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修身篇

曾國藩家書 作者:方素衣 編著


1.所謂誠意者,即其所知而力行之,是不欺也

(道光二十二年十月二十六日與諸弟書)

原文

十月二十一接九弟在長沙所發(fā)信,內(nèi)途中日記六頁,外藥子一包。二十二接九月初二日家信,欣悉以慰。

自九弟出京后,余無日不憂慮,誠恐道路變故多端,難以臆揣。及讀來書,果不出吾所料。千辛萬苦,始得到家。幸哉幸哉!鄭伴之不足恃,余早已知之矣。郁滋堂如此之好,余實不勝感激。在長沙時,曾未道及彭山屺,何也?又為祖母買皮襖,極好極好!可以補吾之過矣。

觀四弟來信甚詳,其發(fā)奮自勵之志溢于行間。然必欲找館出外,此何意也?不過謂家塾離家太近,容易耽擱,不如出外較清凈耳。然出外從師,則無甚耽擱;若出外教書,其耽擱更甚于家塾矣。且茍能發(fā)奮自立,則家塾可讀書,即曠野之地、熱鬧之場,亦可讀書,負(fù)薪牧豕,皆可讀書;茍不能發(fā)奮自立,則家塾不宜讀書,即清凈之鄉(xiāng)、神仙之境,皆不能讀書,何必?fù)竦兀亢伪負(fù)駮r?但自問立志之真不真耳!

六弟自怨數(shù)奇,余亦深以為然。然屈于小試,輒發(fā)牢騷,吾竊笑其志之小,而所憂之不大也。

君子之立志也,有民胞物與之量,有內(nèi)圣外王之業(yè),而后不忝于父母之所生,不愧為天地之完人。故其為憂也,以不如舜、不如周公為憂也,以德不修、學(xué)不講為憂也。是故頑民?;瘎t憂之,蠻夷猾夏則憂之,小人在位賢才否閉則憂之,匹夫匹婦不被己澤則憂之,所謂悲天命而憫人窮,此君子之所憂也。若夫一身之屈伸,一家之饑飽,世俗之榮辱得失、貴賤毀譽,君子固不暇憂及此也。

六弟屈于小試,自稱數(shù)奇,余竊笑其所憂之不大也。蓋人不讀書則已,亦即自名曰讀書人,則必從事于《大學(xué)》?!洞髮W(xué)》之綱領(lǐng)有三:明德、新民、止至善,皆我分內(nèi)事也。若讀書不能體貼到身上去,謂此三項與我身了不相涉,則讀書何用?雖使能文能詩,博雅自詡,亦只算得識字之牧豬奴耳!豈得謂之明理有用之人也乎?朝廷以制藝取士,亦謂其能代圣賢立言,必能明圣賢之理,行圣賢之行,可以居官蒞民、整躬率物也。若以明德、新民為分外事,則雖能文能詩,而于修己治人之道實茫然不講,朝廷用此等人作官,與用牧豬奴作官何以異哉?

然則既自名為讀書人,則《大學(xué)》之綱領(lǐng)皆己身切要之事明矣。其條目有八,自我觀之,其致功之處,則僅二者而已:曰格物,曰誠意。

格物,致知之事也;誠意,力行之事也。物者何?即所謂本末之物也。身、心、意、知、家、國、天下,皆物也,天地萬物,皆物也,日用常行之事,皆物也。格者,即物而窮其理也。如事親定省,物也;究其所以當(dāng)定省之理,即格物也。事兄隨行,物也;究其所以當(dāng)隨行之理,即格物也。吾心,物也;究其存心之理,又博究其省察涵養(yǎng)以存心之理,即格物也。吾身,物也;究其敬身之理,又博究其立齊坐尸以敬身之理,即格物也。每日所看之書,句句皆物也;切己體察,窮究其理,即格物也。此致知之事也。所謂誠意者,即其所知而力行之,是不欺也。知一句,便行一句,此力行之事也。此二者并進(jìn),下學(xué)在此,上達(dá)亦在此。

