高天師如貴授以道箓,算是正式成為了道士。這一年的秋天,他再次和杜甫在東魯會面,相談甚歡,然后打算南下吳、越,就寫了這首詩相贈包括杜甫在內(nèi)的東魯?shù)挠讶恕?/p>

李白很可能并沒有真到過天姥山,詩中所寫,都只是他的想象而已。他的想象極為雄奇:天姥山其實只是一座小山罷了,但在李白筆下卻“勢拔五岳掩赤城”,天臺山號稱一萬八千丈高,本來就是夸張(一丈三米,即便古尺較今為短,也不可能有山峰超過萬丈),李白更是大筆一揮,改成“四萬八千丈”,并且說即便如此,也還比不上天姥山高峻。

事實上,詩中的天姥山只是李白幻想出來的仙山而已。他開篇就寫海外仙山難以訪求,人間天姥或可得到,因此而根據(jù)“越人語天姥”的種種夸張傳言,就從夢中前往游覽。夢中的李白,仿佛真是個仙人似的,竟能從東魯之地“一夜飛渡鏡湖月”,并且經(jīng)過“剡溪”,看過了“謝公宿處”,然后爬上云霧縱橫的天姥山。對于夢中天姥山的景致,李白是寫得很含混、粗略的,只是用“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來突出其高,用“千巖萬轉(zhuǎn)”、“迷花倚石”突出山勢險峻、山路曲折。但他真實的目的并非寫山,于是突然筆鋒一轉(zhuǎn),“忽已暝”,天色暗了下來,隨即熊咆龍吟、天地震動,霹靂閃電、“丘巒崩摧”,天姥山不安地悸動起來。究竟發(fā)生了什么事情呢?原來“洞天石扉,訇然中開”,神仙福地就展露在他的面前。

道教與別的宗教不同,主修當世而少說來生,而且雖然也有天宮、“金銀臺”之類的傳說,但神仙居所卻大多還在世間,只不過是在海外,或者在深山人跡罕至之處。所謂“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都是人間仙境,大多依附于天下名山。所以李白想寫神仙世界,就先以傳說很多的人間天姥山為引,他夢游天姥,終于得見“云之君兮紛紛而來下”,這些仙人“霓為衣兮風為馬”、“虎鼓瑟兮鸞回車”,仿佛是從天上下來接引自己似的。

可是正當場面最宏大時,情感最激越處,詩人卻突然將筆鋒一收,說“驚起而長嗟”,自己從夢中清醒過來了,“向來之煙霞”全都消失不見。他為此而不禁感嘆:“世間行樂皆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比碎g的快樂就如同這個美夢一般,倏忽而滅,又似江水東流,去而不返,沒有什么可掛戀的啊。詩的前半部分寫訪仙、遇仙,表達了詩人想要擺脫坎坷黑暗的現(xiàn)實世界,追求自由自在的神仙境界,但到此一收,表明他也很清楚神仙之說虛無縹緲,是很難企及的。世間不愿留而不得不留,神仙不得見而亟欲一見,就在這種矛盾心理中,他提出“且放白鹿青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意思是我隨時做好準備,一有機會還是要去追求自己的夢想,追求自由恣意的神仙生活。

為什么那么希望訪仙,求仙呢?直到詩的結(jié)末,詩人才終于揭開謎底。陶淵明曾任彭澤縣令,到任僅八十一天,就因為不肯向督郵行禮,說“我豈能為五斗米折腰向鄉(xiāng)里小兒”,于是去職,從此隱居山林。李白用此典故,發(fā)出鮮明而高亢的吶喊:“安能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使我不得開心顏!”他追求的是內(nèi)心的自由,是抱負的施展,他又怎肯為了功名利祿而向權(quán)貴低頭,去迎合那黑暗的現(xiàn)實呢?止此一句,便足以震撼千古,士大夫的獨立人格、自由精神,就此而沖出紙面,如詩中的天姥山一般直插云霄。在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下,以當時的人們的眼界,要想追求光明和自由卻不得其途徑,被迫尋求且依附于仙道,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嗎?求仙訪道,是李白詩的重要特色,正不應簡單地加以貶低或排斥。

金陵酒肆留別

風吹柳花滿店香,吳姬壓酒客嘗。

金陵子弟來相送,欲行不行各盡觴

請君試問東流水,別意與之誰短長?

【注釋】

①柳花:即柳絮。②壓酒:指壓糟取酒。古時新酒釀熟,臨飲時方壓糟取用。③勸:別本作“喚”。④觴(shāng):古代飲酒器。

【語譯】

輕風吹拂柳絮,店中滿是芬芳,吳地的酒家女榨出酒漿來請客人品嘗。金陵的年輕人前來送我啊,我想要上路卻又舍不得離開,只是和他們一杯又一杯地痛飲。請你試著問一下那東流的江水,我們離別的情意和長江究竟哪個更長?。?/p>

【賞析】

此詩為李白漫游之中,在離開金陵時,寫給年輕友人的詩作,詩的內(nèi)容并不復雜,不外乎春光明媚、餞別歡宴、依依不舍、情深意長而已。但在李白筆下,這簡單的內(nèi)容,短短的六句詩,卻寫得順暢而生動,兼有民歌風味。

起首便不同尋常,“風吹柳花滿店香”,柳絮本無香,后人因此解釋本句,有解為酒香的,但這樣就不是高度精煉的詩的語言了。這里的“風吹柳花”只是指的季節(jié)特征,而店中之香當是指春天的氣息,春的美好也包括了柳絮,所以春的氣息中也包含了柳絮的氣味,詩人熱愛美好的春天,故覺柳絮亦香。第二句不言“斟酒”、“篩酒”,而獨言“壓酒”,是指酒新也。當時沒有蒸餾酒,而只有釀造酒,酒不貴陳而貴新,因此用“壓”字以言酒新酒好?!皠窨蛧L”有別本或作“喚客嘗”,不妥,如果客在店外,乃起而喚之,客在店內(nèi),自然是勸酒,這正說明乃是餞別之宴,非臨時路過。一首好詩,每一字都有其解,也都不可附會強解,每一字都運用恰當,很難以它字易之。

“欲行不行各盡觴”是詩中之眼,以見依依不舍之情。結(jié)句則更言此情如長江般綿長,卻又不直言之,而要以問句托出,一方面盡出民歌風味,同時也給讀者留下悠長的回味余地。

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fā)。

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fā)弄扁舟。

【注釋】

①宣州謝朓(tiǎo)樓:宣州即今天的安徽省宣城縣,謝朓樓為南朝詩人謝朓任職宣州時所建,亦稱謝公樓或北樓。②校書叔云:指李白的族叔李云,曾擔任秘書省校書郎,故得此稱。此詩《文苑英華》題為《陪侍御叔華登樓歌》,則所同登者為擔任侍御的族叔李華,何者為確,不明。③酣:這里是暢飲之意。④蓬萊文章建安骨:蓬萊是指東漢政府藏書的東觀?!逗鬂h書》中有“是時學者稱東觀為老氏藏室,道家蓬萊山”語,李賢注:“言東觀經(jīng)籍多也。蓬萊,海中神山,為仙府,幽經(jīng)秘籍并皆在也?!苯ò补鞘墙ò诧L骨的簡稱,指漢末建安年間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陳琳、王粲、徐幹、阮瑀、應玚、劉楨)為代表的遒勁詩文之風。⑤小謝:即謝朓,后人稱謝靈運為“大謝”,與之齊名的謝朓則為“小謝”。⑥清發(fā):清新秀發(fā)。⑦稱意:適意,如意。

【語譯】

離我遠去的昨日的光陰已不可挽留,亂我內(nèi)心的今日的光陰卻多么令人煩惱啊。萬里長風吹走送著秋天的大雁,面對此情此景,不禁使人在高樓上暢飲求醉。想那東觀的文章如此精深,建安的風骨如此遒勁,再加上謝眺詩文的清新俊秀,他們都懷有超逸的興致和雄壯的思緒,幾乎想要沖上青天去摘下明月來了。然而抽刀斷水,水卻繼續(xù)流淌,舉杯消愁,愁緒卻更加濃厚。人生在世往往無法稱心如意啊,我明天還是披散頭發(fā),乘著一葉小舟去隱居算了吧。

