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門秋柳
時已深秋,東郊山色斑斕,棲霞山楓葉如染,然而看看玄武湖畔的柳樹,仍是柳條青青,再過一些日子,隨著冰雪降臨,那柳葉才會漸漸地變黃、變枯,然后落下,回歸大地。于是,想起了“白門秋柳”這四個字。
六朝時,建康城的正南門宣陽門,稱作白門,后來,白門便成了南京的代稱?!鞍组T秋柳”這四個字今天讀起來,仍然很有韻味。如果說“金陵秋柳”或者“南京秋柳”,就不是那么回事了。細細地品味一下:“白”字本來就有慘白、空曠之意;白門,又是六朝時期的稱呼;加上秋柳,更增添了悠遠、冷寂、蒼老的感覺。西風烈,柳條舞,柳葉飄,那是怎樣一派蕭瑟、凄冷的景象?
在中華文化史上,柳樹與文人的關系實在是太密切了?!拔粑彝?,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睆摹对娊洝烽_始,柳樹就已經進入到詩的意象中。詩歌史上,寫柳樹的詩歌簡直是多如牛毛。好的詠柳詩比比皆是。加上古人賦予了柳樹與離別之間的特殊含義,使得柳的意象在古典詩詞中極為多見。古人寫柳樹,多寫春天的柳樹,寫綻出新葉的柳樹,寫風中裊娜著的柳樹,寫送別時人們攀折的柳枝,相對來說,寫秋天的柳樹不是太多。但“白門秋柳”這個意象特別引人注目。明清以來很多文人都喜歡寫這個題目。曾幾何時,“白門秋柳”漸漸沉淀成了一個固定的、獨特的詩歌意象。那么,“白門秋柳”為何能成為一個獨特的審美意象呢?
先說說柳樹與白門的關系。
東吳建都之后,建業(yè)城里建有一條專供皇帝使用的苑路,從都城的正門宣陽門到秦淮河岸的朱雀門,十里路的道旁全部栽植了槐、柳。在宮殿御河的兩旁,也都種植了柳樹,當時稱官柳。東吳植樹的傳統(tǒng)被六朝后來的幾個朝代一直承繼著。謝朓有詩:“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逶迤帶綠水,迢遞起朱樓。飛甍夾馳道,垂楊蔭御溝。”宮殿御河兩邊都植有垂楊。宋代詩人楊修之在寫六朝道路時說:“路平如砥直如弦,官柳千株翠拂煙。玉勒金羈天下駿。急于奔電更揮鞭?!彼未娙笋R野亭也有詩:“南城來到北城隅,更北直趨玄武湖。一上雕鞍三十里,兩旁官柳數千株。六朝都邑真如此,舊日咸秦得似無。暑月行人不張蓋,漫天自有翠屠蘇?!边@兩首詩說,六朝都城里大道兩旁都栽種了很多樹,柳樹長得很茂密,大熱天,路旁的行人都不須撐傘戴帽。唐宋以后,盡管南京城市蕭條,但柳樹依然很多。唐代詩人韋莊說,“無情最是臺城柳,依舊煙籠十里堤”,說的是唐代玄武湖臺城附近,植了很多柳樹。南京城東有一條清澈的青溪,楊吳筑城后,青溪淤塞。到了宋代,馬光祖重新疏浚,并且恢復了很多景點,其中有一個景點叫“萬柳堤”,可以想象,那條青溪的大堤有著“春風楊柳萬千條”的美麗景象。南京地處江南,有很多湖泊河流池塘,水邊很適合栽種柳樹。自古至今,玄武湖、莫愁湖、秦淮河的水邊,都會栽種很多柳樹。明清時代,“北湖煙柳”是“金陵四十八景”之一。北湖即玄武湖。
那么,“白門柳”作為一個詞組搭配,是從何時開始的呢?李白根據民歌寫過一首《楊叛兒》,其中寫道:“君歌楊叛兒,妾勸新豐酒。何許最關人,烏啼白門柳。”這首詩脫胎于六朝劉宋時期的樂府民歌《楊叛兒》:“暫出白門前,楊柳可藏烏。歡作沉水香,儂作博山爐?!睒犯窀杩坍嫵隽税组T前楊柳的場景,到了李白詩中,就濃縮成了“白門柳”意象。是什么事物最牽動人心呢?——“烏啼白門柳”。五個字點出了環(huán)境、地點、時間。烏啼,是接近日暮的時候。黃昏時分在戀人相會的地方聆聽烏鴉苦啼,不用說是最關情的了??梢?,最早的“白門柳”與愛情有關。明末清初的詩人龔鼎孳將自己的詞集名之《白門柳》,集中以59首詞的連章形式記錄了他與秦淮名妓顧媚的交往情緣。這里的“白門柳”就借用了愛情的含義。還有很多詩人以“白門柳”為題作詩,比如:“春到江南莫怨遲,秣陵春色總宜詩。柳條為底如人瘦,不比人間有別離。”(陳宗渭《白門柳枝》)“纖纖瘦影繞前江,弱態(tài)迎風舞不停。一縷情絲春綰住,六朝陳夢嗚呼醒?!保ㄍ快印栋组T春柳》)這些詩里的“白門柳”有的與離別有關,有的與傷春有關,有的與懷古有關。
“白門秋柳”的意象又是如何形成的?
