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龐雜卻不失統(tǒng)
暢銷,排除評論界的評論以及出版社的書市運作等方面的外部因素,最終還是由于作家自己潛心用力,發(fā)揮才華智慧,以對經(jīng)典小說文體的模仿意識,以對德國古典小說民族傳統(tǒng)和藝術經(jīng)驗的繼承思想,以將瓦格納音樂劇的結構用來布局作品,將瓦格納音樂的主導動機技術[1]用來恒定細部的獨出機杼,以喜歡使用層層疊疊在不斷聯(lián)結、伸展、生長的從句、套句和復合句來構成一種齊整、含蓄、厚重的審美結構的追求,還以采用象征、心理刻畫等現(xiàn)代性手法而對藝術色調并不單純的藝術多元化尋求等,把小說寫得內容充實,意蘊豐富,人物鮮活,情景精致,文筆生動詼諧環(huán)肥燕瘦,語言迂回深沉幽默有味,而博得學者稱贊和讀者喜愛的結果。
就拿小說的書名來說,正標題書名《布登勃洛克一家》泛泛地告訴讀者這是一部家族小說,副標題書名《一個家庭的沒落》在對書中故事結局即那個叫做“布登勃洛克”的家族的未來命運作一個全盤性提示,語義清晰,信息明了,似乎沒有什么特別之處。然而,對于擁有相應的語言奧妙體驗能力的讀者來說,正標題書名“布登勃洛克”一詞就非一個僅僅是因為它朗朗上口并且還蘊涵貴族意味而因此選擇的家族名稱,更還是一個豁朗宛曲,意味深沉的名詞,內含“沉陷”、“淹沒”之義。據(jù)托馬斯·曼回憶,當初在為書中的沒落家族命名時想找一個能與自己文思密切配合的姓氏,很費躊躇,感到了意外的艱難,后來是在哥哥亨利?!ぢ膸椭虏湃缭敢詢?。亨利?!ぢ鼘Φ艿芙ㄗh的“布登勃洛克”這個姓氏,其德文發(fā)音的諧音(buden-brook)在德國北部低地方言中分別有“斷裂”與“沼澤地”之意,合起來形成一個“低洼沼澤地”的意象。得知這個方言諧音上的詞義,就不難體會托馬斯·曼對書中的家族取名要刻意尋找的那個良苦用心?!安嫉遣蹇恕闭?,“低洼沼澤地”也,有盡之言,無盡之意,指代性既營造意象,又渲染情緒,令人聯(lián)想一腳踏進一潭沼澤爛泥而根基不穩(wěn),而搖擺,而晃動,而極力掙扎而仍然不能夠自拔,而眼睜睜地看著自己慢慢在下沉、下陷、沉沒、湮滅而又無法逃脫而又無計可施——一個“布登勃洛克”姓氏作為書名,就把該家族的未來命運盡囊其中。如果說小說是“語言的藝術”,每位高明的作家在語言藝術上的琢磨選擇和獨運匠心,在結構上想來也大抵莫過于此。
書名取得精彩,小說更有為人稱道的內容龐雜,卻不失統(tǒng)的特點。正標題書名所說的“布登勃洛克一家”,語義上是指這個家族的群體和個人包括他們的糧食貿易公司組成的社會結構單元。副標題書名中所說的“沒落”,既包括這個名門望族的公司產業(yè)和在社會上的地位名望,又指這個家族主要成員的精神狀態(tài)、生理狀況和內心意識。作為“沒落”這一表現(xiàn)題旨的實現(xiàn),小說敘事采用全知方式鳥瞰全局,既提示布家公司在經(jīng)營和生意上的失算與不得志,停滯和失敗,從外部的層面展現(xiàn)沒落,又將視角伸進這個家庭后代主要男性成員的內心深處,從人的內在因素角度來揭示這個家族的不可逆轉的沒落。
