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光憲
(901—968)
字孟文,號葆光子,五代時期著名詞人。在前蜀、后唐、南平國政權均曾任職。因助宋太祖統(tǒng)一有功而授任黃州刺史,于北宋開寶元年病逝。為人勤奮,在任時輔主有方。詞風以婉約繾綣見長,是花間派詞人中較有成就的一位,詞作大都收在《花間集》中,但相比而言題材更豐富、意境更寬廣,有不少反映社會現(xiàn)實的作品。
漁歌子
泛流螢①,明又滅,夜涼水冷東灣闊。風浩浩②,笛寥寥③,萬頃金波④澄澈。
杜若洲⑤,香郁烈,一聲宿雁霜時節(jié)。經(jīng)霅水⑥,過松江⑦,盡屬儂家⑧日月。
注
① 流螢:飛行不定的螢火蟲。
② 浩浩:浩湯之意,原指水勢壯闊的樣子,這里喻風勢猛烈之貌。
③ 寥寥:少而稀疏。
④ 金波:指灑在水面上的月光。
⑤ 杜若洲:長有杜若的水洲。杜若,一種香草的名字,又叫“杜蘅”。
⑥ 霅水:即霅溪,河流名,位于湖州境內(nèi),向東北流入太湖。
⑦ 松江:即吳淞江,流經(jīng)吳江、蘇州、昆山、嘉定、青浦以及上海市區(qū),是太湖最大的支流。
⑧ 儂家:自家。
【詞譯】
水邊的螢火蟲提著一盞盞小燈籠,在草叢中飛來飛去,一會兒亮閃閃一會兒熄了光。涼意深重的夜里,想必水也很冷吧,連東灣的水面也顯得開闊了許多。夜風獵獵作響,不知道從哪里飄來幾聲清越的笛音,讓人回味。月光灑在無垠的湖面上,波光粼粼,清亮明潔。
在這遍地杜若的小洲上,空氣中滿是濃烈的香草味道。也許是笛聲驚動了夜宿的大雁,只聽得一聲雁鳴,似乎在說秋天快要過去,冬天就要來了。望月而思,想那霅水,想那松江,沿岸種種風物,萬里風光,都是我漁家所有的生活。船槳搖搖,水上的圖卷就徐徐展開,怎能不說是逍遙自在,快樂無窮呢。
【評析】
以“漁歌子”為調(diào)的詞作,最早的就是唐代詩人張志和的那首“西塞山前白鷺飛”了,其格律也被尊為正體。換句話說,張志和就是該詞牌的開山祖師,凡是與其詞格律不符的《漁歌子》都只能成為變體。孫光憲的這首“泛流螢”便是變體,不過其藝術魅力并不遜于張志和的正體,明代大戲曲家湯顯祖有段很精彩的評價,大意就是以《漁歌子》詞論高低,孫光憲竟然搶了張志和的位子,實在太狠了點??梢姶嗽~的魅力。
起句“泛流螢,明又滅。夜涼水冷東灣闊”從湖邊的夜景開始寫起?!胺毫魑?,明又滅”六字畫面感十足,極富情趣。寂靜的秋夜,螢火點點,忽明忽滅,而詞人就立于湖邊看螢火蟲飛來飛去,頗有一種天真爛漫的感覺?!耙箾鏊洹背小胺毫魑灐倍鴣?,點出時節(jié)已是深秋。這一句以生動形象的場景描寫將讀者帶入了漁家的秋夜,緊接著,詞人從風聲、笛聲、湖水、月光入手,將夜間太湖的風光全景式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帮L浩浩,笛寥寥,萬頃金波澄澈”氣象很大,“浩浩”猶“浩浩湯湯”,本是用來形容水勢壯闊,此處用來形容風別有一番味道。試想,眼前是月色籠罩下的太湖,一望無際,此時湖面上有風呼嘯,霎時波涌浪翻,水波與月光渾然一處,金光閃閃。面對如斯美景,除了沉醉,哪還會去想其他那些有的沒的呢?
上闋是對太湖風光的實景描繪。下闋,詞人不但進一步在味道上做了補充,而且充分發(fā)揮想象,抒發(fā)了“盡數(shù)儂家日月”的豪情。“杜若洲,香郁烈”有那么幾分屈原屈大夫的滋味。香草是屈原詩中最常出現(xiàn)的意象,也是他潔身自愛的一種自我隱喻。屈原是“采方洲兮杜若”“雜杜衡與芳芷”,而在詞人筆下,這種名叫杜若的香草更加張揚,濃烈地釋放著自己的味道,正當他沉浸在“香郁烈”之中,夜空中傳來一聲雁鳴將他從沉思中喚醒,“一聲宿雁霜時節(jié)”,“霜時節(jié)”再一次點明了時值深秋。詞尾“經(jīng)霅水,過松江,盡屬儂家日月”既是詞人對漁家生活的贊美,也是其內(nèi)心廣闊胸懷的外在投射,尤其是“盡屬儂家歲月”,何其自信,何其意滿!
孫光憲是花間派詞人當中脂粉之氣較淡的一位,詞作涉及題材上比較寬泛,頗有一些豪興舒懷的作品。這首《漁歌子》情景交融,意境高遠,從氣韻上說,對后來詞人的創(chuàng)作有明顯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