【賞析】

李白的詩之超逸絕倫,能從古辭、民歌甚至散文中吸收營養(yǎng),而不拘泥于傳統(tǒng)格式,從這首作品中便可得到清晰的印證。開篇可作四、七、四、七形式的四句解,本來便已經(jīng)是很活潑的句式了,但細讀其意,也可以直作十一、十一雙句解,則更超邁前人,別出機杼。兩句相對,以昨日與今日相對,但其意則一以貫之,“多煩憂者”,絕非僅僅今日,正因為日日煩憂,重重無奈,才覺昨日之不可留,如棄我而去,思而至此,則今日之心便更覺紊亂。

詩題雖為餞別,但正不必開篇即言餞別(更何況還有《陪侍御叔華登樓歌》的異名)。此詩開篇托出自身之憂,此憂不僅僅從分離、送別而來,下文便可為證。繼而言“長風萬里送秋雁”,隱含分別之意,但也可以不作分別解,“對此可以酣高樓”,面對此景,欲待暢飲高樓,就字面上來看,是因為景致的曠闊使人心醉,其實是內(nèi)心的隱憂使人想要借酒澆愁。

“蓬萊文章”幾句,或謂是詩人以東觀文章和建安風骨恭維李云,兼以謝朓自況,則“俱懷逸興”兩句的主語應該是“我們”,私以為不妥。此詩開篇即寫憂,結(jié)尾亦寫憂,中卻雜以對自己和李云詩文的自傲,一氣讀下,頗有分斷之感。這都是太拘泥于“餞別”二字所致。題雖餞別,所寫正不必緊扣分別和相送,而可以只寫自己在分手時的內(nèi)心所感。那么李白當時內(nèi)心何感呢?無疑正在“煩憂”二字,倘若過分拘泥于餞別,則此煩憂便只能從分離而來,理解的深度是不夠的。

私以為,中間幾句只是在寫萬古文章,前有東觀藏書和建安風骨,后有南朝小謝——李白頗為仰慕謝朓,作詩地點又在謝朓樓,則以謝朓一人和東觀文章、建安風骨并列,也是可以理解的?!熬銘岩菖d”兩句的主語應當是“他們”,指萬古以來的詩文作者,逸興云飛,似欲沖天而去,其中或有自況、自傲之意,但并不明顯?!拔恼虑Ч攀?,得失寸心知”,詩人此意不外如是。

“抽刀斷水”兩句為千古名句,說愁緒雋永,難以割斷,其原因便是“人生在世不如意”,此不如意當不僅指分別,而更大范圍地包括了自己的坎坷遭際,壯志難酬。此詩作于天寶末年,李白欲仕而不得,政治理想難以實現(xiàn),只得仗劍優(yōu)游,則內(nèi)心的苦悶可想而知,為此他不禁發(fā)出了“明朝散發(fā)弄扁舟”——干脆去隱居算了的喟嘆。倘若只有開篇和結(jié)句,則只是一首普通的因仕途坎坷而退縮求隱的作品,但中間雜以對萬古文章的贊頌,則可見李白并非真正地向黑暗現(xiàn)實低頭,并非真正的頹唐無奈,詩中真意就此全盤托出:對比可以流傳千古的詩文,現(xiàn)實的坎坷遭際又有什么可煩憂的呢?又有什么可留戀的呢?

唐詩常識

李白這首詩,屬于“歌行體”。“歌行體”本出樂府,因為樂府詩中以“歌”、“行”為名的頗多,故此得名。這種詩歌類型的特色是:韻腳和節(jié)奏非常自由;以七言為主,也可間以五言、雜言,詩句和詩篇的長短也都比較自由。比如李白此詩,有七言、有五言,有偶句、有奇句,常換韻,還有奇偶句全都押韻的情況出現(xiàn),非常適合表現(xiàn)豪放不羈的風味。

岑參 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

君不見走馬川,雪海邊,平沙莽莽黃入天。輪臺九月風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隨風滿地石亂走。匈奴草黃馬正肥,金山西見煙塵飛,漢家大將西出師。將軍金甲夜不脫,半夜軍行戈相撥,風頭如刀面如割。馬毛帶雪汗氣蒸,五花連錢旋作冰,幕中草檄硯水凝。虜騎聞之應膽懾,料知短兵不敢接,車師西門佇獻捷。

【注釋】

①封大夫:指封常清,唐朝名將,得高仙芝推薦為將,曾擔任安西副大都護、北庭都護等職,協(xié)助高仙芝鎮(zhèn)定西域,后臨危受命,率軍平定安祿山的叛亂,因一時戰(zhàn)敗即遭讒被處死。因封常清曾攝御史大夫職,故題中稱為“封大夫”。②走馬川:西域地名,具體位置不詳,別本其下有“行”字,疑因詩題而衍,刪去。③輪臺:即今天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米泉縣,唐代屬北庭都護府管轄。④匈奴:匈奴又名胡,此時雖已滅亡,但后人常以其族來指代北方、西北方的游牧民族。后面的“漢家”也是指代“唐家”。⑤金山:即阿爾泰山。⑥戈相撥:武器互相碰撞,戈是古代長柄兵器,唐代已廢棄不用,此處指代武器,非實指。⑦五花連錢:五花和連錢都是指馬身上的花紋。⑧草檄:草擬檄文,檄文是古代用于征召、曉諭的政府公告或聲討、揭發(fā)罪行的文書。⑨車師:古國名,唐代其國已滅,其地屬北庭都護府所轄,此處也是以車師指代西域某地。

【語譯】

你不見那走馬川,就在大海一般廣闊的雪原旁邊,平曠的沙原如此蒼茫,沙塵染得天空都昏黃一片。九月的輪臺狂風怒吼,川中的碎石大得像斗,隨著狂風滿地亂滾。這季節(jié)啊,游牧民族的草場才剛變黃,馬兒正肥,于是從金山向西望去,便可見戰(zhàn)火燃起,因而大唐的將軍就要向西出兵了。將軍的黃金甲胄,就連晚上也不肯脫卸,半夜行軍,士卒的武器互相碰撞,狂風如同小刀一般,吹在臉上疼得像刀在割。戰(zhàn)馬的體毛蓋上了飛雪,又被汗氣一蒸,于是五花也好,連錢也罷,各種花紋轉(zhuǎn)眼便結(jié)成了冰凌。在帳中草擬檄文,硯臺里的墨汁都凍結(jié)了。胡人的騎兵聽聞天兵到來,想必會覺膽寒吧,想來他們不敢短兵相接前來迎戰(zhàn)。我在這古老車師國遺跡的西門佇立,等待著您凱旋獻捷的時候。

【賞析】

岑參是盛唐最著名的邊塞詩人,這首詩是他的代表作。盛唐重拓邊,勢力范圍最西處超邁蔥嶺,直抵咸海,再加之文武分途并不明顯,故而士大夫中憧憬“上馬殺賊,下馬草檄”的大有人在。岑參無疑是其中之一,他曾兩度隨軍出塞,遠游西域,題中所指為“封大夫”的封常清,也本為高仙芝記室出身。所以唐詩中的邊塞風光非常濃郁,前有漢晉,后有宋明,皆難以相比,而岑參親歷其事,親處其境,他筆下真實而生動的邊塞風光,也非他人所可企及。

全詩奉送并預祝封常清得勝歸來——有謂此詩所指,為封常清西征播仙,或謂征播仙在五六月間,與冬季,與詩中所言“九月”不合,但詩中字句自不應拘泥膠著,岑參并不按照尋常套路贊頌軍伍如何嚴整,將軍如何善戰(zhàn),卻反極盡筆墨描寫自然環(huán)境的惡劣和西征之苦。開篇“君不見”三字為唐詩中常用發(fā)語,并無實意,只是提醒讀者關注,然后寫走馬川畔白雪靄靄,一如大海,黃沙蒼茫,似卷入天,這是虛寫。再寫實景,風卷碎石,滿地亂滾,以見風之烈而石之巨大,道路之難行。接下去寫秋高馬肥正用兵之時也,胡人侵擾邊地一般選在此時,因此漢將才出師西征,說明這是一場帶有抵御和反擊性質(zhì)的正義戰(zhàn)爭。