吾友吳竹如格物功夫頗深,一事一物皆求其理。倭艮峰先生則誠意工夫極嚴(yán),每日有日課冊,一日之中,一念之差,一事之失,一言一默,皆筆之于書。書皆楷字,三月則訂一本。自乙未年起,今三十本矣。蓋其慎獨之嚴(yán),雖妄念偶動,必即時克治,而著之于書。故所讀之書,句句皆切身之要藥,茲將艮峰先生日課抄三頁付歸,與諸弟看。余自十月初一日起,亦照艮峰樣,每日一念一事,皆寫之于冊,以便觸目克治,亦寫楷書。馮樹堂與余同日記起,亦有日課冊。樹堂極為虛心,愛我如兄,敬我如師,將來必有所成。

余向來有無恒之弊,自此次寫日課本子起,可保終身有恒矣。蓋明師益友,重重夾持,能進(jìn)不能退也。本欲抄余日課冊付諸弟閱,因今日鏡海先生來,要將本子帶回去,故不及抄。十一月有折差,準(zhǔn)抄幾頁付回也。

余之益友,如倭艮峰之瑟,令人對之肅然。吳竹如、竇蘭泉之精義,一言一事,必求至是;吳子序、邵蕙西之談經(jīng),深思明辨;何子貞之談字,其精妙處,無一不合,其談詩尤最符契。子貞深喜吾詩,故吾自十月來,已作詩十八首,茲抄二頁,付回與諸弟閱。馮樹堂、陳岱云之立志,汲汲不遑,亦良友也。鏡海先生,吾雖未嘗執(zhí)贄請業(yè),而心已師之矣。

吾每作書與諸弟,不覺其言之長,想諸弟或厭煩難看矣。然諸弟茍有長信與我,我實樂之,如獲至寶,人固各有性情也。

余自十月初一日起記日課,念念欲改過自新。思從前與小珊有隙,實是一朝之忿,不近人情,即欲登門謝罪。恰好初九日小珊來拜壽,是夜余即至小珊家久談,十三日與岱云合伙請小珊吃飯。從此歡笑如初,前隙盡釋矣。

金竺虔報滿用知縣,現(xiàn)住小珊家,喉痛月余,現(xiàn)已全好。李碧峰在湯家如故。易蓮舫要出門就館,現(xiàn)亦甚用功,亦學(xué)倭艮峰者也。同鄉(xiāng)李石梧已升陜西巡撫。

兩大將軍皆鎖拿解京治罪,擬斬臨候。英夷之事,業(yè)已和撫,去銀二千一百萬兩,又各處讓他碼頭五處?,F(xiàn)在英夷已全退矣。兩江總督牛鑒,亦鎖解刑部治罪。

近事大略如此,容再續(xù)書。兄國藩手具。

注釋

①負(fù)薪:背負(fù)柴草,史載漢代名臣朱買臣背著柴草時還刻苦讀書。牧豕:放豬。漢代函宮一邊放豬,一邊聽人講解經(jīng)書。

②數(shù)奇:指運氣不好,事情不順利。

③:指胸襟開闊。

④符契:符合,一致。

⑤贄:拜見師長時所持的禮物。

譯文

十月二十一日,我收到了九弟在長沙發(fā)出的家信,信中有九弟在旅途中的見聞日記六頁,此外還有一包藥子。二十二日,又收到家中九月初二日寄出的書信,獲悉家中情況聊以自慰。

自從九弟離開京城后,我沒有一天不擔(dān)心,害怕道路上發(fā)生變故,有意想不到的事情發(fā)生。等讀到家信,果然不出我之所料,歷盡千辛萬苦才得以到達(dá),幸運!真是幸運啊!姓鄭的旅伴不值得信任,我早知道了,郁滋堂這樣好,我實在感激不盡。九弟到達(dá)長沙時為何沒有提到彭山屺,這是什么原因?聽說為祖母買了皮襖,這非常好,足以彌補我不能盡孝的過失。

