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紅樓中絲綢的由來及對舊服飾的處理

霓裳釵影話紅樓 作者:瀟妃燕 著


第一章 紅樓中絲綢的由來及對舊服飾的處理

《紅樓夢》是一部涉及了生活方方面面的舊服小說,最讓人驚訝的要屬其中的服飾。為什么飾這么說呢,首先要從作者曹雪芹的家庭背景說的處起。曹府曾經是皇帝的“服裝店”,曹雪芹的理祖上曾任職過江寧織造和蘇州織造?;实酆秃髮m娘娘們的衣服,都是出自他們家。雖然到曹雪芹的時候已經家道中落,但是他小時候也是見過皇帝和娘娘們的衣服的。他們家的料子,那可是比尋常人家的米飯還要多的。

曹雪芹筆下的服飾,自然跟那些只為了突出故事情節(jié),凸顯男主帥、女主美的服飾完全不在一個檔次上,紅樓中的服飾可以說是古代服飾的百科全書。書中提到最多的就是絲綢服飾,其中包含了緙絲,各色錦緞,普通的絲綢,還有軟煙羅、霞影紗等做窗簾的布料,這些都是我們沒有聽過名字的,但從曹雪芹的筆下我們可以知道這些布料的金貴。

紅樓中的服飾搭配也是極為大膽的,我們平時最忌諱的就是紅配綠,不是不能這樣配,而是這樣配的風險太高了,一個不小心就會變成大紅大綠的花棉襖,美感沒有了,還讓人覺得土氣十足。但是曹雪芹就敢這樣搭配,而且配出來還很好看。

紅樓的服飾色彩鮮艷大膽,除了各色絲綢織物讓人眼花繚亂,還有很多其他材質的衣服,比如孔雀毛做的雀金裘,野鴨子毛做的鳧靨裘,還有常見些的銀狐毛,等等。

紅樓服飾也刷新了我們對富貴人家服飾的觀點,在其他的書或者電視劇里,什么叫作富貴,那就是金屋式的亮堂堂的美,用的都是金銀,房間金碧輝煌,穿的衣服也都是描龍繡鳳,金光閃閃。

而曹雪芹筆下的四大家族,他們富貴,也不低調,但是他們同樣是具備審美的,他們的服飾遵從的是一種低調的華麗,從材質、款式到設計,你便知道這些東西價值不菲,但是它們卻不張揚,不刺眼。這就是紅樓中的服飾,也是《紅樓夢》教給我們的一種上流社會的生活態(tài)度。

身處江寧織造府的曹家,見的最多的就是各色的衣服和布料,所以曹雪芹在寫書的時候也不吝筆墨,在書中介紹了各種材質花紋的衣服。賈母、王夫人等除了有日常穿的衣服,還有顯示品階的命婦服;王熙鳳更是將奢華演繹到了極致,動不動就來一件緙絲的衣服;林黛玉、薛寶釵、史湘云等人的衣服,也是錦緞或者絲綢的;就連丫鬟、小廝們的制服也都是絲織品。冬天還有各色的斗篷,銀狐的,野鴨子毛的,孔雀毛的,一件賽一件金貴,只有你不知道的,就沒有曹雪芹寫不到的。

紅樓中出現(xiàn)次數(shù)最多的服飾布料就是絲綢,而且都是上等的絲綢,最普通的絲帕也都是上好的絲綢。這也說明在古代,絲綢幾乎是富貴人家最常用的一種服飾布料。

在賈府中,絲綢是很平凡的衣料,而我們現(xiàn)代人對于絲綢,卻有一種高不可攀的感覺。因為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用到絲綢的幾率真的是太低了,現(xiàn)代人的服飾一般以棉麻為主,冬天會穿毛呢大衣、棉服、羽絨服等等。有一首詩充分說明了絲綢的金貴:“昨日入城市,歸來淚滿巾。遍身羅綺者,不是養(yǎng)蠶人?!痹诠糯?,養(yǎng)蠶是一件很普通的事情,窮人為了生活會養(yǎng)蠶,會織布,而這些名貴的絲綢他們卻沒有資格享用,因為這些絲綢只有富貴人家才穿得起。

