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李頎

唐詩三百首全解 作者:[清] 蘅塘退士 編;王景略 注


李頎

【作者介紹】

李頎(690年~751年),字號不詳,潁陽(今河南省登封市西)人,唐代詩人。他是開元二十三年(735年)的進士,曾任新鄉(xiāng)縣尉,后辭官歸隱于潁陽之東川。李頎擅長七言歌行,詩以邊塞題材為主,風(fēng)格豪放,慷慨悲涼,與王維、高適、王昌齡等人皆有唱和。

古意

男兒事長征[1],少小幽燕客。

賭勝馬蹄下,由來輕七尺[2]。

殺人莫敢前,須如猬毛磔[3]。

黃云白雪隴底飛[4],未得報恩不得歸。

遼東小婦年十五,慣彈琵琶解[5]歌舞。

今為羌笛[6]出塞聲,使我三軍淚如雨。

【注釋】

[1]事長征:事是從事,長征即遠(yuǎn)征,意為從軍遠(yuǎn)征。[2]七尺:指身軀,人身長約當(dāng)古尺七尺,故稱。南朝沈約《齊太尉王儉碑銘》有“傾方寸以奉國,忘七尺以事君”句。[3]猬毛磔(zhé):像刺猬毛一般張開來。[4]黃云白雪隴底飛:別本作“黃云隴底白云飛”。[5]解:懂得。[6]羌笛:傳說橫笛為羌族所創(chuàng)制,故名。

【語譯】

男兒從軍去遠(yuǎn)征,從小就是幽燕的北方豪杰。他和伙伴賽馬馳騁,以賭勝負(fù),向來就視死如歸。他殺向敵陣,無人敢靠近,氣宇軒昂,臉上的胡子像刺猬的毛一樣叢生。隴上滿地都是白雪,天空黃沙卷著浮云,但是男兒尚未報答君恩,所以不能回還。遼東的少婦才十五歲啊,慣彈琵琶,也懂歌舞,她如今用羌笛演奏這一曲出塞之歌,使我三軍都淚下如雨。

【賞析】

此詩亦寫征戍之苦,但前半段先描摹一位“幽燕客”的形象,他是如此英勇,因為從小生在北方而慣習(xí)弓馬,他輕生忘死,在戰(zhàn)場上所向無敵,他又如此忠肝義膽,因為尚未報答君恩而不愿返鄉(xiāng)。寫到這里,突然凌空擲筆,轉(zhuǎn)寫“遼東小婦”?;蛑^前半段即此“遼東小婦”所為“羌笛出塞聲”,但既已吹笛,如何再能吟唱,從而用歌聲塑造這雄偉男子的形象來呢?這是說不通的。

關(guān)鍵在于,這位“遼東小婦”究竟是何身份。若是歌舞樂伎,一般不會以“婦”字指代。“小婦”即“少婦”,疑或即此“幽燕客”之妻,遼東古屬幽州,兩人籍貫也合。應(yīng)當(dāng)是妻子來到前方探望丈夫,為丈夫彈琵琶、歌舞并演奏羌笛,因為曲中舞中寄托了太多的相思之苦、征戍之悲,故此使得丈夫以及他的同袍們?nèi)紓穆錅I。如此一解,則全詩貫通,前后段不再有隔離之感了。

前寫男兒奮勇殺敵,后寫女子相思之苦,并結(jié)之以“使我三軍淚如雨”,可見這種征戍之苦并非“幽燕客”夫婦所獨有,而是將兵們及其家眷的普遍的現(xiàn)象。由點而及面,由一家起而至三軍收,筆法相當(dāng)老練。

送陳章甫[1]

四月南風(fēng)大麥黃,棗花未落桐葉長。

青山朝別暮還見,嘶馬出門思舊鄉(xiāng)。

陳侯[2]立身何坦蕩,虬須[3]虎眉仍大顙[4]。

腹中貯書[5]一萬卷,不肯低頭在草莽[6]。

東門酤酒[7][8]我曹[9],心輕萬事如鴻毛。

醉臥不知白日暮,有時空望孤云高。

長河浪頭連天黑,津口[10]停舟渡不得。

鄭國[11]游人未及家,洛陽行子空嘆息。

聞道故林[12]相識多,罷官昨日今如何?