“將軍金甲”兩句,是說連夜進軍,則更見艱苦卓絕,“風頭如刀面如割”,再呼應前面所說狂風猛烈。寫完風,復寫寒,馬汗沾雪,瞬間成冰,硯中墨汁亦都凝結(jié),觀察入微,抓住細節(jié),則寒意畢現(xiàn)。以上幾句皆出自作者的親身經(jīng)歷,未曾在軍伍之中生活過,或者未曾踏足塞外者,僅憑空想象是根本寫不出如此細膩的詞句來的。岑參高明處,正見于此。

寫畢環(huán)境的惡劣,夜行的艱辛,詩人筆鋒一頓,不言交戰(zhàn),而以“虜騎聞之應膽懾,料知短兵不敢接”來直言勝利。即由敵人之望風而逃,更進一步地承上以贊頌將士們歷經(jīng)艱險是如何可貴,在唐軍面前,大雪也好、狂風也罷,種種艱難坎坷全都不值一提,則雖不明言,唐軍之強盛、無敵便自然躍動于筆端。最后以“佇獻捷”收束,完成對封常清旗開得勝的預祝。

這首詩除了對塞外風光的描寫足夠細膩生動,對唐軍的強盛渲染含而不露外,在節(jié)奏、音韻上也頗具特色。古詩大多為上下兩句起承,此詩全篇都三句一斷,前人稱之為“嶧山碑銘體”?!稁F山碑》是秦人所立,其銘文三句一斷,如“皇帝立國,維初在昔,嗣世稱王”,如“乃今皇帝,一家天下,兵不復起”,但與此詩給讀者造成的節(jié)奏上的觀感是截然不同的。四言偶句覺促,三句一斷卻覺舒緩,七言偶句則舒緩,三句一斷反覺急促參差,所以施補華在《峴傭說詩》中評價說造成了一種“兵法所謂‘其節(jié)短、其勢險’”的藝術效果。

再從聲韻而言,此詩句句入韻,一斷一轉(zhuǎn),也同樣加強了急促效果,平仄韻之間有意的相互轉(zhuǎn)換,則更增添了參差的效果。用這種形式來描寫塞外風光、險惡環(huán)境,可謂是相得益彰,更見岑參功力之深。

輪臺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

輪臺城頭夜吹角,輪臺城北旄頭落。

羽書昨夜過渠黎,單于已在金山西。

戍樓西望煙塵黑,漢軍屯在輪臺北。

上將擁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軍行。

四邊伐鼓雪海涌,三軍大呼陰山動。

虜塞兵氣連云屯,戰(zhàn)場白骨纏草根。

劍河風急云片闊,沙口石凍馬蹄脫。

亞相勤王甘苦辛,誓將報主靜邊塵。

古來青史誰不見,今見功名勝古人。

【注釋】

①角:即畫角,軍中吹奏以報時的樂器。②旄(máo)頭落:旄的本意是指用牦牛尾裝飾的軍旗,這里旄頭指昴星?!妒酚洝ぬ旃贂份d:“昴星旄頭,胡星也?!币鉃殛男窍笳骱耍割^落即象征胡兵戰(zhàn)敗。③羽書:加急文書,因上插羽毛而得名。④渠黎:西域古國名,在輪臺東南方,這里非實指。⑤單(chán)于:匈奴君主的稱號,這里借指當時的游牧民族首領。⑥伐鼓:即擊鼓。⑦陰山:山名,在今天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境內(nèi),曾為漢軍與匈奴的重要爭奪點,以此指代胡地山川。⑧劍河:河名,根據(jù)《新唐書·回鶻傳》記載:“青山之東有水曰劍河?!睋?jù)考證在北庭以北甚遠,當亦非實指。⑨沙口:對照上句,或亦應為地名,具體位置不詳。⑩亞相:副宰相。秦和漢代初,御史大夫為丞相之副,故稱亞相,這里是指掛著御史大夫頭銜的封常清。

【語譯】

輪臺城頭,晚間響起了畫角之聲,輪臺城北,昴星已經(jīng)緩緩落下。緊急軍情昨夜已經(jīng)傳過了渠黎,報說單于已到金山之西。從堡樓上向西望去,敵軍掀起了昏暗的塵煙,而漢軍正屯扎在輪臺北面。上將張起大旗向西面出征,天剛亮的時候就吹起笛聲,催促大軍行進。四面鼓聲擂響,雪原如大海般翻涌,三軍齊聲高呼,震得陰山都晃動。敵軍的要塞上兵戈之氣直沖云霄,凝結(jié)不散,戰(zhàn)場上白骨累累,纏繞著草根。劍河上狂風卷起,濃云密布,沙口旁冰冷的石路凍脫了蹄鐵。

封大夫啊,您為勤勞王事而甘嘗辛苦,發(fā)誓要報答君王的恩德,消弭邊境的煙塵。古來有多少名垂青史的英雄受人們仰慕啊,如今將要見到您的功績超邁古人。

【賞析】

讀盛唐邊塞詩,有兩點需要注意。一是兩漢和唐朝前中期都是中原王朝壓過了北方游牧行國,漢伐匈奴、唐滅突厥,同樣控制西域,威懾草原,所以詩人們往往將兩者類比,以漢喻唐,以匈奴喻突厥、回鶻等北方行國,不可當作詠史來看。二是不僅僅在地名上也存在著類似的類比或借指,而且西域地名大多不為中原士大夫所熟知,因此也常常出現(xiàn)以古籍中出現(xiàn)過的地名來指代現(xiàn)實地域的情況出現(xiàn),兩地或許相隔十萬八千里,但在中原士大夫看來,反正都是指的那片“蠻荒之地”,也并不值得深究,對此,后人不必考證過細,更不應按照實際地點來強解。

接下來再說岑參這首詩,詩的背景與《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相同,或許均指討播仙一役,當時岑參被封常清奏調(diào)為安西北庭節(jié)度判官,成為封常清的幕僚,則封常清率軍西出,他留守北庭相送贈詩,也便順理成章。前一首詩寫連夜行軍,后一首詩則寫平旦出兵,前一首詩重點落在對塞外惡劣環(huán)境的描寫上,是側(cè)面描寫,此詩卻增添了不少正面描寫的詞句。

開篇寫“夜吹角”,即指連夜集合,天明西征,“旄頭落”是詩人對胡軍必敗,唐軍必勝的祝愿。接下去四句與前詩中“匈奴草黃馬正肥,金山西見煙塵飛”相同,都是指唐軍是被迫動兵,進行的是平叛之戰(zhàn),并非發(fā)動侵略。其后直言“平明吹笛大軍行”,接著鼓聲雷動,三軍高呼,以狀軍容之盛,不僅雪海為之而涌,就連陰山也為之而動。如此強軍,又何虜而不克呢?“戰(zhàn)場白骨”云云,正是預想敵軍將會伏尸滿地,必敗無疑。再兩句描寫前程險惡的環(huán)境,狂風漫卷,濃云滾滾,天氣寒冷得“馬蹄脫”——后一句尤佳,沒有切身經(jīng)歷的人,是根本想不到會發(fā)生蹄鐵凍落這種情況的。最后四句歌頌封常清,祝愿他旗開得勝,青史標名,雖非佳構(gòu),但考慮到作詩的背景、環(huán)境,贈詩的目的,以此為結(jié)卻也正常。

此詩雖然純?yōu)槠哐?,又采用傳統(tǒng)的兩句一斷形式,但與前一首詩相同,也是一斷一換韻,并且平仄韻相間,自然產(chǎn)生出急促而參差的節(jié)奏效果,使人讀來血脈賁張,塞外凜洌之氣與內(nèi)心熱血交相沖突,感染力非常強烈。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21]紅旗凍不翻。

