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節(jié) 杰出的南渡女詞人李清照

南宋詞史 作者:陶爾夫,劉敬圻 著


第三節(jié) 杰出的南渡女詞人李清照

一、南渡與詞風的轉(zhuǎn)變

李清照(1084—1155?),自號易安居士,齊州章丘明水鎮(zhèn)(今山東章丘境內(nèi),西距濟南市中心五十公里)人。

清照自幼穎悟,又生活在學術空氣與文學空氣十分濃厚的家庭環(huán)境之中,促進她文學才能快速地成長。18歲與趙明誠結婚,共同從事學術研究與詩詞唱和,留下許多傳世名篇,如《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怨王孫》(“湖上風來波浩渺”)、《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醉花陰》(“薄霧濃云愁永晝”)、《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等等。這些詞即景生情,謳歌自然,多方面抒寫了這一時期的幸福生活和女詞人所特有的內(nèi)心細膩感受。然而,好景不長。“靖康之變”打碎了她和諧美滿的家庭生活。靖康二年(1127)三月,明誠載書十五車南下。八月青州兵變,后金人陷青州,明誠故第金石書冊與住屋十余間俱化灰燼。清照于八月投入平民百姓逃難行列,倉皇南下,次年始抵建康與明誠會合。經(jīng)此劇變,家國之痛,耿然于心,對宋室君臣偷安南避,不圖恢復,深為不滿,乃作詩詞以刺當時:“南來尚怯吳江冷,北狩應知易水寒”;“南渡衣冠少王導,北來消息欠劉琨?!苯ㄑ兹?1129)八月,明誠病逝。從此,李清照“漂流遂與流人伍”(李清照《上樞密韓公、兵部尚書胡公并序》),進入艱難而孤獨的后半生。先是從池陽奔赴建康,后又因建康危急而從湖州奔洪州。同年十二月洪州失陷,又從洪州奔臺州,又之剡州,走黃巖,奔行在,隨朝廷由海道之溫州,復之越州。建炎四年(1130)十二月之衢州,紹興元年(1131)春三月又由衢州之越州。紹興二年(1132)又由越州赴杭州。一個夫死家亡、為逃避金人侵擾而四處逃亡的孀婦,經(jīng)歷了人們難以想象的艱難困苦。不僅如此,經(jīng)過長期的顛沛流離,李清照夫婦節(jié)衣縮食積累下的金石文物已喪失殆盡。據(jù)她《金石錄后序》所寫,“建炎丁未(1127)春三月”明誠“奔太夫人喪南來”,因攜帶不便,已“去書之重大印本者,又去畫之多幅者,又去古器之無款識者,后又去書之監(jiān)本者,畫之平常者,器之重大者。”經(jīng)過多次折騰減損,尚載十五車南下。可見趙明誠所藏文物的豐富。但南下后又幾經(jīng)折騰,“金人陷洪州,遂盡委棄。所謂連艫渡江之書,又散為云煙矣?!焙笥忠蛴腥苏_陷她家暗中通敵,以玉壺賜金人,“余大惶怖”“盡將家中所有銅器等物,欲赴外庭投進”“巋然獨存者,無慮十去五六矣。惟有書畫硯墨可五、七簏,更不忍置他所,常在臥榻下。”但后來又被竊走,“穴壁負五簏去,余悲慟不得活?!焙笥种刭p收購得“十八軸”,“其余遂不可出?!薄八^巋然獨存者,乃十去其七八。所有一二殘零,不成部帙書冊三數(shù)種,平平書帖,猶復愛惜如獲頭目,何愚也邪?”圖書文物的損失,是李清照所受到的最為沉重的打擊之一。正如她在此序最后所說:“悲夫!昔蕭繹江陵陷沒,不惜國亡而毀裂書畫;楊廣江都傾覆,不悲身死而復取圖書。豈人性之所著,死生不能忘之歟?或者天意以余菲薄,不足以享此尤物耶?抑亦死者有知,猶斤斤愛惜,不肯留在人間耶?何得之艱而失之易也。嗚呼!余自少陸機作賦之二年,至過蘧瑗知非之兩歲,三十四年之間,憂患得失,何其多也!”李清照的晚年正是在這接踵而來的憂患之中度過的。

