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學知識系統(tǒng)與理論框架
在與國外各種女權主義理論的碰撞交融中,在承繼國內各門類女性研究成果的基礎上,中國女性學學科建設近年來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也不可否認,在充盈而雜亂、深厚而沉重的西方女權主義和中國婦女理論遺產面前,女性學基本理論研究還缺乏應有的超越與創(chuàng)新,復述、引證、評介西方女權主義理論的傾向比較普遍。因此,建立中國自己的女性學基本知識系統(tǒng)和理論話語體系,確立有中國特色的女性學理論框架,迫在眉睫。
一、觀察方式與方法
女性學基本理論是探討該學科中具有普遍意義的基本知識結構和理論系統(tǒng),也就是說,它要獲得對這門學科的體系性的認識。為此,建立科學的創(chuàng)造與生產機制,明確觀察思考的視角與方法是首要課題。
女性學,顧名思義,即認識女性的知識與理論體系。毋庸置疑,人類按正常性征分類只能分為兩類:男人與女人。學者們注意到,當事物只分為兩類時,為了保持這種分類,人們往往傾向于獨立地分別認識它們,常常不可避免地強調其差異。當然,既然是兩性,肯定會有這樣那樣的差異。但只強調差異,很可能會導致與真實情況、真實關系并不一致的刻板印象(stereotype),進而會對兩性思考、認識自身及對另一性的看法產生很大影響。[1]要真實認識女性,與其相對應的另一類——男性的比較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從性別—社會性別角度去考察女性,是一個基本的視角,即從“人”切入,以“男性”作參照,對“女性”聚焦。
女性是作為“人”的女性,她的存在與發(fā)展是“人”的存在與發(fā)展的一種基本形態(tài)。作為人的存在的基本構成之一,她參與了人的發(fā)展的全部歷程;同時,作為一種有特殊性的存在形態(tài),她又具有區(qū)別于男性的自身發(fā)展規(guī)律。而“人”又是由具體的男人和女人構成的,男女兩性既互相依存,又互相制約。承認女性存在是“人”的存在,并受到男性存在的制約,并不意味著否定女性存在的特殊性,而正是要在考察女性與男性存在與發(fā)展的同一性的同時,著力探尋女性存在與發(fā)展的特殊性,發(fā)現(xiàn)并揭示出女性作為一種特殊存在的生成過程及其特殊發(fā)展規(guī)律。這是基本的考察方式和方法。
然而,性別—社會性別分析,只是一個認識女性,揭示兩性異同的視角。至于要解析社會性別是如何被建構的;性別等級制度是怎樣生產的,又是怎樣被復制、被再生產的;男性中心文化構成要素是什么,它與權力、資源的占有與分配又是什么關系等問題,還必須把它放到一定的歷史范疇之內,去考察它的歷史起源與它的前提,考察它經(jīng)過了哪些主要階段,并以此為根據(jù)去認識它的現(xiàn)在和推斷它的未來。脫離一定的歷史范圍,忽略或忘記基本的歷史聯(lián)系,很難得到準確的認識。同時,還必須分析當時的生產方式、交換方式以及經(jīng)濟關系,因為,“一切社會變遷和政治變革的終極原因,不應當在人們的頭腦中,在人們對永恒的真理和正義的日益增進的認識中去尋找,而應當在生產方式和交換方式的變更中去尋找;不應當在有關的時代的哲學中去尋找,而應當在有關的時代的經(jīng)濟學中去尋找?!?sup>[2]也就是說,考察女性只能是:從“人”中的“女人”,到社會中的“女人”,再到具體歷史中的“女人”,從而得到動態(tài)的、多維度的完整的女性圖景。
跨學科是女性學研究的一個重要特征,也是一種必要的觀察思考方式。很顯然,女性學提出和論證的問題,都處于那些已有學科的邊緣或邊界上,超出了一些既有特定學科的范圍,沒有一個單獨的學科可以完全解答,因此,跨學科是女性學必然的要求。但跨學科不是多學科,不是多個相關學科的簡單的“疊加”“集合”或“匯總”,而是多學科的知識之間、方法之間的“融合”,也就是說,在一些共同關注的關鍵性的命題中,融合各學科的認識,創(chuàng)造出新的概念、術語、假設和方法,建立特有的知識系統(tǒng)和一整套獲取知識的普遍規(guī)則,從而形成一個新的更加豐富的對學科對象解析認識的知識范疇。僅就女性學對“女性”的界定而言,就是對分解在各個學科意義上的“女性”——生理學的,心理學的,政治學的,經(jīng)濟學的,法律學的,人口學的,文化學的意義上的“女性”——的整合。女性學中的女性是作為人類一半的整體的女性,是一般的女性或女性的一般,而不是某一個女性或某一群女性;女性學是要從宏觀、綜合角度去認識女性,而不是從某一特定角度去探討女性某一方面的特質和行為特征;女性學是把女性放在人類發(fā)展和社會進步的歷史進程中去發(fā)現(xiàn)和揭示她的行為的一般規(guī)律,而不是分門別類地去認識她的某一類行為發(fā)展的規(guī)則。從這個意義上說,女性學研究的“女性”是對各學科女性研究中的“女性”概念的綜合提升,是對女性本體認識更集中、更系統(tǒng)、更具高度的抽象和理論概括,因而體現(xiàn)了女性學跨學科思考與觀察的視角與規(guī)則。
[1] 蘇彥捷:《女性的特質與特征》,載《女性學概論》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第26頁。
[2] 恩格斯:《反杜林論》,人民出版社1970年版,第26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