先說秋柳。在諸多詠柳詩中,唐代詩人李商隱寫過一首很有名的詠秋柳詩:“曾逐東風拂舞筵,樂游春苑斷腸天。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帶斜陽又帶蟬。”(《柳》)詩人先寫樂游苑上春風蕩漾、百花盛開中的春日之柳,與舞女一道翩翩起舞的盛況。下面兩句陡然一轉,回到眼前,斜陽殘照下,秋柳依依,秋蟬哀鳴,一派肅殺、凄涼的氣氛。這是詩人寫長安秋柳的搖落景象。宋代詞人柳永在《雨霖鈴》中也描繪出一幅“寒蟬凄切,對長亭晚”的凄冷景象,尤其是其中的“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更成了用秋柳來渲染凄清氛圍的經典意象。
六朝滅亡后,隋文帝下令將建康城悉數平毀,建康城幾乎成了一座廢都。唐朝詩人們到了建康后,看到的是衰敗、凄涼的景象。南唐在金陵建立政權,后來很快又被宋代取代。所以,金陵這座城市總是氤氳著一種感傷的氣氛。金陵懷古,便成了歷代詩人們心中的一個情結。秋風中的柳樹,為城市增添了一份凋敝、感傷的情調,在詩人們眼里,這正切合金陵這座城市的感傷氛圍。所以,后代的很多詩人都喜歡用“白門秋柳”、“白門柳”的意象來表達心中的感懷。宋代詩人王安石退居金陵后作詩:“國人欲識公歸處,楊柳蕭蕭白下門?!?/p>
明代詩人高啟《秋柳》:“欲挽長條已不堪,都門無復舊毿毿。此時愁殺桓司馬,暮雨秋風滿漢南。”詩中說,干枯的柳枝,失去了往日那種青翠柔軟、長條低垂的姿色,由眼前的景象聯(lián)想到一個發(fā)生在六朝時期南京附近的典故:東晉大司馬桓溫北伐時經過金城見到自己年輕時栽下的柳樹,已經長得很高大,十分感慨地說:“木猶如此,人何以堪?”于是,“攀枝執(zhí)條,泫然流涕”。這個關于柳樹的故事,后來常常被文人們所引用。
清代詩人王士禎24歲時曾作《秋柳》四首,其中一首云:“秋來何處最銷魂,參照西風白下門。他日差池春燕影,只今憔悴晚煙痕?!闭沁@四首詩讓王士禎聲名鵲起,一時間應和者眾多,連顧炎武也有唱和之作《賦得秋柳》。由于唱和眾多,漸漸形成了享譽當時文壇的文社——“秋柳詩社”。這四首詩其實不是在南京寫的,而是在濟南寫的,但所言的內容卻是六朝事。在王士禎看來,白門的秋柳最愁煞人,最能觸發(fā)詩人的傷感。王士禎還寫過一首《登雞鳴寺》詩:“白門柳色殘秋雨,玄武湖波淡夕陽?!睂懙氖怯曛星锪囊饩?。
經過明清很多詩人的渲染,“白門秋柳”漸漸固定為一個承載了厚重歷史感的意象。盡管意境顯得蕭瑟,但富有詩意。晚清到民國,很多文人都對“白門秋柳”的意象感興趣。比如,蘇曼殊就曾畫過《白門秋柳圖》。金陵名記張友鸞以南京為背景寫有小說《白門秋柳記》。作家張恨水寫有《秋柳詩》:“一時頓覺舞腰輕,憔悴風前畫不成。三月鶯花原是夢,六朝金粉太無情?!碑敶⑽募尹S裳寫有散文名作《白門秋柳》,記述他1943年第一次到南京時看到的蕭瑟、衰敗的景象。
無論是“白門柳”,還是“白門秋柳”,都是積淀了厚重的文化意象的柳。張恨水與南京有過交集,他曾寫過一篇《白門之楊柳》的文章,回憶金陵的柳樹:“南京的楊柳既大且多,而姿勢又各窮其態(tài)……揚子江邊的楊柳,大群配著江水蘆洲,有一種浩蕩的雄風。秦淮水上的楊柳兩行,配著長堤板橋,有一種綿渺的幽思。而水郭漁村,不成行伍的楊柳,或聚或散,或多或少,遠看像一堆翠峰,近看像無數綠障,雞鳴犬吠,炊煙夕照,都由這里起落,隨時隨地里是詩意。”“古廟也好,破屋也好,冷巷也好,有那么兩三株高大的楊柳,情調就不平凡。”張恨水對南京的柳寫得非常到位。在作家眼里,南京的柳,不僅富有詩意,而且富有情調。當代作家劉斯奮的長篇歷史小說《白門柳》,以三大部的篇幅演繹了“秦淮八艷”故事,小說中的柳,實際上是“秦淮八艷”的代稱。在小說家眼里,“白門柳”的意象被賦予了人格化的含義。
今天的南京,玄武湖、莫愁湖、秦淮河畔,仍然栽種了很多柳樹,春天的時候,由于它們總是率先報告著春的消息,而格外受到人們的寵愛。城里的人們都會踏上早春的陽光,去走近它們、欣賞它們。如果是寒風驟起的深秋,這些弱弱的柳枝,隨風起舞,則展現(xiàn)出另一種不屈的美。如果我們說“南京柳”,或者“秦淮柳”,至多只是表達了自然層面的含義。但如果我們說“白門柳”、“白門秋柳”,那含義是絕不一樣的。它們除了自然層面的意義外,還包含了許多歷史積淀的意味。這就像看一個老字號的招牌,簡單的幾個字的背后,包含著很多讓人聯(lián)想的文化含義。
賞過了楓葉、銀杏葉后,去賞賞“白門秋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