作為女詞人,李清照的生命是由四方面組成的。國破家亡,丈夫早死與文物喪盡,已使她失去生命支柱的四分之三。李清照晚年之所以能夠存活,完全是靠詞的創(chuàng)作這根生命支柱支撐著,才走完她人生的最后歷程。她后期所寫的詞就是她生命的藝術再現(xiàn)。只有作如是觀,才能對她后期作品有較為準確的把握和較為深刻的理解,也才能充分闡釋其后期詞風轉(zhuǎn)變之緣由。

在中國文學史上,很少有女作家能像李清照這樣經(jīng)久而深切地承受過時代的巨變、生活的坎坷和精神的磨難。即使男性作家,也很少有人走過她這樣的苦難歷程。李清照之所以成為中國文學史上杰出女詞人,再次證明“蚌病成珠”“不平則鳴”“詩窮而后工”這一文學藝術的普遍規(guī)律。如果沒有南渡的磨難,她的生活只能限于閨閣庭院與離愁別恨這一狹小范圍,學術研究的欣慰與婚姻愛情的甜蜜畢竟與社會平民百姓所遭受的苦難相去甚遠。國破家亡、夫死書散,驅(qū)她進入逃難百姓的行列。她后期所抒寫的憂愁煩惱,已不再是個人一己之悲辛,而是融入了家國之恨與社會的不公。李清照后期歌詞創(chuàng)作之所以成為她一生的藝術高峰,千百年后仍能打動人心,就在于她廣泛地展示了那整個時代的苦難在詞人心中留下的印痕。她后期的創(chuàng)作,是她個人的,也是那一時代的哀歌。

二、生命與時代的哀歌

李清照存詞43首 ,雖無準確編年,但據(jù)其題材內(nèi)容、思想情緒、聲情口吻,仍可大體區(qū)分南渡前后兩個不同的歷史時期。其中,南渡詞又可分為感傷時事、悲今悼昔與詠物自傷三類。

先看其感傷時世之作。如《添字采桑子》:

窗前誰種芭蕉樹,陰滿中庭。陰滿中庭。葉葉心心,舒卷有余情。傷心枕上三更雨,點滴霖霪。點滴霖霪。愁損北人,不慣起來聽。

詞寫流亡者心態(tài),大約作于初來建康與丈夫趙明誠會合時期。一個逃難渡江的“北人”,初來南方,驚魂逋定,望著窗外芭蕉把濃蔭撒滿庭院,枝葉茁壯,富有生機。之所以如此,在于它把深根扎進南方的土地,又飽受陽光的撫愛和雨露的滋潤。這對流落南方,居無定所并充滿漂泊感的“北人”來說,無疑是一強烈反襯。更何況詞人正面對金人準備渡江,建康十分危急這一現(xiàn)實。陽光照不到她身上,雨滴也無法滋潤她惶怖的心田,這就更加使詞人失去安全感。她的心又怎能像扎根南方土地的芭蕉那樣,“葉葉心心,舒卷有余情”呢?所以,當詞人三更半夜,輾轉(zhuǎn)難眠,聽到點滴細雨打在芭蕉葉上之時,便更增添失去故土的傷痛與復國無望的深愁。這首詞寫出了千千萬萬“北人”的故國之思,唱出了他們的苦難心聲。

