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兩漢樂府民歌

你最應(yīng)該知道的古典詩詞 作者:古墨清 著


兩漢詩歌在先秦詩歌的基礎(chǔ)上進一步發(fā)展,取得了具有深遠歷史意義的成就。其形式更多樣,內(nèi)容更豐富。代表作為漢樂府民歌以及五言詩體的成熟。漢賦、政論散文和歷史散文也在這個時期取得了很高的文學(xué)成就;樂府民歌和五言七言詩,成為此時文壇的又一株奇葩。東漢的詩歌情況就有變化。東漢文人注意學(xué)習(xí)樂府民歌,五言詩創(chuàng)作更趨成熟。

兩漢樂府民歌

現(xiàn)存兩漢樂府詩歌大約四十首,主要是東漢作品。西漢民歌,雖質(zhì)樸短小,卻一針見血,具有強烈的戰(zhàn)斗性和時代性。東漢文人則使五言詩七言詩快速發(fā)展起來。漢樂府的最大特點就是它的敘事性,它廣泛而深刻地反映了社會現(xiàn)實,代表了人民的心聲。

1、有所思

有所思1,乃在大海南。

何用2問遺君,雙珠玳瑁3簪,用玉紹繚4之。

聞君有他心,拉雜摧燒5之。

摧燒之,當(dāng)風(fēng)揚其灰。

從今以往,勿復(fù)相思,相思與君絕6!

雞鳴狗吠7,兄嫂當(dāng)知之。

妃呼豨8

秋風(fēng)肅肅晨風(fēng)飔9,

東方須臾高10。

【題釋】

這是《漢鐃歌十八曲》之一。

【注釋】

1有所思:有個讓我思念的人。

2何用:用什么。問遺:“問”、“遺”二字同義,贈送。

3玳瑁:一種龜類動物,其甲殼光滑而多文采,可制裝飾品。簪:古人用以連接發(fā)髻和冠的首飾,簪身橫穿髻上,兩端露出冠外,下綴白珠。

4紹繚:纏繞。

5拉雜摧燒:拉雜:折碎。摧燒:燒毀。

6相思與君絕:與君斷絕相思。

7雞鳴狗吠:會驚動雞狗的那種事情,這里是指男女幽會。

8妃(bēi)呼豨:嘆息的聲音。

9肅肅:風(fēng)聲。

10須臾:短暫的一會兒。高:通“皓”。這里指天亮。

【簡析】

本篇用第一人稱表達了一位女子遭遇愛情波折前后的復(fù)雜情緒。開頭寫了女子對情郎心的相思愛戀:她所思念的情郎,在大海南邊。因為他們離得很遠,用什么信物才能表達自己的心意呢?經(jīng)過一番精心考究,她選擇了“雙珠瑇瑁簪”,又用美玉把簪子裝飾起來,更見美觀,足以可見她那內(nèi)心積淀的愛慕、相思的濃度和分量。這幾句寫物寄情,以少總多,表達已言簡意豐,情調(diào)復(fù)纏綿悱惻。

可惜她的愛遭遇到了挫折,“聞君有他心”以下六句,寫出了這場風(fēng)波及其嚴重后果:她聽說情郎已傾心他人,真是致命打擊!瞬間,她的愛化作了恨,心中燃起了憤怒的烈火。她憤然地始而折斷(拉雜),再而砸碎,三而燒毀,摧毀燒掉仍不能泄其憤。

然后又寫道她由激怒漸趨冷靜之后的復(fù)雜心理。此處亦謂女子憶昔與郎幽會往來,不免風(fēng)吹草動,使兄嫂備悉隱情,而今若斷絕,不知道如何和家人交代,自然使她不無顧慮和動搖。接著寫女子在悲嘆中但聞秋風(fēng)陣陣凄緊,野雉求偶不得的悲鳴不時傳來,使她更加猶豫不決。然而她又自信:只待須臾東方皓白,定會知道該如何解決這一難題的。

此詩以“雙珠瑇瑁簪”這一愛情信物為線索,通過“贈”與“毀”及毀三個階段表現(xiàn)了主人的愛與恨,描寫了女子熱戀、失戀、眷戀的心理過程。

【譯文】

我思念的人在大海南邊,我們相距那么遠,我應(yīng)該用什么贈給你呢?這是一支玳瑁簪,上面裝飾有漂亮的珍珠和玉環(huán)。可我聽說他有二心了,心中不免悲傷,于是,我拆碎并搗毀它,燒掉它!燒掉它,風(fēng)把灰塵揚起!從今往后,不再思念你,我同你斷絕相思!當(dāng)初與你約會時,不免引起雞鳴狗吠,兄嫂也當(dāng)知道此事。太過悲哀!屋外秋風(fēng)聲里鳥兒飛鳴,太陽將會知道我的心思吧!

2、上邪

上邪!

我欲與君相知1,長命2無絕衰。

山無陵3,江水為竭,

冬雷震震4,夏雨雪5,

天地合6,乃敢與君絕7!

