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五四文化中張競生性話語的建構(gòu)

中國現(xiàn)代文學論叢(第八卷 第1期) 作者:胡星亮 著


論張競生性話語的建構(gòu)

李 蓉

(浙江師范大學 人文學院,浙江金華 321004)

內(nèi)容摘要:張競生是一個連接五四文化和海派文化的特殊人物。在五四文化期間,張競生通過《美的人生觀》、《美的社會組織法》等著作建構(gòu)了他的性烏托邦理想,“科學”和“美”是他建構(gòu)這一性話語的主要方式,然而,“科學”和“美”對于性話語的表達意味著一種難以彌合的矛盾。這一性話語的矛盾在后期海派文化期間隨著《性史》的出版和爭論而進一步浮出水面。同時,張競生后期海派文化中的性話語實踐也宣告了他前期性烏托邦理想的破產(chǎn),并使其在更具海派文化品格的同時遠離了五四精神。張競生性話語的建構(gòu)對我們重要的啟示之一,就是人類如何言說“性”的話語方式的問題。

關(guān)鍵詞:張競生;性話語;科學;美;海派文化

被謔稱為“性博士”的張競生,至今仍然是一個毀大于譽的人物。張競生之所以長期遭受“毀”,主要在于其著作的色情傾向。作為前承五四、后接海派的特殊人物,他的性話語的建構(gòu)和社會影響主要是在北大和上海這兩個時期形成的。本文的主要目的是考察張競生在這兩個時期不同的性話語建構(gòu)策略及其影響。

福柯認為在對性話語的考證中,重要的是尋找“支撐人們對人類性行為話語的權(quán)力——知識——快感系統(tǒng)”,他說:“中心的問題(至少是首要的問題)不是斷定人們贊成還是反對性,是禁止或是縱容,是確認性的重要性或否認它的作用,也不是人們要純潔他們談?wù)撔缘挠谜Z;而是在于解釋性被人們談?wù)撨@一事實,在于弄清誰在談?wù)?,在于他們在談?wù)撔詴r采取什么立場、觀點,在于找到哪些慣例規(guī)范促使人們談?wù)撍男T例規(guī)范儲存并傳播這些議論。概括地說,問題的關(guān)鍵在于‘論證事實’,在于性得以‘用話語表達’的那種方式。”因此,張競生性話語建構(gòu)的方式以及其存在的問題是本文所主要關(guān)注的內(nèi)容。同時,本文也力圖通過對張競生性話語方式的分析,進一步展現(xiàn)五四的個性解放思想在海派文化中的發(fā)展和變異。

一、五四文化中張競生性話語的建構(gòu)

1921年至1926年,從法國學成歸來的張競生,受蔡元培之邀,在北大任哲學系教授,教授西方哲學史、法國唯理論、美的人生觀、美的社會組織法、美學和性心理學等課程。其間,張競生組建了“審美學社”,提倡美育,接著又組建了“性育社”,這是中國最早提倡性教育的組織。張競生在北大期間正值五四運動高潮時期,而北大又正是匯聚五四精英之地,據(jù)章克標回憶,“當時李大釗、胡適、錢玄同、周作人等均在北大,張競生與他們相與交往,參加了新文化運動的行列,發(fā)揮了他的長處。在婦女問題、兩性關(guān)系以及各種社會問題上,提倡破舊立新,致力于社會活動,為新文化運動作先鋒前驅(qū)?!?sup>而《美的人生觀》、《美的社會組織法》就是張競生在北大時的思想的集中體現(xiàn)。