【注釋】

[1]陳章甫:李頎友人,字號不詳,江陵人,能詩。[2]陳侯:指陳章甫,侯為士大夫之間的尊稱。[3]虬須:虬為無角龍,虬須指胡須似龍般卷曲。[4]大顙(sǎng):寬額頭,顙指額頭。[5]貯書:別本作“著書”,誤。[6]草莽:指民間,與朝廷相對,《孟子·萬章下》說:“孟子曰:‘在國曰市井之臣,在野曰草莽之臣,皆謂庶人?!盵7]酤(gū)酒:買酒。[8]飲:使飲酒,如飲馬之飲般讀為第四聲。[9]我曹:我等,我輩。[10]津口:渡口,別本作“津吏”。[11]鄭國:春秋時代的鄭國在今天河南省中東部,都城新鄭,或為陳章甫居家所在。[12]故林:故鄉(xiāng)、故園。

【語譯】

四月南風(fēng)吹起,小麥已金黃,棗花還未落,梧桐葉片長。朝朝暮暮只能見到異鄉(xiāng)的青山,故而騎著嘶鳴的馬兒出門,便思念起了故鄉(xiāng)。陳君啊你立身端正,心懷坦蕩,你的胡須卷曲、眉直如虎,額頭寬廣。你腹中珍藏有一萬卷詩書啊,不肯低下高貴的頭顱,在民間埋沒了學(xué)識。

你在洛陽東門買酒款待我們,因為內(nèi)心純潔,所以凡俗的紛擾都如同鴻毛一般,輕飄飄的不值一論。你酒醉而臥,不知道身邊是白天還是黑夜,有時候仰天望著空中,只見孤寂的浮云高高飄揚。黃河的大浪啊,一直延伸到昏黑的天際,渡口雖然停著船,但卻難以橫渡。這位鄭地的游子還沒有回到家鄉(xiāng)啊,我這洛陽的行人空自嘆息。聽說你在故鄉(xiāng)有很多熟人,不知道罷官歸鄉(xiāng)以后,他們又會如何看待你呢?

【賞析】

陳章甫宦途不如意,因而辭官歸鄉(xiāng),詩人前去相送,寫詩以贈。這一類題材在唐詩中很常見,內(nèi)容也皆大同小異,不外乎描述一番季節(jié)風(fēng)景,夸贊幾句將別之人,并且鼓勵他繼續(xù)努力——比如王維的《送綦毋潛落第還鄉(xiāng)》結(jié)句“吾謀適不用,勿謂知音稀”。這一類作品要想寫好,除了在結(jié)構(gòu)、文字上下功夫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那就是“有我”。贈別不能僅僅言及對方,否則就是純粹的應(yīng)酬敷衍了,字里行間要透露出自己的真實所思、所想、所感,把自己與對方相比較,這一部分內(nèi)容既不可欠缺,也不可太露。

李頎此詩便深得其妙。詩的開篇寫時令,正當(dāng)四月夏季,南風(fēng)吹來,小麥正黃,棗花才結(jié),梧桐葉繁,然后便將眼界闊開,由近景轉(zhuǎn)向遠(yuǎn)景的青山,這青山“朝別暮還見”,根本擺脫不了,使人苦悶。為何想要擺脫青山呢?因為這是異地之山,而非故鄉(xiāng)之景啊,就此引出“嘶馬出門思舊鄉(xiāng)”,層層鋪墊,結(jié)構(gòu)非常精巧。