【題釋】

《上邪》出自于漢樂府民歌。這是一首情歌。上邪:天啊,表示感嘆。上,指天。

【注釋】

1相知:相愛。

2命:命令,使得。這兩句是說,我愿意和你相愛,讓我們的愛情永不衰絕。

3陵:山峰。

4震震:雷聲。

5雨雪:降雪。雨,名詞用作動詞,落下的意思。

6天地合:天與地合為一體。

7乃敢:才敢。絕,斷絕交往的關(guān)系。

【簡析】

本篇是漢樂府民歌中的一首情歌,寫的是一位癡情女子對愛人的表白?!吧綗o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將主人公至死不渝的愛情抒發(fā)得淋漓盡致。這種獨特的抒情方式深刻表達了熱戀中的人所具備的熱烈情感,有人將本篇譽為“短章之神品”。

【譯文】

上天啊!我想和你相愛,讓我們的愛情永不衰絕。除非山變成平原,江河干得不沒有一滴水,冬天打雷,夏天下雪,山也沒了棱角,天地重合到一起——我才敢與你分別!

3、江南可采蓮

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1。

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

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

魚戲蓮葉北。

【題釋】

這首詩為《相和歌辭·相和曲》之一,是采蓮詩的鼻祖。

【注釋】

1田田:形容蓮葉茂盛地漂浮在水面上的樣子。

【簡析】

本篇是一首將愛情摻雜在勞動中的情歌。詩歌采用比興、雙關(guān)的手法,以“蓮”諧“憐”,以魚兒戲水于蓮葉問來暗喻青年男女在勞動中相互愛戀的歡樂情景。

詩歌開頭便勾勒出一幅生動的江南景色。然后以東、西、南、北的方位變化以魚兒的游動為依據(jù),顯得活潑。此詩中大量運用重復(fù)的句式和字眼,表現(xiàn)了古代民歌樸素明朗的風(fēng)格。整首詩沒有一字直接寫人,但是從穿來穿去、欣然戲樂的游魚中,我們似乎也聽到了采蓮人的歡笑。

【譯文】

江南又到了可以采蓮的季節(jié)了,碧綠的荷葉一望無邊,浮出水面緊密相連。魚兒在蓮葉間嬉戲,魚兒在蓮葉東面嬉戲,魚兒在蓮葉西面嬉戲,魚兒在蓮葉南面嬉戲,魚兒在蓮葉北面嬉戲。

4、十五從軍征

十五從軍征,八十始得歸1

道逢鄉(xiāng)里人2:“家中有阿誰3?”

“遙看4是君家,松柏冢累累5。”

兔從狗竇入6,雉從梁上飛7,中庭生旅谷8,井上生旅葵9。舂谷持作飯10,采葵持作羹11。羹飯一時熟12,不知貽阿誰13。出門東向看,淚落沾我衣14。

【題釋】

《十五從軍征》描寫了封建社會不合理的兵役制度給人們帶來的痛苦,反映了勞動人民對黑暗的兵役制度的憤怒和不滿。

【注釋】

1始得:才能夠。歸:回家。

2道逢:在路上遇到。鄉(xiāng)里:家鄉(xiāng)。

3阿:在文章中是一個語音詞。

4遙看:遠遠地看。君:你,表示尊敬的稱呼。

5冢:墳?zāi)?。累累:形容丘墳一個連一個的樣子。

6狗竇:給狗出入的墻洞,竇,墻洞。

7雉:野雞。

8中庭:院中。生:長。旅谷:植物未經(jīng)播種叫“旅生”。旅生的谷叫“旅谷”。

9葵:葵菜。

10舂:把東西放在石臼或乳缽里搗掉皮殼或搗碎。持:用。作:當(dāng)作。

11羹:菜。糊狀的。

12一時:一會兒。

13貽:送給。

14沾:滲入。

【簡析】

《十五從軍征》描繪了一位少年從軍65年返回故里時家破人亡的情景,揭露了封建兵役制度給勞動人民帶來的苦難。表達了人們討厭戰(zhàn)爭,渴望和平的美好心愿。

【譯文】

我十五歲就應(yīng)征去參軍,八十歲才退伍回到故鄉(xiāng)家中。路上碰到一個鄰居便問他:“我家里還有什么人?”“你的家現(xiàn)在已是松樹柏樹林中的一片墳?zāi)沽?。”我走到家門前看見兔子從狗洞里出進,野雞在屋脊上飛來飛去。院子里長著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環(huán)繞著井臺。我用搗掉殼的野谷來做飯,摘下葵葉煮湯算是菜。湯和飯一會兒都做好了,卻不知端給誰吃。于是,我走出大門,向東張望,老淚縱橫灑落在我穿著的征衣上。

5、上山采蘼蕪

上山采蘼蕪1,下山逢故夫。

長跪問故夫,新人復(fù)何如?

