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父親錢均夫

他日歸來:錢學森的求知歲月 作者:呂成冬 著


第一章 父親錢均夫

錢學森去世之后,錢均夫以其父親的角色逐漸為公眾所熟知,但公眾對他的具體生平事跡又多語焉不詳。其實,錢均夫的人生履歷足夠豐富、多彩和傳奇。通過梳理史料,我們不僅能夠了解他的生平經歷和教育貢獻,而且還能從中理解錢學森為何會將父親列為影響自己人生的第一位老師。

吳越錢氏之后

1882年12月26日(光緒八年十一月十七日),錢均夫出生在浙江省杭州府仁和縣的城東街錢家老宅。錢均夫家世可以追溯至吳越國王錢镠(公元852—932),錢均夫是其第三十二世孫。吳越錢氏家族源遠流長,自錢镠建立吳越國后繁衍不息。錢均夫祖父錢繼祖,世居仁和縣城東街,經營絲行,家境富有。錢繼祖育有四子:長子錢承镕、次子錢承镃、三子錢承鐸,四子過繼給錢繼祖夫人盧家,改姓盧。

錢承镃育有兩子:長子錢家潤,字澤夫;次子錢家治,字均夫,后以字行。錢家潤之子錢學榘曾求學于交通大學機械工程學院,后考取清華大學留美公費生資格,前往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航空工程系留學,是美國航空界的知名專家。錢學榘與李懿穎夫婦育有三子,長子錢永佑為美國科學院院士,次子錢永樂是計算機專家,幼子錢永健是2008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錢均夫和章蘭娟婚后不久育有一子,不幸夭折;此后又育有一子,即錢學森。由此可見錢承镃家族的勃興。

圖1-1 錢均夫家族圖譜

接受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雙重教育

錢均夫出生在一個特殊的時代,即中國社會由傳統(tǒng)至現(xiàn)代的過渡階段,因而他的人生經歷被打上深刻的時代烙印,集中體現(xiàn)在接受傳統(tǒng)教育和現(xiàn)代教育的雙重影響上。

中國傳統(tǒng)社會階層有“士農工商”的劃分,錢繼祖致富后同樣希望子嗣能夠學而優(yōu)則仕。于是,他將絲行交由大伙(即經理)管理,自己則全身心地培養(yǎng)兒子讀書。未料,大伙在管理中漁利,謀得萬貫家產;錢家絲行因此破產,家道衰落,僅能維持一般生活。

錢均夫出生時,其家庭經濟狀況已大不如從前,但父親錢承镃仍支持他讀書。他1888年六歲時被送到蒙館讀書,開始學習《千字文》《三字經》《百家姓》《神童詩》等啟蒙讀物。1895年因無力支付私塾學費,錢均夫便轉到不收學費的正蒙義塾讀書。1898年他離開杭州,在親友的資助下前往上海王氏育才書塾(現(xiàn)上海南洋中學前身)求學。

1899年錢均夫考入浙江求是書院(現(xiàn)浙江大學前身),其間他經常與同學討論如何救國的問題,并參與創(chuàng)辦《杭州白話報》以推廣白話文。他逐漸意識到教育與民族復興、國家存亡之間的關聯(lián),并樹立起“教育救國”之志。1901年求是書院做出決定,由“撫院給資”,派遣錢均夫等人前往日本“分習專門”。(1)

1902年9月,錢均夫以浙江官費生資格東渡日本留學,同批赴日留學者還有周承菼、施雨若、韓強士、章馥亭、韓叔陶、沈芑舫、許壽裳、壽昌田。(2)他們抵達日本后均進入東京宏文學院普通科,被編為浙江班。此前,稍早抵日的周樹人(即魯迅)雖為紹興籍,但因以江南官費資格派出,故編為江南班。此間,錢均夫與周樹人相識、相交,且日后成為摯友。

宏文學院是一所語言學校,學制三年,若提前完成課程也可提前畢業(yè)。1902年9月至1904年3月,錢均夫修完規(guī)定課程后提前畢業(yè),并于同年7月考入東京高等師范學校(現(xiàn)日本筑波大學前身),以期他日教育救國。該校是一所以專門培養(yǎng)師范生為目的的現(xiàn)代化大學。東京高等師范學校分為四個學部,錢均夫在第二學部(地理歷史部),學制四年,預科一年,本科三年,第四學年“在本校附屬學校,從事實地授業(yè)”。(3)

