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恩師陳飛先生曾經(jīng)對我說過這樣一句話:“有發(fā)牢騷那點空,不如干點正事?!睂嵺`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么多年來,我也越發(fā)覺得,牢騷無益,所以慢慢地把恩師的告誡當成了工作和生活中的“易筋經(jīng)”。在唐朝歷史上,有一個詩人因為發(fā)牢騷耽誤事兒了。這個人是誰呢?他為什么發(fā)牢騷呢?他又是怎么發(fā)的牢騷呢?他是如何因為發(fā)牢騷耽誤事兒的呢?下面我們來一探究竟。
這位主人公是盛唐時期山水田園詩人的代表人物之一孟浩然,和王維并稱“王孟”。因為二人在山水田園主題方面的詩歌成就都很高,文學史家又把盛唐山水田園詩派稱為“王孟詩派”,還有人認為孟浩然的詩歌水平應該在王維之上。孟浩然是湖北襄樊(今湖北襄陽)人,當時屬襄陽,因此人們又稱他“孟襄陽”。孟浩然的知名度很高,幼兒園的小朋友都會背誦他那首《春曉》。李白很牛吧,“數(shù)十年為客,未嘗一日低顏色”,終其一生很少佩服過誰,但這位孟浩然竟然是他的偶像。李白曾經(jīng)在《贈孟浩然》詩中毫無掩飾地“表白”說:“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sup>①李白對孟浩然的瀟灑風度愛慕有加;又在《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詩中說“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②,孟浩然的船早就從視野中消失了,他還站在那里依依不舍翹首遠望,由此足見這位“飛揚跋扈為誰雄”的李白是孟浩然的鐵桿粉絲。
書歸正傳,孟浩然為什么發(fā)牢騷呢?因為科舉考試失敗。當年已經(jīng)39歲的孟浩然來到京城長安參加了開元十六年(728)的進士科考試。他對自己的能力很自信,因為就在考試之前,他辦了一件讓很多人不得不豎大拇指的事情。他在秘書省參加一群文人的聯(lián)句活動,就是大家一遞一聯(lián)同寫一首詩,這是當時很常見的一種文人雅事。當輪到孟浩然時,他寫了兩句“微云淡河漢,疏雨滴梧桐”,結(jié)果別人全把筆撂下了。為什么?接不下去,根本就不是一個重量級的,縱然勉強寫了也是狗尾續(xù)貂??墒?,這么牛的孟浩然竟然在進士科考場上栽了,《舊唐書·孟浩然傳》中說得很明白“應進士不第”③,“不第”就是沒考上的意思。既然來參加考試,孟浩然就是渴望成功的,要不他也不會在《長安早春》詩中說“鴻漸看無數(shù),鶯歌聽欲頻。何當桂枝擢,歸及柳條新”④,從詩中的措辭“鴻漸”“桂枝擢”等不難感覺到他渴望成功的心情。但現(xiàn)實很殘酷,他沒有考中。
失敗的心情是很糟糕的,他把這種糟糕的心情寫成了一首詩,題目叫《歲暮歸南山》,又叫《歸故園作》。詩是這樣的:
北闕休上書,南山歸敝廬。
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
白發(fā)催年老,青陽逼歲除。
永懷愁不寐,松月夜窗虛。⑤
全詩就是在發(fā)牢騷,“我沒有考上,不是我沒有才,是皇帝不要我”,“棄”不就是拋棄不要的意思嗎?算了,以后也別想著什么家國大事了,還是到終南山歸隱去,好好當自己的平頭老百姓吧。這首詩寫好之后,他就真的打算返回老家了。這天他去向王維辭行,偏巧王維這天要值班,就把孟浩然帶進了值班地點。結(jié)果更巧的事情發(fā)生了,玄宗皇帝也來找王維閑聊,孟浩然一著急就鉆到床底下躲了起來。王維害怕孟浩然在下面時間長憋不住弄出點啥動靜再驚了駕,那罪過就更大了,于是就實話實說:“不好意思,陛下,我把孟浩然帶進來了?!毙诨实鄄粌H沒有責怪王維,反而很高興,他讀過孟浩然的詩歌,對孟浩然的才華很欣賞。玄宗想:我有那么可怕嗎?怎么還讓孟浩然鉆到床底下躲著我?