即便到了現(xiàn)在,絲綢對我們來說依然是奢侈品,大家都知道它穿著很舒服,冬暖夏涼,但是能夠穿天然蠶絲的人依舊是寥寥無幾。都知道真絲的旗袍好,穿的人卻很少。

現(xiàn)在市場上多見的都是廣義的絲綢,只要含有蠶絲成分,有的甚至沒有蠶絲成分,都會被稱作絲綢。這樣的絲綢市面上很多。假如我們去蘇杭一帶的話,絲綢的圍巾、旗袍、扇子、香囊之類的絲織品,隨處可見,價格也不是那么昂貴。

而在古代,絲綢就是蠶絲(以桑蠶絲為主,也包括少量的柞蠶絲和木薯蠶絲)織造的紡織品。現(xiàn)代由于紡織品原料的擴展,凡是經線采用了人造或天然長絲纖維織造的紡織品,都可以稱為廣義的絲綢。而純桑蠶絲所織造的絲綢,又特別稱為“真絲綢”。

絲綢的美不僅是一種工藝之美,也是一種文字之美。關于絲綢的由來,有一個這樣的傳說,跟我們的祖先黃帝有關。

遠古時代有三個部落首領,蚩尤、炎帝、黃帝,三足鼎立。那時候為了統(tǒng)一部落,黃帝先是與炎帝聯(lián)手,將蚩尤打敗了,因此有了炎黃子孫的說法。在他們打敗蚩尤的時候,“蠶神”親自將她吐的絲奉獻出來以示敬意。

到了后來,黃帝又與炎帝大戰(zhàn),將炎帝也打敗了,統(tǒng)一了所有的部落。在此過程中,黃帝負責四處征戰(zhàn),而他的妻子嫘祖則要保障這些部落子民的生活。那時候的人們還是衣不蔽體,裹著樹葉子過日子的。嫘祖看著部落的子民一個個衣不蔽體的,就開始為他們的溫暖問題擔心起來了,于是黃帝便命人將絲織成了絹,以絹縫衣,分發(fā)給子民。

但是蠶神的絲數(shù)量是有限的,而部落子民的人數(shù)卻是與日俱增,對于衣服的需求量也是有增無減,所以嫘祖便去尋找能吐絲的蠶種,采桑飼蠶。她帶領著部落的女孩子們養(yǎng)蠶,用蠶繭抽絲,然后編織成布料裹在身上,這布料比樹葉更能御寒。經過一次次的嘗試之后,她們從中學會了養(yǎng)蠶織布的竅門,就開始漸漸脫離了樹葉,有了第一件衣服。后世民間尊奉嫘祖為養(yǎng)蠶的“蠶神”,黃帝為織絲的“機神”。

關于這一段傳說,《通鑒綱目外記》記載:“嫘祖始教民育蠶,治絲繭以供衣服,而天下無皴瘃之患,后世祀為先蠶?!钡@個說法很快又被推翻了。1958年,湖州南郊的錢山漾出土了一批絲線、絲帶和沒有碳化的絹片。經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測定,確定絲線、絲帶、絹的年代為距今4700多年前的良渚文化早期,這是目前世界上發(fā)現(xiàn)并已確定的最早的絲綢織物成品。它的發(fā)現(xiàn)使湖州絲綢的歷史前推了4700年,也推翻了嫘祖發(fā)明養(yǎng)蠶的神話傳說。

1958年,中國科學家發(fā)現(xiàn)距今約5300年(大汶口文化時期)的絲綢織品,再次證明了絲綢的古老歷史。

1998年,中國考古學家于河南滎陽青臺遺址的一次考古中,發(fā)現(xiàn)了距今約5500年的絲綢碎片。由此推出了另一種說法,即河姆渡人可能已經發(fā)明了紡織工具。

時代在進步,對于歷史的探究也一直在深入,所以絲綢出現(xiàn)的具體年代還在不斷更新中,但是根據(jù)已有資料,可以推斷絲綢的出現(xiàn)至少不遲于良渚文化時期。

絲綢歷史悠久,幾乎覆蓋了所有的朝代,是穿越了歷史的文化遺產。隨著時代的變遷,絲綢慢慢流傳到世界各地,中國作為絲綢之國,也漸漸產生了四大絲綢之都——湖州,蘇州,杭州,盛澤。

