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雷恩古堡與世界最熱的沙漠

左伊朗 右中國:余粟哈梅德的愛情傳奇 作者:劉東平 王凡 著


雷恩古堡與世界最熱的沙漠

終于到達了克爾曼省的首府克爾曼,這里曾留有馬可波羅的旅行足跡。

克爾曼老城是波斯通往印度的門戶要地,公元3世紀的薩珊王朝時期,便在此修建了防御性的堡壘。公元7世紀,波斯被阿拉伯帝國征服,克爾曼大部分居民都成為穆斯林。當公元13世紀馬可波羅來到這里時,這座城池已是連接波斯灣地區(qū)與中亞的重要貿(mào)易中心了。

500多年后,卡扎爾王朝的阿格哈汗攻入克爾曼城,為報復(fù)城中民眾頑強抵抗6個月而不投降,殘酷殺戮了全城男性居民,使婦女兒童淪為奴隸,整個城市毀于一旦。今天的克爾曼城,是19世紀時于老城的西北面重建的。

其實,克爾曼省最具魅力的景點,是比克爾曼古城歷史更為悠久的巴姆古堡。那里有全世界最大規(guī)模的土坯建筑群,其中還保存有2500年前的拜火教火祠,以及距今1100年的清真寺等等。經(jīng)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批準,巴姆古堡成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之一。

然而,2003年12月26日的一場大地震,將巴姆古堡夷為一片廢墟,后經(jīng)修舊如舊的復(fù)原,才讓昔日情景重現(xiàn)于游客的眼前。由于余粟他們來克爾曼旅游時,巴姆古堡還在恢復(fù)修建中,所以他們參觀的是巴姆古堡的微縮版——雷恩古堡。

雷恩古堡

雷恩古堡,位于從克爾曼城前往巴姆古堡的途中。雷恩古堡方圓只有二三公頃,僅僅為巴姆古堡的1/8,但它依然是世界第二大土坯建筑群。雖然距巴姆古堡僅有大約160公里,但它在2003年那場地震中卻沒有受到多少損毀,當然這也許還和20世紀90年代的修葺不無關(guān)系。

走進這座土坯建筑群,但見巷道地堡交錯排列,早期的風塔暗井痕跡猶存,讓人依稀觸摸到古遠年代的波斯。經(jīng)導(dǎo)游的指點,才看出了城堡內(nèi)富人區(qū)、窮人區(qū)、廣場和交易區(qū)的分布。平民區(qū)在城門入口處,富人區(qū)在靠近城樓的廣場邊,廣場是城堡的政治和社會活動中心。倘若不經(jīng)導(dǎo)游的指點,真如走進了陳年迷宮,在混沌中摸索不出名堂。

古時,這一帶波斯人的住房很簡陋,即使是在富人區(qū),房屋也沒有門窗,一個頂棚,三面墻壁,一面空對著庭院。如同涼棚一般的構(gòu)造,顯然應(yīng)該和沙漠地區(qū)的高溫酷熱有直接的關(guān)系。許多房屋的頂部猶如蒙古包的頂,是半圓形的。

在一座經(jīng)過修葺的拜火教火祠內(nèi),導(dǎo)游簡單介紹了波斯早期的國教瑣羅亞斯德教,也稱拜火教。該教以光明的象征“火”為崇拜對象,是神的造物中最高和最有力量的物質(zhì)?;鸬那鍍簟⒐廨x、活力、銳敏、潔白、生產(chǎn)力等象征神的絕對和至善,而對火的禮贊是教徒的首要義務(wù)。

拜火教徒極少建神廟,也不造神像,舉行儀式的所謂“火祠”,也就是一個比普通住宅更高大一些的房子。房間中間是燃火圓塘,四面是平臺。拜火教的祭祀雖說有較多的繁文縟節(jié),但通常的禮拜儀式并不復(fù)雜,參加者們就是圍著火塘舞蹈。舞蹈的動作,都是在作戰(zhàn)時擊殺敵人的基本動作,揮刀劈砍、拉弓射箭、持盾抵擋……舉行儀式,實際上就是男子們進行強壯體魄,熟悉擊殺的訓(xùn)練。

雷恩古堡

登上城墻高處,眼前才豁然開闊。四方城內(nèi)密布的土坯建筑群盡在眼底,蜿蜒的城墻上插著仿舊的旗桿,讓人聯(lián)想到當年旌旗獵獵的氣勢。

據(jù)某些史書記載,150多年前,雷恩古堡就已沒有人煙蹤跡,它寂寞地凸立于荒漠之上,映襯著遠方橫亙的雪山。此情此景,讓人不由想起陳子昂的《登幽州臺歌》:“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滄海良田,阡陌荒野,確實會牽出心頭一縷往事不可追的情愫。

從雷恩古堡再往深處行約100公里,就來到了盧特沙漠的腹地。在雷恩古堡,余粟看到的是人工造作;而這里,則是大自然在更為漫長的時間里鬼斧神工雕琢的另一番景致。它也如同城堡的土坯建筑一樣,棋布在廣漠無垠的沙海之上,像極了中國新疆準噶爾盆地的魔鬼城。

在世界聞名的大沙漠中,盧特沙漠原本排不上什么名次,之所以能夠出名,在于它有著獨特的出眾之處——它占據(jù)著地球的一極,是世界最熱的地方。

盧特沙漠邊緣地帶

盧特沙漠部分地貌與新疆準噶爾盆地的魔鬼城相似

曾經(jīng),人們對地球上的最熱之地眾說不一。有人認為是利比亞的阿濟濟耶,那里曾創(chuàng)下攝氏57.8℃的最高紀錄;后來,人們在1913年又測到美國加州的死亡山谷達到了攝氏56.7℃,被列為第二。再后來,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衛(wèi)星監(jiān)測到新的紀錄,地處伊朗中南部的盧特沙漠達到過攝氏71℃的高溫。

盧特沙漠面積約480平方公里,因為熾熱而被人們稱為“烤熟的小麥”。這里有大片的地表被黑色的火山熔巖所覆蓋,因此容易吸收陽光中的熱量,成為地球上的最熱之地。

經(jīng)過伊朗的魔鬼城,在沙漠的更深處,大家見到了大漠通常的金黃色。余粟和其他伊朗青年一道,爬上沙丘,沖沙,滑沙,在柔軟的沙地上撒歡,呼喊雀躍。哈梅德和姑娘們蒙上紗巾,擺出各種造型,留下人與沙漠的影像。

在這世界最為炙熱的地方,青年們的內(nèi)心,也不乏熱烈。入夜后,大家圍著篝火,烤肉、唱歌、跳舞。終于熬到了凌晨5點,一夜未眠的團友們又攀上高高沙丘,迎接新一輪火紅的太陽,從沙海中冉冉升起,場景蔚為壯觀。

走過雷恩古堡,看過盧特沙漠輝煌的日出,余粟第一次感受到了生命的渺小與珍貴,在浩瀚天地和悠久歷史面前,個人就像是一顆顆微小的沙粒。然而,正是這一顆顆微小真實的沙粒,才匯聚成大漠無垠!才連綴起大漠延綿續(xù)存!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