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北洋武備學堂畢業(yè)的第二年,馮國璋為了施展他的抱負,毅然離開學堂進入聶士成軍中效力。在隨聶士成考察東三省和甲午赴朝作戰(zhàn)的過程中,馮國璋不僅積累了一定的軍事學修養(yǎng),更受到聶士成的青睞,為他日后的發(fā)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一、隨聶士成考察東三省
清光緒十九年(1893年)秋,聶士成請準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李鴻章,率多名北洋武備學堂畢業(yè)生赴東三省和朝鮮各地考察和勘測地形,馮國璋適在其中。張一麐記述說:“公輾轉(zhuǎn)兵間,依功軍統(tǒng)領聶忠節(jié)公士成麾下。公以東三省與俄接壤,窮冬蒙犯霜雪,乘耙犁周行邊界,調(diào)其屯壘、鄂博以及山川厄塞,過目而誦,于心如燭照數(shù)計,自冬徂春,乃返蘆臺報命?!?sup>
聶士成(1836—1900年),字功亭,安徽合肥北鄉(xiāng)(今長豐縣崗集鎮(zhèn)聶祠堂)人。幼年喪父,家境貧寒,與母親相依為命。聶士成自小好行俠仗義,后投身軍旅,開始了四十年的戎馬生涯,先后參與剿滅捻軍、中法戰(zhàn)爭、甲午戰(zhàn)爭、庚子之變,戰(zhàn)功卓著,于庚子之變的天津保衛(wèi)戰(zhàn)中,中炮陣亡。清廷追贈他為太子少保,謚號忠節(jié)。清光緒十八年(1892年),聶士成升任太原鎮(zhèn)總兵,仍率領所部淮軍駐直隸,因其字為功亭,故稱其所部淮軍為“功軍”。
聶士成銅像
馮國璋跟隨聶士成考察東三省,是在聶士成升任太原鎮(zhèn)總兵以后。聶士成考察東三省的動機,是為“熟悉其道路之險要,徑行之難易”,“備異日與強鄰戰(zhàn)事之需”。聶士成帶領馮國璋、張祖佑、鄢玉春等數(shù)人,沿黑龍江烏蘇里江一線中俄邊境勘察,經(jīng)璦琿、海蘭泡、黑河、伯力,直至雙城子、海參崴,冒零下三四十度的嚴寒,歷時半載,經(jīng)由朝鮮北部咸鏡道入朝,沿朝鮮東海岸游遍元山???,直至漢城折返經(jīng)平壤回國,行程二萬三千余里。所到之處,山川要塞均用新法繪圖說明,地形地貌、風土人情、駐軍防守,了如指掌,所搜集的資料以聶士成之名匯編成《東游紀程》,馮國璋擔任注說編寫任務。馮國璋擔任注說,表明他的文字功底和軍事學素養(yǎng)得到了聶士成的認可。
《東游紀程》都寫了些什么呢?該書共分四卷:卷一、卷二《日歷》,卷三《東省全圖》及《圖說》,卷四《東三省韓俄交界道路表》,共十萬多字?!度諝v》中記載了每日行程、沿途見聞,有關(guān)當?shù)氐臍v史沿革、人口來源、風土人情、物產(chǎn)貿(mào)易等,特別注重于軍事地理的勘測,對地形、地貌、雙方駐軍、防御設施、驛站道路等都有詳細記載,并提出了準確獨到的見解。在圖表中共繪制了32幅要塞地圖和各地之間詳細的交通里程表,并對之加以說明。這一切都是用科學的方式勘測、調(diào)查得來,真實可靠,不是一般游記可以相比的。因而,有研究者對此書給予了高度評價:“《東游紀程》是一本極具價值的軍事資料,書中涵蓋了他追求民富國強、社會進步的愛國思想和強軍固邊、積極防御的軍事思想?!?sup>下面擷取《東游紀程》中的幾處記述,粗略考察一下這部著作的實際價值。
第一處是關(guān)于舒蘭的記述。那是清光緒十九年(1893年)十月初九日,原文如下:
早八點鐘由站起程,雪未霽,向北偏西行五里至啞叭屯渡河,又三里至萬家,西北向有叉道,詢系往烏拉街大道。其舊城在康熙初年為吉林將軍駐所,自遷吉林后,設立烏拉打牲總管一員,每年征貢松江魚、珍珠、松子各物。又四十里過四家子河,亦松花江支河。又十二里至舒蘭河站,東南三十里有石磊子地方,產(chǎn)煙煤,亦供吉林機器局之用。是日,宿舒蘭河站,計行程六十里。寒暑表二十一度。
根據(jù)前一天的記述,他們是由金珠站(今吉林市龍?zhí)秴^(qū)金珠鄉(xiāng))冒雪起程的,行24公里過四家子河,即松花江的支流,進入如今的舒蘭境內(nèi)。這一天,他們把四家子河北6公里之外的舒蘭河站當作終點。你看,他們對當?shù)匚锂a(chǎn)和交通要道的記錄多么仔細!