比這稍晚的《武陵春》,表達出更為深沉的傷痛與愁恨: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此詞寫于金華避難時期。這中間,詞人經(jīng)歷了丈夫病逝及“玉壺頒金”的誣陷,經(jīng)歷了將所有銅器等物投進外庭的巨大損失,經(jīng)歷了從洪州經(jīng)越州、明州、臺州、黃巖、衢州以及輾轉(zhuǎn)回杭州流離逃亂的生活。宋高宗紹興四年(1134)秋,金及偽齊合兵向剛穩(wěn)住陣腳的南宋發(fā)動進攻,江、浙一帶人心惶惶,人們紛紛出逃。李清照作為51歲的孀婦再次從杭州避亂金華。她在《打馬圖經(jīng)自序》中記述此段經(jīng)歷說:“冬十月朔,聞淮上警報,江、浙之人,自東走西,自南走北,居山林者謀入城市,居城市者謀入山林,旁午絡繹,莫知所之。易安居士自臨安泝流,涉嚴灘之險,抵金華,卜居陳氏第。乍釋舟楫而見軒窗,意頗適然。”這一段話有助于理解這首詞的寫作背景。首先,在前首詞寫作之后五年之內(nèi),李清照又增加了親人的喪故、文化財富的損失與精神上的巨大打擊,詞中的“愁”的,其內(nèi)涵已遠比前此更為深刻、豐富、沉重,已遠遠超過“愁損北人”這一范疇。其次,在深入理解詞中“愁”字蘊含的同時,還應注意詞中的兩個“舟”字。“舟”,既與“愁”情之所以產(chǎn)生密切相關,又是“愁”情極度沉重的具體體現(xiàn)。讓我們回頭來看這首詞。上片傷春傷逝,點季節(jié)與特殊情境?;ㄤN、風住、慵起(包括懶于梳洗),非只傷春,而是國破家亡、四處飄流、親人永逝、文物損失等雜糅在一起的深悲巨痛。“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是最好注腳。下片,首二句筆鋒一轉(zhuǎn),有通過“泛輕舟”之舉以擺脫“淚先流”之想?!吧泻谩倍炙坪踅o這首小詞增添了樂觀色彩。然而,最后兩句再作波折,詞情直轉(zhuǎn)急下:作者通過“舴艋舟”與“許多愁”之間的矛盾對比,把國恨家愁,把“事事休”的內(nèi)心活動與“淚先流”的具體動作提升到無盡無休、無法排遣的更高層次?!爸邸弊衷诖擞袃纱笞饔?。一是引起痛苦遭遇的聯(lián)想。詞人南奔與接續(xù)不斷的逃難歷程,大多是在船上渡過的。夫死奔喪、文物喪失也都與船有關。這次避難金華,也全走水路,并長期在船上經(jīng)受“莫知所之”的折磨。所以當詞人“乍釋舟楫”,忽見“軒窗”,便油然有“適然”之感?!爸邸痹谠~人心中是失落的象征與苦難的象征。二是“舟”字使抽象的“愁”情具體化、定量化。詞人通過想象,將無法把握的“愁”情裝上小船并使之難以荷載,于是抽象的“愁”情便使讀者有可見、可觸、可以衡量的具體感與立體感了,由此而增強了這首詞的美感效應與社會價值。這首詞反映了兵荒馬亂中苦難大眾的共有心緒。正如梁啟超所說:“此蓋感憤時事之作?!?/p>

還有一首《臨江仙》(“庭院深深深幾許”),其中有“春歸秣陵樹,人老建康城”以及“感月吟風多少事,如今老去無成。誰憐憔悴更飄零”之句,這些都說明詞中所寫,已非一己之不幸?!兜麘倩ā分小坝酪箲脩脷g意少??諌糸L安,認取長安道”等句,更加明顯地抒發(fā)感時傷世與故國之思,有強烈的愛國深情流注于字里行間。

第二類是悲今悼昔之作。最著名者為《永遇樂》與《聲聲慢》。先看《永遇樂》: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處。染柳煙濃,吹梅笛怨,春意知幾許。元宵佳節(jié),融和天氣,次第豈無風雨。來相召、香車寶馬,謝他酒朋詩侶。中州盛日,閨門多暇,記得偏重三五。鋪翠冠兒,捻金雪柳,簇帶爭濟楚。如今憔悴,風鬟霜鬢,怕見夜間出去。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

