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汪民安
本雅明是二十世紀(jì)最為獨特的文人之一。他的特征如此之突出,以至于很難找到一個類似的形象。他是一個既無可替代也難以模仿的人物。他去世了70多年,可是人們對他的興趣不僅沒有減弱,反而越來越強烈。對于許多重要的思想家而言,人們會集中一段時間將他進行消化、吸收,一旦重要的思想被耗盡之后,這個思想家也就枯竭了,就存放到思想的博物館中。或許再需要很長一段時間,歷史的狡黠詭計才將他從墳?zāi)怪姓埑鰜恚屗鎸v史再度發(fā)言。今天,在一個一切都通貨膨脹的時代,許多思想家從流行到被遺忘只有短短數(shù)年的時間,但是,像本雅明這樣的思想者如此之久地引起注目確實非常少見。
這既跟他的深邃有關(guān),也跟他的風(fēng)格有關(guān)。本雅明并沒有什么長篇大論(他為了申請教授資格而被迫以“著作”的形式寫了一部書,很不幸這個論文讓所有的評委無法理解而導(dǎo)致了申請的失?。脑S多思考都藏在它的那些短小論文之中。這些論文涉及了許多重要的主題。事實上,人們不是對本雅明的書,而是對他的各種長短不一的“文章”進行了廣泛的討論。或者說,他的單篇文章激發(fā)的反響?yīng)q如一本重要著作所引發(fā)的效應(yīng)。他的文章甚少重復(fù),他常常是用一篇文章來討論和解決一個問題。事實上,他關(guān)于歷史、語言、暴力和律法、翻譯、救贖神學(xué)、作者、技術(shù)復(fù)制、故事和小說、記憶、商品、憂郁、攝影和電影、新聞和戲劇都市等等主題的討論,都以論文的形式而成為經(jīng)典之作,并在今天主宰著人們在相關(guān)論題上的討論。
他的這些論文之所以不斷地引起關(guān)注和解讀,一方面是因為這些問題在今天越來越顯示出它的迫切性。本雅明在這些問題剛成為種子的時候就以敏感的方式觸及到了它。他不僅開拓了一些在今天看來非常重要的話題,而且他對現(xiàn)代生活的變化,對現(xiàn)代的各種“新”的特征異常地敏感,以至于他在討論這些問題的時候,遠遠地走在同代人的前列。但是,他卻成為了今天的我們的同代人,他似乎作為我們的一個同時代人在講話,他的講話不僅是預(yù)見性的和開拓性的,而且,他還有一種獨樹一幟的思考方式和講話方式。
這正是他的魅力所在。本雅明開創(chuàng)了一種特殊的寫作方式,一種不同于所有傳統(tǒng)的思想寫作方式。他像詩篇一樣的思想寫作,在嚴(yán)謹(jǐn)而刻板的德國傳統(tǒng)中尤其顯得另類。他將優(yōu)雅的語言和深邃的思想巧妙地糅合在一起,他故意地不推論,他不怎么受邏輯的擺布。他沒有明確、直接而清晰地說出一切,或者說,他的想法總是以一種迂回的方式表達,他有許多形象的勾勒和情緒的抒發(fā),他喜歡在行文中出現(xiàn)各種岔道,喜歡在行文中不時地逗留。他甚至喜歡借用別人的說法。他總是處在揭示的過程中,從不同的方面來揭示,盡可能充分地揭示事物的多樣形態(tài),而不是匆忙地給對象下一個確切的結(jié)論。有各種各樣的想法從他的作品中不斷地往外溢出。為此,他不得不經(jīng)常地采取片段式的寫作,他讓他的文本充滿著空間感,這些作品仿佛是由一堆意象并置的,而不是以一種成串的念珠貫穿在一起的。而這一切使得人們難以在他的作品中找到一個確定的最后結(jié)論。這或許因為他對一切的定論充滿懷疑,同時,也或許因為所有的結(jié)論本身都充滿著不可靠性,也或許是因為他從來不相信事物只有一個固定的意義或者結(jié)局。這樣的結(jié)果是,人們無法徹底地耗盡他的作品。但是,他又不是那種完全將讀者拒之門外的人,他的文章甚至充滿著各種可見的甜蜜的誘惑,就像一間神秘的房間里有各種各樣的細(xì)小窗口一樣,它們有太多的啟示。它們還有一種令人著迷的優(yōu)雅。他有一種特殊的能力,即將抽象的思想賦予一種可見的形象。在說著這些復(fù)雜的理念的時候,他可以寫出各種各樣美妙絕倫的句子。所有這些,都引誘著人們?nèi)シ磸?fù)地咀嚼。
本雅明是無從替代的,用他說波德萊爾的方式是,他是被無數(shù)顆星星包圍著的一顆孤星。他生活在他的時代,但是,他從來沒有進入那個時代的主流;他是他的時代的產(chǎn)物,但他也是這個時代的陌生人,是這個時代的異己者,是這個時代的多余人。他總是冷眼旁觀他的時代,和他的時代格格不入。這是他的形象,也是他晚年筆下的flaneur(游蕩者)的形象。上官燕的這本書,正是將本雅明和這個flaneur結(jié)合在一起。游蕩者就是本雅明的夫子自道。上官燕在這本書中抓住的就是這一點。這或許是理解本雅明的一個絕佳途徑。Flaneur的猶豫不決,他對人群的拒絕,他對各種細(xì)小事物的興趣,他對未來的惶恐,他躊躇的歷史腳步和回望的敏感目光,最終,他對現(xiàn)代這樣一個大廢墟的洞察和揭示,在這本書中都得到了細(xì)致、詳盡和引人入勝的論述。在上官燕看來,這是flaneur的形象,這難道不是本雅明的形象?在某種意義上,理解了flaneur,就理解了本雅明。猶如本雅明所提到的愛倫·坡的偵探一樣,這本書的作者也像一個偵探,她深入到本雅明著作的細(xì)枝末節(jié),將本雅明的那些散文進行了仔細(xì)的爬梳,將拼貼式的flaneur的形象全力以赴地進行了重組,并且將它置放在一個更加寬宏的歷史大背景下——既是本雅明的整個學(xué)術(shù)背景,也是本雅明所置身的時代背景——從而更清晰而周全地畫出了這個久負(fù)盛名但又是模糊不清的游蕩者形象。Flaneur的意義在這本書中和盤托出。這本生動、流暢而有趣的著作,必定會在漢語學(xué)界中為flaneur的形象的描繪奠定一個重要的基礎(ch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