錢均夫留學期間刻苦堅毅、廣泛閱讀,同時還經常參加留學生組織的各種社會活動,因而結識了同在日本留學的李叔同。此外,1907年錢均夫、許壽裳、周樹人、周作人、龔寶銓和朱希祖等人還在東京組織過“同學振起社”。(4)另據錢均夫學生黃萍孫說,錢均夫留學日本期間還參加過同盟會。(5)當時,同在此校留學的還有許壽裳、經亨頤、陶孟和、楊昌濟、陳衡恪、陳文哲、毛邦偉等人。他們經常聚集議論時政,針砭時弊,回國后大多數(shù)終生從事教育事業(yè),在中國近代教育史上均有卓越貢獻。

圖1-2 錢均夫留學日本時的留影

每年春季是日本高等學校的畢業(yè)季。1908年春,錢均夫在東京高等師范學校順利畢業(yè)。畢業(yè)后,他認為紙上得來終覺淺,于是計劃用半年時間考察日本教育現(xiàn)狀。同時畢業(yè)的許壽裳因準備留德需補習德語,故以35日元租下東京本鄉(xiāng)西片町十番地呂字七號,邀請錢均夫、朱謀宣、周樹人和周作人同住,均擔房租。許壽裳還在門邊電桿上寫了一個“伍舍”的牌子,意為五人居住?!拔樯帷逼陂g有一件事情對他們產生過重要影響,即成為章太炎弟子。

1906年章太炎受孫中山邀請東渡日本加入同盟會,擔任同盟會機關刊物《民報》的總編輯以及發(fā)行人。1908年章太炎借用東京大成中學教室講授《說文》《莊子》《楚辭》等,在留學生中很有影響力?!拔樯帷敝械腻X均夫、許壽裳、周樹人和周作人都去聽講,后因學校課程與講課時間沖突,他們便與章太炎女婿龔未生商量,希望周日上午能另設一班講學。章太炎慨然應允,地點就定在牛込區(qū)二丁目八番地的《民報》社,即章太炎寓所。于是周日清晨,錢均夫、許壽裳、周樹人和周作人結伴前往《民報》社聽講,此前在大成中學聽講的龔未生、錢玄同、朱希祖和朱宗萊四人也前來聽講。

《民報》社僅有八席大小,中央放置矮桌。章太炎坐在一面,八位學生三面圍著聽講。講課時,章太炎盤膝而坐。周作人說:“太炎對于闊人要發(fā)脾氣,可是對青年學生卻是很好,隨便談笑,同家人朋友一般,夏天盤膝坐在席上,光著膀子,只穿一件長背心,留一點泥鰍胡須,笑嘻嘻地講書,莊諧雜出,看去好像是一尊廟里的哈喇菩薩。”(6)師生在愉快的氛圍中高談闊論,章太炎對他們的思想產生重要影響。許壽裳后來回憶說:

民元前四年(一九〇八),我始偕朱蓬仙(宗萊)、龔未生(寶銓)、朱逷先(希祖)、錢中季(夏,今更名玄同,名號一致)、周豫才(樹人)、啟明(作人)昆仲、錢均夫(家治),前往受業(yè)。每星期日清晨,步至牛込區(qū)新小川町二丁目八番地先師寓所,在一間陋室之內,師生席地而坐,環(huán)一小幾。先師講段氏《說文解字注》、郝氏《爾雅義疏》等,精力過人,逐字講解,滔滔不絕,或則闡明語原,或則推見本字,或則旁證以各處方言,以故新誼創(chuàng)見,層出不窮。即有時隨便談天,亦復詼諧間作,妙語解頤,自八時至正午,歷四小時毫無休息,真所謂“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其《新方言》及《小學答問》二書,皆于此時著成,即其體大思精之《文始》,初稿亦權輿于此。(7)

正當錢均夫一面考察日本教育現(xiàn)狀,一面聆聽章太炎講學之際,浙江因創(chuàng)辦兩級師范學堂派遣王廷揚前往日本考察學務,并與錢均夫、經亨頤、許壽裳、張邦華等浙籍學子洽談辦學事宜,同時邀請他們回浙江執(zhí)教。錢均夫因此于1908年冬季結束了在日本七年的留學生活,回籍執(zhí)教,實踐其早年樹立的教育救國思想。

