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譯者前言

丁尼生詩選(英漢對照) 作者:(英)丁尼生(Alfred Tennyson)著


譯者前言

19世紀的英國詩歌,前半期可稱華茲華斯時代,后半期可稱丁尼生時代。而所有近代英語詩人中,后者曾擁有最廣泛的讀者,當時英美知識家庭幾乎都有其作品,他的倫理敘事詩《伊諾克·阿登》更讓他享有惠特曼向往的“人民詩人”的美譽。另一方面,他憑詩作成為維多利亞時代的代表人物之一,還受封男爵,這在英國也非常罕見。下面就介紹這位桂冠詩人。

一、生平

1809年8月6日,阿爾弗雷德·丁尼生出生于英格蘭林肯郡薩默斯比的教區(qū)長家庭,是十二個孩子中的老四,8到12歲在寄宿學(xué)校的經(jīng)歷不很愉快,此后的教育來自劍橋大學(xué)畢業(yè)并有藏書的父親。據(jù)說父親要他每晨誦讀羅馬詩人賀拉斯作品,直到四卷詩歌都背出。在此熏陶下,他自小愛好學(xué)習(xí),敏于觀察并有精細的韻律感。另一方面,他性情比較憂郁、靦腆、常懷戒心。為求解脫,他很早寫詩自娛,常把散步時想出的好詞好句記住,待想出布局后用上(這同李賀相像)。

1827年,他與兩位兄長合出《兄弟詩集》,他的詩占一半,顯示出拜倫影響和豐富意象。這時他決心將一生獻給詩歌創(chuàng)作。同年他進劍橋大學(xué)三一學(xué)院,以才智和英俊受注目,成為有革新精神的大學(xué)生組織“使徒社”代言人。1829年他參加詩歌競賽,以浪漫主義色彩的《廷巴克圖》獲校長金質(zhì)獎?wù)隆?830年又發(fā)表《抒情詩集》,成為校園知名人物。這是他一生中最快樂的時期。

他同很多劍橋人結(jié)下深厚友誼,如《柔巴依集》作者菲茨杰拉德、《名利場》等名著的作者薩克雷、作家兼史家卡萊爾,還有四次出任首相的格萊斯頓等。從他們的敬重和稱贊中,他受到發(fā)展其詩才的激勵,克服了因經(jīng)濟拮據(jù)、健康欠佳、近視加深等帶來的低落情緒,度過了此后并不順利的一二十年。

對他影響最大的同學(xué)是哈勒姆,這位史家之子才華橫溢,是丁尼生情投意合的摯友,同丁尼生之妹相愛后,他們的友誼甚至超過兄弟之情。他們曾計劃合出詩集,因哈父反對而由丁尼生單獨出版。但哈勒姆仍發(fā)表長文熱情評價。這是丁尼生詩作受到的第一次評論。

1830年,兩人為西班牙革命者遞送經(jīng)費和情報,經(jīng)過法國來到比利牛斯山區(qū)。丁尼生對這首次出國很熱心,山區(qū)景物給了他深刻印象,成了他《鷹》、《食蓮人》等詩的背景。

哈勒姆因父親不支持,無法同丁尼生之妹結(jié)婚,為緩和關(guān)系,陪父親去歐陸旅行,不料1833年9月在維也納去世。丁尼生大受震撼,加之父親去世還留下債務(wù),只得離劍橋回家,在親屬資助中生活。他懷著喪友之痛寫出《濺吧,濺吧,濺吧》,又以較特殊的格律(后稱“悼念體”)開始寫下因哈勒姆之死引起的思索。十七年后這些詩以《悼念集》為名出版,成為英國文學(xué)中最優(yōu)秀哀歌之一。

他1832年的《詩集》中有《女郎夏洛特》、《藝術(shù)之宮》、《夢中的美人》等名篇,卻受到不公正批評,使他此后十年拒絕發(fā)表作品,還打算遠離英格蘭。但內(nèi)心的激情使他在苦學(xué)德語、哲學(xué)和科學(xué)的同時,更專心致志提高詩藝,寫出一些最佳作品。其中多少與哈勒姆之死有關(guān)的有《尤利西斯》、《亞瑟王之死》、《提托諾斯》等。

1835年祖父去世,財產(chǎn)多歸他叔父繼承,兩家的貧富更懸殊,矛盾更深(后來叔父之家為他的詩提供了暴發(fā)戶標本)。在此前后他兩次戀愛,與銀行家的靚女不可能有結(jié)果;而妹妹的朋友艾米莉·塞爾伍德受過良好教育,其妹嫁給他哥哥查爾斯,但二人十多年后才成就這段美滿婚姻。這位夫人去世(1896年,享年83歲)前幾年,還幫助兒子哈勒姆(曾任澳洲總督)完成其父傳記。

丁尼生十年未發(fā)表作品,詩名卻越來越大,1842年在好友鼓勵下出版二卷本《詩集》,奠定其詩壇地位,但仍未擺脫厄運。這年投資損失四千鎊使他沮喪,后來獲得二千鎊補償,1845年起又得到政府津貼每年二百鎊,經(jīng)濟上大有起色,開始富裕起來。

他1847年的長詩《公主》受到前拉斐爾派稱贊,1850年,他又成功出版《悼念集》并成婚。公眾和女王對《悼念集》的喜愛,使一些批評家改變了腔調(diào)。當時正值桂冠詩人華茲華斯去世,次年初,他覲見女王,借穿的宮廷禮服正是華茲華斯1843年在同樣場合下穿的,這倒可象征“桂冠”從杰出的浪漫主義詩人傳給了杰出的維多利亞詩人。

1853年,他以寫詩收入在懷特島置產(chǎn)(1867年又在蘇塞克斯建哥特式夏日別墅),開始遠離塵囂的清靜生活,1855年出版《摩德》。這時,除了《摩德》,他的作品大多得到好評,人生可謂一帆風(fēng)順,864年出版《伊諾克·阿登》時,聲譽更達到巔峰。

1865年和1868年,維多利亞女王和首相迪斯累里均提出封他為從男爵,但遭謝絕。1884年在好友、自由黨首相格萊斯頓堅持下,他終于接受從男爵封號,成為英國歷史上第一位進貴族院的詩人。

同華茲華斯一樣,他愛漫游和大海,鐘情于威爾士、愛爾蘭、蘇格蘭。后來在意大利、葡萄牙、西班牙、德國、法國和北歐等地都留下足跡,去世前一年多時間里,還漫游地中海,去英吉利海峽的澤西島、格恩西島和倫敦??梢哉f,他在行將結(jié)束人間旅程時,仍充滿漫游精神和探索熱情,保有很好腦力。

最后一次病倒時,他還閱讀莎翁作品,口授了后來葬禮上朗誦的《無聲的話音》。1892年10月6日,他平靜離開塵世,12日安葬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的“詩人之角”,離喬叟和勃朗寧的墓很近。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