與周作人主要通過“性”和“婦女”兩大問題來關(guān)注人性解放問題的思路一致,張競生在他的這兩本書中,也主要是通過對這兩個問題的探討而建構(gòu)起他的性話語體系的。對此,周作人贊揚說:“張先生的著作上所最可佩服的是他的大膽,在中國這病理的道學社會里高揭美的衣食住以至娛樂等的旗幟,大聲叱咤,這是何等痛快的事?!?sup>如果沒有五四個性解放思想的語境,張競生《美的人生觀》所表現(xiàn)出來的對人的關(guān)懷、對人類可能生活的大膽想象,以及它在兩年內(nèi)再版七次的情形都是不可想象的。在許多觀念上,張競生都與周作人所代表的五四人性解放思想保持著一致,如周作人在《防淫奇策》(1907)中曾指出,之所以淫盜兩種念頭萌生,是因為食色是人的本性,而舊體制和舊文化的壓制卻使這兩種基本需求匱乏,這才有了“淫”、“盜”的屢禁不止。而張競生在《美的社會組織法》中也認為為了培養(yǎng)人的正常的性心理,首先就應(yīng)該消除各種性禁忌對人性的壓制。實際上,正是因為張競生在北大時期的人性觀念和五四的人性解放觀念保持著一致,所以,周作人也時常對張競生的觀點給予呼應(yīng),如在《愛的創(chuàng)作》中,周作人指出,他所贊成的與謝也晶子的“愛原是移動的,愛人各需不斷的創(chuàng)作,時時刻刻共相推移”的觀點與張競生在1923年“愛情定則”討論中的基本觀點是一致的。這些都可以說明,張競生北大時期的思想觀念是具有鮮明的五四文化色彩的。

張競生從人的生理身體出發(fā)來談美的生活和社會,這也是以五四“靈肉一致觀”為理論前提的。他說:“我對于一切美的觀念都是靈肉并重?!?sup>“就美的觀念看起來,靈肉不但是一致,而且是互相而至的因果。無肉即無靈,有靈也有肉。鄙視肉而重靈的固是夢囈,重肉而輕靈的也屬滑稽?!?sup>張競生承接五四的“靈肉一致”的觀念,并把這種“靈肉一致”的理想通過他的性美學表現(xiàn)出來,“我們視物質(zhì)美和精神美不是分開的,乃是拼做一個,即是從一個美中在兩面觀察上的不同而已。并且我們要把世俗所說的物質(zhì)觀看做精神觀,又要把世人所說的精神觀看作物質(zhì)觀。換句話說:在世人所謂肉的,在我們則看作靈;在他們所謂靈的,在我們反看作肉。實則,我們眼中并無所謂肉,更無所謂靈,只有一個美而已”。盡管“靈肉一致”是在五四時期就形成的一種取得廣泛共識的身體觀念,很少有爭議,但這種共識只限于抽象的理論層面,而到了具體的實踐層面,“靈肉一致”就會體現(xiàn)為多種不同的層次,有偏重于“肉”的,有偏重于“靈”的,因此,關(guān)鍵不在于是否聲稱自己是“靈肉一致觀”,而在于其實踐層面所體現(xiàn)出來的傾向性以及這種傾向性所包含的背景意義。從理論上來講,張競生的“靈肉一致觀”肯定了肉體與靈魂具有同等的價值,并指出了它們之間的相互包含性,這是應(yīng)該肯定的。但在他的性話語實踐中,這種理論立場則演變成了對“肉”的偏重,而這一身體立場的重要體現(xiàn)就是他的“肉體烏托邦理想”。

值得一提的是,在張競生前期性話語的建構(gòu)中,不僅有五四思想的影響,而且也有西方思想和生活方式的影響,后者主要來自他七年留法的學習和生活的記憶。張競生對法國式的生活情有獨鐘,在他對理想人生和社會的建構(gòu)中,法國式生活方式始終是一個潛藏的理想范本,相比之下,他認為中國人的生活不衛(wèi)生、不科學、缺乏美感。正是以西方生活作為他性話語體系建構(gòu)的模本,張競生在《美的人生觀》、《美的社會組織法》中繪制了他的新國民生活的藍圖。

《美的人生觀》全書分為序、導言、第一章、第二章、結(jié)論五個部分,按作者的說法,第一章是對美的衣食住、體育、職業(yè)、科學、藝術(shù)、性育、娛樂七個內(nèi)容用“科學的分析”的方法進行具體論述。第二章是對美的思想、極端的情感—極端的智慧—極端的志愿、美的宇宙觀三個內(nèi)容用“哲學的綜合的”方法進行論述。這兩章實際上是有內(nèi)在的聯(lián)系的。張競生認為,衣食住、體育屬于人的身體的“儲力”,而為了“用力少而收斂大”就得將儲力變?yōu)椤皵U張力”,“擴張力”有五個方向:(一)職業(yè)、科學、藝術(shù);(二)性育、娛樂;(三)美的思想;(四)情、知、志;(五)宇宙觀。由此可以看出,張競生對“美的人生”的建構(gòu)從形而下的日常生活到形而上的精神生活都有涉及,因而是非常全面的。對于物質(zhì)生活和精神生活兩個方面都不偏廢,顯示了作者在論說上的系統(tǒng)性和學理性。不過,其精彩部分如周作人所說,并不在第二章抽象的精神生活部分而在第一章具體的生活實踐部分,這顯然是因為具體的日常生活一方面更具生動性和趣味性,另一方面對傳統(tǒng)道德也更具顛覆性。

