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中國的召喚]
何者謂之幾,天根理極微。
——邵雍,《冬至吟》,出自《伊川擊壤集》,11世紀
記得我還很小的時候,曾對著父親寫的一本關(guān)于中國的書出神。封面上用大寫字母印著父親的名字,顯得格外雄偉。我已記不得那時我是否還看過他寫的其他書,只記得這一本。
我之所以能記得它,或許是因為它的封面色彩鮮艷、畫面獨特:上面印著父親——雖然很年輕,但也不難辨認——與他的朋友雅克·埃貝爾(Jacques H bert)。正是他們的旅行促成了那本書的誕生。而那本書的標題也讓我摸不著頭腦:《紅色中國的兩位天真漢》(Two Innocents in Red China)。
誰天真?
加拿大的孩子是在沙坑里知道中國的,那是一個只要他們一直往地底挖就會到達的地方。當他們知道“10億”這個概念的時候,他們也會了解中國,因為別人會告訴他們,中國有10億多人。10億多人!
我自己則與中國有著另一種羈絆。中國是個地方,這個概念,自我還在母親腹中時就伴隨著我:我的父母在1973年10月到訪中國,而我出生于是年12月。娘胎里,在中國!——這對一個蹣跚學(xué)步的孩子來說,意義非同一般。
當我和兄弟們還是小孩,沒有獨自旅行過時,父親曾對中國西藏進行過為期一個月的訪問。這是我們出生后他離家時間最長的一次。在出發(fā)前,我們問他為什么要去,他說因為他從沒去過西藏。
多么不可思議的答案!也許有一天我們也會去,因為我們也沒去過那里。
這是他第一次長時間遠離我們,所以他的旅行也讓我魂牽夢縈。當他歸期將至,我們的心情也愈發(fā)激動?;貋砗蟮乃褡兞藗€人,他的外表和氣息都與原來略有不同。他的胡子長長了,皮膚曬黑了,還帶著一股奇妙的活力。他渾身散發(fā)著一種力量,比平常更加積極和活躍。他的眼睛里仿佛還映射著他之前見到的風景,而他的身體也擺出了迎接它們的架勢。
這是個煥然一新的父親,不再像原來那樣只充滿耐心和愛意,而是像一個漫游了世界的自由精靈,一個獨行的旅人,一個觀察萬物的人,一個擁有秘密知識的人。
他帶回來的紀念品也在我心中留下了印記:藏香、轉(zhuǎn)經(jīng)筒、描繪山巒的畫軸、哪吒大戰(zhàn)孫悟空的連環(huán)畫、色彩絢麗的京劇臉譜和木劍。
對我來說,旅行就是去那些從沒去過但需要去的地方,帶一些奇妙的東西回家,使內(nèi)在和外在都發(fā)生變化。我開始明白父親說的他曾經(jīng)周游世界,去過100個國家是什么意思;開始感受旅行的塑造力,了解旅行的意義。我開始成為一個旅行者,至少在我心中是如此。
知識、旅行和中國在我心中混作一團。我隱約感覺到,旅行帶有一種精神屬性,始于內(nèi)心的需求。我想,人在出發(fā)前可能是無知的,但在歸來后肯定會有所改觀。我們心中充滿到什么地方去的愿望(乃至需求),因為未曾踏上的土地是吸引我們心靈的黑洞。因此,中國就像一座矗立著的關(guān)隘。我在童年時對它的認識、我父親的書、我在娘胎里的旅行,給我留下的謎題多于答案。
我父親原來從政,為了能有更多的時間與孩子相處,他選擇了退休。這發(fā)生在我父母離婚后不久。我母親再婚后定居在渥太華(Ottawa),開始了遠離聚光燈的愉快新生活。與此同時,父親帶我們搬到了他的家鄉(xiāng)蒙特利爾(Montreal),他想讓我們在那兒上學(xué)并打算讓我們見識到世界的多姿多彩。在20世紀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的幾年的暑假里,我們和他一起游歷了多個“世界大國”。我和兄弟們雖然年齡尚小,還不能自己出行,但足以理解耳聞目睹的一些事情。