教育救國思想的實踐者

1909年初,錢鈞夫前往浙江兩級師范學堂執(zhí)教。其間,他主要承擔優(yōu)級學堂的外國地理和外國歷史兩門課程,同時兼授論理(即現(xiàn)在的邏輯學)課程。不久,由于經亨頤辭去教務長一職,教務長便由錢均夫暫代,同時增加講授教育理論和教育史兩門課程。(8)鮮為人知的是,他還曾在王廷揚丁憂回籍后短暫代理監(jiān)督(即校長)職務。(9)此外,他還要擔任日籍教師的傳譯和協(xié)助編寫講義的工作。他在執(zhí)教浙江兩級師范學堂期間,還在浙江高等學堂和浙江私立法政專門學堂兼職講授心理學課程。當時,陳布雷在浙江高等學堂就讀,成為錢均夫的學生。

錢均夫初到浙江兩級師范學堂執(zhí)教,頗為繁忙。而且由于當時國內師范學堂還沒有統(tǒng)一教材,教材一般都由教師根據課程內容編寫。錢均夫執(zhí)教期間廣泛收集材料,先后編寫了《名學》《地學通論》《外國地志》《西洋歷史》等四本教材。

1905年(光緒三十一年)清政府廢除科舉制,出國留學成為不少知識分子的選擇,人數(shù)和規(guī)模不斷擴大。與之相適應,清政府對歸國留學生的考核與授職制度也不斷完善,出臺了相關章程。1908年(光緒三十四年)冬錢均夫從日本回國后,參加了1909年(宣統(tǒng)元年)清政府學部組織的留學畢業(yè)生考試。其實,錢均夫回國后無意于功名,且無心從政。例如他在浙江兩級師范學堂執(zhí)教時,就曾與魯迅等25人參與了著名的“木瓜之役”,反對守舊監(jiān)督夏震武的顢頇。

1909年(宣統(tǒng)元年)清政府出臺了留學生參加考試的辦法,規(guī)定所有留學生必須到北京參加考試。無奈之下,包括錢均夫在內的383名留學生只能報名參加考試。錢均夫的考試成績被列為“優(yōu)等”,并“著賞給文科舉人”。隨后,錢均夫又于1910年4月再次前往北京參加“廷試”,考試成績?yōu)槠呤郑涣袨槎?。經過廷試后,錢均夫被“著以內閣中書補用”。內閣中書官階從七品,主要掌管撰擬、記載、翻譯和繕寫等,經過一定年限后可升同知、直隸州知州,也有保送軍機處任章京的。但他并未留京謀職,而是回到浙江擔任學務公所普通科副科長,直至1911年6月改任浙江省立第一中學校長。

圖1-3 1910年1月10日參加“木瓜之役”的25名教員在杭州湖州會館合影(前排左起:丁存中、朱希祖、章嵚、夏鑄、王葆初、朱宗侶、張宗祥、周樹人、余冠澄、張宗緒。后排左起:胡濬濟、錢均夫、沈灝、陳樹基、張孝曾、楊乃康、關鵬九、范琦、馮祖荀、張邦華、許壽裳、吳敖、許秉坤、陳景鎏、劉川)

1914年1月4日,北京政府教育總長汪大燮向大總統(tǒng)袁世凱呈請任命一批教育部官員:

許士熊為秘書,錢家治、張宗祥、王孝緝、汪森寶、王家駒、白振民、齊宗頤為視學,范鴻泰為僉事。(10)

錢家治即錢均夫,他接到任命后便只身北上,前往教育部任職視學。錢均夫任職后,由于恪守職責、堅持操行,于1915年7月23日被大總統(tǒng)策令“授為上士”(11),1917年3月12日又受到國務院總理和教育總長“進敘四等”的嘉獎。1917年10月3日,教育總長范源廉簽署任命令:

委任視學錢家治為本部普通教育司第三科科長。(12)