書中描寫的布登勃洛克家族從最初的似烈火烹油之盛,到逐漸衰微,日趨中落和江河日下,至最后的不可避免的沒落,并非朝出暮落,發(fā)生于俯仰之間之事,而是一個徐漸紆緩的過程,歷經(jīng)這個家族四代人的生活,時間上縱跨幾十個年頭。為了表現(xiàn)發(fā)生在這幾十年里布家下滑變化的橫的方面的各環(huán)各節(jié),同時還要向讀者說明這個家族衰敗的縱的方面的趨勢走向,小說呈現(xiàn)一個開闊開放的時空結構,故事既有主線也有支線。作者以家族主要男性成員生活經(jīng)歷為經(jīng)緯脈絡,構成敘事框架與情節(jié)線索,將愛情、婚姻、社交、公司、社會、家庭生活的各種情節(jié)縱橫組合,衍生出事件和場景,星星點點地還將形形色色的與布家有這樣那樣牽牽連連的其他人物(商人、攤販、破落貴族后裔、農場主、房地產經(jīng)紀人、工匠、工人、雇工、船工、畫家、音樂家、演員、律師、醫(yī)生、教師、學生、職員、市政官員、保險公司經(jīng)理、市民、神職人員、家庭詩人、軍官、戲劇翻譯家)散落其中,厚實了小說的同時又渲染了一個時代特定的社會情形。
小說在宏觀與微觀的結合上講述所敘述的命運,作者的總體構思將全書大結構劃分為十一個單元,在書中稱之為“部”。前兩“部”主要描寫了布家第一代當家人的生活。用來描寫第二代當家人的同樣也是兩個“部”,但所占篇幅要比描寫第一代人的多出了幾乎一倍之多,其中提及、交代、說明、穿插了一些德國近代史上的歷史事件,讓人看到了一個有些類似于編年史的敘事模式。布家的沒落是以其第三代繼承人登上了家族舞臺中心后才開始明顯顯現(xiàn)的。對于這代人的生活描寫也是小說的特別著重之處,用了6個“部”的篇章,敘述的事情發(fā)生在約20年期間。對第四代繼承人是從小說第七“部”起開始交代的,對其敘述一直進入到小說的最后一“部”,該“部”的故事時間只有一年。這樣方式和形態(tài)的時間維度上的壓縮,與小說整體上故事時間前弛后松,敘事內容前簡后詳?shù)奶攸c密切配合。
從內容上劃分,可以以布登勃洛克家族第四代繼承人漢諾的出生為界,把小說分劃成前半部和后半部。尤其是閱讀這樣劃分的小說前半部,一定層面上是在閱讀這個布氏家族的“大事年表”。對于當前的事件,是依照歷史時空的先后順序來講述。對于已經(jīng)流逝的過去,則是通過翻閱家史黃歷、舊卷宗、書信或是通過人物的追溯式、回憶性的對話來再現(xiàn)。正面描繪的人物舉止、行為、動作、服飾、話語、形貌等間接表現(xiàn)了人物的生活時代和他們的自身性格[2]。讀這樣劃分的小說后半部分,作品的時空結構、縱橫構置關系開始發(fā)生變化,有過去和現(xiàn)在、流動時間與相對靜止狀態(tài)的空間在錯落交疊,形成一個富于張力的審美反差。作者在這里拿出了屬于自己的藝術個性風格,不再簡單地用自然主義、現(xiàn)實主義的敘事方式來描繪布登勃洛克家族的沒落過程,而是讓對事件和過程的敘述讓位于對人物意識、心理、情緒的表現(xiàn)和綿延。時間維度在縮短,空間維度則在擴大的同時,數(shù)個逆向或平行展開的情節(jié)斷面使得小說的藝術秩序變得多向、多維、多元。象征、暗示、隱喻手法的靈活運用,給作品帶來虛實結合的審美效果。隨筆式、雜文式和醫(yī)學科技文體式的章節(jié)和片段的穿插引入,還有反襯式、對比式的人物關系的出現(xiàn),也讓小說的內容更加富有紛紜斑駁的色彩。
[1] “主導動機”指歌劇中用以象征某一特定人物、境界、事物或概念等的動機或主題;每當這一人物(或境界)出現(xiàn)時,其主導動機亦反復出現(xiàn)。在《布登勃洛克一家》中,譬如在第二章里描繪了克利斯蒂安具有模仿才能。在以后的章節(jié)里,這個模仿才能也在伴隨著他出現(xiàn),成為他的一個典型特征。
[2] 在小說準備期間,托馬斯·曼曾用繪圖筆描畫了社會上的各式人物畫像,粘起來有厚厚的一冊,在寫作中將它們用作了描繪人物的參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