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回路轉(zhuǎn)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注釋】

①武判官:武姓的節(jié)度判官,名字不詳,應為岑參在封常清軍中的同僚。②白草:西北地區(qū)所產(chǎn)一種牧草,秋日干枯色白,牛羊嗜食。③胡天:胡指北方或西北方游牧民族,胡天即指游牧民族散居處(塞外)的天空。④角弓:兩端裝以獸角的強弓,屬高級品。⑤都護:官職名,兩漢和唐朝中期以前都曾在西域設置多個都護府,以都護鎮(zhèn)守其地。⑥瀚海:指沙漠。⑦闌干:有兩義,一是“欄桿”的異寫,一是指欄桿狀縱橫交錯,此處為后一義。⑧中軍:古時軍分上、中、下或左、中、右,以中軍為主帥居處,這里是指帥帳。⑨胡琴:胡人的拉弦、彈撥兩用樂器,據(jù)說出自奚族,也名奚琴。北宋歐陽修《試院聞胡琴作》有“胡琴本出胡人樂,奚奴彈之雙淚落”句。⑩轅門:軍營營門。古時軍隊扎營,以車環(huán)圍,出入處以兩車車轅相向豎立,狀如門,故稱“轅門”。[[21]掣(chè):牽拉。

【語譯】

北風翻卷著地面,白草紛紛被吹折,誰能想到塞外在八月間便天降飛雪了呢?就像是一夜之間,春風來到,千萬株樹木都盛開了梨花似的。白雪侵入珍珠簾幕,沾濕絲綢帳幔,就算裹著狐裘都無法感到溫暖,更覺錦繡的被褥實在太單薄了。將軍凍得都拉不動他鑲角的強弓,都護的鐵甲因為寒冷而難以穿著。沙漠上縱橫著上百丈的堅冰,濃云如同愁緒一般遮蔽了萬里天空。我們在中軍帳內(nèi)擺下酒宴,為即將回京的人餞行,有胡琴、琵琶和羌笛來伴奏。送行到轅門邊的時候,只見大雪紛飛,狂風牽扯著紅旗,但紅旗卻凍硬了竟不翻轉(zhuǎn)。

我們在輪臺東門送你歸去啊,你離去的時候,大雪遮滿了天山之路,山路曲折,很快就看不見你的身影了,只在雪地上留下一行騎馬通過的足跡。

【賞析】

這篇作品作為一首送行詩,無疑是成功的,但更成功之處,卻在于岑參對塞外風光尤其是雪景的描寫,“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恐怕是詩歌史上描寫雪景最著名的詩句之一。白色的梨花與雪片的類比,并非從岑參開始,南朝蕭子顯就寫過“洛陽梨花落如雪”的詩句,但這是以梨花比雪,岑參卻是以雪比梨花。我們不能忽視其中的感情色彩,換了一個身在中原的詩人,恐怕無法面對塞外酷寒的環(huán)境而產(chǎn)生出絲毫欣賞之感來,從而不會從落雪聯(lián)想到梨花,更加“忽如一夜春風來”的鋪墊。只有胸懷遠大抱負,希望馳騁塞外疆場,為國效力的岑參,才會突然產(chǎn)生這般奇想。

此后詩人繼續(xù)寫雪,但卻放棄了“春風”、“梨花”的欣賞語氣,轉(zhuǎn)而深入描摹雪天的寒冷。他用“散入珠簾濕羅幕”來說明寒冷無可躲避,用“狐裘不暖錦衾薄”來說明寒冷無可抵御,繼而以“將軍”、“都護”一聯(lián)點明軍旅生活。在如此寒冷的環(huán)境中,士兵們依舊苦守著祖國的西陲,雖未明言,但對軍旅生涯的熱愛、對戍邊將士的頌揚之意,已力透紙背。

隨即詩人利用“愁云慘淡”一句來烘托出淡淡的哀傷氛圍,轉(zhuǎn)向送別主題。他們在中軍帳內(nèi)設宴為武判官餞行,胡琴出自奚族,琵琶出自西域,羌笛出自羌族,這些都是來自于胡地的樂器,以胡樂佐酒餞行,加深了對軍旅生涯(尤其是在西域的軍旅生涯)的描繪。結(jié)尾送行之句同樣精彩——“山回路轉(zhuǎn)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武判官已經(jīng)轉(zhuǎn)過山坳,難以望見了,但詩人依舊戀戀不舍地望著他離去的方向,眼中已無友人,但在雪地上留下了坐騎的足印仍歷歷在目。這一結(jié)句余味雋永,別離之哀、懷戀之情,就在這遠遠地凝望中顯露無遺。

最后再說說韻腳,與《走馬川行》、《輪臺歌》相同,作品大部分詩句也是句句押韻的,并且一斷一轉(zhuǎn),平仄韻互換,以達到急促而參差的節(jié)奏效果。只有兩處不同,一是從“散入珠簾濕羅幕”到“都護鐵衣冷難著”共四句,一是結(jié)尾四句,也就是說,在朗誦時,這兩處的節(jié)奏相對趨緩,以給讀者留下更綿長的思緒。由此可見,岑參對詩歌節(jié)奏感的把握是非常老練的。

唐詩常識

新樂府詩有很多形式,比如《走馬川行》的“行”、《輪臺歌》的“歌”,就都是詩體名稱?!段捏w明辨》中說:“漢魏之世,歌詠雜興,故本其命篇之義曰‘篇’,因其立辭之意曰‘辭’,體如行書曰‘行’,述事本末曰‘引’,悲如蛩螀曰‘吟’,委曲盡情曰‘曲’,放情長言曰‘歌’,言通俚俗曰‘謠’,感而發(fā)言曰‘嘆’,憤而不怒曰‘怨’?!碑斎?,此亦粗率而言,具體運用上沒有那么嚴格。

杜甫 韋諷錄事宅觀曹將軍畫馬圖

國初來畫鞍馬,神妙獨數(shù)江都王。將軍得名三十載,人間又見真乘黃。曾貌先帝照夜白,龍池[11]十日飛霹靂。內(nèi)府殷紅瑪瑙盤,婕妤[12]傳詔才人[13]索。盤賜將軍拜舞[14]歸,輕紈細綺相追飛。貴戚權(quán)門得筆跡,始覺屏障生光輝。昔日太宗拳毛騧[15],近時郭家獅子花[16]。今之新圖有二馬,復令識者久嘆嗟。此皆騎戰(zhàn)一敵萬,縞素[17]漠漠開風沙。其余七匹亦殊絕,迥若寒空動煙雪。霜蹄蹴踏長楸間[18],馬官廝養(yǎng)森成列[19]??蓱z九馬爭神駿,顧視清高氣深穩(wěn)。借問苦心愛者誰,后有韋諷前支遁[20]。憶昔巡幸新豐宮[21],翠華[22]拂天來向東。騰驤[23]磊落三萬匹,皆與此圖筋骨同。自從獻寶朝河宗[24],無復射蛟江水中[25]。君不見金粟堆[26]前松柏里,龍媒[27]去盡鳥呼風。

