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作家小傳

新月集·飛鳥集 作者:[印] 泰戈爾 著,鄭振鐸 譯


作家小傳

拉賓德拉納特·泰戈爾(Rabindranath Tagore,1861—1941)于1861年出生于印度加爾各答市,被認為是印度歷史上最偉大的詩人和作家,也是亞洲第一個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泰戈爾的父親是一位進步的哲學家,也是一位積極的宗教改革者,他一共有十四個子女,泰戈爾是最小的一個。他的哥哥姐姐有的是哲學家,有的是音樂家,有的是戲劇家,有的是小說家,也有的是積極投身民族救亡的愛國人士。他的家庭甚至可以堪稱加爾各答的知識和文化中心。

青少年時期的泰戈爾一直在家鄉(xiāng)求學,盡管先后在四所學校就讀,但他對于刻板的學校生活十分厭惡,并沒有完成正規(guī)的學校教育。但在兄長與姐姐的監(jiān)督和教育下,他依然受到了良好的教育。良好的家庭氛圍的熏陶,讓他的文學修養(yǎng)與日俱增,并且很早就開始創(chuàng)作詩歌。

1878年,泰戈爾遠赴英國學習法律,但是他并不喜歡父兄為他做出的安排,后來進入倫敦大學改修英國文學和西方音樂。1880年歸國后,泰戈爾開始了自己的文學創(chuàng)作生涯。1880年到1890年是其文學生涯的探索時期,主要作品有詩集《暮歌》(1882)、《晨歌》(1883)和小說《王后市場》(1881)。1890年到1901年,泰戈爾的創(chuàng)作生涯逐漸走向了成熟階段,主要的小說包括《棄絕》(1892)、《摩訶摩耶》(1892)等。作者通過這些作品,深刻地揭露了殖民主義對于殖民地人們的殘酷剝削,對下層人民尤其是女性表示了深切同情。這個階段主要的詩歌作品包括《金帆船集》(1894)、《收獲集》(1896)、《幻想集》(1899)在內(nèi)的五部抒情詩集,此外還有在1900年出版的《故事詩集》。20世紀前20年是泰戈爾創(chuàng)作生涯的輝煌時期,主要作品包括長篇小說《沉船》(1906)、《戈拉》(1910),抒情詩集《園丁集》(1913)、《新月集》(1913)和《飛鳥集》(1916)等,尤其是詩集《吉檀迦利》的問世,讓他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

1910年,《吉檀迦利》孟加拉文本正式出版,兩年后,詩人的《吉檀迦利》英文本正式發(fā)行,其中不僅包括《吉檀迦利》,也包括了《渡船》和《奉獻集》中的部分作品。這部詩集以其豐富的哲理和優(yōu)美的抒情得以享譽世界,成為世界文學寶庫中最耀眼的瑰寶。

泰戈爾晚年的作品主要有劇本《紅夾竹桃》(1926)、小說《最后的詩篇》(1929)和詩集《晚祭集》(1938)等。泰戈爾一生創(chuàng)作了五十多部詩集、十二部中長篇小說、上百篇短篇小說以及三十多部劇本。

泰戈爾不僅僅在文學領(lǐng)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而且也是一位優(yōu)秀的音樂家和畫家,他一生創(chuàng)作了一千多幅畫作、兩千多首歌曲,包括后來被作為印度國歌的《人民的意志》。

泰戈爾還是一位愛國主義者和世界和平主義者,他熱愛自己的祖國,關(guān)心勞苦大眾的生活,反對帝國主義對殖民地的奴役,一生都在為祖國獨立、世界和平和維護正義而奮斗。他曾多次撰文對西方大國的侵略行為表示譴責和怒斥,對弱小國家表示關(guān)懷和聲援。然而,他反對西方殖民主義卻并不排斥西方文化,他積極弘揚印度民族文化的同時,又勇于借鑒西方文化的長處,使得東西方文化完美地交融。

1924年,泰戈爾來到中國訪問,對中國人民的災難抱有極大的同情,并且撰文怒斥英國殖民主義政策下的鴉片貿(mào)易。他對于中國一直抱有好感和希望,他的詩風對于中國文學也產(chǎn)生了積極的影響。后來,他又遠赴蘇聯(lián)訪問。晚年的泰戈爾對于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也十分關(guān)注和支持。

1941年8月7日,泰戈爾在加爾各答逝世。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