我們旅行的時間有限,所以把目的地定在了冷戰(zhàn)時期定義的大國,即聯(lián)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1984年夏,我們來到了旅行的第一個目的地——蘇聯(lián)。我們的漫游從莫斯科開始,向南到達高加索山脈(Caucasus Mountains),至東到達東西伯利亞深處的阿穆爾河(Amur River,今為歐洲人對黑龍江的稱呼)。第二年,我們?nèi)チ宋覀冏嫦鹊墓释粒悍▏?、英國和愛爾蘭。我們租車穿越這些古老的國度,在經(jīng)濟型旅店過夜、吃早餐。
1988—1989年間的冬天,我們打算把暑期旅行的目的地定在中國。在變革期間游歷中國,這個想法讓我激動不已。連我那一向冷靜的父親都因為這些事件,以及它們可能對暑期旅行產(chǎn)生的影響而愈發(fā)興奮。
在此之前,他已去過中國幾次。第一次是1949年,在共產(chǎn)黨軍隊最終擊潰蔣介石的國民黨軍隊的殘余,將他們趕出其在上海最后的據(jù)點之前。他曾在中國目睹了巨變帶來的陣痛,這次他或許有機會見證中國歷史上的另一場大變革。
1989年,那年我15歲,我興奮的原因不只是渴望見證歷史。那時的我和現(xiàn)在的我都相信,世界屬于那些能把握它的人,而且,每一代人都要重新把握世界。
在我的記憶中,父親向我們講述過他在世界各地的冒險經(jīng)歷。他講過自己曾遭遇海盜和劫匪,甚至穿越戰(zhàn)區(qū)和無人區(qū)。因此,一個處在動蕩中的地方,或許能讓我展開我所渴望的冒險生活。
但我們的中國之行還是延期了。
直到下一個春天,我才開始提議再次規(guī)劃行程。而我的父親還是有所顧慮。“這意味著光顧一個與加拿大斷絕了所有往來的國家?!彼f。
“那怎么了?我們又不是外交官。這是一次退休政客和他家人的私人訪問,沒有任何其他意義?!蔽艺f。
“中國人可能不這么認為?!彼f。
最后,我獲得了辯論的勝利,我們終于要去中國了。父親心里或許明白,如果這次不去,我們可能就再也沒有機會以家庭為單位去了。我16歲,哥哥18歲,弟弟已經(jīng)開始覺得加拿大的荒野比跟父兄遠渡重洋更有吸引力。不久的將來,我們就要各自分頭旅行了。
回想當時,我意識到這一點可能給父親帶來了孤獨感。他總是鼓勵我們走向世界,去尋找挑戰(zhàn)、探索奧秘,但他對我們成長的速度毫無準備。也許他感覺到自己能夠教育我們或者參與我們學(xué)習(xí)的時間已經(jīng)所剩無幾。中國就是這樣一個地方,它教會了他很多東西,也能夠給他的孩子造成深刻而持久的影響。
如我父親所料,中國方面出于安全考慮,不允許我們獨自旅行。
因此,在中國方面的主持下,我們踏上了被精心安排的私人旅程。我們游歷了很多地方,但處處都有導(dǎo)游。在一個又一個官員的接待下,我們穿越了中國,所到之處必有一名外事部門的官員和一名翻譯隨行。這樣的旅行既罕見又呆板。
在我父親最想看的東西中,有中國充滿神圣氣息的群山。他還說想坐火車穿過川西高原,到達喜馬拉雅山脈位于云南省的亞熱帶山腳。
我記得自己不是很明白神圣的群山是什么意思。我的腦海里浮現(xiàn)出家里的畫卷上描繪的高聳入云的峭壁,浮現(xiàn)出美猴王偷取蟠桃的玉帝天宮。