【注釋】

①韋諷錄事:姓韋名諷,當時擔任閬州錄事之職。②曹將軍:指曹霸,曹操后裔,是盛唐時的著名畫家,官至左武衛(wèi)將軍,時人贊其“文如(曹)植,武如(曹)操,字畫抵(曹)丕風流”。③國初:國家初建,這里是指唐初。④已:通“以”。⑤鞍馬:國畫術語,指馬類繪畫,與“山水”、“人物”、“翎毛”等同列。⑥江都王:指李緒,唐太宗之侄,封江都王,善畫鞍馬。⑦乘黃:傳說中的神馬名,《管子·小匡》有“地出乘黃”句,尹知章注:“乘黃,神馬也。”⑧貌:這里用作動詞,指描繪、寫真。⑨先帝:指唐玄宗李隆基。⑩照夜白:唐玄宗的御馬名,《明皇雜錄》說:“上所乘馬,有玉花驄、照夜白?!盵11]龍池:地名,在唐宮南內(nèi),《雍錄》載:“明王(明皇,指唐玄宗)為諸王時,故宅在京城東南角隆慶坊,宅有井,井溢成池,中宗時數(shù)有云龍之祥。后引龍首堰水注池,池面益廣,即龍池也。開元二年七月,以宅為宮,是為興慶宮……”[12]婕妤:后宮嬪妃的品級,在妃、嬪之下。[13]才人:后宮嬪妃的品級,在婕妤之下。[14]拜舞:臣子對天子的一種敬儀,且跪拜且手舞足蹈。[15]太宗拳毛騧(guā):騧本意為黑嘴的黃馬。李世民曾將他乘騎過的六匹戰(zhàn)馬刻碑紀念,名字分別為拳毛騧、什伐赤、白蹄烏、特勒驃、青騅和颯露紫。[16]郭家獅子花:郭指郭子儀,獅子花別名九花虬,本為唐代宗李豫的坐騎,后賜郭子儀。[17]縞(gǎo)素:白色的絲織品,這里是指畫布。[18]長楸(qiū)間:指道路,古時往往在大道旁種植楸木。[19]廝養(yǎng):原意為傭人、雜役,這里是指養(yǎng)馬之人。[20]支遁:字道林,世稱支公,也稱林公,別稱支硎,東晉高僧、佛學家、文學家,好畜馬?!妒勒f新語·言語》載:“支道林常養(yǎng)數(shù)匹馬?;蜓裕骸廊诵篑R不韻?!г唬骸毜乐仄渖耱E耳?!盵21]新豐宮:即華清宮,唐代離宮,傳唐玄宗常攜楊貴妃往游。[22]翠華:天子的旌旗,以翠羽為飾,故名。[23]騰驤(xiāng):也寫作驤騰,是指馬匹奔馳、跳躍。[24]獻寶朝河宗:傳周穆王西巡,在燕然山會河宗伯夭,賜璧以祭河神,詩用此典,委婉地指代唐玄宗駕崩。唐肅宗上元二年(761年)四月,楚州刺史崔侁向玄宗獻寶,翌日,玄宗即崩,故以獻寶事指代。[25]射蛟江水中:《漢書·武帝紀》載:“武帝元封五年冬行南巡狩,自潯陽浮江,親射蛟江水中,獲之?!盵26]金粟堆:指金粟山,在今天陜西省蒲城縣東北方二十五里,唐玄宗陵墓在此,名為泰陵。[27]龍媒:指駿馬,《漢書·禮樂志》有“天馬徠兮龍之媒”句。顏師古注引應劭曰:“言天馬者乃神龍之類,今天馬已來,此龍必至之效也?!?/p>

【語譯】

自從國朝肇建以來,繪畫鞍馬最為神妙的,曾經(jīng)只有江都王李緒一人啊,直到曹將軍出現(xiàn),得享大名三十年,人間才終于又能見到惟妙惟肖的神駒圖畫。將軍曾經(jīng)描繪先帝所騎的照夜白,恰似龍池中連續(xù)十日霹靂震鳴,真龍出世。先帝取出內(nèi)府中顏色殷紅的瑪瑙盤啊,派婕妤傳詔,派才人親至,向?qū)④娝饕?。于是將軍接受賜盤,拜舞而歸,還額外得到了很多輕薄、細膩的絲織品作獎賞?;视H國戚、權(quán)貴官僚只有得到將軍的真跡,才覺得自家的屏風、障幔熠熠生輝。

過去有太宗皇帝的拳毛騧,最近有賞賜郭家的獅子花,將軍新近所畫的這幅圖中有這兩匹駿馬,使認識的人不禁久久嘆息。這都是騎之作戰(zhàn),可以以一敵萬的良駒啊,潔白的畫布上仿佛揚起陣陣戰(zhàn)場風沙。畫上還有七匹馬也都非同凡響,精神、俊逸得仿佛寒冷的空中有煙霧、雪花在飄飛。踏霜的馬蹄在楸林間的道路上踩踏,馬官和馬夫都森然地排列成行。這可愛的九匹馬啊,爭相展現(xiàn)自己的神駿,顧盼之際格調(diào)清高,氣度從容而穩(wěn)健。

請問苦心愛馬的都有誰呢?現(xiàn)在有韋諷,從前有支遁啊?;叵氘斈晗鹊鄣拇溆痨浩熘狈魈煊睿瑬|來駕臨華清宮之時,所乘騎、跟從的駿馬足有三萬匹,都和這幅圖畫上的九馬精神、骨骼一樣非凡啊??勺詮南鹊垴{崩以后,不再有在江水中射獵蛟龍的宏偉事跡了。你看不到嗎?在那金粟山上的松柏叢中,先帝陵前,駿馬都已離去,只剩下鳥兒呼吸著孤寂的清風。

【賞析】

杜甫被后人贊譽為“詩圣”,是因為他深懷濟世安民之心,此外他還有另外一個雅稱,是“詩史”,因為他善寫歷史發(fā)展、時代變遷,從他的詩作中經(jīng)常能夠體味到一種滄海桑田的撫今追昔感。此詩也不能外。

這首詩大概作于唐代宗廣德二年(764年),當時杜甫才從閬州返回成都,韋諷時任閬州錄事,而其宅第在成都,杜甫在韋宅中見到曹霸所繪一幅《九馬圖》,深有所感,乃作是詩。詩的開篇緩緩而起,從容不迫,從同樣善畫鞍馬的李緒引出曹霸,“國初”一句,看似平鋪直敘,要待細讀后文才知別有懷抱,暗線從發(fā)端便已伏下。詩人觀畫,而先不言畫,先說畫師,繼而再言畫師成名之繪照夜白事,全詩近乎過半,方才轉(zhuǎn)入主題,寫眼前的《九馬圖》,若不識其真意,確實略顯贅冗,但當識其真意,才知道處處草蛇灰線,皆有所用。

用意何在呢?原來詩人見此圖上神駿,不禁回想起盛唐時的輝煌景象,如今安史之亂雖已平定,但山河破碎,盛世難以復見,細細想來,令人唏噓。有唐一代的高峰,在玄宗開元和天寶初年,此后便月盈則虧、盛極而衰,難以復振了。所以杜甫開篇即寫“國初”,寫江都王李緒,為的是說明從唐朝肇建到玄宗鼎盛時,大唐始終蒸蒸日上、步步向前,可惜今不如昔,往事都如流水,東逝不返了。所以全詩無論寫曹霸的精妙技法,還是寫圖上駿馬的“顧視清高氣深穩(wěn)”,抑或兼及已經(jīng)駕崩的唐玄宗,其本意都是對美好過往的緬懷,從而引發(fā)對現(xiàn)實的哀傷嗟嘆。

正因為如此,寫曹霸技法才從“曾貌先帝照夜白”寫起,用“龍池十日飛霹靂”引出唐玄宗——他原本不過宗室藩王之中的一人而已,一朝奮起,平定韋后之亂,輔佐睿宗復位,才得以身居東宮,繼而如龍飛天,得登天子之位。繼而將筆觸轉(zhuǎn)向眼前之畫,九駿在上,他卻只細寫其二,一是“太宗拳毛騧”,一是“郭家獅子花”。唐太宗從馬上得天下,他刻碑以資紀念的“昭陵六駿”,都是曾經(jīng)騎以上陣的名駒,拳毛騧也在其中。郭子儀是唐代名將,是平定安史之亂的第一功臣,因為從吐蕃軍手中收復長安,肅宗賜以所乘獅子花,駿馬落于名將之手,可謂得其所用。所以詩人單舉此二例,說“此皆騎戰(zhàn)一敵萬”,表面上是歌頌戰(zhàn)馬,其實是緬懷唐朝從前武功之盛。嘆罷二馬,再說“其余七匹亦殊絕”,也全都非同凡響,而“馬官廝養(yǎng)森成列”,以人襯馬,更見昔日輝煌。“借問苦心”兩句,是順筆贊揚韋諷,將其與著名的支遁并列,與主題并無緊密聯(lián)系,但這也是唐人詩作中常見的手法。