第二天是十月初十,恰逢慈禧太后五十八歲生日。將在外,君命都可以有所不受,難得聶士成還記得這么一回事——“恭值慈禧端佑康頤昭豫莊誠壽恭欽獻皇太后萬壽”。既然想到了,便馬虎不得,于是他命令站丁將崇文觀灑掃潔凈,在其中設立香案,率隨行人員及學生面向京城的方向,“望闕叩?!?sup>。崇文觀本是舊官署名稱,此處可能是驛站內(nèi)所設的辦公或遞交文書的場所。
第二處是關(guān)于黑河的記述。那是清光緒十九年(1893年)十一月初五日,原文如下:
遙見左岸煙霧彌漫,樓閣鮮明,沿江長十里許,俄海蘭泡城也。右岸即黑河屯。至屯店有卡倫,翻譯辦理中外交涉事宜,兼理事廳官及漠河礦務分局、電報分局各委員謁見,詢及中外情形,復稱呼俄人為羌人;量布尺為羌尺,每尺合中國二尺;用錢以羌帖,每張合中國制錢七百五十文。若零用紅銅錢如英美式,名改別,每一百改別合羌帖一張,外來客商須用銀換帖始可通行。每銀五錢七分換羌帖一張。街市除煙酒食物外,別無他貨。俄屯雖耕種,食用十不敷三。全賴中國運賣米、麥、牛、馬、柴草,資接濟云。
這樣的記述可說是很詳細的了,而聶士成對于邊境貿(mào)易甚至提出了自己的建議。當時中俄兩國關(guān)系和睦,不禁止民間貿(mào)易,也未設關(guān)卡。聶士成建議設關(guān)卡收稅,增加收入。當天的記述文字還交待了中俄雙方官員交往的事情:
考俄人海參崴、伯利、海蘭泡均為阿穆爾省管轄,而伯利為總督治所。海蘭泡酋與璦琿副都統(tǒng)職任等,理交涉事件,文移往復平行。大事仍照會黑龍江將軍,小事則會同中國黑河屯理事廳官辦理。商民在俄城貿(mào)易,白天任往來,至夜十點鐘,則禁止,犯者以賊匪治罪,或先稟明領票可免。每日中國往海蘭泡者絡繹不絕,俄國往黑河屯者甚寥落,即俄官亦罕與華官晤面焉。是日,宿黑河三義客寓。
據(jù)黑河老照片三合義門牌照片所示,三合義是由天合義、地合義、人合義等諸多旅店、商鋪組成的,照片顯示有客棧牌匾一塊,就在當時的三道街,即今天的海蘭街(黑河市公安局位置西側(cè)),三義客寓即應在此處。
黑河老照片中的三合義,當年聶士成、馮國璋就客宿在這里
第三處是在朝鮮的見聞。清光緒二十年(1894年)二月十七日,聶士成一行人一入朝鮮,當?shù)刂吐市l(wèi)隊出來迎接。“其隊伍仍古制,用火槍,尚遜中國鳥槍兵,衣較笨。府城墻高不過八尺,皆亂石堆砌,樓堞頹壞,內(nèi)無街道,民居錯雜,住低小草房,門前污穢?!辈痪茫當[宴相請,“人一小桌,器用銅質(zhì),腥聞不能入咽”。甫入朝鮮境,聶士成等的第一印象竟是貧窮不堪,那是比中國還落后的國度,但落后的還不僅僅是經(jīng)濟上的。二月二十八日,他們來到富寧府,印象就更差了:
城內(nèi)荒陋至極,民苦可知。朝鮮民情太惰,種地只求敷食,不思蓄積。遇事尤泥古法,不敢變通。讀書幾成廢物,平居好游,文理欠通,筆談數(shù)十句,多半費解。談時務輒加菲薄,可憎可憐。
朝鮮上層社會拘泥于古法,不思進取,不敢變通,談時務居然受到菲薄,真是保守至極。那個時候,中國人的觀念已有所變動,開始學習西方的堅船利炮,洋務運動搞得有聲有色了。而當時的朝鮮半島還實行閉關(guān)鎖國,對外界不聞不問,距離世界大勢很遙遠。接下來的旅途所見,更驗證了聶士成等的觀感,如三月十一日的記述:
早四點鐘南行十五里入德源界。又三十五里至文川站,北山后即文川郡。又三十里至鐵關(guān)站。又十五里至德源府。出城穿樹林逾山河,又十五里至開元山。有中國領事官吳君駐此,迎入府,而學生等已先一點鐘由吉州乘朝鮮商船至此。云朝鮮元山丸、理云丸輪船,均由日本大阪價買,各六千元,保險十年;管輪、駕駛均日本人。由元山開往前津、新浦、遮湖、西湖、端川至吉州、臨湖各???,遞運貨物。以各??诔霎a(chǎn)稀少,不通商賈大道,無甚起色。當問吉州、臨湖距溫貴近遠?復云:船主言水陸凡九百五十里。是日,宿元山領事府,計行程百五十里。
此處所謂“中國領事官”是清政府駐朝鮮元山的商務委員,而不是現(xiàn)在意義上的外交官,所謂“領事府”也就是清政府駐元山商務公署。當時,袁世凱正充“駐扎朝鮮總理交涉通商事宜”,因朝鮮作為中國的屬國,袁世凱便儼然成為朝鮮國王的“太上皇”。聶士成考察朝鮮期間,袁世凱還曾接待過聶士成。
聶士成們對朝鮮落后狀況的認識,還可以三月十二日的記述為佐證:
早八點鐘遣學生等測繪元山??冢S親往山上,遍閱??凇K拿婢闵?,略與煙臺相仿,口內(nèi)寬仄與膠州相等。輪船不能泊岸,民船亦難避風。所幸水勢不大,溜悉平。海岸碼頭為日本人修造,貿(mào)易亦歸之。其男婦計有千余,傭工多系華人。俄羅斯立有界碑,占據(jù)地面,并無買賣。朝鮮海關(guān)在此,請丹國人治其事,歸德源府守監(jiān)理。日本亦設有領事一員。進口多民船,亦多日本大阪船,余則本地小船,關(guān)稅亦不見旺。元山海東四百里有具文島,一名郁陵島,長廣各七八里。初,有居人食魚為生,迨朝鮮收后遂空無人。俄屬海參崴輪必由此出入,前英人筑炮臺,旋復退還。若此島設臺置防,輔以兵輪,制俄之權(quán)可操券矣。晚赴德源府尹宴。
元山的地理位置相當重要,卻已被日本人占盡先機,華人只是日本人的傭工而已。歷史上朝鮮久為中國的屬國,但晚清政府稀里糊涂地放棄了宗主國的地位,這才是造成甲午戰(zhàn)爭的遠因。不知聶士成當時是否已經(jīng)感覺到中日間的戰(zhàn)爭陰影已經(jīng)臨近了呢?但是,參加東三省及朝鮮各地的考察,對馮國璋的影響是比較大的,使他在不久之后的甲午戰(zhàn)爭中輔佐聶士成指揮清軍在朝鮮和關(guān)外各地大挫了日本侵略者的鋒芒。
二、甲午出征朝鮮
馮國璋隨聶士成考察東三省和朝鮮回來后不久,中日甲午戰(zhàn)爭爆發(fā),聶士成又被派往朝鮮戰(zhàn)場作戰(zhàn)。清光緒二十年(1894年)五月初三日,李鴻章奏派直隸提督葉志超、太原鎮(zhèn)總兵聶士成共率蘆榆防兵四營援朝。聶士成率前鋒八百人先發(fā),初六抵朝鮮后,兩天后葉志超亦趕到,合屯牙山。牙山在仁川之南、成歡驛之西,距離漢城75公里。
清政府當時對日本有一個錯誤的判斷,認為日本自明治維新后,議會可能阻礙政府的行為,日本不會出兵朝鮮。因此,在軍隊出動后,清政府根據(jù)《天津條約》的規(guī)定照會日本,說明中國出兵系應朝鮮之請。這時日本首相是伊藤博文,外務大臣是陸奧宗光,他們采取了斷然處置,一面奏請日皇裁可出兵,一面把議會解散,并派日本公使大鳥圭介乘坐軍艦“八重山”號馳抵仁川,并率四百人前往漢城,另派六艘兵艦停泊漢江口。清政府出兵是以朝鮮忠清道的牙山為目的地,目的在替朝鮮王室平定國內(nèi)叛亂;日本則是以漢城為目的地,目的在控制朝鮮全局和挾持朝鮮政府。朝鮮內(nèi)亂平定以后,日本陸軍仍源源而入,迄五月中旬,日軍已達八千人,均駐屯漢城周圍要害,為陸軍少將大鳥義昌所率領的第九旅團,而駐屯牙山的清軍只有三千人。在這種形勢下,日軍與清軍開戰(zhàn)已是不可避免的了。
