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襄陽歌

中國古典詩詞名家菁華賞析.李白 作者:馬瑋 編


襄陽歌

落日欲沒峴山西(1),倒著接蘺花下迷(2)。
襄陽小兒齊拍手,攔街爭唱《白銅鞮》(3)。
旁人借問笑何事(4),笑殺山公醉似泥。
鸕鶿杓,鸚鵡杯(5)。
百年三萬六千日,一日須傾三百杯。
遙看漢水鴨頭綠(6),恰似葡萄初酦醅(7)。
此江若變作春酒,壘曲便筑糟丘臺(8)。
千金駿馬換小妾,醉坐雕鞍歌《落梅》(9)。
車旁側掛一壺酒,鳳笙龍管行相催(10)
咸陽市中嘆黃犬(11),何如月下傾金罍(12)
君不見晉朝羊公一片石,龜頭剝落生莓苔(13)
淚亦不能為之墮,心亦不能為之哀。
清風朗月不用一錢買,玉山自倒非人推(14)。
舒州杓,力士鐺(15),李白與爾同死生。
襄王云雨今安在(16)?江水東流猿夜聲。

>注釋

(1)峴(xiàn)山:在湖北襄陽南。又名峴首山或三峴山,包括峴首山(下峴)、紫蓋山(中峴)、萬山(上峴),峰巖直插滔滔漢水,雄據一方,是一座正宗的歷史文化名山。東臨漢水,為古今大道。

(2)倒著接蘺花下迷:寫晉山簡酒醉后的狀態(tài)?!稌x書》載,山簡,嗜酒,曾官鎮(zhèn)南將軍,鎮(zhèn)襄陽。每游習家園,置酒池上輒醉,名之曰高陽池。時有見童作歌以嘲之:“山公一時醉,徑造高陽池,日暮倒載歸,酩酊無所知。復能乘駿馬,倒著白接蘺。”接蘺(lí):古代的一種頭巾。

(3)《白銅鞮》:本為《白銅蹄》,梁時歌謠名,也傳是唐代徐凝詩:“騕褭錦障泥,樓頭日又西。留歡住不住,素齒白銅鞮?!?/p>

(4)借問:即若問。

(5)鸕鶿杓、鸚鵡杯:王琦注:楊齊賢曰:鸕鶿,水鳥,其頸長,刻杓為之形?!短綇V記》:鸚鵡螺,旋尖處屈而朱,如鸚鵡嘴故以為名。

(6)鴨頭綠:即綠色。

(7)酦醅(pō pēi):重釀未濾的酒。

(8)糟丘臺:謂積酒糟而成丘、成臺。極言釀酒之多。

(9)《落梅》:古笛曲名,即《梅花落》。

(10)鳳笙龍管:鳳笙,即笙,長四寸,十二簧,像鳳之身,正月之音也。故稱鳳笙。龍管,笛的美稱。

(11)嘆黃犬:《史記·李斯列傳》:二世二年七月,具斯五刑,論腰斬咸陽市。斯出獄,與其中子俱執(zhí),顧謂其中子曰:“吾欲與若復牽黃犬俱出上蔡東門逐狡兔,豈可得乎?”遂父子相哭,而夷三族。

(12)金罍(léi):金飾的大型酒器。

(13)晉朝羊公:謂峴山上的羊祜墮淚碑,經歷滄桑,斑駁脫落,生滿青苔。龜頭:指碑座下龜形的頭,這里代指整碑。莓苔:青苔。

(14)玉山:言酒醉后而傾倒?!妒勒f新語·容止》:嵇叔夜為人也,巖巖若孤松之獨立;其醉也,若玉山之將崩。

(15)舒州杓:舒州所產的酒器名。力士鐺:鐺名。鐺:缶類,溫器,這里指溫酒之器皿。

(16)襄王云雨:言宋玉所描繪的楚王遇神女之事。

>題解

這首詩或寫于唐玄宗開元十三年(725)后的一段時間。開元十三年,二十五歲的李白仗劍去蜀,沿江東下,兩年后開始了長達十年的安陸居留,或是居此期間,詩人去了距離安陸二百多公里的襄陽。這首詩,是一首“醉酒歌”,詩人借醉酒而歌的狀態(tài),借古人之事言己,表現(xiàn)詩人淡看功名富貴,追求自由,及時行樂的思想。

