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歐陽修 四首

唐宋詞選讀百首 作者:楊敏如 著


歐陽修 四首

歐陽修(1007—1072),字永叔,號醉翁,晚年又號六一居士,廬陵(今江西吉安)人。自幼孤貧,發(fā)憤苦學。天圣八年(1030)仁宗朝擢進士第一。曾任諫官、翰林學士等。慶歷(1041—1048)新政,與范仲淹同進退。屢因切直敢言遭貶謫,又屢因文名冠天下而復(fù)用,官至樞密副使、參知政事(副宰相)。神宗朝與王安石不合,自求去職。卒贈太子太師,謚文忠。歐陽修是北宋古文運動的倡導(dǎo)者,文章為一代宗師。蘇軾父子、曾鞏、王安石等皆出其門下。詩歌創(chuàng)作反對浮艷雕琢傾向,提倡平實疏暢的詩風。曾撰《新五代史》,又與宋祁合修《新唐書》。蘇軾說他“論大道似韓愈,論事似陸贄,記事似司馬遷,詩賦似李白”(《六一居士集敘》)。為了反映生活的另一側(cè)面,他和范仲淹、晏殊一樣,留下風流蘊藉的詞二百余首。今存《歐陽文忠公近體樂府》,又名《六一詞》。歐陽修、晏殊齊名,皆以小令見長,承襲南唐馮延巳詞風,描摹士大夫詩酒生活的情趣。但在題材、語言及表現(xiàn)手法上對傳統(tǒng)皆有突破。劉熙載說:“馮延巳詞,晏同叔(晏殊)得其俊,歐陽永叔得其深。”(《藝概》)其實應(yīng)當說,晏詞比馮詞尤俊,歐詞比馮詞尤深。馮煦說:“(歐詞)疏雋開子瞻(蘇軾),深婉開少游(秦觀)。”(《宋六十一家詞選例言》)可見歐詞對后來的詞人蘇軾與秦觀有明顯影響,對宋詞的發(fā)展有開拓之功。

踏莎行

候館梅殘①,溪橋柳細②,草薰風暖搖征轡③。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④。寸寸柔腸⑤,盈盈粉淚⑥,樓高莫近危欄倚⑦。平蕪盡處是春山⑧,行人更在春山外。

【注釋】

①候館:迎候賓客的館舍。有樓可以觀望?!吨芏Y·遺人》:“五十里有市,市有候館?!边@里指旅舍。

②溪橋:小溪旁的橋。杜甫詩:“市橋官柳細。”

③草薰:薰,香草,即蕙草,又名零陵香?!蹲髠鳌べ夜哪辍罚骸耙晦挂皇~?!焙髞磙D(zhuǎn)為形容詞。原意為有香氣的草,這里引申為有香氣。征轡(pèi):征,遠行。轡,馬韁繩和嚼子。這里代指馬。

④迢迢(tiáo):遠貌,有延綿之意。

⑤寸寸柔腸:謂女子之肝腸寸斷。

⑥盈盈粉淚:謂女子之淚水充溢。

⑦危欄:高欄。危,《說文解字》:“在高而懼也。”

⑧平蕪:平坦的草地。草原的通稱。

歐陽修作這首小詞,頗曾運用他的才思。詞的主題是傳統(tǒng)的男女離情。他仿照江淹《別賦》“行子”、“居人”兩段格局的寫法,上闋寫行子思家,下闋寫居人念遠。上下闋結(jié)構(gòu)完整,章法井然。

上闋,詞人融情于景,刻畫行子在征途的離情別緒。四字聯(lián)對“候館梅殘,溪橋柳細”,初春郊景如畫?!昂蝠^”是行子暫居之地,“溪橋”是行子征途所經(jīng)。“梅殘”、“柳細”,既是暗示時令的環(huán)境描寫,也關(guān)合著離情主題:梅可以寄遠,柳(與“留”諧音)可以贈別。作者捕捉初春景物,深細如此。“草薰風暖搖征轡”,“草薰風暖”直從江淹《別賦》的“閨中風暖,陌上草薰”化來,也是為著緊扣離情主題的。一個“搖”字,生動地刻畫了行子漫不經(jīng)心地搖著馬鞭,緩緩前行的模樣。這三句環(huán)境與主人公的描寫,已經(jīng)蘊積了十分的離意,下面更要為“離愁”尋一個貼切的比喻:“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李煜有詞“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清平樂》),他又有句“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虞美人》),可能給作者一些啟發(fā),幫他寫出如此妙喻。疊字“迢迢”,寫出延綿不斷的行程和延綿不斷的離恨。

下闋聯(lián)對,接寫居人。行子駐馬回頭,居人倚樓凝望,自然是柔腸寸斷,粉淚盈眸。“樓高莫近危欄倚”。李商隱曾有詩云:“此樓堪北望,輕命倚危欄?!?《北樓》)這里用“危欄”一詞,表示居人不顧自身,情真意切,非要騁望那望不到的遠方,多看一眼那留不住的行子不可。但事實上她能望到什么呢?“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她望到一帶平原,平原的盡頭有無際青山,但那遠行的人,伴著斜暉與鞭絲,怕已經(jīng)到了青山之外了吧!當時有石曼卿,做過這樣兩句詩:“水盡天不盡,人在天盡頭。”有人說歐的詞句來自石詩,恐怕未必。宋初詞人,多喜把客觀景物與主觀感受聯(lián)系起來,使物、我融為一體,饒有情致。如范仲淹的詞句:“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蘇幕遮》)歐陽修大概由此感應(yīng),寫出同等當行本色的詞句??傊?,以春水喻憶家,以春山喻思遠,多么貼合離人的心境。它既像特寫鏡頭,又像水墨畫面,語淺淡而情深摯,達到較強的藝術(shù)效果,體現(xiàn)抒情小令的本色。至于說什么這里的“行子”就是歐公,這是他因?qū)戇^斥責高若訥的信,受到貶謫而作,則純?yōu)楦綍劊遣蛔銘{信的。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