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做做做,禪的行動藝術(shù)

禪與明智行動的藝術(shù) 作者:(日)枡野俊明


第一章
禪與明智行動的藝術(shù)

行動起來,堅持行動下去,只有行動才有力量。

做做做,禪的行動藝術(shù)

禪告訴我們,無須為自己的行動尋找理由,世間萬事也不一定都有一個前因后果。

拋開理論和雜念,將全部身心投入到“重復同一件事”當中,通過這樣長年累月不間斷的修行,來讓自己養(yǎng)成“思考之前先行動”的習慣。簡單來說,就是,做,做,做。禪的修行有很多種方式,而這一點,是基礎。

世間的蕓蕓眾生,都在各自的人生軌道上踽踽而行,而有一樣事物能給日常生活乃至漫長人生帶來深刻而久遠的影響,那便是“習慣”。

每個人都有一些長年養(yǎng)成的習慣。好的生活習慣如:保持每天七點鐘起床;一周至少健身三次;睡前閱讀一小時;用茶或白開水來代替碳酸飲料。壞的生活習慣有:睡懶覺;不吃早飯;一日三餐不規(guī)律;熬夜聊天或打游戲;從不進行身材管理。

就拿早上起床來說吧。

有的人會提前定好鬧鐘,待翌日清晨鬧鐘一響便毫不猶豫立刻起床。長此以往,即便沒有鬧鐘,也會在同一時間醒來;有的人可能會睡個懶覺,也可能醒了之后在被子里玩玩手機,磨磨蹭蹭半天才能起床。遇到假期,干脆一睡一整天。

自然,他們度過清晨時光的方式也會不一樣。

起床利落的人會給自己留有十分寬裕的時間,既可以安安穩(wěn)穩(wěn)地吃完早飯,也可以再仔細確認一遍當天的日程安排,同時也會擁有矍鑠的精神狀態(tài);而起床磨蹭的人,不一定有時間坐下來吃飯,往往還沒來得及整理好一身的行頭,就匆忙飛奔出家門,慵懶疲憊的狀態(tài)會跟隨一整天。無論是從工作還是從個人的角度來說,究竟誰的一天更加充實、順利,也就不言自明了。

一日之計在于晨。起床的習慣看似很小,但若持續(xù)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數(shù)年乃至數(shù)十年,一定會給你的生活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以上所說的兩種人的人生,也必將會走上截然不同的道路。習慣真的會帶來令人驚異的影響。所謂“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千里之堤,潰于蟻穴”,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當然,我知道,堅持早起看似簡單,其實對于任何人來說都不是一件輕松的事,尤其是年輕一輩。也許大家都曾有過神清氣爽利落起床的經(jīng)歷,但也應該沒有誰就連一次都未曾被“還想再睡一會兒”“不想離開被子”的誘惑所俘虜過吧。

然而即便如此,也要起床;哪怕再辛苦,也要起床。關(guān)鍵只在于自己能不能下定決心。有了決心,接下來的一步就是踏踏實實地堅持下去。只要能堅持做到每日早起,慢慢地也就不會再覺得辛苦,進而便能逐漸感受到戰(zhàn)勝自我的那種暢快和充實感,這就是讓早起成為習慣的過程。

英國劇作家兼詩人約翰·德萊頓曾留下過這樣的名言:“起初是我們養(yǎng)成習慣,而后是習慣造就我們?!?/p>

習慣,尤其是好習慣,并非是能夠自發(fā)形成的,只有在自我意志的驅(qū)使下不斷重復某種行為,習慣才會開始養(yǎng)成——這就是德萊頓這句名言前半段的意思。換句話說,不付諸行動就無法養(yǎng)成習慣。

一旦我們養(yǎng)成了某個習慣之后,便是習慣反過來改造我們了。德萊頓這句名言的后半段,也可以理解為習慣將會決定人生的前進方式。

聯(lián)想前面提到的“每天早起”和“磨磨蹭蹭”的不同生活方式,是不是覺得德萊頓的這句名言正可謂是一針見血,令人感同身受呢?

禪即行動。不要在腦海中糾結(jié)那些無益之事,只要自己認為可以做,自己希望這樣做,那就坦率地遵從本心,邁出最初簡單的一步,勇敢地去嘗試實踐吧。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養(yǎng)成好習慣的所有一切,便是從這一步開始的。

把思維和眼光從還未發(fā)生的事情上收回來,坦然地活在當下,做在當下。

拋卻雜念,把一切交給身體

老當益壯、永不退休,任誰都希望度過充實而有意義的一生,為社會和他人創(chuàng)造更多貢獻。圣路加國際醫(yī)院的名譽院長日野原重明醫(yī)生便是一位真正實踐了這個目標的人。

日野原醫(yī)生現(xiàn)今已有一百多歲高齡,卻仍然親臨一線醫(yī)療現(xiàn)場,每日筆耕不輟,積極參加各類演講活動。只要看到他那充實而忙碌的身姿,莫要說老年人,即便是年輕人也會為之感動而獲得前進的勇氣和力量。

日野原先生曾這樣說過:“早早養(yǎng)成習慣的人才更有可能收獲豐碩的果實。”