通首寫悲今悼昔之情。張端義在《貴耳集》中說,李清照“南渡以來,常懷京、洛舊事。晚年賦元宵《永遇樂》詞?!笨梢姶嗽~是寫晚年心境。上片描繪南宋偏安茍活時代氣氛。南宋平民雖以北宋滅亡為恥,有時也有避難之舉,但卻不曾有家破人亡與倉皇南逃的實感。統(tǒng)治集團為偏安茍活,也不向百姓進行國恥教育與抗金的組織動員,反而帶頭縱情享樂。南宋王朝雖危在旦夕,但“元夕”活動卻不亞于北宋汴京,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周密《武林舊事》卷二“元夕”條對此有詳細記載,并說南宋“大率效宣和盛際,愈加精妙?!币恍┠隙沙济裨陬嵟媪麟x之后也淡化了當年的傷痛,每到“元夕”,照例要參與盛會。對此,李清照深有感觸,但用筆卻極委婉。開篇二句把晚景寫得富麗輝煌。詞人已進入暮年,此時的心態(tài)與“落日熔金”的輝煌于不知不覺中產(chǎn)生了共振。這是久經(jīng)磨難的生命在爭得其存在價值之后所發(fā)出的輝光,是生命燃燒的有效釋放,就像太陽將它所有光輝無保留地撒布人間以后安然走向地平線一樣。但是詞人畢竟還活在人世,她不僅沒有忘懷家愁國恨,也沒有在壯觀的自然景色中失去自我。因而要問:人在何處?這問的是自己,是丈夫,還是他人?是在向忘記國恥家仇的南宋小朝廷質(zhì)疑么?還是在直面人的存在這一哲學問題?不然語氣為何這般莊重?為何在視覺、聽覺上均有感觸(“染柳煙濃,吹梅笛怨”)之后,又冷靜提出:春意知幾許?富麗輝煌與莊重冷靜均為成熟的標志。是否因為關鍵性人物與成熟相距甚遠,故詞人在表面安閑祥和(“元宵佳節(jié),融和天氣”)之后,再一次指出:次第豈無風雨?這“風雨”是自然的風雨,抑或政治風雨?三次鋪敘與三次與之相反的提問,使客觀景物與內(nèi)心活動形成巨大反差,最后終于逼出一句:“謝他酒朋詩侶?!薄熬婆笤妭H”和詞人的思想境界又拉開了。誰了解詞人的心曲?誰了解詞人的悲悼?是詞人自己么?還是詞人用自己的作品與讀者溝通?詞人終于跟自己對話,跟千百年后的讀者對話了。她以平靜的心情,安詳?shù)恼Z氣,通俗的語言,清除了歷史長河中的一切阻礙,使今時的讀者仍能通過她的描述進入當年“中州盛日”的元宵之夜,了解她如今只能在“簾兒底下,聽人笑語”的苦衷。在這首詞寫成120年后,南宋末代愛國詞人劉辰翁讀之再讀,心靈上受到極大震動,于是,他也寫了一首《永遇樂》。他在詞序中說:“余自乙亥(1275)上元誦李易安《永遇樂》,為之涕下。今三年矣,每聞此詞,輒不自堪。遂依其聲,又托之易安自喻。雖辭情不及,而悲苦過之?!崩钋逭找宰约旱纳鼮樵~,其詞自然也有永恒的生命,百年之后能使劉辰翁“為之涕下”,千年之后不仍可使人難以自堪么?

如果說《永遇樂》在抒情方面還有一些內(nèi)斂,那么,另首《聲聲慢》則不免有些恣放了。其詞如下: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這首詞以抒情見長,兼具情景交融之妙。其特點是以情開篇,以情結響,中間以大量筆墨描繪深秋景象。這些景物又都染上了詞人獨特細膩的愁情。進入詞中的一切,都是令人生愁,助愁、催愁、添愁的;詞中所展開的乃是一個被“愁”籠罩、融涵的世界。因之,抒真情,說實話,寫真感便成為這首詞的主要特征。在這首詞里,作者已擺落“溫柔敦厚”之類詩教的束縛,“婉約”二字已很難含蓋此詞內(nèi)容與形式上的獨創(chuàng)性。詞中的坦蕩與直率,與“樂府”中《上邪》、“敦煌曲子詞”中的某些民歌在精神上極為相似。不同的是,這首詞的分寸感把握十分準確,增或減都將出現(xiàn)過猶不及的偏頗。陸昶在《歷代名媛詩詞》中評李清照說:“玩其筆力,本自矯拔,詞家所有,庶幾蘇、辛之亞。”此語頗有見地。

層層鋪敘,線索分明是《聲聲慢》另一重要特點。詞以鋪敘手法將閨中日常接觸的平凡事物集中起來進行高度藝術概括,層次清晰地展示出作者內(nèi)心活動。在情節(jié)的進展中,感情也伴同形象的描繪而逐次深化,最后終于形成感情的總爆發(fā)。詞的上片寫愁苦之狀,起筆以十四疊字總括全詞,極言內(nèi)心悲傷,恍然若失,于是尋而又尋,覓而又覓,而尋覓的結果卻是房櫳俱寂,空無一人?!捌嗥鄳K慘戚戚”是尋覓的結果,又是以下所見、所感、所傷的總提。從“乍暖還寒”到“點點滴滴”,悲傷逐層深化?!罢倍?,以寒暖不定的氣候來烘托心情難以平靜,一可傷?!叭倍洌瑢懬镲L凄厲,酒難御寒,二可傷。“雁過”三句,觸動舊情,三可傷。換頭二句,寫身心憔悴,四可傷?!笆刂皟骸眱删?,寫日長難耐,五可傷?!拔嗤眱删洌娦臒┮鈦y,六可傷。最后,總括上述六可傷并與開篇十四字呼應,終于跌出一個毫不含糊的“愁”字,結束全篇。但因又附有“了得”二字,問題不僅未能解決,反而增加令人難以釋解的懸念。這才是此詞高出一籌之處。總之,此詞感情有起有伏,結構有開有合,次第井然,一絲不茍。