下面就從城市出發(fā),說說絲綢之都的那些事。說絲綢,就不得不先從它的起源說起,而說到絲綢的起源,就不得不提浙江省湖州市——中國絲綢真正的故鄉(xiāng)。

湖州絲綢歷史悠久,以上我們所說的絲綢,都是出自浙江湖州,因此湖州絲綢的歷史至少可以推到良渚文化時期。湖州至今還保存著與絲綢遺址有關的“織里”等地名,浙江省湖州市素以“絲綢之府”“魚米之鄉(xiāng)”著稱全國。湖州絲綢有著悠久的歷史傳統(tǒng),自遠古以來,盛名不衰。湖州絲綢因其精美絕倫遠銷全國各地乃至全世界,享有“衣被天下”之美譽,期間也經歷了艱難而曲折的過程。

春秋戰(zhàn)國至南北朝時期,湖州絲綢就已出口十多個國家。至唐朝,湖州絲綢進入鼎盛時期,被列為朝廷貢品。唐朝絲綢之路的真正起點在湖州,現(xiàn)如今湖州還保留著“駱駝橋”等地名,因西域的商人販賣絲綢都是用駱駝來馱運的,附近的蘇杭等地就不存在此類地名。

宋元時期,桑樹嫁接技術在浙江湖州已經十分流行,湖桑葉質肥美,是當時最優(yōu)良的桑樹品種,而采用嫁接技術種植桑樹,則能夠保存桑樹的優(yōu)良品質。這種先進的育桑技術,也使江南的絲繭產量和質量大為提高。

元朝湖州籍著名書畫家趙孟頫在《吳興賦》中,就寫有“平陸則有桑麻如云,郁郁紛紛”的詩句。明時,一位詩人在詠湖詩中也寫過“桑柔四郊綠”。兩首詩都形象生動地概括了春天湖州桑林遍地、綠葉疊翠的景觀,點出了湖州蠶桑種植園的經濟特色和蠶鄉(xiāng)的特色風光。

1292年,意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來到湖州,他在游記中寫道:“這里居民溫文爾雅,衣綾羅綢緞,恃工商為活?!碑敃r有“蜀桑萬畝,吳蠶萬機”的說法,吳蠶指湖州蠶絲(湖州又名吳興),可見湖州絲綢在當時已發(fā)展到相當高的水平。而蘇州和成都當年則以蘇錦和蜀錦聞名。至明代,湖州周邊一帶,包括蘇錫杭等地,鄉(xiāng)民兼營紡織,產綿、綢、絹、絲,統(tǒng)稱“湖縐”。至清朝,山西晉商就以經營湖州絲綢發(fā)家。如今,杭州市場最好的絲綢均是從湖州批發(fā)而來。

人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這話不僅是說蘇杭的風景好,也是在說蘇繡的獨一無二。蘇繡從古代一直流傳至今,那種栩栩如生、線條優(yōu)美的刺繡工藝,一直以來都被人奉為經典。蘇有蘇繡,人人皆知,而蘇繡之所以能有這樣鬼斧神工的技藝,這是因為蘇州有著得天獨厚的絲綢資源,江蘇省的蘇州市堪稱一座“絲綢之府”。

蘇州唯亭鎮(zhèn)草鞋山出土了6000年前的紡織品實物殘片,吳江梅堰又出土了4000年前的大批紡輪和骨針,以及帶有絲絞紋和蠶紋的陶,這些都說明了蘇州古代先輩很早就掌握了養(yǎng)蠶紡絲的技術。

蘇州在上古時期屬九州中的揚州,夏禹時就有絲織品土貢“織貝”一類的彩色錦帛。春秋時期吳國公子季扎到中原各國觀禮時,曾將吳國所產的縞帶贈給鄭相國子產。據(jù)《史記》記載,周敬王元年(公元前519年),吳楚兩國因爭奪邊界桑田,曾發(fā)生大規(guī)模的“爭桑之戰(zhàn)”,說明蠶桑之利在當時經濟上具有重要地位。吳國都城設在蘇州,三國東吳時,絲帛之饒,衣復天下,蘇州絲綢已發(fā)展成為“贍軍足國”的重要物資。