玄宗把孟浩然從床底下請出來,問他帶沒帶作品。孟浩然說:“沒帶?!泵虾迫灰矝]有想到會這么巧碰見皇帝,他要知道能碰上肯定就帶著了。玄宗皇帝就說“可吟近作”,既然沒帶,你就背誦一首你最近寫的詩歌吧。這個可以,孟浩然也沒想那么多,近作嘛,他就開始背那首發(fā)牢騷的《歲暮歸南山》了。孟浩然剛背到“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這兩句,玄宗皇帝就把臉沉下來了:“別往下背了,哪里是我不要你?。俊薄缎绿茣っ虾迫粋鳌分惺沁@樣說的:“卿不求仕,而朕未嘗棄卿,奈何誣我?”⑥是你自己考不上,怎么能把這么大的屎盆子扣到我頭上呢?孟浩然太沒眼色了,在不合適的時間,面對不合適的人,說了不合適的話,就這樣把玄宗皇帝給得罪了。那你想,他得罪了玄宗還能在京城待下去嗎?
因為發(fā)牢騷得罪皇帝,這事兒可不是鬧著玩的。后來,雖然采訪使韓朝宗有意舉薦他,但又機緣不成熟,被孟浩然給錯過了。這就是李白在《贈孟浩然》詩中所說的“紅顏棄軒冕”。既然無緣官場了,那咱就“白首臥松云”,高臥云林寄情山水吧。從此以后,孟浩然就成了一個在路上的人。為什么這么說呢?看孟浩然的詩集,你會發(fā)現(xiàn)題目要么是從哪里到哪里,要么是在哪里或經(jīng)過哪里,如《早發(fā)漁浦潭》《經(jīng)七里灘》《南陽北阻雪》《晚泊潯陽望香爐峰》《行至漢川作》《自洛至越》等,總之他在家里待的時間不是太多。比如我們都非常熟悉的那首《宿建德江》,一看題目就知道,孟浩然在路上: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⑦
從詩中的“煙渚”“客愁”“野曠”“江清”等詞來看,孟浩然應該是處在前不著村后不著店的地方,又在船上挨了一夜。特別是第二句“日暮客愁新”的“新”字,說明孟浩然遇到這種情況恐怕不止一次了。好在作者沒有呼天搶地地抱怨,而是靜下來欣賞江中夜泊的美景。
除到全國各地轉(zhuǎn)轉(zhuǎn),欣賞一下美好的自然風光外,孟浩然還經(jīng)常應邀到朋友家里去坐坐,去體驗一下生活的幸福。在這樣的作品中,那首《過故人莊》最為突出,這是一首標準的田園詩歌: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⑧
這首詩歌用平淡的語言描述了農(nóng)村淳樸的風情,形式挺像我們今天的記敘文,在風格上可以追逼那位東晉的“五柳先生”陶淵明了。第一聯(lián)就像作者寫的日記一樣,非常平淡地向人們敘述著一件事情:一位農(nóng)民朋友邀請自己到家中做客。一個“具”字,一個“邀”字,用語非?!半S便”,但在這種隨便的背后反映的卻是毫無俗套的至交情誼,這樣一來,就從含義上緊扣住了“故人”。不像我們今天請客要提前幾天準備,在很多人看來,三天為請,兩天為叫,當天請客叫提溜,請得越急對人越不尊重。如果這樣來看的話,孟浩然是被提溜過去的,但這也正說明了主客之間關(guān)系不錯。主人準備的飯菜是什么呢?“雞黍”,殺了只雞,蒸的米飯,而不是杯盤羅列,珍饈萬錢。這樣不僅使人覺得一股特有的田家氣息撲面而來,而且再一次用簡單的飯菜來表現(xiàn)了主客之間的深厚友誼。這兩句開頭使整首詩歌充滿了和諧友好的氣氛。