語言的獨創(chuàng)是《聲聲慢》另一特點。詞中大量使用雙聲疊韻字與唇齒兩聲詞字,使聲情口吻與內(nèi)在感情的律動渾然統(tǒng)一。起筆十四疊字以開徑獨創(chuàng)而備受贊揚。后人多有仿此,但絕少成功。關鍵有二:(一)是否能恰當表現(xiàn)詞人內(nèi)在情感節(jié)律并與心理發(fā)生共振;(二)是否能與全詞整體形象相結合,使此十四字不是游離而是有大氣包舉,籠罩全篇,貫徹始終的作用。本篇在這方面已達天衣無縫、自然渾成的化境,而不是文字游戲。此之所以為高妙。羅大經(jīng)《鶴林玉露》說:“以一婦人,乃能創(chuàng)意出奇如此?!边€有人把此十四字比作“大珠小珠”。其實此十四字并非散在的碎珠,而是作者用尋求心靈寄托這一情感線索串接起來的閃光珠串。在語言獨創(chuàng)性方面,李清照的確有推倒扶起,生擒活捉,壓倒須眉的氣概。此外,詞中還巧妙運用57個舌齒兩聲字詞,準確細膩地傳達出叮嚀的語氣和悒郁惝恍的復雜心情。萬樹在他編著的《詞律》(卷十)中說:“從來此體皆收易安所作。蓋此遒逸之氣,如生龍活虎,非描塑可擬。其用字奇橫而不妨音律,故卓絕千古。人若不及其才而故學其筆,則未免類狗矣。”可見,這首詞在聲律方面的奇妙天成,也是后人難以企及的。

屬于悲今悼昔之類的作品,還有《南歌子》(“天上星河轉(zhuǎn)”)、《菩薩蠻》(“風柔日薄春猶早”)等。

第三類是詠物自傷之作。蔣敦復說:“詞原于詩,即小小詠物,亦貴得風人比興之旨。唐、五代、北宋人詞不甚詠物,南渡諸公有之,皆有寄托?!?《芬陀利室詞話》卷三)在李清照現(xiàn)存43首詞中,詠物詞有8首之多,約占全部作品的百分之十五。其中,詠梅6首,詠白菊與詠桂花各一首。她的詠物詞,風流蘊藉,俊雅精工,構思新穎,手法多變,充分反映出女詞人的細膩情感與內(nèi)心世界。詠物,在李清照來說,實亦自傷。先看她的詠梅詞。她在《孤雁兒》詞序中充分反映了她卓爾不群的藝術觀:“世人作梅詞,下筆便俗。予試作一篇,乃知前言不妄耳?!鼻皟删溽橅緪核?,一語中的;后兩句甘苦自知,實亦自謙。她南渡后的詠梅詞有《訴衷情》《孤雁兒》與《清平樂》3首。先看《訴衷情》:

夜來沉醉卸妝遲。梅萼插殘枝。酒醒熏破春睡,夢遠不成歸。人悄悄,月依依。翠簾垂。更挼殘蕊,更捻余香,更得些時。

上片寫梅萼枝殘,實即寫詞人自己?!皻垺?,是貫穿上、下片的主導激情。梅萼雖僅存殘枝,但其清香透骨的本性卻至死不易,在詞人借酒入睡之際,它仍盡其所有地播散幽香,甚至因此將詞人熏醒過來??梢韵胍?,晚年的詞人和梅萼殘枝,異質(zhì)同構,有著難以言傳的共鳴。從梅萼殘枝,可聯(lián)想到詞人始終堅持愛國情操,勤奮創(chuàng)作,把南渡后的真情實感藝術地再現(xiàn)出來,使千百年后的讀者仍可沐其清芬。下片承“夢遠不成歸”,寫對故國河山的永長憶念。換頭連用三個短句,渲染月夜氛圍,烘托起伏不已的心緒與難言的孤寂。繼之又用三個“更”字疊句,層層深入,搖曳生姿,戛然終篇?!皻埲铩?,狀形;“余香”,傳神;“些時”,繪心。復加之以“挼”“捻”“得”等下意識的小動作,成功地傳達出詞人憂國懷鄉(xiāng)之深情。