四弟來信寫得很詳細(xì),字里行間流露出的都是發(fā)奮自勵的志向。不過他一定要外出求學(xué),這是什么意思呢?他不過是說家塾學(xué)堂離家里太近,容易影響學(xué)習(xí),不如外出能有一個安靜的環(huán)境。然而外出求學(xué),不會有雜事影響學(xué)問??扇绻峭獬鲞厡W(xué)習(xí)邊教書,那耽擱的時間恐怕比在家塾里還要多??灯簌Z真要發(fā)奮自勵,那么不但家塾可以讀書,就是在荒郊野外,嘈雜鬧市也一樣可以讀書,背柴放牧都可以讀書;如不能發(fā)奮自勵,那么不但家塾里無法讀書,就是再清靜的地方、神仙的居所也無法安心讀書,何必要選擇地方,何必要選擇時間,只要捫心自問:是不是真的想要發(fā)奮讀書!

六弟埋怨自己的命運不佳,我也深表同情。不過,僅僅因為科考遇到小小的不利就大發(fā)牢騷,我心中也會暗笑你志向太小,成就不了大事。君子確立志向,應(yīng)該有包容萬民萬物的器量,有內(nèi)修圣人德行,外建王者武功的信心,這才不辜負(fù)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不愧為天地間完美無缺的圣人。所以君子會為自己不如舜、周公而憂慮,會為自己德行沒有進(jìn)步,學(xué)問沒有長進(jìn)而憂慮。所以,君子會為頑固不化的小民而憂慮,會為蠻夷侵犯華夏而憂慮;會為小人得志而賢人遠(yuǎn)處江湖而憂慮;會為升斗小民沒有得到朝廷的恩澤而憂慮。這就是圣人通常所說的悲天命而憐憫窮苦的百姓,這才是君子的憂慮。至于個人的榮辱得失,一家人的饑和飽,世俗的富貴貧賤,褒貶毀譽,君子才沒有工夫為這些事情去憂慮。

六弟科舉受挫,就抱怨命運不順,我私下里笑他所憂慮的東西太小了。如果不曾讀書也就算了,只要自稱為讀書人,就應(yīng)該按照《大學(xué)》中的要求去做?!洞髮W(xué)》的綱領(lǐng)有三個核心:明德、新民、止于至善,這都是讀書人分內(nèi)的事情。如果讀了圣賢書卻不能學(xué)以致用,提到這三點就認(rèn)為與己無關(guān),那讀書還有什么用呢?就算能寫文章能作詩篇,自命風(fēng)雅地吹噓自己,也只能算得上一個識字的牧童!這種人怎么能算是明白事理,對國家有用的人才呢?朝廷以制藝來錄取士人,也是希望士人能代替圣人立言,能夠明白圣賢的道理,按照圣賢的教誨行事,可以為國家管理百姓,接人待物彬彬有禮。如果將明德、新民看作分外的事情,那雖然能寫文章能作詩篇,可對于修身治人的道理還是茫然無知,朝廷用這種人做官,和用牧童做官又有什么區(qū)別呢?既然自命讀書人,那么《大學(xué)》的綱領(lǐng)就是自己立身需要關(guān)注的事情,《大學(xué)》應(yīng)修的科目共有八個方面,在我看來,使人取得功效的地方只有兩條:一條是格物,一條是誠意。格物,是弄清事物由來的原理;誠意,是凡事要身體力行。物是什么?物就是事物的本和末。身體、心靈、意念、知識、家庭、國家、天下都算是物,天地萬物都是物,我們?nèi)粘K玫?、所做的都是物。格是什么?就是考究事物,研究其原理,比如孝敬父母,定期探親是物。研究為什么要孝敬父母就是格物。追隨兄長是物,研究為什么應(yīng)當(dāng)追隨兄長就是格物。我的心,是物。研究自己存心的道理,廣泛研究心的省悟、觀察、涵養(yǎng)的道理,就是格物。我的心是物,研究自己的心理狀態(tài)就是格物,我的身體是物。研究如何愛惜身體就是格物。每日所閱讀的書,句句都是物;聯(lián)系自身的情況,認(rèn)真研究書中每一句話的含義就是格物,這就是對事物的認(rèn)識。所謂誠意,就是明白的道理就要努力去實踐,這才是誠實的態(tài)度。明白一句就實踐一句,這才是身體力行的做法。格物和誠意并重,這就是下學(xué)和上達(dá)的境界了。