此后,筆鋒再又一轉(zhuǎn),直接緬懷開元、天寶盛世,說當初唐玄宗出游,如畫圖上九駿一般的良駒足有三萬匹之多,言下之意,如今再思名馬,卻只能于畫上見之了。自從玄宗駕崩以后,“無復射蛟江水中”,似漢武帝時代那般宏偉氣魄的帝國輝煌,從此不可復見。最后慨嘆,如今玄宗墓前,群馬散去,鳥呼悲風,使人潸然淚下。其實唐玄宗既是開創(chuàng)盛世的英主,也是將大唐拖入戰(zhàn)亂,導向衰敗的昏君,安史之亂也爆發(fā)于玄宗仍然在世之際,盛極而衰,非從玄宗駕崩為始,在詩人筆下的玄宗,只是開天盛世那一個時代的代表而已,詩人所緬懷的是時代,而非先君,這一點對于身處局中的詩人來說,未必能夠區(qū)分得那么清楚,但后人讀詩、解詩,便需要嚴格界定了。

丹青引贈曹霸將軍

將軍魏武之子孫,于今為庶為清門。英雄割據(jù)雖已矣,文采風流今尚存。學書初學衛(wèi)夫人,但恨無過王右軍。丹青不知老將至,富貴于我如浮云。開元之中常引見,承恩數(shù)上南薰殿。凌煙功臣少顏色,將軍下筆開生面。良相頭上進賢冠,猛將腰間大羽箭。褒公鄂公毛發(fā)動,英姿颯爽來酣戰(zhàn)。先帝御馬玉花驄,畫工如山貌不同。是日牽來赤墀下,迥立閶闔生長風。詔謂將軍拂絹素,意匠[11]慘淡經(jīng)營中。斯須[12]九重真龍出,一洗萬古凡馬空。玉花卻在御榻上,榻上庭前屹相向。至尊含笑催賜金,圉人太仆[13]皆惆悵。弟子韓幹[14]早入室,亦能畫馬窮殊相。幹惟畫肉不畫骨,忍使驊騮[15]氣凋喪。將軍畫善蓋有神,必逢佳士亦寫真。即今漂泊干戈際,屢貌尋常行路人。途窮反遭俗眼白[16],世上未有如公貧。但看古來盛名下,終日坎壈[17]纏其身。

【注釋】

①魏武:指曹操,其子曹丕稱帝后,追尊他為魏太祖武皇帝,俗稱魏武帝。②衛(wèi)夫人:即衛(wèi)鑠,字茂猗,李矩之妻,是晉代有名的書法家,相傳王羲之曾向她學習過書法。③王右軍:即王羲之,字逸少,曾擔任過右軍將軍,故俗稱王右軍,他是東晉最偉大的書法家,世稱“書圣”。④數(shù)(shuò):屢次,經(jīng)常。⑤南薰殿:長安南內(nèi)興慶宮的內(nèi)殿。⑥凌煙功臣:凌煙閣為唐宮內(nèi)三清殿旁一小樓,貞觀十七年(643年),唐太宗為懷念隨同起兵的開國功臣們,命閻立本繪制了二十四位功臣的圖像,褚遂良題記,掛在閣中。⑦進賢冠:也叫梁冠,古代一種重要冠式,原為儒者所戴,唐代成為官員朝見皇帝時戴用的一種冠帽。⑧褒公鄂公:褒公指褒國公段志元,鄂公指鄂國公尉遲敬德,都是李世民麾下猛將。⑨赤墀(chí):皇宮中的臺階,因以赤色丹漆涂飾,故名。⑩閶闔(chāng hé):傳說中天宮的南門,后指皇宮的正門。王維《和賈舍人早朝大明宮之作》有“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句。[11]意匠:指詩文、繪畫等的構(gòu)思布局,西晉陸機《文賦》有“辭程才以效伎,意司契而為匠”句。[12]斯須:一會兒、少頃。[13]圉(yǔ)人太仆:都是掌管御用馬匹的官員?!吨芏Y·夏官》載:“圉人,掌養(yǎng)馬芻牧之事?!薄稘h書·百官公卿表》載:“太仆,秦官,掌輿馬?!碧拼嘤刑退隆14]韓幹:唐代著名畫家,善畫鞍馬,初師曹霸,后自成一家。[15]驊騮(huá liú):傳說中周穆王八駿之一,色赤,后用來指稱好馬。[16]俗眼白:遭到世人輕視。白眼之典源自《晉書·阮籍傳》,載:“(阮)籍又能為青白眼,見禮俗之士,以白眼對之。”[17]坎壈(lǎn):困頓,不如意?!冻o·九辨》有“坎壈兮貧士失職而志不平”句。

【語譯】

曹將軍是魏武帝曹操的后裔,但到了今天已經(jīng)成為普通寒門了。英雄割據(jù)的史事雖然已成陳跡,但文采風流卻一直遺傳到如今。將軍最早學習衛(wèi)夫人書法,只可惜還不能超過王羲之。他熱愛繪畫,不知老之將至,世俗的富貴對于他來說,也如同天邊浮云一般。開元年間,他經(jīng)常受到天子召見,承受恩澤,多次前往南熏殿見駕。因為凌煙閣上的功臣畫像已經(jīng)褪色,所以請將軍大筆一揮,使功臣們得以回復原有面貌。良相頭上的進賢冠、猛將腰間的大羽箭,全都歷歷如新,褒國公、鄂國公這些猛將須發(fā)如在飄拂,仿佛英姿颯爽地正在酣戰(zhàn)。

先帝有一匹御馬名叫玉花驄,畫工很多,可是描繪起來竟然全都不同。那一天把玉花驄牽到宮殿臺階之下,精神抖擻地站立在宮門之前,先帝下詔命將軍拂拭素絹,寫真畫像,于是將軍費盡心思仔細布局、詳細描繪,轉(zhuǎn)眼畫成,仿佛九天上真龍就此出現(xiàn),把古往今來的凡馬全都壓倒。玉花驄就像是重現(xiàn)在御榻上的畫卷之中,于是御榻和庭前,兩馬遙遙相對。天子露出微笑,催促下人賞賜將軍金帛,使得那些養(yǎng)馬的官員全都悵然若失。將軍有個弟子名叫韓幹,很早就已經(jīng)登堂入室了,他也善于描繪馬匹的各種形象。可是韓幹畫馬喜歡畫肥壯肌肉,卻忽視骨骼的精奇,白白使得好馬喪失精神和氣概。

將軍的繪畫能夠描出神韻來,所以遇見風采俊朗之士,也必定要為之造像。然而在如今這刀兵四起的時代,將軍只能四處漂泊啊,只能多次給尋常路人繪像,以此維生。處境艱難,更遭俗人白眼輕視,世上幾乎沒有人比將軍更貧困了啊。但請看自古以來那些享有盛名的人物,誰不是終年累月坎坷遭際纏身呢?