錢均夫擔任科長后仍兼任視學,但只參與臨時視察。擔任科長期間,錢均夫還積極參與并推動國語運動的發(fā)展。國語運動旨在推動全國語言的統(tǒng)一,主張“言文一致”和“國語統(tǒng)一”,即建立全國統(tǒng)一的官話。1918年教育部成立“國語統(tǒng)一籌備會”,錢均夫是創(chuàng)始會員。1920年教育部頒布《國語講習所章程》,決定成立隸屬于教育部的國語講習所,“以養(yǎng)成國語教員為宗旨”。(13)隨后,錢均夫被任命為國語講習所副所長,具體負責講習所的日常工作。其間,他先后聘請蔡元培、胡適、黎錦煕、汪怡、王璞、錢玄同等前來授課,培養(yǎng)了大批國語教師,對國語運動的發(fā)展起到了重要推動作用。

1927年4月,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后,包括教育部在內的中央機關遷往南京。翌年,錢均夫由教育部次長馬寅初聘任為普通教育司一等科員。1928年至1929年錢學森在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讀高中三年級,正值準備考大學之際。錢均夫考慮到搬家和轉學對錢學森有影響,便只身前往南京任職,仍將錢學森留在北京,由妻子章蘭娟照顧。錢均夫在南京任職未及一年,于1929年由浙江省教育廳召回,擔任教育廳督學。錢學森同年考入交通大學,是年秋錢家舉家南下,回到杭州居住、工作和生活。

1931年3月6日,經浙江省政府主席張難先提請國民政府頒布命令,任命錢均夫為浙江省教育廳秘書。教育廳秘書既要“核閱來文”“撰擬及保管機要文稿”和“復核各科文稿”,同時還要主持“廳務會議”。這是因為時任浙江省教育廳廳長陳布雷因擔任教育部次長,常年在南京履職,所以教育廳各項廳務便由錢均夫代理。錢均夫代理教育廳廳長之后,為家鄉(xiāng)教育事業(yè)做出了很多重要貢獻,包括加強學校教育、提升教師薪酬、發(fā)展社教事業(yè)、舉辦體育賽事、發(fā)揚傳統(tǒng)文化等。

辭職后的寓居生活

1934年對錢均夫來說是一個特別值得紀念,但又有些悲傷的年份。錢家在這一年發(fā)生了兩件事情,一喜一悲。喜的是錢學森考取清華大學留美公費生資格,悲的是正當錢家沉浸在喜悅氛圍之際,章蘭娟突患傷寒病重,經醫(yī)治無效后離開了人世。這對錢均夫和錢學森無疑是沉重的打擊。錢均夫無法接受妻子去世的事實,很長時間內郁郁寡歡、茶飯不思,不久便患上嚴重胃疾。當時,錢學森正在杭州筧橋飛機制造廠參加清華大學安排的專業(yè)實習。得知母親病危消息后,他潸然淚下,立即向清華大學請假回家,才得以見上母親最后一面。

章蘭娟去世時,錢均夫五十二歲,事業(yè)正當年。但自從患上胃疾后他便無法安心工作,于1934年12月22日辭去教育廳職務,此后一直靜養(yǎng)于杭州方谷園2號的家中。1935年8月20日,錢學森在上海乘坐“杰克遜總統(tǒng)號”郵輪赴美留學。錢均夫前往上海送行,此后便只身一人在國內生活。其間,很多親友勸其續(xù)弦,但都被他婉拒。經過一段時間的調節(jié),錢均夫逐漸從喪妻的悲傷情緒中走出來。此后,他雖然已辭去教育廳公職,但仍然熱心參與地方文化和教育事業(yè),做出了力所能及的貢獻。

錢均夫本可在杭州安度余生,但不久之后發(fā)生的七七事變改變了他的生活軌跡。經過長期蓄謀,1937年日本借口尋找失蹤的日兵,進入宛平城搜查,伺機發(fā)動了震驚中外的盧溝橋事變,開啟了全面侵華戰(zhàn)爭的序幕。不久,日寇開始對杭州實施轟炸,并于11月5日登陸杭州灣,占領杭州。

當時,杭州有不少知識分子都有留學日本的經歷。日寇占領杭州后便決定組織這些人員管理市政秩序,并擬出了一份名單,錢均夫名列其中。當11月11日錢均夫聽到名單中有自己的名字時,便前往杭州郊外的河上店鎮(zhèn)避亂。因短期內無法回到杭州,且方谷園2號又被日寇空襲中投下的燃燒彈擊中,家中物品毀于一旦,1938年2月,錢均夫決定離開杭州,前往上海避難。