另首《清平樂》,通過詠梅寫今昔之感: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盡梅花無好意。贏得滿衣清淚。今年海角天涯。蕭蕭兩鬢生華。看取晚來風勢,故應難看梅花。

詞人立足“今年”,用上片四句概括前此不同的賞梅心情。下片慨今,轉(zhuǎn)寫天涯漂泊,晚景蕭疏,孤嫠一人,兩鬢蒼蒼,雖仍以賞梅而自娛,但因天氣作惡,梅花已難存身。梅花的命運,不也就是詞人的命運么?

《孤雁兒》一詞雖也詠梅,但構思卻與前兩首大異其趣:

藤床紙帳朝眠起。說不盡、無佳思。沉香斷續(xù)玉爐寒,伴我情懷如水。笛里三弄,梅心驚破,多少春情意。小風疏雨蕭蕭地。又催下、千行淚。吹簫人去玉樓空,腸斷與誰同倚。一枝折得,人間天上,沒個人堪寄。

本篇通過詠梅,寄托哀思,表示對亡夫趙明誠的深切悼念。詞調(diào)原為《御街行》,詞人用其別名《孤雁兒》,以準確表達現(xiàn)實處境與心態(tài)。據(jù)周煇《清波雜志》卷八載:宋高宗建炎初年,趙明誠被起用為知江寧府(今江蘇南京),李清照從青州來會。李清照“每值天大雪,即頂笠披蓑,循城遠覽以尋詩,得句必邀其夫賡和?!钡诙臧嗽纶w明誠即病逝,李清照獨自一人被拋在人地兩生的江南,備受流離、誣陷、折磨之苦。此后每值雪后梅開,便不免回憶當年踏雪尋詩,邀夫賡和的情景。這首詞便是在這種心態(tài)下寫成的。上片,起拍二句訴寡居之苦,三、四句抒孤寂情懷,結三句寫聞笛而引起當年清游之思。下片,過拍兩句略加頓挫,寫悲今悼昔凄苦之情致?!按岛崱眱删溆们啬鹿衽c其夫蕭史故事,暗喻夫逝樓空,無人同賞。結拍三句再起波瀾,化用陸凱贈梅范曄故事,表達沉重的哀思。本篇構思生新,主要表現(xiàn)為:把詠梅與悼亡綰合在一起,用梅花傲雪凌霜的骨格個性寄托詞人的情懷;通過景物描繪與環(huán)境渲染來表達哀思;用典鮮活,以故為新,蕭史弄玉、梅花三弄與折梅寄贈均用得恰夠消息,恰到好處;語言通俗,流利自然,音節(jié)諧婉,親切感人。詞人的自我形象也從中自然突現(xiàn)出來。

以上,即為李清照南渡后詞篇的主要內(nèi)容。還有一首《漁家傲》(“天接云濤連曉霧”),當前對這首詞是早期還是晚期所寫,看法并不一致。就其主要傾向而言,似寫于南渡以后。此詞主要傾向是要求突破現(xiàn)狀,追求一種可以施展才能的雄奇闊大的境界,其針對性是指向南宋茍且偷安不求恢復的妥協(xié)投降政策的。但這首詞藝術上與李清照晚年詞風并不完全諧調(diào),亦非其代表作品,是李清照凄惻沉著、蒼涼悲婉向豪放詞風傾斜的藝術體現(xiàn)。