我們最終攀登了其中的兩座名山。離開首都北京的第一站就是泰山,這顯然是名山中最著名的一座。它矗立在平原上,以至于當我們靠近時,能夠像看模型一樣一覽它的全貌。遠遠看去,山間眾多廟宇就像點綴在一幅巨大的藍綠畫上的白點。一想到當天就能登上它的頂峰,我興奮不已。
但到了泰山腳下后我們得知,導(dǎo)游低估了父親的體力,并安排我們乘坐纜車登山。父親提出了異議,他們很快達成了一個折中方案:我們從服務(wù)區(qū)沿著一條山路開車到半山腰,剩下的路程可以步行。
在北京時的條條框框讓我和我的兄長積累了太多的剩余精力,登山是把它們釋放出去的機會。在一座幾乎已經(jīng)變成集市的廟里,焦躁的我們注意到,在柵欄邊幽深的小屋里冒出一個奇怪的老道士。他看上去有100歲了,似乎得了白內(nèi)障,看不清東西。他身裹藍黑色的道袍,弓著背,皮膚上有斑點,稀疏的胡須有半米長。他身上散發(fā)著尿和草藥的味道。一時間,我們對山里的這位老人產(chǎn)生了敬畏之情,但在登山使命的召喚下,我們很快就把注意力轉(zhuǎn)回到石階上,重新開始疾速登攀。
近乎光禿的山頂上風很大,幾座廟宇散布其間。在等待父親的過程中,我們變得躍躍欲試,準備開展更多的活動。賈斯廷(Justin)和我很快就醞釀了跑下山和其他人在山下會合的計劃。下山的路一開始十分險峻,石階又窄又陡,我們側(cè)身用小碎步往下走。越往下,山體越平緩,臺階和狹窄的平臺開始交替出現(xiàn)。于是我們跳著向下走,一次跨過多級臺階。我們在平臺上沖刺,跳過一級又一級臺階。我們感覺自己不可思議,肯定打破了什么紀錄。
玩鬧著下山的我們并不知道自己的行為會對身體造成什么傷害。在數(shù)小時后,當我們回到旅館時,麻煩就來了。在旅館餐廳吃晚飯時,賈斯廷和我?guī)缀跆Р黄痤^來,也很難把筷子送進嘴里。我們渾身發(fā)抖,兩腿僵硬,不時抽搐,一回到房間就睡著了。
第二天早晨,我?guī)缀鯚o法起床。我的雙腿硬得像木頭,無法彎曲;背部也是僵硬的,不能伸展。我去找我哥哥,發(fā)現(xiàn)他也是一樣的處境,不過剛跟父親吃完早飯回來,而父親還在餐廳不太高興地等著我。于是,我一步步挪向餐廳。為了我自己,也為了轉(zhuǎn)移父親的怒火,我決定幽默處理,拿自己的窘境開玩笑。
當天晚些時候,當賈斯廷和我一瘸一拐地從這里走向某個旅游景點的時候,父親把我們拽到一邊,說:“小子們,你們千萬記住,中國人以前通常把西方人當成蠻夷。小心著點,看看你們是不是給了他們這么想的理由。”
后來,我成了真正的旅行者,穿越戰(zhàn)區(qū)和無主的荒地。中國一直在我視野的盡頭,而我對這個遙遠的身影的召喚一直置若罔聞。我聽說它正在發(fā)生劇變,但自覺還沒有做好拜訪的準備。我曾經(jīng)是個蠻夷,蹩腳的旅行技術(shù)還配不上它。旅行還要延后。
我傾向于那些遙遠而被誤解的目的地,那些我能淡入淡出的地區(qū)。為了見識奇風異俗,我去過利比里亞的耶凱帕(Yekepa),馬里的泰薩利特(Tessalit),馬達加斯加的馬魯安采特拉(Maroantsetra),坦桑尼亞的恩加利米拉(Ngalimila),以及巴布亞新幾內(nèi)亞的馬普里克(Maprik)。我挑選的是那些幾乎沒人想要造訪的地方。這些小地方曾上演過大戲,也曾發(fā)生過奇妙的事情,我希望借此經(jīng)歷增長智慧。與此同時,中國依然遙遠,被神秘和疑云籠罩,它巨大、多難、刻板、樸素,但它也從未停止對我的召喚。