南北朝時,有日本使者求吳織、縫織女工歸,《日本書紀》亦有相應的史實記載。隋唐時,蘇州屬江南東道,絲綢貢品數(shù)量最多,土貢有絲葛、絲綿、八蠶絲、緋綾。韓愈曾說:“賦出天下,而江南居千九。以今觀之,浙東西又居江南十九,而蘇、松、常、嘉、湖五郡又居兩浙十九也?!薄笆裆Hf畝,吳蠶萬機”也用來形容長江流域蠶桑紡織業(yè)的發(fā)達。

兩宋時期,據(jù)《宋史紀事本末》記載:

徽宗崇寧元年壬午春三月,命宦者童貫置局于蘇杭。

蘇州、杭州、成都為當時聞名全國的三大織錦院。蘇州的宋錦最為著名,又稱蘇錦。緙絲名家沈子蕃、吳子潤也出于蘇州。據(jù)《吳門表隱》記載,元豐初年(1078年)城內祥符寺巷即建有機圣廟(又名軒轅宮),還有新羅巷、孫織紗巷(今古市巷裝駕橋巷之間及嘉余坊)等生產紗羅的地方?;⑶鹚腿鸸馑謩e出土了五代北宋時期的刺繡、絲織經袱和經卷絲織縹頭。除了由政府投資的蘇州絲綢博物館之外,位于蘇州千年古街山塘街上,還有一個由民營企業(yè)蘇州瑞富祥絲綢有限公司投資打造的4000多平米的絲綢文化藝術館。

江南地區(qū)人杰地靈,蘇杭在絲綢這方面也是不相上下,如果說江蘇的“絲綢之府”是蘇州,那么浙江的“絲綢之府”一定就是杭州了。雖然絲綢始于湖州,但是被人所共知的還是杭州絲綢。

杭州舊稱錢唐(余杭縣錢塘村),宋代以前屬吳興郡(湖州)。說起杭州絲綢,要先從一個書法家說起。這個書法家名叫褚遂良,因為唐高宗封他為河南郡公,所以世稱褚河南。不過他的祖先確實也在河南,但后來從河南遷到了錢塘,便成了錢塘人。褚遂良的父親叫褚亮,是陳后主(浙江湖州市長興縣人)的尚書殿中侍郎,后來又入唐,褚遂良最后成了唐太宗的重臣。他是初唐四大書法家之一,同時也是唐太宗最信任的朝臣之一。不過因為反對武則天掌朝,最后被貶到今天的越南,死在了那里。當時褚家后代都被流放到了邊遠地區(qū),直到武則天死后才被平反。褚遂良的第9代孫褚載從其先家揚州遷到杭州,已經是晚唐了。897年,褚載進士及第。杭州的老百姓傳說,就是褚載從揚州遷到杭州的時候,他把揚州的先進絲綢技術也帶來了,從此杭州絲綢業(yè)才獲得長足進步。因此,杭州絲綢行業(yè)的人都把褚載當作他們的祖師爺來敬。相傳褚家的故居在今天杭州下城區(qū)的新華路北段,這個地方舊時稱忠清巷,自唐宋以來,一直都是杭州絲綢業(yè)的中心區(qū)域之一。宋代,絲綢業(yè)的人已奉褚載為鼻祖,昔日的褚家祠堂修建成了觀成堂。到了清代,后人還為其豎了碑,碑文為:“昔褚河南之孫載者,歸自廣陵,得機杼之法,而綢業(yè)以張?!焙贾萁z織業(yè)的圣地在東園巷的機神廟,那里有一塊碑,也專門記載了這件事情。

江浙一帶風景如畫,絲綢就是那縈繞在天空中的一抹最美的云彩,這里的絲綢有一種江南女子的婉約脫俗。但是絲綢卻不是江浙一帶所特有的產物,在那遙遠的巴蜀之地,也有一個“中國綢都”,那就是四川的南充市。

四川南充是全國四大蠶桑生產基地和絲綢生產、出口基地之一,素有“巴蜀人文勝地,秦漢絲錦名邦”的美稱。南充絲綢有3000多年的悠久歷史。南充是西部地區(qū)唯一一個被中國絲綢協(xié)會授予“中國綢都”稱號的城市,該市位于四川東北部,是川東北經濟、商貿、金融、科教、文化、信息中心,南充目前的綢緞生產銷售量、絲綢制成品銷售量、絲綢出口創(chuàng)匯,均為西部地區(qū)第一名。如今,南充市已具有桑、蠶、種、繭、絲、綢、絹和印染、針織、服裝、絲毯、絲綢床上用品、蜀繪絲綢工藝品、絲織機械、絲綢科研、絲綢教學以及內外銷售等門類齊全的生產體系,是西南地區(qū)最具規(guī)模、配套最齊全的繭絲綢產區(qū)。