就此而寫到送別之人,敘其品德,襟懷坦蕩,敘其相貌,端莊豪放?!膀绊毣⒚既源箢嫛奔仁敲枘£愓赂ο嗝?,對應(yīng)上句,也是烘托其品德——如此相貌,料不是奸宄僻狹之人吧。再寫陳章甫“腹中貯書一萬卷”,表其學(xué)識,“不肯低頭在草莽”,壯其雄心??墒沁@般既有才能,又有雄心之人,卻偏偏不得重用,而被迫辭官歸鄉(xiāng),真是太使人感到遺憾了呀。因而下面便寫設(shè)宴餞別,間以“心輕萬事如鴻毛”、“醉臥不知白日暮”等語,既是表現(xiàn)陳章甫的豁達,也是詩人對他的安慰、規(guī)勸。而“有時空望孤云高”,正合“孤高”二字。

“長河浪頭”兩句,言去路風(fēng)急浪高,所指既為真實的返鄉(xiāng)之途,也是暗指宦海風(fēng)波和陳章甫不測的前途。詩人稱對方為“鄭國游人”,然后以“洛陽行子”相對,這“洛陽行子”是誰呢?無疑乃是作者自指。值此便“有我”了,詩人慨嘆,汝尚未歸,而我空嘆,你我的經(jīng)歷相仿,現(xiàn)在你已經(jīng)將要從這險惡的宦海中脫身而去了,未知我的將來又能如何?結(jié)句再以“罷官昨日今如何”設(shè)問,既是說陳章甫,也是在自我喟嘆,世人不識我等高潔品質(zhì)、宏偉志向,慣以冠帶目之,如今若除冠帶,他們又會如何看待呢?真有“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之悲。

琴歌

主人有酒歡今夕,請奏鳴琴廣陵客[1]。

月照城頭烏半飛,霜凄萬木風(fēng)入衣。

銅爐華燭[2]燭增輝,初彈淥水[3]后楚妃[4]。

一聲已動物皆靜,四座無言星欲稀。

清淮[5]奉使千余里,敢告云山從此始。

【注釋】

[1]廣陵客:按琴曲有《廣陵散》,又名《廣陵止息》,嵇康以善彈此曲著稱,據(jù)說嵇康臨刑前曾說:“《廣陵散》于今絕矣!”故此,廣陵客當(dāng)借指善于彈琴之人。[2]華燭:即花燭,古時花、華同義,故后世常通用之。[3]淥(lù)水:古曲名,東漢馬融《長笛賦》有“中取度于《白雪》、《淥水》”句,這里是指琴曲。[4]楚妃:指琴曲《楚妃嘆》,三國嵇康《琴賦》有“《王昭》、《楚妃》、《千里別鶴》,猶有一切,承問簉乏,亦有可觀者焉”句。[5]清淮:指淮水。

【語譯】

主人家備下了美酒,今晚且痛飲盡歡吧,于是請求如同嵇康一般的彈琴名家來演奏幾曲。此時明月映照在城頭,有一半烏鴉驚飛而起,夜霜寒冷了樹木,冷風(fēng)直透入衣襟,銅爐中香煙裊裊,使得文彩的蠟燭更添光輝。琴師先彈《淥水》,又奏《楚妃嘆》,才剛開始演奏啊,四周的聲音立刻安靜了下來,座上賓客全都無言無聲,靜靜聆聽,直至星辰稀疏,黎明將至。我此次奉命前往千里外的淮水流域啊,恭敬地通知各位,旅程就從這樂曲開始吧。

【賞析】

此詩寫聽琴,但并沒有具體描摹琴聲究竟如何,而只是細(xì)寫聽琴的過程和氛圍。首先說明是在宴會上請善琴之人彈奏,此時正當(dāng)夜晚,“月照城頭烏半飛,霜凄萬木風(fēng)入衣”是外景,“銅爐華燭燭增輝”是內(nèi)景。既而說琴師彈奏了《淥水》和《楚妃嘆》兩曲,眾人靜靜聆聽,而不知星辰將稀、黎明將至也,從一個側(cè)面說明了琴聲的優(yōu)美。結(jié)句時常引發(fā)誤解,或謂“云山”是指歸隱,所以“敢告云山從此始”乃是指詩人聞此優(yōu)雅琴曲,就此起了歸隱之心,準(zhǔn)備去隱居了。然而對照前一句“清淮奉使千余里”,既是奉使出行,哪里是想跑就能跑的呢?