1998年,一位新聞主編問我能否接受一份他所屬機構(gòu)駐北京辦事處的全職工作。這著實具有誘惑力:成為新中國的早期見證人,學(xué)習(xí)它的語言,把自己的名字留在有分量的地方。但我仍不想跨過這道關(guān)隘。時間的車輪轉(zhuǎn)動得太快,我的父親年事已高,身體每況愈下,沒有什么比待在他身邊更重要。我要像他以前照顧我一樣照顧他,陪他走過人生的最后一段旅程,或許還能回報給他一些他曾對我們付出的愛。
2005年,上海的一家出版社出版了先父和雅克·埃貝爾在華行記的中譯本,并邀請我和雅克參加在上海舉辦的發(fā)布會。因此,帶著這本有趣的小書,我終于再次造訪了中國。
我簡直認不出這是自己曾在1990年到過的地方。我決定把這次短暫的旅行當作我未來幾年多次訪華旅行的第一站。我下定決心,要了解中國。
如今,這個國家的飛速發(fā)展和日益增強的國際影響力是有目共睹的。中國現(xiàn)在是世界超級大國,它對資源的需求和驚人的生產(chǎn)能力改變了世界經(jīng)濟。中國不再是那個神秘、偏遠、無法靠近的窮鄉(xiāng)僻壤,如今的它,每天都在創(chuàng)造財富。無畏的探險者已不復(fù)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平凡的商旅和行腳的游人。
但中國仍不是個易于了解的地方。每天都有成千上萬的人在這個國度漫步,欣賞眼前的風景。我們沿長城行走,我們贊嘆紫禁城的宏偉,我們沿長江而下。我們的生活里充斥著中國制造,但還是難以理解這個地方到底意味著什么。
中國的幽深令觀者沮喪,它是最為深邃的地方。它迅速而猛烈地變化著,對本國人都不曾停步,遑論外國人。雖然并不危險,但它還是令人難以招架。
異邦的國土都是謎,讓初來乍到的游人陷入一種無知的孩童狀態(tài),迫使他們重新學(xué)習(xí)溝通與行動的基本規(guī)則。在一些地方,這種異化反應(yīng)相對溫和;但在中國,反應(yīng)就極為強烈。它的疆域、行事的風格、與西方的隔閡讓它的謎尤為難解,每一條線索都難以察覺。
語言則是另一個障礙。若想仔細探究中國和它的人民,我首先需要一名翻譯。2006年夏,我聯(lián)系到一位曾在中國生活數(shù)年的老同學(xué)德里克(Deryk),并讓他面試了幾名我四處搜羅來的候選人,條件是英語口語好、外向、聰明、有幽默感。
在幾次面試之后,他推薦了一位名叫薇媛的年輕女士,她曾在中國最好的大學(xué)學(xué)習(xí)人文學(xué)科,曾在中國的一些偏遠地區(qū)進行過艱苦的旅行,也曾在數(shù)個外國機構(gòu)做過翻譯。德里克還說她有幽默感,興趣遠在賺錢之上。在幾封簡短的電子郵件交流后,直覺告訴我,她對西方人的想法有所了解——這對與我這樣的人打交道來說,是必要的。
我對自己的性格感到擔憂。我感覺自己仍然是個鄉(xiāng)巴佬;是個聒噪的、武斷的家伙;是那個在泰山輕佻冒進、弄傷自己的孩子,從不注意自己剛跳過的石階,看不見其中傾注的心血,也聽不見它們所蘊含的祈禱。
我能在中國停留足夠長的時間,獲得足夠深刻的體驗,并得到一些啟示嗎?我的導(dǎo)游薇媛能夠抵御我私人觀點的狂轟濫炸嗎?她能忍受我急躁的方式嗎?她會不會對我大膽的想法默不作聲,等著看它們自己經(jīng)受考驗?
一想到自己的心態(tài)和行為仍然可能在中國造成麻煩,我就感到畏懼。但對先父和他教誨的懷念,讓我決定大膽一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