南渡,對李清照來說是一極大不幸,但這不幸又促使她成為歷史上最為杰出的女詞人。王灼在《碧雞漫志》中說:“若本朝婦人,當推(李清照)詞采第一?!敝鞆镀贾蘅烧劇芬舱f:“本朝女婦之有文者,李易安為首稱。”楊慎在《詞品》中則說:“宋人中填詞,李易安亦稱冠絕,使在衣冠,當與秦七、黃九爭雄,不獨雄于閨閣也。”《四庫全書總目題要》認為:“清照以一婦人,而詞格乃抗軼周、柳……雖篇帙無多,固不能不寶而存之,為詞家一大宗矣?!崩钫{(diào)元在《雨村詞話》中評價說:“易安在宋諸媛中,自卓然一家,不在秦七、黃九之下。詞,無一首不工,其煉處可奪夢窗之席,其麗處亦參片玉之班。蓋不徒俯視巾幗,直欲壓倒須眉?!鄙蛟病毒w瑣談》說:“易安倜儻有丈夫氣,乃閨閣中之蘇、辛,非秦、柳也。”這說明,前人對李清照的評價是很高的。不僅如此,近四十年的研究證明,讀者與評家對易安詞的賞愛并不亞于文學史上其他大詩人與大詞人。從1949年到1989年間,已發(fā)表的有關李清照及其作品研究論文,即已超過150余篇(不包括港、臺及國外研究在內(nèi)),研究專集8種,整理與??弊髌芳?種,其數(shù)量已超過40年來關于蘇軾(論文近110篇)和辛棄疾(論文130余篇)這樣一流大家的研究。問題在于李清照存詞只有43首,而讀者對她評價之高、興趣之濃甚至遠遠超過有400首作品的詞人。這的確是值得思考的問題。近來不斷有人研究并認為某些存疑作品的著作權應屬李清照。這種研究無疑是必要的、有價值的,今后仍需繼續(xù)下去。但是,就歷史與現(xiàn)實情況看,即使將所有存疑作品全都歸為李清照所有,也不能在歷史的天平上為李清照的價值增添多少砝碼。應當說,她的價值已充分體現(xiàn)在被歷史公認的那43首作品之中了。李清照就是以這43首作品而名垂千古的。一個僅有43首作品的詞人,竟能取得比她多出10倍作品的詞人相近的歷史地位,這說明作品價值的高低在質(zhì)而不在量。

三、“精妙”與“別是一家”詞

李清照詞作的質(zhì)量表現(xiàn)在什么地方?簡言之,則曰:“精妙”。“精”,即精粹、精致、精深、精細、精純、精微、精到?!懊睢?,即美妙、奇妙、深妙、高妙、超妙、神妙,直至妙不可言,妙合無限。評家在研究李清照及其作品時,往往注意她的《詞論》,這無疑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卻很少有人注意到她另一篇奇文,即《打馬圖經(jīng)自序》。表面看,這是一篇講述有關博弈嬉戲之技的小文,研究的是不登大雅之堂的小事。其實,博弈嬉戲之技與學術研究、文藝創(chuàng)作甚至跟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大道理是一脈相通的。這篇序文開頭部分所講的道理就十分深刻而又透辟。不妨引出一讀:

慧則通,通則無所不達;專則精,精則無所不妙。故庖丁解牛,郢人運斤,師曠之聽,離婁之視,大至于堯舜之仁,桀紂之惡;小至于擲豆起蠅,巾角拂棋,皆臻至理者何?妙而已。后世之人,不惟學圣人之道,不到圣處,雖嬉戲之事,亦不得其依稀仿佛而遂止者,多矣。夫博者,無他,爭先術耳。故專者能之。予性喜博,凡所謂博者皆耽之,晝夜每忘寢食。且平生隨多寡未嘗不進者何?精而已。

這段話講得清楚明白,深入淺出,可以觸類旁通,舉一反三,從中悟出許多道理。(一)文章開頭就提出一個條件:“慧”,也就是首先要有聰明智慧。因為聰明,有才智,才能把你所從事的那件事情搞清楚,整明白,甚至由此而無所不通。這可以說是“觀其大略”。(二)光通不行,還要“專”,術有專攻才能臻精妙之極致。文章指出,自古以來各行各業(yè)之所以都能有自己的拔尖人物,其原因只在一個“妙”字。這可以說是要“務于精純”。(三)文章指出,所謂博弈,也就是爭先的技巧,或曰“爭先術”。只有“?!保拍苷莆铡盃幭刃g”的訣竅。(四)坦率講出自己喜歡博弈之類的游戲,并全身心沉浸其中,直至廢寢忘食。只有如此才能體現(xiàn)出一個“精”字。

據(jù)作者自述,《打馬圖經(jīng)自序》作于紹興四年(1134)避亂金華期間。如果把這段話跟她在《金石錄后序》所寫,與丈夫趙明誠斗茶賭記憶爭勝負、直至茶覆懷中之事聯(lián)系起來,可以看出李清照在多方面都表現(xiàn)出其爭強好勝的個性,說明她不論何事,即使偶有所為,也必達“精妙”之境不可。易安詞之所以能以少勝多,是跟她對詞的“慧、通、達”直至“專、精、妙”聯(lián)系在一起的。當然,其他詞人的優(yōu)秀名篇,也是慧通精妙的產(chǎn)物,而李清照的“精妙”,在于她“別是一家”的“精妙”,即“易安體”的“精妙”?!耙装搀w”式的“精妙”何在?簡言之,即:(一)詞學觀念的“別是一家”;(二)審美體驗的“別是一家”;(三)女性意識的“別是一家”;(四)藝術手段的“別是一家”。