“清淮奉使千余里”一句透露出很多細(xì)節(jié)。首先,知此為餞別之宴,為的是送別詩人南使“清淮”;其次,既送其奉使,又云“千余里”,可知餞別之處當(dāng)在西京長安或東都洛陽;再次,“淥水”即清清之水,“楚妃”是詠楚地之女,對照“清淮”,可知琴師所奏《淥水》、《楚妃嘆》非為無因,正時為送詩人南下也。因而“云山”無隱居意,是指旅程,兩曲奏罷,天色將明,于是詩人恭敬地向大家告別,說“我”便以這琴音以助行色,就此啟程上路了吧。全詩的重點句在“一聲已動物皆靜,四座無言星欲稀”,側(cè)面以狀琴色之美,以吸引聽眾,確是生花妙筆,別無深意,只是官員出差前地送別,正不必往歸隱上附會。

聽董大[1]彈胡笳[2]聲兼寄語弄房給事[3]

蔡女[4]昔造胡笳聲,一彈一十有八拍。

胡人落淚沾邊草,漢使斷腸對歸客。

古戍[5]蒼蒼烽火寒,大荒[6]陰沉飛雪白。

先拂商弦[7]后角羽,四郊秋葉驚摵摵[8]。

董夫子,通神明,深松[9]竊聽來妖精。

言遲更速皆應(yīng)手,將往復(fù)旋[10]如有情。

空山百鳥散還合,萬里浮云陰且晴。

嘶酸[11]雛雁失群夜,斷絕胡兒戀母聲。

川為凈其波,鳥亦罷其鳴。

烏珠[12]部落家鄉(xiāng)遠(yuǎn),邏娑[13]沙塵哀怨生。

幽音變調(diào)忽飄灑,長風(fēng)吹林雨墮瓦。

迸泉颯颯飛木末[14],野鹿呦呦[15]走堂下。

長安城邊東掖垣[16],鳳凰池[17]對青瑣門[18]。

高才脫略[19]名與利,日夕望君抱琴至。

【注釋】

[1]董大:即董庭蘭,開元、天寶時的撫琴名家。[2]胡笳:北方民族的吹管樂器,其聲凄越,故名胡笳。[3]房給事:即房琯,字次律,曾任給事中,曾為唐肅宗所信用。[4]蔡女:指蔡琰,通稱蔡文姬,漢末文學(xué)家、音樂家蔡邕之女,被匈奴人擄走,后為曹操贖回,相傳她在回漢地之時,作《胡笳十八拍》以抒發(fā)自己與在匈奴的丈夫、兒女分離,以及將歸漢地的既悲且喜心情。別本作“漢女”。[5]古戍:指古代的戍樓(邊防堡壘)。[6]大荒:指荒遠(yuǎn)的地方、邊遠(yuǎn)地區(qū)。西晉左思《吳都賦》有“出乎大荒之中,行乎東極之外”句。[7]商弦:古人分音階為五,即宮、商、角(jué)、徵(zhǐ)、羽。古琴七弦,分配五音和少宮、少商。[8]摵摵(sè):落葉聲。[9]深松:別本作“深山”。[10]旋:返回。[11]嘶酸:意同酸嘶,苦楚地鳴叫。[12]烏珠:別本作“烏孫”,都是古代北方部族名。[13]邏娑:唐代吐蕃都城,即今天的西藏自治區(qū)拉薩市。[14]木末:即樹梢。[15]呦呦(yōu):鹿的叫聲?!对姟ば⊙拧ぢ锅Q》有“呦呦鹿鳴,食野之蘋”句。[16]東掖垣:指唐代的門下省。門下、中書二省分列皇宮東西兩側(cè),門下在東,故稱東掖垣。宮殿正門兩側(cè)小門為掖,垣是指墻。[17]鳳凰池:指中書省。《通典·職官典》載:“中書省地在樞近,多承寵任,是以人固其位,謂之鳳凰池也。”[18]青瑣門:漢代的皇宮門,因為上面刻有連環(huán)文,涂以青色,故名。[19]脫略:指放縱不受約束。