早在周朝的時候,中國已經設立了專門的蠶桑管理機構。到了西漢時期,張騫出使西域,開通了著名的絲綢之路,建立了通往中東和歐洲的通道。絲綢也帶著中國文明古國的神秘吸引著歐洲各國,因此還曾經引發(fā)了一場絲綢之戰(zhàn)。大約在公元前四世紀,中國的絲織品就已經馳名于世。張騫通西域后,中國的絲綢制品開始傳向歐洲,歐洲人把這種質地輕柔、色澤華麗的絲織物看作神話中“天堂”里才有的東西。古希臘人干脆稱中國為賽里斯(Seres),即絲之國,他們把購絲綢、穿絲綢看作富有和地位高的象征。

據(jù)西方史書記載,有一次羅馬帝王愷撒大帝穿著一件中國絲綢做成的袍服去看戲,絢麗奪目的王服在劇場內外引起了巨大的轟動,許多人情不自禁地贊道:“真像是一個美麗的夢!”羅馬由此掀起了一股競相購買絲綢的奢侈之風。當時中國的絲綢經波斯商人轉手銷往羅馬,其價格貴如黃金。于是羅馬人打算與埃塞俄比亞人聯(lián)合,繞過高價壟斷經營的波斯,從海上去印度購買絲綢,然后東運至羅馬。

波斯人得到消息后,便用武力威脅埃塞俄比亞,阻礙他們充當羅馬人獲取絲綢的中間人。羅馬人無奈,只好請與波斯鄰近的突厥可汗幫忙調解。據(jù)亨利玉爾寫的《古代中國見聞錄》中記載,公元六世紀,突厥派出了一個由粟特人組成的使團到達波斯,打算與波斯進行一場談判,希望其能夠允許他們的商隊在波斯境內自由通過。然而波斯為了獨占中西絲綢貿易之利,不但不答應使團提出的要求,還將收購來的粟特商人販運的絲絹統(tǒng)統(tǒng)燒毀,以表示波斯不愿同突厥人進行談判的態(tài)度;在突厥派出第二個使團時,波斯人還將其大部分使團成員毒害致死,使雙方矛盾迅速激化。這個悲劇直接導致東羅馬聯(lián)合突厥可汗于571年征討波斯,結果雙方交戰(zhàn)20年之久不分勝負,這就是西方歷史上著名的“絲綢之戰(zhàn)”。

絲綢在中國被視若珍寶,到了外國也很受人喜愛,很多國家不惜為之交戰(zhàn)。在此不得不贊嘆古人的精湛技藝,在那個物資匱乏的年代,古代勞動人民憑著織布機,還有自己的雙手,驚艷了世界??墒墙z綢卻也美得令人心醉,在一次次改朝換代的動亂中,絲綢也經過了一場場毀滅性的洗禮。盡管這項技藝并沒有失傳,我們現(xiàn)在還是能夠看到絲綢,買到絲綢,卻很難親眼目睹到當時那些能工巧匠的精湛技藝了。曾經看到過一段資料,中國的考古學家發(fā)現(xiàn)了一件薄如蟬翼的絲綢衣服,人們稱之為蟬衣,它輕薄到什么地步呢?將這件衣服折起來可以放到火柴盒里,它的重量只有零點幾克,幾乎可以忽略不計。而它的用途更加出乎所有人的意料。這就要從古時候的嫁衣說起,古代人的嫁衣可不像我們現(xiàn)在的婚紗,每一件都是珍貴無比的,那是女子所有衣服中最貴重的一件,一針一線都是她們親手縫制的。而且它的用料一定是最考究的,人生最美的時刻就是做新嫁娘的時候,所以那一定是古代女子所有衣服里面價值最高的一件。