新人雖言好,未若故人姝2

顏色類相似,手爪不相如3

新人從門入,故人從閤去4

新人工織縑5,故人工織素。

織縑日一匹6,織素五丈余。

將縑來比素7,新人不如故。

【題釋】

這首民歌通過寫一個無辜被拋棄的女子,她和自己的前夫偶然見面的對話,襯托出了女子的勤勞能干。

【注釋】

1蘼蕪:香草名,風(fēng)干后可以做香料。

2姝:好。

3手爪:指手藝。

4閤(hé):指邊門。

5縑(jiān)、素:都是絹。素比縑要值錢。

6日一匹:每天織成一匹。一匹,長四丈,寬二尺二寸。

7將:用,拿。

【簡析】

這首民歌主要寫了棄婦和自己的前夫偶然見面之后的對話,但是前夫沒有顧忌到女子的痛苦,而是將女子和自己現(xiàn)在的妻子進行比較,強調(diào)自己現(xiàn)在的妻子因為手藝不好致使現(xiàn)在的經(jīng)濟收入減少,這是他后悔的內(nèi)容,通過這樣的描寫,將這位男子的自私揭露得淋漓盡致。詩歌的本意是詠唱棄婦的不幸,但是沒有直接從正面寫,而是先寫出了前夫?qū)ζ涞哪钆f。這使得讀者認識到棄婦的美麗勤勞,塑造了一個美麗勤勞的女子形象。

【譯文】

一位女子在山中采蘼蕪,下山的時候,偶然遇見了自己的前夫。女人問他:“你現(xiàn)在的妻子怎么樣?”他回答說:“雖然她不錯,但是和你相比,還是沒有你好。你們兩個人的外貌,差不多,但是紡織技術(shù)卻差了很多。我從大門娶了新妻子,你從小門離開我的家。新妻子很擅長織黃絹,而你卻擅長織白素。新妻子一天織只一匹黃絹,而白素每天可以織五丈多。她織的黃絹白素和你相比,還是不如你?!?/p>

6、長歌行

青青園中葵1,朝露待日晞2。

陽春布德澤3,萬物生光輝4。

??智锕?jié)至5,焜黃華葉衰6。

百川東到海,何時復(fù)西歸?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7。

【題釋】

這首詩歌是南朝文人郭茂倩編纂的《樂府詩集》中的一首五言古詩,詩的主旨是勸誡人們惜時奮進。

【注釋】

1葵:古代的一種蔬菜。

2晞:曬干。

3陽春:暖和的春天。布:散布,灑滿。德澤:恩澤。

4生:生機。

5秋節(jié):秋季。

6焜黃:枯黃色,指顏色衰老的樣子。

7徒:徒然,白白地。

【簡析】

這首詩借物言理,從“園中葵”到水流到海不復(fù)回,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逝其實是在說光陰如流水,一去不會再回。所以勸導(dǎo)人們要珍惜青春年華,發(fā)憤努力,千萬不要等老了之后再后悔。

【譯文】

園中的葵菜郁郁蔥蔥,早上晶瑩的露水在陽光下開始散去。春天將希望灑滿了大地,萬物都呈現(xiàn)出一派繁榮的景象。人們常常害怕秋天來到,因為到那時樹葉會掉落,百草也會凋零。千百條河流大川奔騰著向東流向大海,什么時候才能重新返回西邊?時光稍縱即逝,人在少年的時候一定要及時努力,不要等老了的時候再后悔。

兩漢文人詩歌

西漢詩人的作品不多,多為模擬四言和騷體的創(chuàng)作。有所特色的是漢初高祖劉邦的騷體歌詩《大風(fēng)歌》、韋孟的四言《諷諫詩》、辛延年的《羽林郎》等。東漢的詩歌情況就有變化。東漢文人注意學(xué)習(xí)樂府民歌,五言詩創(chuàng)作更趨成熟。辛延年的《羽林郎》的水平已經(jīng)可以和漢樂府民歌中的優(yōu)秀之作相媲美。

1、大風(fēng)歌——劉邦

大風(fēng)起兮云飛揚。

威加海內(nèi)兮歸故鄉(xiāng)1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2。

【題釋】

這是漢朝皇帝劉邦所作的詩歌。

【注釋】

1加,凌駕。海內(nèi),國內(nèi)。

2安,如何能,怎么才能,表示愿望。猛士,勇士。

【簡析】

幾年兼并戰(zhàn)爭的勝利,造就了劉邦的王者氣魄,這首成功的凱歌,直抒胸臆,雄豪自放。全詩充滿著一種王霸之氣,成王者可以呼風(fēng)喚雨,無所不能。

【譯文】

大風(fēng)刮起來了,云隨著風(fēng)翻騰奔涌!我威武無比,平了天下,現(xiàn)在我榮歸故鄉(xiāng)??墒牵以鯓硬拍艿玫接率咳ナ匦l(wèi)自己的國家呢?

2、垓下歌——項羽

力拔山兮氣蓋世1

時不利兮騅不逝2。

騅不逝兮可奈何3

虞兮虞兮奈若何4!

【題釋】

這是楚霸王項羽在必死戰(zhàn)斗之前所作的絕命詞。

【注釋】

1拔山:將山平地拔起,形容力大無窮。蓋世:壓倒世上的一切。

2時:時勢。騅:毛色青白相間的馬。在這里指項羽騎的戰(zhàn)馬烏騅。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