【語譯】

想當(dāng)年蔡文姬把胡笳的悲聲帶入琴曲,創(chuàng)制了《胡笳十八拍》。聽到這曲子,胡人的淚滴打濕了邊地的衰草啊,漢使面對即將歸來的文姬,也不禁肝腸寸斷。古老的邊堡一片蒼茫,寒氣中烽火燃起,邊荒陰沉沉的,大雪紛飛,映白了原野。那琴曲要先撥商弦,再轉(zhuǎn)到角弦和羽弦啊,四周郊外的樹葉如被秋風(fēng)掠過,不禁簌簌落下。

董先生的技藝高深莫測,幾可通神,他一彈弦,竟引得松林深處的精靈都來偷聽。不管是快撥還是慢彈,全都得心應(yīng)手,將要放聲,卻又回還,如含深情。那琴音如同空曠的山野間百鳥分散,卻又聚合,如同萬里的浮云才待成蔭,卻又放晴。如同雛雁失群,在夜間苦楚地悲鳴,更如同即將失去親人的胡人孩子依戀母親的哭聲。如此的哀傷,使得長河也波息浪靜,使得鳥兒也停止了鳴叫。烏珠部落距離家鄉(xiāng)是如此遙遠(yuǎn),邏娑城的沙塵生出多少哀怨。那幽怨的曲子突然變調(diào),音色彌漫開來,如同大風(fēng)吹過密林,如同急雨打落屋瓦,如同泉水噴涌而出,直沖樹梢,如同野鹿呦呦地鳴叫著走過堂下。

長安城的東面是門下省啊,中書省又正對著皇宮門,有位高人不受名韁利鎖的拘束,無論白天夜晚都希望您抱著瑤琴前來訪問。

【賞析】

據(jù)說李頎是用這首詩向當(dāng)時掌權(quán)的房琯推薦董庭蘭,其后董庭蘭即成為房琯門客。詩題殊不可解,而據(jù)施蟄存先生考證,當(dāng)作《聽董大彈胡笳聲兼語弄寄房給事》,語指琵琶聲,弄是琵琶曲式,是說董庭蘭彈《胡笳十八拍》,其聲兼有胡笳和琵琶的特色,李頎寫詩贊頌,并將此詩寄與房琯。

音樂是很難用文字來描述的,而李頎獨能為此,鋪排得非常生動細(xì)膩。最大的特點是,他將樂曲的內(nèi)容和彈曲的技法完美地熔為一爐,在讀者面前所展開的是一幅由音樂所構(gòu)成的奇特畫卷。開篇先寫曲調(diào)內(nèi)容,說當(dāng)初蔡文姬作此歌,胡人聞而落淚,來迎接她的漢使也聽之?dāng)嗄c,感染力非常強烈。接著說邊境和塞上風(fēng)光,“古戍蒼蒼烽火寒,大荒陰沉飛雪白”,然后筆鋒突然一轉(zhuǎn),歸為琴曲技法,就此引出董庭蘭來。

詩人說董庭蘭的技法高超,就連山林的精怪也受到吸引,要來偷聽。忽而急抹,忽而緩彈,高高低低,來來去去,深情無限。然后詩人用了一系列的比喻來描摹琴聲,說這琴聲似孤雁悲鳴,似胡兒哭聲,似別鄉(xiāng)千里的哀愁,似異域凄美的風(fēng)光?!盀踔椤币埠?,“烏孫”也罷,都和蔡文姬所失陷的匈奴毫無關(guān)系,邏娑古城則更在十萬八千里外,只是用來指代胡地異域而已,詩中常有此類指代,不可當(dāng)作實地解。

