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讀墨子

韓愈文集 作者:(唐)韓愈 著,劉振鵬 主編


讀墨子

儒譏墨以上同、兼愛、上賢、明鬼。而孔子畏大人(1),居是邦不非其大夫(2),《春秋》譏專臣,不上同哉?孔子泛愛親仁(3),以博施濟眾為圣(4),不兼愛哉?孔子賢賢,以四科進褒弟子(5),疾歿世而名不稱(6),不上賢哉?孔子祭如在,譏祭如不祭者(7),曰:“我祭則受福。(8)”不明鬼哉?

儒、墨同是堯、舜,同非桀、紂(9),同修身正心以治天下國家,奚不相悅(10)如是哉?余以為辯生于末學(xué)(11),各務(wù)售其師之說(12),非二師之道本然也。

孔子必用墨子,墨子必用孔子,不相用不足為孔、墨。

【注釋】

(1)畏大人:大人,指當(dāng)時的諸侯和卿大夫。畏,敬畏。

(2)居是邦不非其大夫:這句話是說,住在某一國家里,不說那個國家里大夫的壞處。

(3)泛愛親仁:泛,普遍;泛愛,普遍愛一般人。仁,是指眾人中道德修養(yǎng)更高的人,和他親近,自己得益更多。

(4)博施濟眾為圣:博施,廣施恩惠。濟眾,救眾人的患難。這句是說能夠做到“博施濟眾”的人,才可稱為圣人。

(5)以四科進褒弟子:四科:德行、言語、政事,文學(xué)。進褒,評比獎勵。

(6)疾歿世而名不稱:疾,恨,憎惡。這句說:一個人從生到死,白做一世人,沒有好名譽,是可恨的事。

(7)孔子祭如在,譏祭如不祭者:祭如在,祭祀自己的先人,仿佛看見先人還活在世上一樣,就是“事死如事生”的意思??鬃佑终f:吾不與祭“如不祭”,說自己不能夠親自祭祀而請人代祭,雖然供上祭品一切如儀,又豈能表達我自己的敬意,那就等于不祭。見論語八佾篇。

(8)我祭則受福:意思是說:我祭祀先人,不豐不儉,合乎禮節(jié),又能表示我的誠意,因此能得到鬼神歆享,而受福祉。

(9)同非桀、紂:非,否定。論語說:“紂之不善”。孟子稱道“湯放桀,武王伐紂”。墨子所染、非攻、明鬼諸篇都非難桀、紂。

(10)奚不相悅:奚,何,為什么。不相悅,不對頭,說話說不到一處。

(11)末學(xué):對學(xué)問沒有深切研究,未能探尋到本源,僅僅得到一些末節(jié)和表面的東西。

(12)售其師之說:把先生的學(xué)說,像貨物一樣賣給別人。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