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詞史的高峰期

南宋詞史 作者:陶爾夫,劉敬圻 著


詞史的高峰期

“國家不幸詩家幸,賦到滄桑句便工?!?趙翼《題元遺山集》)從南宋詞壇轉(zhuǎn)型開始,詞便從原來只是淺斟低唱、剪紅刻翠的狹小范圍,走向抒寫國家滄桑巨變這一社會重大現(xiàn)實。詞史審美視界的轉(zhuǎn)換與北宋滅亡這一歷史悲劇密切相關(guān)?!熬缚抵儭睂Ρ彼瓮醭瘉碚f,實在是太大的不幸了;然而對于宋詞(主要是南宋詞)、對于詞人來說,又是不幸中之大幸。詞人借助這滄桑巨變,將詞推到抗金救國的前沿陣地,展現(xiàn)出詞這一新的詩體形式的巨大生命力與戰(zhàn)斗力。人們對于詞這一“艷科”“小道”開始刮目相看了。從南宋開始,詞才真正爭得了與傳統(tǒng)詩歌分庭抗禮、并駕齊驅(qū)的位置。而這一位置的爭得,又與偉大詞人辛棄疾等的貢獻、與詞史高峰期的影響分不開。

當(dāng)南渡詞人辛勤營造南宋詞壇的時候,一批在南渡以后出生的南宋詞人也逐漸走上詞壇,壯大了南渡詞人的聲勢,繼承了他們開創(chuàng)的愛國豪放詞風(fēng),填補了南渡詞人退出詞壇以后的空白。這些詞人雖然沒有經(jīng)歷“靖康之變”與顛沛流離、四處逃竄的痛苦生活,但他們同樣接受傳統(tǒng)愛國思想的哺育,感受到祖國分裂的痛苦與屈膝事金的民族恥辱。所以,他們一登上詞壇,便接過南渡詞人沉重的歷史使命,繼續(xù)高舉抗金復(fù)國、重整河山的旗幟。他們?nèi)胬^承與發(fā)揚蘇軾、特別是南渡后詞壇日益高漲的愛國豪放詞風(fēng),揚長避短,使思想與藝術(shù)漸趨完美結(jié)合。同時還著意于豪放、婉約二者間的相互滲透,使之互補共存。在豪放詞質(zhì)量提高的形勢下,婉約詞的創(chuàng)作也呈現(xiàn)出全新的面目。轉(zhuǎn)型后的南宋詞壇正向著詞史的高峰起飛,這也是繼南渡詞人群出現(xiàn)的后南渡詞人群(張孝祥、陸游等)所面臨的歷史任務(wù)。最終完成向詞史高峰飛躍、沖刺并到達峰巔的詞人,是在金人占領(lǐng)的北方起義反金并南渡的偉大詞人辛棄疾。圍繞辛棄疾并受辛詞影響的詞人也以自己的作品豐富了愛國豪放詞的創(chuàng)作,并擴大了其影響。本章將圍繞詞史高峰期相關(guān)詞人及重要問題展開論述。

第一節(jié) 張孝祥及其他豪放詞人

一、“駿發(fā)踔厲”,“邁往凌云”的張孝祥

張孝祥(1132—1169),字安國,號于湖居士,歷陽烏江(今安徽和縣)人。宋高宗紹興二十四年(1154)狀元及第,同年赴試的秦檜之子因此失去搶占頭名的機會。秦檜對此懷恨在心,并將其父張祁誣陷下獄,秦檜死后才得出獄。張孝祥歷任秘書正字、校書郎兼國史實錄院???、起居舍人,經(jīng)張浚推薦任中書舍人,直學(xué)士院兼都督府參贊軍事,繼又代張浚為建康留守。他極力贊助張浚北伐,反對“隆興和議”,也因此而受到投降派打擊而被免職。后任荊南知州、荊湖北路(今湖北西南部與湖南北部一帶)安撫使等職。

張孝祥與張元干一樣,明確繼承蘇軾詞的傳統(tǒng),以抒寫重大政治題材與反映愛國抗金思想而著稱于世。有《于湖詞》傳世,存詞224首。

蘇軾開創(chuàng)豪放詞風(fēng)“一洗綺羅香澤之態(tài)”“使人登高望遠,舉首高歌”“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庇绊懣芍^大矣。但細審北宋詞史,當(dāng)時實無一人能羽翼蘇軾或繼承光大其所開創(chuàng)的傳統(tǒng)。即如位列蘇門四學(xué)士的秦觀,在詞的創(chuàng)作上走的也仍是“花間”、南唐的老路,受柳永的影響十分明顯,而與東坡詞判然有別。蘇軾以后,稱霸詞壇的是被推崇為“集大成”的周邦彥。李清照《詞論》中批判鋒芒的主要指向,便是寫“句讀不葺之詩”的蘇軾。這一觀點代表了當(dāng)時詞壇的主要傾向?!熬缚抵儭币院?,大批詞人倉皇南渡,在國破家亡,四處漂泊,無以為家的形勢下,他們寫下了許多愛國憂民的豪放詞,體現(xiàn)出詞風(fēng)的轉(zhuǎn)變,使豪放詞風(fēng)得到繼承發(fā)揚。但是,直到張孝祥出現(xiàn),才是自覺地、有意識地發(fā)揚蘇軾的傳統(tǒng)。這在當(dāng)時的一些資料中有充分的反映。如謝堯仁(張孝祥門下士)《張于湖先生集序》說:“先生氣吞百代,而中猶未慊,蓋尚有凌轢坡仙之意?!毙蛑袛⑹鰪埿⑾閹涢L沙時曾自作《水車》詩,問謝堯仁:“此詩可及何人?”謝答,此詩雖很像東坡,然尚有一二分之差距。序文最后說:“是時先生詩文與東坡相先后者已十之六七,而樂府之作,雖但得一時燕笑咳唾之頃,而先生之胸次筆力皆在焉。今人皆以為勝東坡,但先生當(dāng)時意尚未能自肯?!庇秩缛~紹翁《四朝聞見錄》乙集《張于湖》條,說張孝祥“嘗慕東坡,每作詩文,必問門人:‘比東坡何如?’門人以過東坡稱之。雖失太過,然亦天下奇男子也。”這兩則記載,不免使我們想到蘇軾當(dāng)年在玉堂問幕士“我詞何如柳七”那段故事了。張孝祥天分極高,襟懷開曠又執(zhí)意與東坡爭勝,如果他不是38歲棄世,在詞的創(chuàng)作方面一定會有新的開拓與超越。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