前面說琴聲幽怨,接著突然變調(diào),變得急促激烈起來,如風(fēng)吹林,如雨落瓦,如泉激涌,然后再次和緩起來,卻似“野鹿呦呦”。鹿鳴之比喻是非常重要的,因為此語來自于《詩·小雅·鹿鳴》,有“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等語,是待客之詩,就此而引出結(jié)句。結(jié)句“長安城邊”幾句是寫政府中樞,當(dāng)時房琯做給事中,屬門下省,位列中樞,乃有此語,其后“高才”即指房琯,自不待言?!懊撀悦c利”是恭維房琯,并言房琯希望董庭蘭攜琴而至,聞其妙奏,就起到了推薦之意。

【擴展閱讀】

胡笳十八拍(節(jié)選)

東漢·蔡琰

不謂殘生兮卻得旋歸,撫抱胡兒兮泣下沾衣。漢使迎我兮四牡,胡兒號兮誰得知?與我生死兮逢此時,愁為子兮日無光輝,焉得羽翼兮將汝歸。一步一遠(yuǎn)兮足難移,魂消影絕兮恩愛遺。十有三拍兮弦急調(diào)悲,肝腸攪刺兮人莫我知。

身歸國兮兒莫之隨,心懸懸兮長如饑。四時萬物兮有盛衰,唯我愁苦兮不暫移。山高地闊兮見汝無期,更深夜闌兮夢汝來斯。夢中執(zhí)手兮一喜一悲,覺后痛吾心兮無休歇時。十有四拍兮涕淚交垂,河水東流兮心自思。

這是《胡笳十八拍》的第十三和十四拍兩段,述其別子之悲。蔡文姬在匈奴育有二子,她本人雖然南歸,但兒子從父,算匈奴人,不被放回,就此天涯永隔。李頎詩中“斷絕胡兒戀母聲”即言此。

聽安萬善[1]吹觱篥[2]

南山截竹為觱篥,此樂本自龜茲[3]出。

流傳漢地曲轉(zhuǎn)奇,涼州胡人為我吹。

傍鄰聞?wù)叨鄧@息,遠(yuǎn)客思鄉(xiāng)皆淚垂。

世人解聽不解賞,長飆[4]風(fēng)中自來往。

枯桑老柏寒颼飗[5],九雛鳴鳳亂啾啾。

龍吟虎嘯一時發(fā),萬籟百泉相與秋。

忽然更作漁陽摻[6],黃云蕭條白日暗。

變調(diào)如聞楊柳春,上林[7]繁花照眼新。

歲夜[8]高堂列明燭,美酒一杯聲一曲。

【注釋】

[1]安萬善:觀詩意當(dāng)為涼州(唐代的涼州包括今天甘肅省武威、金昌、民勤等市縣)胡人。[2]觱篥(bì lì):古代簧管樂器名,從西域傳到中原,以竹為管,管口插有蘆制哨子,有九孔,又稱“笳管”、“頭管”。[3]龜(qiū)茲:西域古國名,唐代安西四鎮(zhèn)之一,又寫作丘慈、邱茲、丘茲。[4]飆(biāo):暴風(fēng)。[5]颼飗(sōu liú):象聲詞,指風(fēng)雨聲。[6]漁陽摻(càn):古代鼓曲名,也寫作“漁陽參撾”,后訛為“漁陽三撾”。[7]上林:即上林苑,漢代離宮群,《漢書·舊儀》載:“苑中養(yǎng)百獸,天子春秋射獵苑中,取獸無數(shù)。其中離宮七十所,容千騎萬乘?!盵8]歲夜:指除夕之夜。