《美的社會組織法》共六部分,分別為:導言,第一章“情愛與美趣:情人制、外婚制、新女性中心論”,第二章“愛與美的信仰與崇拜”,第三章“美治政策”,第四章“極端公道與極端自由的組織法”以及結(jié)論。作者認為,社會與人一樣,進化的規(guī)則是模仿——創(chuàng)造——組織,與一般社會學的組織法不同的是,張競生特別強調(diào)美的組織對于社會的重要性。在以婦女為中心、性為紐帶的“美的組織法”中,張競生對社會的體制和分工、國家的國民政治和外交政策、政府的建都以及民間風俗、教育、旅游等多方面的問題提出了新的見解,他認為,“凡社會能從美的、藝術(shù)的與情感的方面去組織,同時就能達到富與強”。這樣一種社會構(gòu)想明顯受到西方空想社會學家如傅立葉、圣西蒙等人的影響,張競生當然自知這樣一種構(gòu)想具有濃厚的烏托邦性質(zhì),但是,這種不能變成現(xiàn)實的空想從作者本人的角度來說卻是一種“慰情與舒懷”。其實,知識分子用單純而幼稚的審美觀念來構(gòu)筑理想社會模型的并不只有張競生,1947年末,沈從文在《論語》上陸續(xù)發(fā)表《北平通信》五篇,他向市政府提出了一系列非常具體的用美育重造政治的主張,就又是一例。不過像張競生這樣以性為中心來構(gòu)筑系統(tǒng)的社會藍圖的,仍然只是個別的特例。

張競生所使用的理論方法是非常特別的。他指出:“我自知我所提倡的不是純粹的科學方法,也不是純粹的哲學方法,乃是科學方法與哲學方法組合而成的‘藝術(shù)方法’?!?sup>在作者看來,科學與哲學各有長短,而這兩者結(jié)合而成的“藝術(shù)”則能取兩者之長:“它的(指科學,注者加)價值,即在以有條理的心思去統(tǒng)御那些復雜的現(xiàn)象,而求得其間一些相關(guān)關(guān)系的定則;而它的粗淺處,乃在用呆板的方法為逐事的經(jīng)驗和證明。殊不知世間的事物無窮多,斷不能事事去經(jīng)驗,件件去證實,所以科學方法的應(yīng)用有時也不得不窮?!軐W方法與科學的不同處,它不重經(jīng)驗與證實,而重描想與假設(shè)。它用了乖巧的心靈,擬議世間的事物必如此如此。它的長處在炮制由科學方法所得到的材料而為有系統(tǒng)的作用。……但哲學方法常不免于憑空捏造,想入非非,究其實際毫無著落的諸種毛?。 彼詮埜偵岢⒉扇 笆顾鼈兊拈L處聯(lián)合為一氣”的“藝術(shù)方法”。由這樣一種理論表述,再聯(lián)系張競生對具體問題的闡述,我們可以看到,張競生對“美的人生”的種種設(shè)計實際上包含著多種理論方法成分:科學的、哲學的、藝術(shù)的,對此,作者自嘲為“非科非哲”的方法??梢钥闯?,張競生的這一話語方式存在著明顯的問題:按照常識,科學、哲學、藝術(shù)分屬各不相同的學科,在思維方法上有其各自不同的特點,因而作者所說的科學與哲學的融合顯然是一種主觀設(shè)計,特別是科學和哲學融合后還能產(chǎn)生藝術(shù)就更匪夷所思了。顯然在張競生的性話語中,科學和哲學在被藝術(shù)化后已經(jīng)不再是通常意義上的科學和哲學了。

