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21]
南唐·李煜
春花秋月何時了[22]?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fēng),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23]。
雕欄玉砌應(yīng)猶在[24],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注釋
[21]虞美人:詞牌名。原為唐教坊曲,一開始是用來對項羽的寵姬虞姬進行歌頌的,因此得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壺冰》《巫山十二峰》等。雙調(diào),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都是兩仄韻轉(zhuǎn)兩平韻。
[22]了:終了,終結(jié)。
[23]故國:這里指南唐。
[24]雕欄玉砌:雕琢的欄桿和玉石臺階,借指宮殿。
賞析
這首詞寫于李煜降宋之后,是他后期詞作的一篇代表作品。詞的上闋以問句開始,“春花秋月何時了?”——開篇即以奇語劈空而下。這一提問包含了深刻的含義:首先,從被問的對象來看,春花和秋月,眾所周知,象征著美好的事物,按照正常的邏輯,一般人都希望能夠永遠留住它們;從提問者的角度來看,既然問它們何時終了,也就暗含著希望它們盡快逝去的意愿。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不符合正常邏輯的思維?“往事知多少?”讀到這里,雖然我們?nèi)圆恢馈巴隆敝傅氖鞘裁?,但可以了解到的,是春花、秋月引發(fā)了作者對這些往事的回憶。而這種回憶夾雜了那么沉痛的感受,對一個亡國之君來說,這種往事多么不堪回首。
詞的下闋“雕欄玉砌應(yīng)猶在,只是朱顏改”分別從空間和時間兩個角度來寫。故國的宮殿應(yīng)該依然完好,而曾經(jīng)在那里生活了那么多年的君主卻身在他鄉(xiāng);時間的流逝,沒有讓那些華美的建筑改變什么,但容顏卻發(fā)生了改變,變得憔悴而蒼老了。物是人非的強烈感慨蘊藏于其中。人的憔悴蒼老只是由于時間、空間的改變所致嗎?當然不是,更重要的是那一腔的愁緒,久久積郁于胸懷。到底這些愁緒有多少呢?正好比那滔滔東流的一江春水一樣綿綿不絕。這一問一答,就把“愁緒”這種虛無縹緲的事物以一江東流的春水形象地表現(xiàn)了出來。虛實的互化,別有一種美感在其中。這一句也因其生動形象地寫愁手法成為歷來人們所傳頌的名句。更有宋代賀鑄的“試問閑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fēng)絮,梅子黃時雨”(《青玉案》),與其有異曲同工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