【賞析】

這首詩和《韋諷錄事宅觀曹將軍畫馬圖》出于同一時期、同一背景,而其用意也非常相近——緬懷盛世,作今昔對比,感慨今不如昔。從詩的整體結(jié)構(gòu)、遣詞造句,以及韻味深意來說,比前一首更為杰出,從而也更為著名。前者寫畫,此詩卻是寫人,在其中運用了多重對比,對主題的烘托顯得更加成功。

唐詩常識

唐人寫詩,所依據(jù)的是《切韻》、《唐韻》等書,與后世總結(jié)歸納而成的《平水韻》不盡相同,此外,部分韻部因為讀音近似,詩中也允許通押。比如杜甫此詩的最后一部分,宮、東、同、中押上平聲一東,而中雜一宗字,則押上平聲二冬。一般情況下,這種通押都出現(xiàn)在韻律要求并不嚴格的位置,比如此處宗字,出現(xiàn)在奇數(shù)句尾,可押韻,也可不押韻。

首先第一重對比,是曹氏的今昔。曹霸乃曹操后裔,據(jù)說是高貴鄉(xiāng)公曹髦的子孫,祖為割據(jù)雄,孫為庶寒門,正是今不如昔。這一重今昔之別與開天盛唐無關,可以說是一個小小的引子。接著詩人贊美曹霸,先說他書法乃學衛(wèi)夫人,“但恨無過王右軍”,其實是夸張說其僅次于“書圣”而已。先言書法,再言曹霸最擅長的繪畫,卻不言師承、來歷,換一種手法,說他熱衷此道,竟不知老之將至,也并不在乎于富貴權(quán)勢。然后回憶開天年間,曹霸多次被召,深受寵信,遙遙的和他凄涼晚景相對比。

第三重對比,是言及曹霸重修凌煙閣功臣像事,以太宗時代良相如云、猛降若雨以比開元時期漸趨文弱,開始由盛轉(zhuǎn)衰——昔日功臣像“少顏色”,必須“將軍下筆”才能“開生面”。成語“別開生面”即由此而來,可見詩人筆力是如何蒼勁,遣詞是如何生動了。第四重對比,言及繪玉花驄事,畫工皆不能狀其真貌,唯曹霸能“意匠慘淡經(jīng)營中”,最終畫出馬來如龍升空,“一洗萬古凡馬空”,乃至與真馬竟“榻上庭前屹相向”,真?zhèn)坞y辨了。以凡匠之無能對比曹霸之技藝超群——曹霸善畫鞍馬,前僅言繪人修畫,此即確言鞍馬。

第四重對比,是將曹霸與其弟子、同樣為鞍馬名家的韓幹對比,韓幹喜畫肥壯的西域馬,杜甫認為是“畫肉不畫骨”,其馬皆似廄中物,失去了神駿的靈氣。也就是說,他認為曹霸之畫馬能得其神,正象征著開天時代的奮發(fā)向上的精神,而韓幹畫馬僅得皮毛,象征著當今世道的衰敗、頹廢,表面似尚光鮮,其實內(nèi)囊已空。筆鋒因此而轉(zhuǎn),托出曹霸如今的落拓飄零來,昔日“逢佳士”才為寫真,如今卻“屢貌尋常行路人”,繪畫不再是愛好和追求,而變成維生的手段了。即便如此,他還因為貧窮而屢遭俗人白眼,不禁使詩人夸張地慨嘆道:“世上未有如公貧?!币淮?,落到這般境地,不也是最鮮明的今昔對比嗎?

最終,詩人安慰曹霸,說“但看古來盛名下,終日坎壈纏其身”,自古以來,能成大器者無不歷經(jīng)坎坷啊。然而詩人的本意仍在對比,倘若盛世不衰的話,想必曹霸這種必得盛名之人,也未必會如今日一般“坎壈纏其身”吧。沈得潛在《唐詩別裁集》中評價此詩,說:“畫人畫馬,賓主相形,縱橫跌宕,此得之于心,應之于手,有化工而無人力,觀止矣!”方東樹在《昭昧詹言》也稱贊說:“此詩處處皆有開合,通身用襯,一大法門。此與上《曹將軍畫馬圖》,有起有訖,波瀾明畫,軌度可尋,而其妙處在神來氣來,紙上起棱。凡詩文之妙者,無不起棱,有汁漿,有興象,不然,非神品也?!?/p>

寄韓諫議注

今我不樂思岳陽,身欲奮飛病在床。

美人娟娟隔秋水,濯足洞庭望八荒。

鴻飛冥冥日月白,青楓葉赤天雨霜。

玉京群帝集北斗,或騎麒麟翳鳳凰。

芙蓉旌旗煙霧落,影動倒景搖瀟湘。

星宮之君醉瓊漿,羽人稀少不在旁。

似聞昨者赤松子,恐是漢代韓張良。

昔隨劉氏定長安,帷幄未改神慘傷。

國家成敗吾豈敢,色難腥腐餐楓香[11]。

周南留滯[12]古所惜,南極老人[13]應壽昌。

美人胡為隔秋水,焉得置之貢玉堂[14]

【注釋】

①韓諫議注:指韓注,生平、字號均不詳,可能居住在岳陽,諫議指諫議大夫。②濯(zhuó):洗。③鴻飛冥冥:典出西漢揚雄《法言·問明》,有“鴻飛冥冥,弋人何篡”句,意為大雁飛向遠空,獵人怎能捕取,實指賢人避禍。④翳(yì):遮蔽。⑤瓊漿:玉液,指美酒。⑥羽人:穿著羽衣的人,指仙人。⑦赤松子:上古傳說中的仙人,《列仙傳》載:“赤松子者,神農(nóng)時雨師也,服水玉以教神農(nóng),能入火自燒。往往至昆侖山上,常止西王母石室中,隨風雨上下……”⑧韓張良:張良字子房,為漢代開國功臣,因為他本是韓國公族,故稱韓張良?!妒酚洝ち艉钍兰摇份d張良“愿棄人間事,從赤松子游耳”。⑨帷幄:指軍帳,《史記·太史公自序》有“運籌帷幄之中,制勝于無形”句。⑩國家成敗吾豈敢:化用諸葛亮《出師表》中“臣鞠躬盡瘁,死而后已,至于成敗利鈍,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句意。[11]餐楓香:指歸隱,因為道家習以楓香就丹藥而服?!稜栄拧纷ⅲ骸皸魉瓢讞睿~圓而岐,有脂而香,今之楓香是也。”[12]周南留滯:周南即洛陽,《史記·太史公自序》載:“是歲,天子始建漢家之封,而太史公(指司馬談)留滯周南,不得與從事。”[13]南極老人:傳說中的仙人,即后來所謂的壽星,據(jù)說見此星則天下太平。[14]玉堂:漢代宮殿,在未央宮內(nèi),這里是指朝廷。

【語譯】

今天我不快樂,因而想念起了遠在岳陽的你來,身體想要騰飛而起,前往岳陽,奈何卻病倒在床上。你便似那窈窕的美人,與我相隔秋天的江水,你在洞庭湖中洗滌雙足,眼望著四野八荒。如同鴻雁飛向遠空啊,日月是如此的清白,青色的楓葉已經(jīng)變紅了呀,天上開始降霜。

群仙匯聚在北斗星畔,朝拜玉京,有的騎著麒麟,有的騎著鳳凰。描繪著芙蓉花的旌旗在煙霧中飄揚,群仙的倒影在瀟水和湘水中蕩漾。星宮中的君王痛飲瓊漿玉液而醉倒,身披羽衣的侍從稀少啊,并不在他身旁?;秀甭犅勥^去的赤松子,他所帶走的是漢代的韓人張良。張良當初跟隨劉邦平定天下,定都長安,決勝千里的軍帳仍在,功臣卻已不見,怎不令人神色凄慘、哀傷?他不敢妄議國家的未來,只是厭惡那腥臊腐臭的現(xiàn)實,寧可退隱去服食楓香。

想當初太史公司馬談滯留洛陽,不能參與封禪,為此而千古惋惜,和你的遭遇不是很相似嗎?為了國家繼續(xù)太平下去,仿佛美人的你為什么要遠遠相隔秋天的江水呢?要怎樣才能讓你繼續(xù)為朝廷出力呢?