通過這兩本著作可以看出,張競生建構(gòu)他的性烏托邦理想,主要采取了兩種話語方式。一是“科學”,二是“美”。盡管張競生聲明他在研究中并不是采取純粹的科學方法,但是他自始至終都強調(diào)他的方法中包含著科學,“科學”畢竟是張競生證明自己性話語嚴肅性的一個武器。在這兩本著作中,一方面,與性科學相關(guān)的西方生物學、醫(yī)學、心理學等知識常常是他非常重要的論據(jù);另一方面,在找不到科學依據(jù)的時候,張競生就常常借助于想象和推測,(盡管這些想象和推測)“尚未去實驗證明,但我喜歡這樣‘推測’”。對于別人對他的非科學的指責,他辯駁道:“縱有錯誤尚是科學,因為推測即是科學的起點,凡科學的成立皆由推測而來也。”其實,并不是推測和想象就不能在論證中使用,而是當沒有科學依據(jù)的推測和想象夾雜在科學方法之中時,往往會使論證混亂,從而深深地影響結(jié)論的可靠性。況且,推測所包含的沒有限度的主觀性的可能,也隨時會在論證需要的時候出現(xiàn)。

同時,張競生在用科學的方法建構(gòu)他的性話語體系時表現(xiàn)出一種猶疑和矛盾。一方面,他認為,以科學作為基本的話語方式是非常必要的,但另一方面,在具體研究中,他又明顯地感到純粹的科學無法表述“性”的主觀經(jīng)驗性。造成這種狀況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性”作為一門科學本身就是存在問題的。福柯認為,性科學是一門似是而非的科學,它是在人類經(jīng)驗性的性知識和生物繁殖科學知識的基礎(chǔ)上形成的,“盡管這一性知識除了一些可疑的類比之外并未借助這些科學,它卻由于接近這些科學具有科學性的表象;可同樣由于它接近這些科學,一些生物和生理的內(nèi)容卻得以成為人類性行為正常的指標”。因此,“性科學”并不是純粹意義上的科學,但它又常常借“科學”的面貌出現(xiàn)。正是因為“性科學”中經(jīng)驗和科學成分的含混不清,才出現(xiàn)了張競生在運用科學的過程中又以“美”為借口不停地偏離科學軌道的現(xiàn)象,這正是由性科學自身存在的悖論所致。

因此,如若把“性”看作是一個僅僅用科學的方法就可以分析、解決的問題,這實際上是粗暴地把具有復雜的經(jīng)驗性特征的人性問題簡單化、理念化了,也就是說,在“性科學”研究中,對科學的崇拜使人們忽視了人性中未知區(qū)域的存在。面對這種情況,張競生的策略是“左右逢源”:在有科學依據(jù)時,就運用科學的方法,而在科學無力之處,就大膽展開推測和想象,甚至把中國古代房內(nèi)術(shù)的解釋搬來(周作人就指出張競生所說的“神交”與《素女經(jīng)》中的說法是一致的)。不過,張競生這樣做的結(jié)果卻是兩邊都不討好。很多時候,張競生的主觀想象就是他所謂的“科學”的重要憑據(jù),盡管張競生自詡為這是“靈活”的科學,但實際上,他的這種主觀經(jīng)驗和客觀事實不分的做法,正顯示出他對待“性科學”的態(tài)度中的矛盾。如他在這兩本著作中常常生造一些名詞,如“內(nèi)食法”、“吸味與吸氣法”、“美流”、“美間”、“美力”等。對于這些生造的名詞,張競生特別指出:“都當照我特別的解釋上去討論,不能以通俗的科學觀念為標準;更不可任意就我文中斷章取義以相難,須要從我整個意思上去著眼才對?!?sup>由此看出,張競生的“科學”已經(jīng)遠離了真正科學的真義了。

