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二、文學革命的展開

林庚《中國新文學史略》 作者:潘酉堂 著;潘酉堂 整理


二、文學革命的展開

文學革命的展開大約可分兩方面來講,一是文字方面,二是思想方面。文字方面是反對古文,贊成白話;思想方面是反對迷信他人,主張自由思想。這二者原是連帶而來的,因為文字變?yōu)榘自捄笏旧硐茸兊米杂闪?,我們平常想一件事常常是用文字來想的,并不是憑空可以想得出來,故在文字未自由前,思路總受一層束縛,及文字的束縛去掉,思路的束縛便也去掉,自由的思想自然便產(chǎn)生了。但如果我們回看白話運動的起因,則白話運動又是因為要求自由思想才起的。在文學革命之前,我們所有的原是文化革命,文化革命亦即是思想上的革命,所以嚴復首先譯了《天演論》這一類關乎思想方面的書,《青年雜志》一開頭的文章便是《法蘭西人與近代文明》,都是一種進取的自由的思想的追求,與保守的迷信的觀念恰恰相反,所以胡適在他的《文學改良芻議》里首先便提到須言之有物,言之有物中思想即一要素,他說:

吾所謂“思想”,蓋兼“見地”、“識力”、“理想”三者而言之。思想不必皆賴文學而傳。而文學以有思想而益貴。思想亦以有文學的價值而益貴也。此莊周之文、淵明老杜之詩、稼軒之詞、施耐庵之小說,所以敻絕千古也。思想之在文學,猶腦筋之在人身。人不能思想,則雖面目姣好,雖能笑啼感覺,亦何足取哉。文學亦猶是耳。

他又特意標明說:

今人徒知“言之無文,行之不遠”,而不知言之無物,又何用文為乎?吾所謂“物”,非古人所謂“文以載道”之說也。吾所謂“物”,約有二事。(一)情感……(二)思想……

文以載道是古圣賢人之道,是不可懷疑不可違悖的道,是保守的迷信的,言之有物中的情感固不必說,其思想亦必是有“見地”、有“識力”的思想,是由自己能力得到的,而非人云亦云的迷信,是一種探討的精神,所以是進取的;是憑著自己的見地與識力,所以是自由的思想。陳獨秀在他的《文學革命論》里也提到:

一曰文猶師古……二曰誤于“文以載道”之謬見。文學本非為載道而設,而自昌黎以迄曾國藩所謂載道之文,不過抄襲孔孟以來極膚淺極空泛之門面語而已。余嘗謂唐宋八家文之所謂“文以載道”,直與八股家之所謂“代圣賢立言”同一鼻孔出氣。

白話運動,或說文學革命故不止為文字及文學之改革,而為全文化之改革,當時詳細情形,約可從三方面說之。

Ⅰ 新舊之爭

在《新青年》的四卷三期上同時刊出了王敬軒給《新青年》編者的一封信,和劉半農(nóng)的《復王敬軒書》,遂開了新文學以來的爭論之始,新文學的爭論胡適在美國時和幾個朋友間已曾有過,但那不過只是幾個朋友間的閑談而已,并非正式的辯戰(zhàn)。這次正式的開火乃在民七三月十五,而所謂王敬軒者實在是冒名頂替并無此人,信則有之,乃是生于《新青年》社的同人錢玄同的手筆。

當文學革命的大旗打出去后,當然各界人士不免議論紛紛,因為“思想”與“文字”兩事乃是人人所離不開的,故有關系的固不止是文學之士而已。當時贊成者也有一知半解的,反對的自然更是不著邊際,《新青年》這般人要應用擒賊先擒王的辦法抓住一個代表人物著實說明一下,卻苦于是東一句西一句,使你無從答覆起,于是由錢玄同來這么一個苦肉計,再由劉半農(nóng)大大的罵了一頓,一來長自己的威風,二來使問題歸納到具體的幾點上,三來當時的文壇巨子及擁護舊文化的有力的人物乃是林紓,王敬軒的信就大捧而特捧林紓,于是劉半農(nóng)文章里便又把林紓大大的挖苦了一頓,于是林紓在這一捧一罵之下,便不能不老將親自出馬了。