7月25日,埋伏在牙山口外豐島海面的日本艦隊不宣而戰(zhàn),突襲清軍運兵船隊,“高升”號被擊沉,七百多名清軍士兵遇難,中日甲午戰(zhàn)爭爆發(fā)了。28日,日本陸軍開始向駐屯牙山的清軍大舉進攻,這是聶士成部入朝后首次與日軍接戰(zhàn)。此時,馮國璋在做什么呢?張一麐記述道:“忠節(jié)悉公能,會甲午軍興,凡戰(zhàn)術(shù)軍儲多資以擘畫,是役惟功軍獨全,且屢與敵抗,有戰(zhàn)績,論者多忠節(jié)之知人。是為公用兵發(fā)軔之始?!?sup>
當聶士成部登船運往朝鮮時,馮國璋負責后勤保障,籌集、供應糧草。等到清軍與日軍交戰(zhàn)時,馮國璋又為聶士成出謀劃策。由于清軍沒有充分準備,匆忙應戰(zhàn),面對日軍兇猛的攻勢,聶士成部雖然盡力抵抗,但終是敵我力量懸殊,又孤立無援,聶士成只好接受馮國璋的建議,放棄牙山,與葉志超合兵一處堅守成歡驛。未想葉志超怯敵,已棄城而走,聶士成無法立足,只好又退守平壤。
聶士成部退守平壤,與后續(xù)入朝的清軍左寶貴部會合。作為統(tǒng)帥的葉志超飾敗為勝,李鴻章?lián)匀胱?,清政府傳令嘉獎,恩準馮國璋補用知縣銜,并加五品頂戴。但到了9月15日,日軍進犯平壤,清軍不支,造成大潰敗。此后,日軍如入無人之境,到9月21日占領朝鮮全境。10月24日,日軍強攻聶士成部防守的鴨綠江畔虎山陣地,“士成兵單,勢不支,戰(zhàn)一時許,亦退渡叆河而西”。日軍侵占九連城和安東(今遼寧省丹東市)后,又開始進攻鳳凰城,聶士成奉命扼守摩天嶺。
甲午中日戰(zhàn)爭中的清軍士兵
在摩天嶺孤軍無援的危急時刻,馮國璋建議聶士成在山林中多樹旗幟,行疑兵迷惑敵人,于險要處設伏兵截殺敵兵,以游擊戰(zhàn)術(shù),虛實并舉,聲東擊西,致使日軍疑云重重,終不敢貿(mào)然攻擊,為等待援軍贏得了時間。參加甲午陸戰(zhàn)的湘淮軍各部多數(shù)潰散,只有聶士成部屢立戰(zhàn)功,威震遼東,主要原因在于聶士成指揮有方,但也與馮國璋的出謀劃策分不開。
在保衛(wèi)鴨綠江防線的戰(zhàn)斗中,馮國璋曾一度與部隊走失。此時參戰(zhàn)的清軍都已潰不成軍,也有很多軍官乘機以“走失”為名,逃離戰(zhàn)場。但馮國璋恪盡軍人職守,歷經(jīng)險阻,返回聶士成部,繼續(xù)投入戰(zhàn)場,不失軍人本色。在那個時候,還發(fā)生了一個“小馬渡江”的故事。據(jù)馮國璋的孫女馮容講述,“小馬渡江”的故事是這樣的:
有一年祖父隨聶軍門去朝鮮打仗。日本人多,兵器又好,清軍戰(zhàn)敗了,祖父只得跟著往回跑。祖父和他的衛(wèi)兵閻升一起往北跑到了鴨綠江邊,正愁著沒法過河,忽然從小樹林里斜著跑過來一匹灰黃色的小高麗馬,這可救了兩個人的命了。祖父和閻升拽著馬尾巴過了河。
兩個人過了河,又渴又餓又累,走到一個山腳下見到一個小和尚,二人就向小和尚要水要齋飯,小和尚問明爺爺?shù)男彰笳f:“施主請隨我上山,我家?guī)煾附形以谶@里等著您呢?!眱蓚€人既感謝又奇怪地跟著上了山,住在了廟里。老和尚和爺爺在談話時說:“將來你貴不可言,以后有事我會去找你……”在廟里休息了幾天,謝了老和尚,爺爺就回到了聶軍門的部隊。
這匹馬是匹母馬,從此成了我們家的功臣,以后就有專人照看起來。小高麗馬后來又生下一匹小馬。老馬死后這匹小馬也受到了特殊關(guān)照,我的伯父和兄長們常去看它并備加呵護。父親說:“馬通人性,有一天,照看小馬的人來見你三大爹(我們的三伯父馮家遇,字叔安),說小馬不好好吃食,好像是病了。三大爹即去看它,拍了拍它說:‘這老東西,還沒死吶?!戳艘粫妥吡?。三大爹剛一進屋,看馬的人就又來報說:‘小馬躺下了,什么料也不吃了?!蟮s緊說:‘知道了?!众s緊到馬棚,蹲在地上拍著小馬說:‘老家伙,你怎么聽不懂玩笑話啊,我跟你說笑話哪?!f著,自己下手用精飼料摻著青草,親自喂小馬。小馬吃了幾口,忽地一下就站起來了。三大爹又撫慰了幾句后才離開,小馬才好轉(zhuǎn)起來?!?sup>