我的朋友吳竹如的格物工夫很深,每件事物,都要弄清其中的道理。倭艮峰先生誠意工夫身后,每天都寫日記。一天之中的一念之差,每件事情的過失,一言一行都記錄下來。用楷書工整書寫,每三個月合訂一本,從乙未年起,至今已經(jīng)裝訂了三十本。因為他處世謹(jǐn)慎嚴(yán)肅,雖然偶爾也會出現(xiàn)雜念,但馬上就能克服,并記錄下來。所以他讀的書,句句都是切合自身的良藥,現(xiàn)在我把艮峰先生的日記抄寫三頁寄回家中,給弟弟們看看。我從十月初一日起,也效仿艮峰先生,將每天一閃而過的念頭、每件微不足道的事情都記錄下來,以提醒自己改正錯誤,字體也寫成正楷。馮樹堂和我同一天開始寫日記,樹堂非常虛心,愛護(hù)我如同愛護(hù)兄弟一般,敬重我如同敬重老師一般,將來一定有所成就。

我做事向來缺乏恒心,這次從寫日記開始,可以保證一生有恒心。有良師益友的幫助,我的修養(yǎng)只能前進(jìn)不能倒退。本來想把我的日記抄寫幾頁給你們看,但因為今天鏡海先生來,要將本子帶回,所以來不及抄寫了。如果十一月再有通信,一定抄寫幾頁寄回家中。

我的朋友中,倭艮峰的端莊嚴(yán)肅,令人肅然起敬;吳竹如、竇蘭泉的精研究義,一言一事,實事求是,都力求完美。吳子序、邵蕙西談?wù)摻?jīng)學(xué)、深思明辨;何子貞喜歡談?wù)摃?,他的看法往往和我不謀而合,我特別喜歡和他討論詩歌。子貞很喜歡我的詩,所以我從十月以來,已作了十八首詩,現(xiàn)抄兩頁寄回給弟弟們看看。馮樹堂、陳岱云志向遠(yuǎn)大,汲汲不遑,也是我的良朋益友。鏡海先生,我雖然沒有向他請求過學(xué)問,而心里早已將他當(dāng)做老師看待。

我每次給弟弟們寫信,不知不覺就寫了很長的篇幅,我猜想弟弟們或許已經(jīng)厭煩得不想看了。但你們?nèi)绻虚L信寫給我,我會非常高興地仔細(xì)閱讀,如獲至寶,人的性格真是各不相同??!

我從十月初一日開始寫日記,總想改過自新。回想從前與小珊有些摩擦,實在是一時的義氣,不近人情,本來想登門謝罪。恰好初九小珊來拜壽,當(dāng)天晚上我到小珊家談了很久。十三日與岱云一起請小珊吃飯,從此歡笑如初,冰釋前嫌了。

金竺虔報滿之后出任知縣,現(xiàn)在住在小珊家中,喉嚨腫痛一個多月了,現(xiàn)在已經(jīng)康復(fù)。李碧峰還在湯家。易蓮舫要出門讀書,現(xiàn)在非常用功,也在以倭艮峰為榜樣,同鄉(xiāng)李石梧已經(jīng)升任陜西巡撫。兩位大將軍已經(jīng)被押解到京城治罪,準(zhǔn)備斬首。英夷的事情已經(jīng)議和,花費了兩千一百萬兩白銀,又在全國各地讓出了五個碼頭,現(xiàn)在英夷已經(jīng)撤軍,兩江總督牛鑒也被押解到刑部治罪。

近來的事大致這樣,容我以后再寫,兄國藩手具。

曾國藩語錄

1.何必?fù)竦??何必?fù)駮r?但自問立志之真不真耳!

2.所謂悲天命而憫人窮,此君子之所憂也。

3.知一句,便行一句,此力行之事也。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