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禹錫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洛陽(今河南洛陽)人,一作彭城(今江蘇徐州)人。貞元九年(793)進士,授監(jiān)察御史。參加王叔文集團變法,失敗后,貶朗州司馬,后又任連州、夔州、和州刺史。晚年入朝,官至檢校禮部尚書兼太子賓客,故世稱劉賓客。詩文俱佳,涉獵題材廣泛。文以論說文成就最大。其詩注重有益社會,鋒芒較顯。懷古之作,亦具特色。善于吸收民歌影響,創(chuàng)作許多《楊柳枝詞》、《竹枝詞》,清新活躍,開拓了中唐以后詩歌新領域。有《劉夢得文集》。
陋室銘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773];水不在深,有龍則靈[774]。斯是陋室,惟吾德馨[775]。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776],往來無白丁[777]??梢哉{(diào)素琴[778],閱金經(jīng)[779]。無絲竹之亂耳[780],無案牘之勞形[781]。南陽諸葛廬[782],西蜀子云亭[783]??鬃釉疲骸昂温?span >[784]?”
說明
銘原是古代刻在器物或碑石上的韻文,用以策勵自己或頌揚他人,后來演變成一種獨立的文體。劉禹錫的陋室,建于他貶職和州期間。他在此著書撰文,吟詠詩章,沉浸在逸趣雅興的精神世界里,這篇文章反映的正是這一側(cè)面。文章以山水神龍取興,接以環(huán)境景物之幽靜、往來朋友之高雅、獨處室中之自得。最后與歷史名人作比附,從而突出了陋室不陋、有德為馨的主旨,表現(xiàn)了自己不同流俗的生活情趣與高潔品性。全文篇幅短小,但內(nèi)容充實。采用對偶句式,以富有節(jié)奏的音樂性貫串全文,使文章顯得輕靈而瀟灑,精簡而深邃。
集評
吳楚材曰:陋室之可銘,在德之馨,不在室之陋也。惟有德者居之,則陋室之中觸目皆成佳趣。末以“何陋”結(jié)之,饒有逸韻。
——清·吳楚材等《古文觀止》卷七
李扶九曰:小小短章,無法不備。凡銘多自警,此卻自得自夸,體格稍變。起以山水喻引,則來不突;末引古結(jié),則去不盡。中間室中景、室中人、室中事,布置層次。末引“何陋”之言,隱藏“君子居之”四字在內(nèi),若全引便著跡,尤見其巧處。
——清·李扶九《古文筆法百篇卷三·一字立骨》
余誠曰:起首四句,興起室以德重意,“惟吾德馨”一語,道盡陋室增光處,最為簡要。以下皆言吾德之能使陋室馨也。是故苔痕草色,無非吾德生意。談笑往來,無非吾德應酬,調(diào)琴無絲竹亂耳,閱經(jīng)無案牘勞形,愈不問而知為吾德舉動矣。吾德之能使陋室馨者如是。雖以是室比諸葛草廬,子云玄亭,無多讓焉。末引何陋作結(jié),而誦法孔子,其德又何可量耶。室雖陋亦不陋矣。至其詞調(diào)之清麗,結(jié)構(gòu)之渾成,則文雖不滿百字,自具大觀。
——清·余誠《重訂古文釋義新編》卷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