如此珍貴的衣服自然要好好保護了,萬一結婚的時候風大,被塵土弄臟了,或者是下雨天弄濕了,這該是多么令人心疼的一件事情。所以聰明的古人就想到了一個辦法,那就是在嫁衣的外面再套一件蟬衣,蟬衣薄如蟬翼,不會掩蓋嫁衣的美麗,同時也能夠起到防塵、保潔的作用,美麗實用兩不誤。后來人們就將這種方法一直沿用下去,但凡是珍貴、美麗的衣服,都會在外面套一件斗篷式的蟬衣。

由這一件小小的蟬衣便可知道古人的紡織工藝已經到了出神入化的水平,但是這樣的工藝卻在千百年的歷史變遷中,漸漸沒落了。改革開放后,人們開始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也開始將注意力放在這些工藝匠人身上,挽救了不少珍貴的文化遺產。

上面我們介紹的絲綢雖然非常名貴,但在《紅樓夢》中,這樣的材質卻非常普通,主子們的衣服遠比絲綢珍貴多了。這些服飾用料的等級完全不會亞于皇族,除了龍袍之外,都能趕上皇帝平時穿的那些衣服了。普通人可能連見到這些衣料的機會都沒有,而在四大家族,這卻是他們家常的衣服。

那么他們穿這樣珍貴的衣服,又如何對待自己的舊衣服呢,或者衣服壞了會怎樣處理呢?

首先來看我們的男主角賈寶玉,他可是個典型的紈绔子弟,不好好讀書,愁壞了他的父母,還結交戲子,花錢如流水。為了博得晴雯一笑,他不管那扇子值不值錢,拿來就讓美人撕。得了什么獎勵,也不管價錢,全部都被小廝們哄搶一空,眼皮也不眨一下。

那他是怎么對待他的天價衣服的呢,是不是穿一次就不要了呢?話說那是在過年的時候,賈母送了一件外國進貢的雀金裘給他,他當下就穿上了。但是剛穿就出事情了,去吃飯的時候被蠟燭燙了個洞,這可急壞了這位富貴公子。吃完飯他馬上就回到怡紅院,找他的丫鬟們求救。丫鬟們一看也都急壞了,但是她們的第一反應不是扔掉或者是再去找一件相似的衣服,而是趁著天黑,找個老媽媽把這件衣服拿出去,找那些專門織補衣服的匠人修補一下。

可是找了一圈也沒有人認識這是件什么衣服,更別說怎么修補了。此時的賈寶玉急得都快哭出來了,但是還是沒想過要把這件衣服扔掉,這時候晴雯帶著病出來說,這是孔雀毛織的,用界線的方式把線界密進去,大致看不出來。但是這種高超的技藝,別人都不會,只有她會。為了自己心愛的寶玉,晴雯硬是帶病連夜把這件衣服給修補好了。

這是對待壞了的衣服,那么那些已經不穿了的舊衣服,他們又是怎么處理的呢?

王夫人年紀大了,以前的衣服現(xiàn)在穿不了了,但是她并沒有將這些衣服扔掉,而是把它們都收起來。襲人在王夫人跟前進言,辦事得力,王夫人覺得這是個貼心的,所以就將自己不能穿的衣服賞給了她,就連秋紋也因為這件事情沾了光,剛好碰到王夫人在那里找以前的舊衣裳,王夫人心情大好也賞了她兩件。丫鬟們也沒有因為這是別人穿過的舊衣服不高興,反而覺得是莫大的榮幸,開心得很。而王夫人作為主子,賞賜東西給下人是給了對方一份殊榮,不僅騰出了衣柜,對方對她也是感恩戴德。兩全其美,何樂而不為呢?

將自己不穿了的衣服賞賜給下人,并不只有王夫人一個,王熙鳳也曾將不穿的衣服送過人。襲人的母親病重的時候,襲人申請回家,王熙鳳看見她身上穿著桃紅百子刻絲銀鼠襖子,蔥綠盤金彩繡錦裙,外面穿著青緞灰鼠褂。這些都是王夫人賞賜的,好是好,但是不夠驚艷,而且大冬天的穿著也冷,于是她就將自己的猩猩氈賞給了襲人。她又想起之前在大觀園賞梅作詩的時候,邢岫煙也穿得寒酸,所以也送了她一件。

貴而不奢,不隨意浪費,曹雪芹寫出了真正的貴族式生活。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