【語譯】

從終南山上砍下竹子來,做成觱篥。觱篥之曲本來出自龜茲國,流傳到了漢地以后,曲調(diào)越來越奇妙,我請涼州的胡人安萬善為我吹奏。身邊的人聽到后大多嘆息,離家在外的人們因曲調(diào)而思鄉(xiāng),也都落下淚來。然而世人大多只喜歡聽觱篥,卻不懂得欣賞這如同狂風(fēng)中自在盤旋的曲調(diào)。我仿佛聽到寒風(fēng)凄雨吹動了枯萎的桑樹和蒼老的柏樹,那聲響仿佛是很多雛鳳在雜亂地鳴叫著。一會兒又似龍吟虎嘯同時迸發(fā),天地之間所有聲響都相雜,一起造就了秋天。忽然又變成《漁陽摻》一般的曲調(diào),使得浮云昏黃、白日無光。樂曲再一變調(diào),使我好像聽到了春天的腳步,看到上林苑中繁花耀眼。除夕之夜啊,在廳堂上擺開了明亮的燭火,我們飲著美酒,聽著觱篥之曲。

【賞析】

李頎善于用文字描摹音樂之美,此詩亦其名作,但與《琴歌》、《聽董大彈胡笳兼寄語弄房給事》兩首卻又不盡相同。詩的起與結(jié)都很平緩甚至平淡,將重點放在中部對音樂的描寫上——起首說明樂器來源和吹奏者的身份,結(jié)句寫吹奏時間、地點,是在除夕之夜的宴會上。中部樂聲響起,先寫“傍鄰聞?wù)叨鄧@息,遠(yuǎn)客思鄉(xiāng)皆淚垂”,表現(xiàn)音樂具有強大的感染力,但是隨即筆鋒一轉(zhuǎn),說“世人解聽不解賞”,人們大多不了解觱篥真正的美妙之處啊。觱篥的音色,向來以凄厲著稱,所以才會引人嘆息、落淚,但是詩人卻說,你們都理解錯了,觱篥的音域很寬廣,所能表現(xiàn)的內(nèi)容很豐富,并非僅僅凄壯悲涼。

接著下面就用種種比喻來描摹觱篥的音色、曲調(diào)。忽而凄寒如風(fēng)雨中“枯桑老柏”,忽而細(xì)碎如雛鳳亂鳴(九非實指,以狀其多),忽而雄壯如龍吟虎嘯,忽而又似萬籟齊響,有秋天的悲涼,忽而激烈如同鼓聲,忽而昏沉沉似云遮日暗,忽而又似春天般繁花照眼。值得注意的是,詩人用不同的韻腳來表現(xiàn)不同的曲調(diào)之幻象,先是舒緩的下平聲十一尤,中雜入聲“發(fā)”來突然高亢,然后轉(zhuǎn)為沉郁的去聲廿八勘,最后是清新的上平聲十一真。用詩歌的聲調(diào)來描摹音樂的曲調(diào),配合默契,使人真如耳聞。

音樂是耳可聞眼不可見的,虛幻而難以捉摸的,所以用場景來比擬描摹音樂,最忌落在實處,也必須是半虛半實的。李頎深得此中三昧,所比的風(fēng)雨、鳳鳴、龍吟虎嘯、萬籟百泉,等等,都是現(xiàn)實中不常見卻可閉目想見的場景和似有所聞的音響。故而觱篥之曲在他筆下,顯得是如此變化多端,引人入勝。

唐詩常識

《平水韻》按照字的聲調(diào),分為平、上、去、入四大部分,其中平聲因為字?jǐn)?shù)較多,所以分為兩卷,也即上平聲和下平聲。比如此詩中的飗、啾、秋三字,就屬于下平聲第十一部“尤”,真、新兩字,就屬于上平聲十一部“真”。上平共十五部,下平也是十五部,上聲廿九部,去聲三十部,入聲十七部。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