根據(jù)馮容敘述的口吻來看,故事應該是真實的。正因為馮國璋克服困難,堅持返回聶士成的部隊,才有了防守摩天嶺時故布疑兵的奇謀,也才獲得了聶士成的更大信任。
三、隨使東瀛
甲午戰(zhàn)爭以清政府的失敗而告終,中日間簽訂了《馬關(guān)條約》,清政府以巨大代價宣告了兩國間戰(zhàn)爭狀態(tài)的結(jié)束。聶士成部移防蘆臺,馮國璋也被委為蘆榆防軍軍械局督辦,后選充出使日本欽差大臣裕庚的隨員?!皷|事既蕆,忠節(jié)駐屯蘆防,委辦軍械局。會裕京卿庚出使日本,欲得南北洋具軍事知識者與以俱,溝通以中外武學。忠節(jié)以公名薦,充武隨員”。
裕庚出使日本,是甲午戰(zhàn)爭結(jié)束后中日兩國政府為恢復邦交而互派使節(jié)的結(jié)果。裕庚(1838—1905年),字朗西,本姓徐,漢軍正白旗人,曾入安徽巡撫(后為兩廣總督)英果敏幕府。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農(nóng)歷七月,裕庚出任駐日本公使,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農(nóng)歷六月回國,任太仆少卿銜總理各國事務衙門行走。清光緒二十五年五月十二日(1899年6月19日)至清光緒二十八年十一月十八日(1902年12月17日),裕庚又出任駐法國公使。裕庚的三女兒德齡公主曾進宮做過慈禧太后的女官。
裕庚手跡
看來,裕庚還不是一個糊涂的官員,他“欲得南北洋具軍事知識者與以俱,溝通以中外武學”,是有遠見的。在聶士成的推薦下,馮國璋在裕庚身邊擔任了一個軍事隨員,隨裕庚東渡日本。途經(jīng)馬關(guān)時,馮國璋百感交集,賦詩一首,表達內(nèi)心的情感:
東赴日本過馬關(guān),低首傷心恨難言。
暗立興國安邦志,青云直上九重天。
馮國璋到日本的目的很簡單,就是在接觸日軍將領的同時,暗中考察日本的軍事,弄清楚日軍是怎樣采用西方的軍制、戰(zhàn)術(shù)和武器,從而大大提高其作戰(zhàn)能力的。在這次考察過程中,馮國璋結(jié)交了不少日軍將領。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陸軍大將福島安正和陸軍中將青木宣純。同時,馮國璋還走訪了不少著名的軍事院校,比如日本陸軍幼年學校、成城軍校,以及近衛(wèi)師團、戶山師團等陸軍部隊和炮兵學校、警察署等。“日本軍學方盂晉,公以夙所誦習,參伍考證,日與其將校游。如故陸軍大將福島安正、中將青木宣純等,皆時時過從,研覽其圖籍章制,日積月累,成書數(shù)大冊,歸而上之忠節(jié)”。
除了結(jié)交日軍將領和走訪軍事院校,這次考察還讓馮國璋有一個意外收獲,那就是他閱讀了一批西方近代的軍事名著,獲取了大量有關(guān)西方近代軍事訓練和軍事科學發(fā)展的資料。馮國璋知道,日本人正是因為學習了這些著作和資料,并落實到了軍隊訓練之中,才在短時期內(nèi)擁有了強大的軍事力量。在回國之前,馮國璋幾乎是不眠不休地抄錄和整理這些著作和資料。到臨走時,他把這些資料和自己的閱讀心得匯編成冊,竟然有好幾大冊。正是靠著學習和掌握這些西方軍事知識,使得馮國璋有了訓練新軍的理論準備。
