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輯 懵懂少年時:天生灑脫,豪放,有勁

不因畏難而擱筆:回憶老舍 作者:羅常培,于志恭


第一輯
懵懂少年時:天生灑脫,豪放,有勁

老舍與小楊家胡同

王銘珍

在新街口南大街路東,護國寺街以北,有一條小胡同,叫小楊家胡同,它從前叫小羊圈胡同。別瞧胡同小,不起眼兒,可它在京城卻是大有名氣的。

您看過老舍先生的名著《四世同堂》嗎?它的主人公就住在小羊圈胡同。主人公是虛構(gòu)的人物,可小羊圈胡同卻是真有其地的,光緒年間出版的北京地圖此處標(biāo)注為羊圈胡同,因同別處羊圈胡同重名,遂改為小羊圈胡同。

小羊圈胡同是一條很特別的胡同。它不像北京通常的街道那樣橫平豎直,而是彎彎曲曲拐了五道彎。它的形狀像一個歪脖葫蘆,整條胡同長不過百米,是由葫蘆嘴、葫蘆脖、葫蘆胸、葫蘆肚四個部分組成。胡同開始處寬不足1.4米,直到進入葫蘆胸和葫蘆肚部分,才寬闊起來,也才有了人家,總共有10個門牌。有些住房還依然保持著清朝的風(fēng)貌:清水脊的門樓、街門上的六角門鈸、門墩上的石獸以及整整齊齊的舊式四合院。

老舍先生早年曾在小羊圈胡同8號居住過,老舍故居位于葫蘆肚,街門坐南朝北,磚木結(jié)構(gòu),青磚灰瓦。進院是倒下臺階,院子不大,有一棵大棗樹和一棵臭椿樹。老舍先生說:“小羊圈,說不定,這個地方在當(dāng)初或者真是個羊圈。”并且說“葫蘆胸,葫蘆肚”大概就是羊圈。

19世紀(jì)末20世紀(jì)初,小羊圈胡同里是下等人居住的地方。時隔不久,葫蘆肚小空場的兩棵大槐樹下,就有一個集市,集市一過相當(dāng)安靜。夏天,槐樹上垂絲而下的綠槐蟲在微風(fēng)中打著秋千,偶爾招來一兩個孩子,觀看它們吐絲表演;冬天,寒冷的北風(fēng)卷著枯葉敗草呼嘯而過,往每家窗臺上送幾堆灰褐色細(xì)土摞起來的小包包??請鲋?,難得看見幾個人影。光緒二十五年(1899)二月二日晚,老舍就誕生在小羊圈最靠東南的一個小院子,一個屬滿族正紅旗下的貧苦家庭里,當(dāng)時家人為他起了一個相當(dāng)喜慶的名字——舒慶春,表示慶祝早春到來的意思。

14歲之前,舒慶春一直住在小羊圈胡同。他早年喪父,母親沒有奶水,靠往漿子里加一點糕干把他喂大。母親和小姐姐一天到晚忙著替人家做活洗衣服。孤獨、寂寞和清苦伴隨著他的整個童年。小羊圈和小羊圈東南角上那個小院子便是他的活動場所。院外的大槐樹、院內(nèi)的石榴樹和歪歪擰擰的棗樹是他不會說話的好伙伴。他沒有玩具,南屋里翻出來的染紅顏色的羊拐和幾個磕泥餑餑的模子成了他僅有的寶貝,小羊圈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都成了他生命的一部分,深深地融進他的血液里,以至多少年后,無論在哪里,只要一閉眼,小羊圈和那個小院子就真切地回到眼前。他永遠(yuǎn)忘不了貧苦的童年和可敬可愛而又可憐的親人。

小羊圈胡同給老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為他后來的寫作奠定了基礎(chǔ)。在老舍先生的作品中,至少有三次把小羊圈和誕生地的小院子寫了進去。最早的一次是1937年,《小人物自述》;第二次是1944年,《四世同堂》;第三次是1962年,《正紅旗下》。老舍讓作品中的人物把小羊圈當(dāng)做地理背景和活動舞臺,演出一幕又一幕20世紀(jì)上半葉苦難屮國的悲壯史劇。