接到朋友的邀請,作者馬上欣然前往,“至田家”,這就照應了題目中的“過”字,“過”是拜訪的意思。那么,接下來的第二聯(lián)便是作者赴宴途中所看到的景色:近處是蔥蘢的綠樹環(huán)抱著村莊,遠處是青翠的山峰斜枕著郊野,環(huán)境本身充滿了詩意。原來,這位朋友生活在一個幽靜而秀美的地方。在詩人的筆下,他眼中的景物似乎具有了生命,仿佛感受到了詩人愉悅的心情,所以一剎那都變得靈動秀美起來了。當然,我們也可以這樣去理解,當詩人看到秀美的景色,他的心情變得輕松了。第三聯(lián)寫主客在酒席間的情景。由于作者不是什么貴人,主人也僅是村野農(nóng)夫,所以彼此之間不需要社會上那種客套寒暄。既在田家做客,自然離不開談論農(nóng)事的話題,二人酒酣耳熱之際,站起身來走到窗前,推開窗戶,場圃上的所有情景都映入眼簾,心曠神怡。此情此景,主客之間必然如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二)中所說的那樣“相見無雜言,但道桑麻長”⑨。
讀到這個地方,我們已經(jīng)充分領(lǐng)略到了強烈的田園風味和勞動氣息,而這樣的感受正是詩人仕途無望后對田園生活向往的反映。這個地方給我們一種生活啟示,與人交談要注意傾聽和角色轉(zhuǎn)換,不能你見多識廣就從心理上占有優(yōu)勢,老揀別人不知道的事情說,那是嘚瑟,那是在拒人于千里之外。老百姓很少知道種地之外的事情,所以他們說的多是東家長西家短。你說的他們能接上話,他們就愿意和你聊,否則,人家會很討厭你的。酒足飯飽,知心的話也說了不少,但是作者仍然意猶未盡,于是告訴主人說:“等到重陽節(jié)那天,我再來和你一同飲酒賞菊?!边@首詩歌語言沒有一點講究,就是大白話,但主人的熱情和客人的愉快,全躍然紙上。
全詩按時間順次安排赴宴的經(jīng)過,沒有華麗的辭藻和抽象的雕飾,作者用質(zhì)樸的語言生動地表現(xiàn)了農(nóng)家生活的和諧以及自己對田園生活的向往,色調(diào)明快,感情純真,富有詩情畫意。不過,這也表現(xiàn)了孟浩然生活內(nèi)容的局限,限制了他詩歌內(nèi)容的豐富和藝術(shù)成就的進一步提高。
注釋
① 〔唐〕李白:《李太白全集》,中華書局1977年9月版,第461頁。
② 〔唐〕李白:《李太白全集》,中華書局1977年9月版,第734頁。
③ 〔后晉〕劉昫等:《舊唐書》,中華書局1975年5月版,第5050頁。
④ 〔清〕彭定求等:《全唐詩》,中華書局1960年4月版,第1658頁。按:一作張子容詩。
⑤ 〔清〕彭定求等:《全唐詩》,中華書局1960年4月版,第1652頁。按:一題作《歸故園作》,又作《歸終南山》。
⑥ 〔宋〕歐陽修、宋祁等:《新唐書》,中華書局1975年2月版,第5779頁。
⑦ 〔清〕彭定求等:《全唐詩》,中華書局1960年4月版,第1668頁。
⑧ 〔清〕彭定求等:《全唐詩》,中華書局1960年4月版,第1651頁。
⑨ 袁行霈:《陶淵明集箋注》,中華書局2003年4月版,第8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