張競生性話語建構(gòu)的第二種方式“美”,實際上也包含著同樣的問題。在美的人生觀上,張競生提倡“動美”(與“靜美”相對)、“宏美”(與“優(yōu)美”相對)以及“唯美主義”(與“真”、“善”相對)?!懊馈北M管是上述兩本著作的關(guān)鍵詞,但對于“美”的具體內(nèi)涵張競生并沒有作出本體性的解釋,而是通過對一系列美的生活方式的描述演繹和體現(xiàn)出來的??梢钥闯?,張競生看重的是“美”的形式——生活的藝術(shù)化,“凡一切人類的生活……皆是一種藝術(shù)。若看人生觀是美的,則一切關(guān)于人生的事情皆是一種藝術(shù)化了”。由于這種“生活的藝術(shù)”是人主動創(chuàng)造的,所以張競生提倡“人造的美”:“美是人造品,只要我仍以美為標準去創(chuàng)造,則隨時,隨地,隨事,隨物,均可得到美的實現(xiàn)。凡真能求美之人,即在目前,即在自身,即一切家常日用的物品,以至一舉一動之微,都能得到美趣?!?sup>由于美的世界是一個經(jīng)驗和想象的世界,在它的保護之下,張競生可以更加大膽地馳騁他的各種想象,包括性想象。當然,張競生另一只手還握著“科學”,他說:“美是具有科學性的,所以有一定的大綱可為標準。”張競生希望他對美的社會和人生的構(gòu)想能對現(xiàn)實有所指導,所以,他還必須借助于科學的方法使他的構(gòu)想條理化、系統(tǒng)化,因為只有科學才是有章可循、有理可依的。顯然,構(gòu)成張競生性話語中心的“美”也是混合著科學和經(jīng)驗的成分的。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科學”和“美”在建構(gòu)張競生性話語的過程中是連接在一起,但由于二者不同的學科性質(zhì)而使得它們最后形成了一種相互消解。

除此之外,張競生在建構(gòu)性話語中,對“性”與權(quán)力的關(guān)系的理解也是存在問題的。如果說五四時期對性話題的談?wù)撌腔诜捶饨▊惱淼男枰?,批判對象的確立是談?wù)摗靶浴痹掝}的不可缺少的前提條件,那么,二十年代張競生在建構(gòu)他的性話語時,就只是單純地在面對“性”本身。張競生使“性”從一種對意識形態(tài)話語的依附狀態(tài)中解放出來,獲得獨立性。張競生在以“性”為中心談美的人生時,這里的“性”剔除了各種外在的限制和規(guī)范,因而是非常單純和透明的。在“性”這種隱秘話題和吃飯、穿衣一樣被公開談?wù)摃r,人們的羞恥感也被打破了。但是,這種做法是否就真正意味著“性”獲得了自由和解放呢?按照??碌目捶?,“性”的生產(chǎn)與增殖來自于權(quán)力,“法則既包含欲望,又包含使欲望得以產(chǎn)生的缺乏感”。而在張競生所幻想的烏托邦世界中,“性”完全脫去了約束和控制,如果說“性”產(chǎn)生于“匱乏”,那么一旦這種絕對的性自由的社會實現(xiàn),人們所認識、理解的“性”也就不存在了。同時,由于“性欲是一種非常真實的歷史形成,是它引起了性的概念,以作為對它的運作必不可少的理論因素”,因此,性快感不單單是一個生理感受,它也包含著權(quán)力的運作,而對于張競生所構(gòu)筑的性烏托邦社會來說,隨著權(quán)力對“性”的控制的消失,“性”快感也應(yīng)發(fā)生相應(yīng)的變化。但是,張競生對這種“性自由社會”中的性經(jīng)驗的描述仍然是以他自己所處的“非性自由社會”的性經(jīng)驗為依據(jù)的,從這一意義上說,張競生的話語方式中也就包含著揮之不去的破綻,其所具有的意義也會在這種悖論中被消解。

張競生的性烏托邦理想代表著長期遭受性壓抑、渴望獲得性自由的中國人的幻想,從這一點來說,這種建構(gòu)性烏托邦社會的動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由于“性”并不只是單純與生理本能相關(guān),所以張競生筆下那種只具有美的形式而脫離了道德、文化和政治制約的性愛烏托邦世界所具有的啟發(fā)意義是不大的。同時,在大多數(shù)人連起碼的溫飽問題都還沒有解決的情況下,撇開民族、國家的現(xiàn)實狀況而大談美的衣服、飲食、居住等資本主義中產(chǎn)階級以上的人才可能有的生活,顯然是隔靴搔癢,不具有真正積極意義上文化建構(gòu)的性質(zhì)。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