錢均夫到上海后,借住在妻兄章樂山位于愚園路1032弄岐山村111號的家中,此地位于公共租界。這是一座三層單開間連體別墅,產權原歸屬章樂山,章因故變賣后仍以返租的形式居住在二樓。錢均夫到上海之初借住在二樓章家,他定期繳納房租、飯費以及水電費,直到1943年11月租下一樓居住。一樓面積約為40平方米,被隔成一間客廳和兩間臥室,以及廚房和衛(wèi)生間。當時,錢學森正在美國留學,錢均夫的日常起居生活由干女兒錢月華照料。1947年錢學森回國探親期間,曾在此居住過兩個月左右。

總體而言,錢均夫在上海過著平和的寓居生活,即當時報刊中經常提及的“寓公”。平時,他總是身著長衫,留著三綹髯須。好友厲家福(字綏之)的晚輩回憶說,錢均夫給人留下“學養(yǎng)有素、平易近人、和藹可親”的深刻印象。(14)他在上海期間,還經常以“顯念居士”身份參加各種義捐活動,幫助貧弱群體。不僅如此,每當杭州錢氏家族中有生活困難者急需用錢時,錢均夫都會提供幫助,例如支付學費、生活費等。

1956年5月,錢均夫隨錢學森前往北京生活。錢均夫前往北京前,已經由政務院秘書長習仲勛批準并由周恩來簽發(fā)聘任書,聘任為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中央文史研究館成立于1951年,受聘者都是碩學之士、社會名流和專家學者,旨在“敬老崇文”,發(fā)揮他們的文史專長。

錢均夫在北京的晚年生活,無疑是快樂和欣慰的。錢學森、蔣英夫婦經常帶著錢永剛、錢永真去看望他。而錢均夫曾在北京工作近十五年時間,不少老友此時都在北京安度晚年,他們經常走動,聊天敘舊。

1969年8月23日,錢均夫因胃出血醫(yī)治無效去世,享年87歲。9月2日,中央文史研究館在八寶山革命公墓為錢均夫舉行告別會。錢均夫臨終前,有落葉歸根的想法。錢學森依其遺愿,將父親安葬于杭州市茅家埠里雞籠山,與母親章蘭娟合葬。1996年因西湖風景區(qū)改擴建的原因,經錢學森同意,錢均夫和章蘭娟合葬墓遷至南山公墓。錢學森步入晚年后,他在自己臥室里擺放了兩件經過裝裱的物品,其中一件就是父親錢均夫晚年拍攝的半身肖像??梢?,這寄托了錢學森對父親的無盡思念。

圖1-4 1956年4月5日錢均夫文史研究館館員聘任書

圖1-5 1961年中央文史研究館成立十周年紀念會邀請函


(1) 陳仲?。骸侗拘G吧怼笫菚撼闪⒅涍^》,《國立浙江大學校刊》1947年廿周年校慶特刊。

(2) 《浙江同鄉(xiāng)留學東京題名(癸卯三月調查)》,《浙江潮》1903年第3期。

(3) 湖北師范生:《學校制度》,東京秀英舍第一工廠印刷,光緒三十一年三月二十八日,第80頁。

(4) 葛能全:《錢三強年譜長編》,科學出版社,2013年,第5頁。

(5) 黃萍孫:《我所知道的錢學森及其父親》,《浙江日報》1987年10月31日第3版。

(6) 周作人:《知堂回想錄》,香港三育圖書有限公司,1980年,第216頁。

(7) 許壽裳:《紀念先師章太炎先生》,《制言半月刊》1936年第25期。

(8) 《錢均夫致姜丹書函(1960年9月4日)》,原件存姜丹書之子姜書凱處。

(9) 鄭曉滄:《浙江兩級師范和第一師范校史志要》,《杭州大學學報》1959年第4期。

(10) 《命令·一月四日大總統(tǒng)命令》,《申報》1914年1月6日第2版。

(11) 《命令·補錄二十三日大總統(tǒng)策令》,《申報》1915年7月26日第2版。

(12) 《教育部委任令第四六號》,《政府公報》1917年10月6日第619號,第10頁。

(13) 《國語講習所章程》,《教育公報》1920年4月20日第7年第4期。

(14) 厲聲教:《聽父輩談錢均夫錢學森父子逸事》,《鐘山風雨》2013年第3期。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