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梆和木柝
舊時川西平原農戶家家養(yǎng)狗,有那些通宵吠叫的,人謂之梆梆狗。梆梆狗勤守夜,吠聲如敲木梆,通宵不歇,以警盜賊。木梆為何名梆?古人詼諧回答:“其名自呼。”木梆一敲,發(fā)出之聲,好像在宣布自己的名字,這就是自呼其名了。木梆形狀,明代《正字通》說,圓木三尺,腹部挖空,背上鑿孔,官府皆有設置。還有竹筒制的,長不過尺,兩頭留節(jié),中間鑿孔。木梆聲洪而沉,竹梆聲清而亮。竹在英文為bamboo,應是敲竹梆的聲音啵。蓋由竹梆得名,亦自呼也。南方產竹,多用竹梆,自不待言。
青城山上林木幽深之處,有鳥啼聲啵啵,如和尚念經敲木魚。友人驚喜說:“聽,知更鳥?!敝侵⒅?、知縣的“知”,義為專主其事,更是守夜打更的“更”,知更就是專主打更事者,蜀人呼打更匠。推想起來,古代打更不用銅鑼,而用竹梆,有知更鳥做證。
《說文解字》無梆有柝,可知木梆古代名柝,柝音tuò。《周易·系辭下》:“重門擊柝,以待暴客?!睋翳卣咔冒鹨?。據釋文說,木柝“兩木相擊”發(fā)聲。猜測木柝也是“其名自呼”。至于暴客,當然是強盜了。舊時蜀人訛稱棒客或棒老二,也不想想哪有強盜不持刀槍而拿著棒子的。暴客之稱典雅可喜。鄉(xiāng)土小說家李劼人沿用“棒客”一詞,可知錯久成習,不可改了。
木柝和木鐸,很容易搞混。鐸音duó,銅鈴也。周朝天子派官員下鄉(xiāng)去宣傳政令,鳴鐸聚眾。文事用木鐸,銅鈴木舌。武事用金鐸,銅鈴鐵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