這句話中的習慣自然是指好的習慣,趁著年輕時就要意識到養(yǎng)成好習慣的重要性,除了口頭上的認識,還要將其付諸實踐,這樣人生才會更加充實。日野原醫(yī)生想要傳達給大家的,大概就是這樣的善意提醒吧。

當我讀到這句話時,腦海中所浮現(xiàn)出的是匠人的世界。

木工家具工匠稻熊祐典,1987年出生于愛知縣,從木工職業(yè)技術(shù)學校設計專業(yè)畢業(yè)后,在高山的木工專門學校學習了一年,然后回到名古屋,在特別定制家具工作室學習了四年,二十六歲創(chuàng)辦了稻熊家具工作室。如今,他不過三十來歲,是一位年輕的匠人。

二十多歲就獨立創(chuàng)辦自己的工作室,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稻熊祐典知道會很辛苦,但實際遇到的困難比他預先設想的還要多。

就算失敗也好,總之,去嘗試吧。發(fā)揮積極的冒險精神去制造家具吧!

抱著這樣的想法,他拋開一切雜念,行動起來,把做家具當作自己唯一的追求。

沒有什么把握和信心,只有堅持下去。他把自己的精力全部投入到工作中,投入到行動中,慢慢地,知道他、喜歡他的人越來越多,他心中的不安感也逐漸消失了。

正因為腳踏實地地去做,去實踐,才會得到善果,心中的不安才會慢慢消失而變得篤定吧。

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人們會變得越來越頭重腳輕,被腦中多余的念頭絆住腳步而難以前行。久而久之,即便是一定要做的事情也必須要先找到“為何我非做這件事不可”“我是為了什么來做這件事”的理由,才會開始行動的境地。而這種狀態(tài),對匠人磨煉提升自己的技藝是有害無益的。

另一方面,如果能做到拋開一切雜念,便能夠無條件無理由地去實踐和磨煉自己,這也就是所謂的“思考之前先行動”。對于匠人來說,傍身的技藝并非依靠頭腦,而是要靠身體去銘記,當某種技藝已經(jīng)深深地鐫刻在身體之中,無須多加思考也能揮灑自如,那便可以出師了。

這些道理,不光是對匠人,對普通人來說,也一樣。

在禪道中,也有著“一念忘機”的說法,旨在說明拋棄心中多余雜念的重要性,而養(yǎng)成好習慣的重要性更不在其下。

就拿我們生活中常遇到的“整理房間”來說,如果從小便能自己動手整理房間,自然而然地養(yǎng)成收拾、整理的習慣,那么終其一生都能在收拾得整潔干凈的空間里舒適地工作、生活。與之相反,如果對房間內(nèi)的雜亂習以為常,不認為有什么問題,在動手整理房間之前總是會有很多思緒:“就算是稍微整理一下,又能讓日常生活便利幾分呢?”“即便維持現(xiàn)狀,也不會帶來什么障礙……”如此思來想去,最后便無法付諸行動。東西造成雜亂,雜亂造成混亂,混亂造成焦慮,焦慮導致行動力和熱情削弱。長此以往,便只能一直在雜亂不堪的空間里過著拘束的生活。這樣的人,只能得到亂糟糟的人生。整理房間這件事,只是一件小事,但它映射出來的,是我們對于生活以及人生的態(tài)度。因此,我們可以毫不夸張地說,整理房間,其實就是在整理生活、整理人生。

毫無疑問,與雜亂拘束的環(huán)境相比,在舒適清爽的環(huán)境中生活更能讓人神清氣爽,度過舒適的人生。借用日野原醫(yī)生的說法就是,生活在后一種環(huán)境中的人才更有可能收獲豐碩的人生果實。

不過話又說回來,不管以前的人生過得如何,今后的日子才是最重要的。如果希望自己的人生有所改變,重新養(yǎng)成良好的整理習慣,無論從何時開始都絕不算晚。

哪怕再厭惡,哪怕再麻煩,哪怕再倦怠,也要試著拋開雜念,把一切交給自己的身體,下一秒就開始行動起來。待到房間整理一新,就可以去盡情感受由干凈整潔的環(huán)境所帶來的暢快感了。

“沒想到收拾一下房間就連空氣都變得清新了?!?/p>

“待在敞亮的環(huán)境里,感覺心情都晴朗了?!?/p>

這種行動之后的暢快感,便是一種良性反饋,能讓我們更加主動地養(yǎng)成好習慣。只要這樣堅持下去,我們的生活從雜亂邋遢轉(zhuǎn)變?yōu)楦蓛粽麧嵰簿筒皇悄敲催b不可及的事情了。

行動起來吧!行動起來,讓我們今后的人生結(jié)出更加豐碩的果實!

邁出第一步,堅持一百天

日常生活中應該很多人有過這樣的經(jīng)歷。

比如,從朋友那聽說散步可以起到很好的鍛煉效果,就想著“好,我也要堅持散步”;或者聽聞同事們聊天說早飯只吃自家做的才營養(yǎng)健康,就覺得“嗯,還是自家做的早飯衛(wèi)生又營養(yǎng)”。然而,對于其中大部分人來說,這些念頭僅僅是在腦中轉(zhuǎn)了轉(zhuǎn)就沒有下文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