追憶往事常常能寫成好小說。正如老舍先生自己所說:“我們所最熟悉的社會和地方,不管是多么平凡,總是最親切的?!庇H切,所以產(chǎn)生好的作品。在老舍先生筆下,小羊圈胡同被勾畫得十分形象?!捌罴业姆孔幼湓谖鞒亲o國寺附近的小羊圈……它不像一般的北平的胡同那樣直直的,或略微有一兩個彎兒,而是頗像一個葫蘆,通到大街去的,是葫蘆的嘴和脖子,很細(xì)很長,而且很臟,進了葫蘆脖子,便是葫蘆腰,還有葫蘆肚?!?/p>

小羊圈和那所小院里的一切,包括每一間房屋的陳設(shè),在老舍作品里都有詳盡的描述。一只暖瓶或一口水缸,放在什么位置,是什么樣子,都有確切交代和精彩的記述,“在夏天,什么地方都是燙手的熱,只有這只水缸老那么冰涼的,而且在缸肚兒以下出著一層涼汗。一摸好像摸到一條魚似的,又涼又濕”。小楊家胡同8號這個院子是東西長,南北短,房子不多,老舍童年所居住的是北屋三間中靠東頭的一間。

老舍先生說:“除了我這間北房,大院里還有二十多間房呢?!薄按蠹乙娒嬲泻袈暋粤藛幔俊钢蜌?;不說呢也沒什么,因為大家一天到晚為嘴奔命,沒有工夫扯閑話兒。愛說話的自然有啊,可是也得先吃飽了。”

老舍先生特別敬愛他的母親。他在《我的母親》一文中說:“母親生在農(nóng)家,所以勤儉誠實,身體也好?!彼黾薮蟾攀呛茉纭@仙嵊腥齻€哥哥,四個姐姐,但能長大成人的,只有大姐、二姐、三姐,二哥與老舍。老舍是“老”兒子,生他的時候,母親已經(jīng)41歲,大姐和二姐都已出了閣。為家人的衣食,母親要給人家洗衣服、縫補或裁縫衣裳。在老舍的記憶中,母親的手常年是鮮紅微腫的。白天,她洗衣裳,洗一兩大綠瓦盆,她做事情絲毫不敷衍,就是屠戶們送來的黑如鐵的布襪,她也給洗得雪白。她與三姐抱著一盞油燈,還要縫補衣服,一直到半夜。她終年沒有休息,可是在忙碌中她還把院子屋中收拾得清清爽爽。桌椅都是舊的,柜門的銅活久已殘缺不全,可是她的手老使破桌面上沒有塵土,殘破的銅活發(fā)著光。院中,父親遺留下的幾盆石榴與夾竹桃,永遠(yuǎn)會得到應(yīng)有的澆灌與愛護,年年夏天開許多花。

老舍先生童年的家境十分清貧,他說:“幼年時,中秋是很可喜的節(jié),要不我怎么還記得清清楚楚那些兔兒爺?shù)臉幼幽兀坑小脙籂敗?,這個節(jié)必是過得十二分來勁。”新年最熱鬧,也最沒勁,自從一記事兒起,家中就似乎很窮。爆竹總是聽別人放,他們自己是靜寂無喧嘩。記得最真的是家中一張《王羲之換鵝》圖。每逢除夕,母親必把它從神秘的地方找出來,掛在堂屋里,姑母就給說個故事。到如今還不十分明白這故事到底有什么意思,只覺得“王羲之”三個字倒很響亮好聽。后來入學(xué),讀了《蘭亭序》,老舍告訴先生,王羲之是在他的家里。

老舍先生在小羊圈胡同度過了難忘的童年,現(xiàn)如今這條胡同仍基本保持清末民初的風(fēng)貌,一如舊觀,自然幽靜。

在老舍先生心目中,小羊圈胡同讓他印象深刻,清貧的童年生活使他終生難忘。他這樣描述當(dāng)年家里的貧苦情景,“夏天做飯的菜往往是鹽拌小蔥,冬天是腌白菜幫子,放點辣油”;“夜晚遇到暴雨,通宵不敢入睡,以免破舊的屋棚下塌時同歸于盡”。幼小的他還得隨時幫母親干些零活,艱辛的生活,催他早熟,他更懂得人情世故,更珍惜人間溫情,磨煉出看似隨和實則剛烈的性格,養(yǎng)成他以社會底層的眼光和標(biāo)準(zhǔn)觀察世界,判斷是非和決定愛憎。小羊圈胡同的歲月,給他后來的文學(xué)創(chuàng)作留下了鮮明的印記。