王軒敬這一出雙簧不但唱得有趣,而且是綜合了所有反對文學革命的當時意見,所以實際上真可算得當時一般文人的代表,之后便是真正代表的文章了。

那篇文章叫做《論古文白話之相消長》,登在京滬著名的報紙上,他一開頭便說:

名曰古文,蓋文藝中之一,似無關于政治,然有時國家之險夷,系彼一言……無涉于倫紀,然有時足以動人忠孝之思。

又說:

道咸以下,即寥寥矣。間有提倡者,才力亦薄,病在脫去八股而就古文,拘局如裹足之婦,一旦授以圓履,終欠自如,然猶知有古文之一道。至白話一興,則喧天之鬧,人人爭撤古文之席,而代以白話。其始但行《白話報》,憶庚子客杭州,林萬里、汪叔明創(chuàng)為《白話日報》,余為作白話道情,頗風行一時。已而予匆匆入都,此報遂停。滬上亦間有為白話為詰難者,從未聞盡棄古文行以白話者。今官文書及往來函札,何嘗盡用古文,一讀古文則人人瞠目,此古文一道,已厲消燼滅之秋,何必再用革除之力。其曰廢古文用白話者,亦正不知所謂古文也。

于是他慨然于白話運動:“實則此種教法,萬無能成之理,吾輩已老,不能為正其非,悠悠百年,自有能辨之者。請諸君拭目俟之?!?/p>

“拭目俟之”,俟的誰呢?其實就是他老先生自己,在這篇文章之后一月里他即寫了一封信給蔡元培:

大學為全國師表,五常之所系屬。近者,外間謠諑紛集,我公必有所聞,即弟亦不無疑信,或且有惡乎阘茸之徒,因生過激之論,不知救世之道,必度人所能行;補偏之言,必使人以可信。若盡反常軌,侈為不經(jīng)之談,則毒粥既陳,旁有爛腸之鼠;明燎宵舉,下有聚死之蟲。何者?趨甘就熱,不中其度,則未有不斃者。方今人心喪蔽,已在無可救挽之時,更侈奇創(chuàng)之談,用以嘩眾。少年多半失學,利其便已,未有不糜沸麕至而附和之者。而中國之命如屬絲矣。晚清之末造,慨世者恒曰:去科舉,停資格,廢八股,斬豚尾,復天足,逐滿人,撲專制,整軍備,則中國必強。今百凡皆遂矣,強又安在?于是更進一解,必覆孔孟,鏟倫常為快。嗚呼!因童子之羸困,不求良醫(yī),乃追責其二親之有隱瘵逐之,而童子可以日就肥澤,有是理耶!外國不知孔孟,然崇仁,仗義,矢信,尚智,守禮,五常之道,未嘗悖也,而又濟之以勇。弟不解西文,積十九年之筆述,成譯著一百廿三種,都一千二百萬言,實未見中有違忤五常之語,何時賢乃有此叛親蔑倫之論,此其得諸西人乎?抑別有所授耶!……天下唯有真學術,真道德,始足獨樹一幟,使人景從。若盡廢古書,行用土語為文字,則都下引車賣漿之徒,所操之語,按之皆有文法,不類閩廣人為無文法之啁啾,據(jù)此則凡京津之稗販,均可用為教授矣?!傊亲x破萬卷,不能為古文,亦并不能為白話。若化古子之言為白話演說,亦未嘗不是。按《說文》,演長流也,亦有延之廣之之義,法當以短演長,不能以古子之長演為白話之短。且使人讀古子者,須讀其原書耶?抑憑講師之一二語即算為古子?若讀原書,則又不能全廢古文矣。……蓋存國粹而授《說文》可也,以《說文》為客,以白話為主,不可也!……大凡為士林表率,須圓通廣大,據(jù)中而立,方能率由無弊。若憑位分勢力,而施趨怪走奇之教育,則惟穆罕默德左執(zhí)刀而右傳教,始可如其愿望。今全國父老,以子弟托公,愿公留意以守常為是。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