>賞析

這首“醉酒歌”,以醉酒貫穿全詩,借一雙看似蒙眬的醉眼,看襄陽史事,看透富貴功名,看清自己真正的追求,以醉言尋真話。

“落日欲沒峴山西,倒著接蘺花下迷。襄陽小兒齊拍手,攔街爭唱《白銅鞮》。旁人借問笑何事,笑殺山公醉似泥?!?/p>

詩歌伊始,李白就以酩酊大醉之態(tài)出場。晉人山簡,曾經鎮(zhèn)守襄陽,其人性嗜酒,每每去習家花園飲酒,必定在日暮十分大醉而歸,他倒駕車馬,白色頭巾倒戴在頭上,在一無所知的情況下,居然還能騎在馬上。襄陽街頭淘氣的小孩子,攔住山簡的車馬爭相唱起歌謠《白銅鞮》,引得旁人竟問小兒為何而笑,小兒競言是笑爛醉如泥的山簡公。接蘺,一種白色頭巾。詩人將山簡的醉態(tài)移花接木,移植到自己身上,同時更添一筆“花下迷”的迷醉狀態(tài),更是引起小兒的歌笑之舉?!胞R鶿杓,鸚鵡杯。百年三萬六千日,一日須傾三百杯?!毙盒t笑矣,我自一日喝盡三百杯。詩人真心買醉,哪管旁人之笑?人生百年,是三萬六千個日子,日日三百杯,醉眼看世界,別是一個新天地。“遙看漢水鴨頭綠,恰似葡萄初酦醅?!边b看襄陽城東漢水碧綠,就好像是用葡萄新近釀制的美酒。詩人的醉眼被這一江碧水惹得愈加迷亂了,甚至想象“此江若變作春酒,壘曲便筑糟丘臺?!币唤核允谴壕疲脕磲劸频木魄M不是能壘成一座酒糟丘臺了?“千金駿馬換小妾,醉坐雕鞍歌《落梅》。車旁側掛一壺酒,鳳笙龍管行相催?!备杈朴隈R上,車旁側掛之酒隨喝隨取,詩人醉騎在駿馬雕鞍上,耳聽千金駿馬換來的美姬唱著《梅花落》歌以和之。如此縱酒生活,何等愜意灑脫,古來誰人可比?

醉眼目之所及皆是酒意,詩人醉了的心卻借此思接千里:“咸陽市中嘆黃犬,何如月下傾金罍?君不見晉朝羊公一片石,龜頭剝落生莓苔。淚亦不能為之墮,心亦不能為之哀。”秦丞相李斯功成而身不退招致夷三族之禍,臨刑時對他兒子說:“吾欲與若(你)復牽黃犬,俱出上蔡(李斯的故鄉(xiāng))東門,逐狡兔,豈可得乎!”晉朝的羊祜曾坐鎮(zhèn)襄陽,都督荊州諸軍事,他屯田興學,以德懷柔,深得軍民之心。羊祜死后,襄陽人在峴山立碑紀念。見碑之人多落淚,故碑名為“墮淚碑”。而今這碑業(yè)已剝落,無人為之落淚,更無人為之心傷了!一個功成身死,一個身后名滅,所謂功名富貴終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被湮滅在歷史的塵埃里,回首且享“清風朗月不用一錢買”,山間清風天上明月不須花費一錢,盡可享用,居于期間,大可開懷暢飲,“玉山自倒非人推”,不妨就學嵇叔夜醉倒之際猶如玉山崩倒!“舒州杓,力士鐺,李白與爾同死生?!迸e起舒州杓,酒涼何懼,力士鐺把酒溫起,再舉觴,李白與你相伴到最后。如此高調的宣揚及時行樂之思,將詩歌推向了最高潮,詩人把及時行樂、恣意人生的形象,從“李白”與酒同生死的宣告中已然立起。

“襄王云雨今安在?江水東流猿夜聲?!痹姷慕Y句,從之前高亢恣肆的情境中陡然跌落,嘆楚襄王即使曾經和巫山神女翻云覆雨,而今卻也只見江水東逝,猿啼哀戚,縱然貴為君王也終會歸于虛無,哪里比得上自己縱酒人生、快意目下的鮮活生活呢?全詩在對楚襄王的哀嘆中戛然收束。

這首詩氣韻流暢,風格放誕,然而并不流于頹廢消極。詩中“李白”的形象天真直率,詩人以恣意醉酒的形象放言快意,以醉看歷史的眼光蔑視富貴功名,借此表達了他自己所追求的理想人生。酒隱安陸的生活,讓詩人找到了自得、浪漫、直率、天真的生活理想狀態(tài),故而此詩寫得神采飛揚,恣意奔放,無拘無束。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