【賞析】

唐朝自玄宗天寶年間由盛轉(zhuǎn)衰,安史之亂是社會矛盾的一場總爆發(fā),并非偶然現(xiàn)象,因而動亂雖被平定,國家政治、經(jīng)濟卻持續(xù)地滑坡,肅宗、代宗皆中平之主,也根本無力扭轉(zhuǎn)頹象。杜甫此詩就寫于這一背景下,他借著對好友韓注的思念和祝愿,委婉地表達出對現(xiàn)實的不滿,以及對國家前途的憂慮。

此詩有兩大特色,一是繼承楚辭以來的香草美人之喻,詩的第三句即將韓注比為美人,以其“濯足洞庭望八荒”的形象,贊頌他品格高尚,志向高遠,結(jié)尾倒數(shù)第二句再用此喻,遙相呼應。二是中段突然跳脫,鋪排游仙之語,以此來暗喻朝廷的昏暗,群小聚集,正人去職?!坝窬┤旱奂倍贰?,北斗所在為傳說中的天之正中、天之極,古人觀星,覺北斗自旋,而群星皆圍繞北斗而轉(zhuǎn),所以常將北斗比擬為人間天子。后句“星宮之君”當即指北斗星君,暗喻時君(唐代宗),這位君王只知醉飲,身旁都是些“或騎麒麟翳鳳凰”的倖進小人,作為賢臣代表的“羽人”不僅稀少,而且還“不在旁”。那么“羽人”哪里去了呢?詩人說正如當年跟隨赤松子而去的張良一般,是因為“色難腥腐”,所以才“餐楓香”,隱居去了呀。此亦暗指韓注,說他有張良一般的才能和功績,能夠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他不是覺得國家沒有前途才去隱居的,而只是看不慣那些小人嘴臉,才最終飄然而去。

詩人在贊頌了韓注的才能和氣節(jié)之后,筆鋒卻突然一轉(zhuǎn),反而規(guī)勸起韓注來。他用當年司馬談“周南留滯”,作為史官沒能趕上國家重典的封禪大禮,從而引發(fā)后人的惋惜為例,提醒韓注,你既然有此才能,當此危局,又怎能撒手不理呢?將來會不會因此而后悔呢?“南極老人應壽昌”,舊謂指國運未衰,所以希望韓注可以再次出山,但觀其上下文,以及杜甫對現(xiàn)實的鞭笞,恐怕含義正好相反。杜甫認為,國運已衰,但作為憂國的志士,卻希望它“應壽昌”,為此我們必須付出自己的努力,而不應如美人般遠離朝廷,遠涉江湖。所以前面才會化用諸葛亮《出師表》中所言,大有知其不可為而強為之的決心和正氣。全詩嚴縝細密,似乎寫得隱晦曲折,其實直坦胸懷,而且格調(diào)清新激昂,鏗鏘有力,讀來使人熱血如涌。

我們更深一層地去考慮問題,寫此詩時,杜甫也已棄官而退,飄零江湘,而且“病在床”,他鼓勵韓注為了理想去繼續(xù)奮斗,再次出山為朝廷貢獻心力的同時,也是以此在激勵自己奮發(fā)向上吧。

古柏行

孔明廟前有老柏,柯如青銅根如石。

霜皮溜雨四十圍,黛色參天二千尺。

君臣已與時際會,樹木猶為人愛惜。

云來氣接巫峽長,月出寒通雪山白。

憶昨路繞錦亭東,先主武侯同閟宮。

崔嵬枝干郊原古,窈窕丹青戶牖空。

落落盤踞雖得地,冥冥孤高多烈風。

扶持自是神明力,正直原因造化工。

大廈如傾要梁棟,萬?;厥浊鹕街亍?/p>

不露文章世已驚,未辭剪伐誰能送?

苦心豈免容螻蟻,香葉終經(jīng)宿鸞鳳。

志士幽人莫怨嗟:古來材大難為用。

【注釋】

①孔明廟:指夔州的諸葛亮廟,諸葛亮字孔明。②柯(kē):草木的枝莖。③霜皮:別本作“蒼皮”。④君臣:指劉備和諸葛亮,也即后文的“先主武侯”。⑤錦亭:成都有錦江,杜甫曾在其上建亭,即名為錦亭。⑥閟(bì):緊閉。⑦崔嵬(cuī wéi):高大貌。⑧戶牖(hù yǒu):戶為門,牖為窗,合指門窗,此處借指屋內(nèi)。⑨苦心:指柏樹心苦。

【語譯】

夔州諸葛亮廟前有一株古老的柏樹,枝干似青銅般蒼勁,根脈如巨石般堅硬。仿佛掛霜的白皮潤滑得雨水都難留住,有四十圍粗,青黑色的濃陰密布,直聳入天,有兩千尺高。劉備、諸葛亮應緣際會,君臣相遇,成就宏偉事業(yè),就連他們廟前的樹木也因此而被后人愛惜。古柏之氣連接著巫山而來的漫長云霧,古柏之寒連通著雪山升起的皎潔明月。

想起我曾經(jīng)從錦亭東面繞路而來,看到先主劉備和武侯諸葛亮被合祭在同一座廟宇當中。廟前古柏的枝干崔嵬,郊外原野深有古意,廟內(nèi)深幽的彩繪啊,卻空蕩蕩的無人觀賞。古柏雖傲然得到了廟前的土地,但孤高地直入蒼天,卻難免招惹狂風。它至今安然無恙是靠神明在庇護,它如此正直是大自然所造成的。如果大廈將傾需要棟梁之材,這株一萬頭牛都拉不動的如山般重的古柏正能建功。不必顯露紋彩,自然舉世皆驚,它不推拒砍伐,但誰又真正重視呢?柏心雖苦,也難免螻蟻的侵蝕,柏葉芬芳,終究會吸引鸞鳥前來寄宿。志士和隱者都不要嘆息啊,自古以來,巨大的良材就難以得到重用。

【賞析】

此詩約作于大歷元年(766年),杜甫游歷夔州諸葛亮廟,見廟前古柏蔥郁挺立,遂有感而發(fā)。首句開門見山,隨即描寫老柏形貌,“霜皮溜雨”一聯(lián)極佳,雖夸張而有章法,不過不失。隨即從古柏聯(lián)想到諸葛亮,因為受到劉備重用,才能開創(chuàng)事業(yè)、流芳千古,正因如此,后人愛烏及屋,才會愛惜這株老柏。詩人忽而寫柏,故而寫廟,忽而聯(lián)想到廟中祭祀的“先主、武侯”,將這三點完美地聯(lián)成整體,因為他的慨嘆和聯(lián)想,也便由此三者間的關聯(lián)而來。

“云來氣接”一聯(lián),亦不遜色于“霜皮溜雨”聯(lián),則古柏郁郁蔥蔥,參天而立,皮白若霜,干直如柱的形貌便如妙筆繪于紙上,幾可目見,杜甫遣詞造句之功力實在非凡,而又自然得不見一絲斧鑿痕跡。繼而說自己從成都而來,那里劉備、諸葛亮君臣合祀,正見“與時際會”,而此處更見古柏森森、祠堂空曠,一派沉重、抑郁的歷史感便撲面而來。經(jīng)此聯(lián)系后,復將筆觸仍歸于老柏,說老柏得神明扶持,得造化孕育,正直高大,可謂難得的棟梁之才,而老柏自己也并不憚于遭到砍伐,若能得其所用,即便拋棄生命又有何憾呢?這既是在說老柏,也是暗指諸葛亮。杜甫非常仰慕諸葛亮,他在川中隱居期間,曾經(jīng)寫下過大量歌詠贊頌諸葛亮的詩篇,在杜甫看來,這老柏正是諸葛亮“鞠躬盡悴,死而后已”精神的化身。諸葛亮曾隱居隆中,“不求聞達于諸侯”,正如參天老柏之“不露文章”,但一旦劉備來訪,君臣際遇,諸葛亮立刻“未辭剪伐”,成為了大廈的棟梁。

可是老柏終究還是和諸葛亮不同,諸葛亮有人重用,老柏卻“誰能送”,雖然“香葉終經(jīng)宿鸞鳳”,如今卻只“苦心豈免容螻蟻”。詩人為此不禁發(fā)出慨嘆:“古來材大難為用?!北砻嫔?,他是在為老柏而喟嘆,是為了似老柏一般具有大才而又無諸葛亮一般際遇的“志士幽人”而喟嘆,其實他是在為自己的遭際而慨然嘆息。杜甫深懷憂國憂民之心,具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志向,但卻一生沉淪下僚,難得重用,正如眼前這株老柏一般,空有棟梁之才,卻始終無人能用?!肮艁聿拇箅y為用”,這一結(jié)句透露出的是無奈的苦笑和深深的嘆息,杜甫借老柏而抒發(fā)壯志難酬的苦悶,最終點明“冥冥孤高多烈風”的主題。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