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話邪宗”
這題目起于一個誤會——1925年,章士釗的《甲寅》在北京復(fù)刊,章是反白話文的健將,盡人皆知,然他卻在顯著位置用了白話文倡導(dǎo)者蔡元培、吳稚暉的白話文章。魯迅在給錢玄同的信中對此調(diào)侃道:“《甲寅》周刊已出,廣告上大用‘吳老頭子’(指吳稚暉)及‘世’(指蔡元培)之名以冀多賣,可憐也哉。聞‘孤松’公(指章士釗)之文大可笑。然則文言大將,蓋非白話邪宗之敵矣?!薄鞍自捫白凇奔闯鲇诖?。捍衛(wèi)文言者自居為正宗,以白話文為旁門左道,魯迅在此戲擬章等人的立場,“白話邪宗”乃指白話文陣營,其意甚明。但我看時大約是“期待視野”作祟,又忽略了“世”字,不知怎么以為這是指吳稚暉,這段話也就被理解成對章、吳泯“恩仇”、通款曲的揶揄了。當年魯迅對胡適與對手章士釗的“相逢一笑”曾有過不少挖苦的話,而他也像他的老師章太炎一樣,對吳稚暉素無好感,如果不細看原文,這樣理解似乎也說得通?!斎贿@是看走眼了。不過將錯就錯地想來,“白話邪宗”這頂冠冕,吳稚暉卻也戴得:我們?nèi)魧自捨年嚑I內(nèi)部再分出正規(guī)軍和偏師,將白話文的寫作分出“正”路子和“野”路子,則吳稚暉無疑當屬后者,他的白話文嬉笑怒罵、詼諧百出,“不按牌理出牌”,而且他在文壇上一副單打獨斗的架勢,常扮演南京人所謂“邪頭”的角色,以“邪”來戲指他的“野”,稱之為“邪宗”,不亦宜乎?至于他的文章如何“野”法,且待下面分解。
吳稚暉這個名字在內(nèi)地早已沒人提起了,即在臺灣,恐怕也早已被人遺忘,雖然他是同盟會會員、國民黨元老,而“蔣公”對他禮遇有加。我們的史書上通常將他視為國民黨政客:他雖早年鼓吹無政府主義,1924年卻到國民黨里做了官,1927年又極力贊同蔣介石的血腥鎮(zhèn)壓。在野史里他則是一個“怪人”形象:這里的“怪”一是來自他的口無遮攔,常發(fā)怪論;二是不同于一般黨國要員的平民作風,出行拒絕坐轎,乘車是三等,坐船坐統(tǒng)艙,自帶帆布床,只穿布衣布鞋,在街上可與乞丐答話,等等?!叨际钱敃r新聞的好材料。
也許是愿意“偏聽偏信”,加上對于戲劇性事件容易記住的緣故,關(guān)于吳稚暉,印象最深的倒是他與章太炎打的那場筆仗:章認定,在《蘇報》案中,他與鄒容的被捕,實是由于吳的出賣,遂在報上嚴加斥責,且翻出舊賬,稱使得吳名馳學界的自殺事件(1902年,清政府駐日公使蔡鈞勾結(jié)日本政府以妨害治安罪拘捕吳稚暉等留學生,遣送回國。途中吳投河尋死,后被救起,從其身上搜出的絕命書中有“孔曰成仁,孟曰取義;亡國之慘,將有如是!諸公努力,仆終不死”云云),實為沽名釣譽之舉。直到1936年,吳稚暉仍在為自己辯誣并對章反唇相譏,他的嬉笑怒罵、瞎三話四的文體是有名的,章士釗等文言大將皆奈何他不得,這一回與復(fù)古的太炎先生接火,他卻是個地道的輸家。章對吳“欲以殺身成仁欺觀聽者”的自殺舉動的描述(“不投大壑而投陽溝,面目上露”)加上那番“善箝而口,勿令舐癰;善補而褲,勿令后穿”的呵斥,誰讀了都忍不住要大發(fā)一噱。魯迅在《因太炎先生而想起的二三事》曾順筆重提這樁公案,說“其實是日本的御溝并不狹小,但當警官護送之際,即使并不‘面目上露’,也一定要被撈起的”。這是“平心”之論,然其中的反語意味卻更使吳稚暉在“面目上露”的漫畫形象中定格了。
吳稚暉當然不只是這樣的漫畫形象。政治上的是非宜留給歷史家去下判斷,閑聞逸事自有掌故家“踵事增華”,單從思想史、文學史的角度看,吳稚暉的確值得一書。其實同時代的人也早已書了幾筆了。高長虹在1926年的書評文章里提到他從幾家書店里得到的信息:“性史是最好賣的書,吳稚暉魯迅的著作是次好賣的書,情書一束也好賣,落葉、飛絮也好賣?!睆埜偵摹缎允贰芬?qū)τ谧x者“犯禁”的好奇心的蠱惑,暢銷應(yīng)是意料中事,《情書一束》之類,屬言情一科,內(nèi)容原就具有暢銷的因素,魯迅是新文學作家的第一人,其作品暢銷亦順理成章。吳稚暉的書好賣,則多少有些出人意表,他所寫多是時評論文之類,而且以高長虹的話說,是“頭緒太亂的論著”。其中緣由,非止一端,重要的一條是他的言論即使與新一代的人物相比仍算得上大膽新鮮。高長虹稱他在《新世紀》上發(fā)表的文字“現(xiàn)在看起來還很新”。他的書暢銷則說明了他在20年代中期在中國知識界的影響力(據(jù)高長虹所言,“人們喜歡看他的文字,也還是近一兩年的事”)??梢宰糇C這一點的還有陳西瀅的評價。他甚至將吳尊為他“二十年來最欽佩的一個人”,《新文學運動以來的十部著作》一文中,則將吳稚暉的《一個新信仰的宇宙觀與人生觀》舉為“思想方面”的代表性著述:“無論你贊成或反對,他的那‘漆黑一團’的宇宙觀和‘人欲橫流’的人生觀斷不肯輕輕地放你過去。他那大膽的精神,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氣概,滑稽而又莊嚴的態(tài)度,都是他個人獨有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