他在西直門內(nèi)大街高井胡同小學(xué)讀書時,天真活潑,灑脫豪放,有勁,把力量蘊蓄在里面而不輕易表現(xiàn)出來,有時也淘氣,被老師打斷了教鞭,疼得眼淚在眼睛里亂轉(zhuǎn),也不肯掉下一滴淚珠兒或討半句饒。1912年小學(xué)畢業(yè),靠著一位慈善家的好心,他先入北京三中,初中畢業(yè)后考入了北京師范學(xué)校。在校時,他發(fā)奮讀書,漸漸放射出光芒,宣講課常常見他演說,辯論會中十回有九回優(yōu)勝,再加上文學(xué)擅長,各種學(xué)科都好,一躍就成了校長最得意的弟子。1918年他17歲時,師范學(xué)校一畢業(yè),就當(dāng)了方家胡同小學(xué)的校長。三年考核,品第特優(yōu),由學(xué)務(wù)局派赴江浙考察教育。1920年遂晉升為北郊勸學(xué)員,多次考察北郊地區(qū)的小學(xué)和私塾。在此期間,他還參加了教育部通俗教育研究會、京師私立小學(xué)教師國語補習(xí)會等團體,熱心教育改革。1922年到天津南開學(xué)校中學(xué)部教書,次年到北京教育會任文書,同時在第一中學(xué)兼課,并在燕京大學(xué)讀書。1924年經(jīng)友人推薦,到英國倫敦大學(xué)東方書院講授漢語和中國文學(xué)。在此期間,他陸續(xù)寫了三部小說:《老張的哲學(xué)》《趙子曰》和《二馬》。

1929年,老舍結(jié)束了在英國的教學(xué)工作,繞道法、德、意等國回國,還在新加坡一所華僑中學(xué)教了半年書。1930年,他的童話作品《小坡的生日》發(fā)表,這年春天回到祖國。同年7月,到齊魯大學(xué)任教,1934年改任山東大學(xué)教授。教學(xué)之余,他繼續(xù)寫了《大明湖》《貓城記》《月牙兒》和《駱駝祥子》。老舍說過:“我能描寫大雜院,因為我住過大雜院。我能寫洋車夫,因為我有許多朋友是拉車為生的?!?946年3月,老舍應(yīng)美國國務(wù)院邀請赴美講學(xué),一年期滿后,繼續(xù)旅居美國。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0月13日,老舍啟程回國,定居北京。從此,他以極大的熱忱從事創(chuàng)作和文藝曲藝的改革,歌頌新生活,歌頌新中國。他回國后的作品話劇《方珍珠》和《龍須溝》,標(biāo)志著老舍創(chuàng)作新的里程碑。特別是《龍須溝》,鞭撻舊社會,謳歌新社會,形象地反映了“人民政府為人民”的真實感人情景,老舍因此榮獲北京市政府授予的“人民藝術(shù)家”的光榮稱號。他被推選為全國文聯(lián)副主席、中國作協(xié)副主席和北京文聯(lián)主席。老舍熱愛北京,熱愛西城,他寫的《紅大院》《女店員》《全家?!贰恫桊^》《神拳》《正紅旗下》等,都是以北京為背景的。從《龍須溝》到《茶館》是老舍創(chuàng)造的高峰期。1966年8月24日,老舍含恨自沉于北京德勝門外太平湖。他在這里找到了自己的歸宿,太平湖同他的母親在西直門內(nèi)一處住所僅有一城墻之隔,他是來此尋找他的慈母來了。老舍生在西城,學(xué)在西城,事業(yè)之始也在西城,他對西城,有著特殊深厚的感情。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