清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馮國璋獲準回國。按照清朝的外交規(guī)矩,凡是擔任駐外公職,一般都需要在外邊待上三年時間。而馮國璋此次出國,只待了一年時間。他之所以急著回國,無非就是要將自己的所學盡快付諸實踐。
回國之后,馮國璋便將自己在日本“參伍考證”整理出來的幾大冊資料獻給了聶士成。對于馮國璋的努力,聶士成自然十分賞識。但是,他畢竟只是一個舊式將領,即便知道西方近代軍事知識的重要性,也無法將它們運用到自己軍隊的訓練上來。因此,聶士成對馮國璋資料中所介紹的那些西方軍制、戰(zhàn)術(shù)和管理經(jīng)驗并不感興趣。盡管如此,心胸開闊、善于用人的聶士成還是認為這些東西極有價值,于是就把這些資料轉(zhuǎn)呈給了袁世凱。
此時,袁世凱已開始在小站訓練新軍。袁世凱自己也曾經(jīng)用心學習過西方近代的軍事知識,一看到這些珍貴的資料,興奮莫名。瀏覽一遍下來,袁世凱就知道馮國璋不僅對日本人學習西洋兵法的來龍去脈十分了解,而且還專門研究過日軍的各種重要典章制度,是一個絕對優(yōu)秀的軍事人才?!耙詾轼檶氁玻^軍界之學子無逾公者”。“軍界之學子無逾公者”,袁世凱給予馮國璋的這個考語,絕對是夠高的了。再加上有蔭昌的大力推薦,袁世凱便對馮國璋更加器重,急切地盼望著他能夠到小站來,協(xié)助自己訓練新軍。自此,馮國璋追隨袁世凱,走上了輝煌的人生之路。
- 張一麐:《故代理大總統(tǒng)馮公事狀》。
- 陳英:《一部閃爍著愛國主義光輝的著作——聶士成與〈東游紀程〉》,《安徽史學》2001年第2期。
- 聶士成:《東游紀程》,中華書局2007年版,第49頁。
- 陳英:《一部閃爍著愛國主義光輝的著作——聶士成與〈東游紀程〉》,《安徽史學》2001年第2期。
- 聶士成:《東游紀程》,中華書局2007年版,第22頁。
- 聶士成:《東游紀程》,第23頁。
- 聶士成:《東游紀程》,中華書局2007年版,第23頁。
- 聶士成:《東游紀程》,第23—24頁。
- 聶士成:《東游紀程》,中華書局2007年版,第94頁。
- 聶士成:《東游紀程》,第100頁。
- 聶士成:《東游紀程》,中華書局2007年版,第106—107頁。
- 聶士成:《東游紀程》,第107頁。
- 丁中江:《北洋軍閥史話》第一集,中國友誼出版公司1996年版,第33頁。
- 張一麐:《故代理大總統(tǒng)馮公事狀》。
- 公孫訇:《馮國璋年譜》,河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4頁。
- 姚錫光:《東方兵事紀略》,中華書局2010年版,第35頁。
- 張立真:《馮國璋真?zhèn)鳌?,遼寧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41頁。
- 馮容:《辛亥革命前的馮國璋》,《縱橫》2010年第12期。
- 張一麐:《故代理大總統(tǒng)馮公事狀》。
- 田勝武、田艷華:《馮國璋全傳》,中州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第35頁。
- 張一麐:《故代理大總統(tǒng)馮公事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