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心中微有雪,花外欲無春

尋找語文的詩意與遠方 作者:董一菲


心中微有雪,花外欲無春

“心中微有雪,花外欲無春”是靜安大師的名句,這是禪的境界、藝術(shù)的境界,也是語文教學的境界。

好的語文課無雪、無春、無雨、無晴,那是沉醉之后的超拔,是極致的理性與極致的熱情的高度統(tǒng)一,是教師強烈的個性、溫暖的美感、獨特的魅力和永恒的親和力的交響。

一、直覺

一個優(yōu)秀的語文老師一定擁有強大的直覺的力量,對文本、對學生、對語與言、對文與思。

“直覺思維是指不受某種固定的邏輯規(guī)則約束而直接領(lǐng)悟事物本質(zhì)的一種思維方式。直覺思維具有迅速性、直接性、本能意識等特征?!?/p>

文本解讀的能力是語文教師的看家本領(lǐng)。文本解讀的高下、巧拙、智愚、曲直、深淺、厚薄,往往源自語文教師對語言的直覺,對語言的感受力。

同是李清照的《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一句“月滿西樓”,有的教師在“月”上做文章‘有的教師在“西樓”做文章,有的教師抓住了一個“滿”字,探驪得珠,深諳古詩文的煉字之道,于是事半功倍。不是“月”的意象不經(jīng)典,也不是“西樓”的意象不精深,而是“滿”字太霸氣。是它連綴起了“月”和“西樓”,是它寫出了相思的質(zhì)感和厚度甚至數(shù)量。

也許正是這個“滿”字的精準傳神,才會有我國臺灣著名“鄉(xiāng)愁詩人”舒蘭的《鄉(xiāng)色酒》中的你“滿”,鄉(xiāng)愁也“滿”。

教師對文本中文字的領(lǐng)悟力,瞬間光照那份直覺,是天賦,更是后天訓(xùn)練的結(jié)果。

教師對文本的直覺也是教師對文本的語言感受能力,出色的語感成就語文教師,也可成就一個血肉豐滿的語文課堂。

文本既是靈動的也是沉睡的。

它靈動在文字里,也沉睡在文字里,是教師與文本的相遇,激活了它內(nèi)在的生命情感、才華、熱度、品格、風采,是教師的強大直覺感知得到并點燃文本的潛在美與思。

課堂所呈現(xiàn)的一切都與教師的直覺有著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起承轉(zhuǎn)合,節(jié)奏的把握,冷與熱的情感與思維的調(diào)度都與之息息相關(guān)。

所謂的“絲絲入扣”,強調(diào)的正是教師直覺的敏感細微。非有對文字、對文學、對藝術(shù)有足夠的敏感,是不足以抵達的。

一節(jié)課從哪里切入?是一個字、一句話,還是一個畫面、一個掌故、一則故事。整節(jié)課的流程,哪里要潑墨如水,汪洋恣肆;哪里要惜墨如金,跌宕頓挫;哪里要無聲勝有聲,哪里要重錘敲音,千錘百煉,對于文本的理解是平中見奇還是劍走偏鋒:這一切都和語文教師的直覺,即她的語感、書底、教學功底,她的感性思維密不可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