首先是詞學觀念的“別是一家”。李清照前期在《詞論》中提出的詞“別是一家”說,與南渡后在《打馬圖經(jīng)自序》中所倡導的“精妙”之說是上下聯(lián)系、互為表里的。如果說,“別是一家”是強調(diào)并維護詞之為體的自身特點與規(guī)律的話,那么“精妙”則是保證并體現(xiàn)詞之有別于其他詩體形式的必要條件。不達“精妙”之至,則面目模糊,韻味寡淡,難以在詞壇爭先,更難自立于中國文學藝術之林。作者在《詞論》中對詞的歷史與現(xiàn)狀進行過科學總結,并對著名詞家創(chuàng)作之失提出過尖銳批評,措詞嚴苛,略無顧忌,充分顯示出史家的宏闊目光,批評家的理論勇氣,鑒賞家的細致體察。她于李璟、馮延巳、柳永、張先、宋祁、沈唐、元絳、晁端禮、晏殊、歐陽修、蘇軾、王安石、曾鞏、晏幾道、賀鑄、秦觀、黃庭堅等前輩名家,均指名道姓予以適當針砭。雖然其所論不無偏頗,但其整體精神卻在于維護詞“別是一家”的根本面目。為此,她還從正面提出一些具體要求和主張,即:協(xié)音律,反塵下,有妙語并要講求“鋪敘”“典重”“情致”與“故實”等等。李清照這一獨立見解和敢于從本體特征上來要求發(fā)揚詞的優(yōu)長,在當時歷史條件下(尤其作為一個女詞人)是十分不易的。聯(lián)系《打馬圖經(jīng)自序》所論,則可進一步體會到上述批評針砭與具體要求,正是詞自身生命的要求,是與其他詩體形式“爭先術”的必要手段,也是達到“精妙”這一極致的必要內(nèi)容。讀者往往以為李清照之所以卓然自成一家乃在于她的天才,在于“慧則通”,而忽略了她“晝夜每忘寢食”專精的精神。一個對博弈能全力以赴甚至廢寢忘食的人,當她面對極其鄭重的歌詞創(chuàng)作時,不也能更加舍生忘死將自己生命作整體投入么?萬不可以為李清照的詞活脫自然、親切感人,到口即消,來之甚易。其實,李清照詞(特別是她后期詞)字字看來皆是血,句句篇篇都是生命投入的結晶。

其次是審美體驗的“別是一家”。李清照所提出的“別是一家”,從根本上講又是從詞的審美體驗與其他文學形式不同這方面提出來的。詞之審美,自然有別于詩文。所以她既批評蘇軾某些作品是“句讀不葺之詩”,又批評王安石、曾鞏“文章似西漢,若作一小歌詞,則人必絕倒,不可讀也?!北砻婵此坪跏菑男问健⒄Z言和音律方面區(qū)別詞與詩文之不同,但其實質(zhì)卻是強調(diào)詞的審美體驗應與詩文有根本差別。這種差別主要體現(xiàn)在三個方面,即:聽覺的審美、視覺的審美與綜合性審美。所謂聽覺的審美,即聽覺的怡悅,表現(xiàn)在歌詞創(chuàng)作要有音樂美,即協(xié)律動聽?!对~論》中所說:“歌罷,眾皆咨嗟稱賞”;“及轉(zhuǎn)喉發(fā)聲,歌一曲,眾皆泣下。”又如對柳永的肯定與批評:“變舊聲作新聲,出《樂章集》,大得聲稱于世,雖協(xié)音律,而詞語塵下?!倍际菑母柙~協(xié)音律這方面講的。視覺的審美,即視覺的怡悅。李清照的要求是文雅,奇妙、典重,文彩鮮明。如批評黃庭堅“良玉有瑕”,就是從視覺在心理上所獲得美感方面而言。所謂綜合性審美,則指整體性心理情感方面的審美體驗,是各種感官體驗的綜合。如對秦觀的批評:“譬如貧家美女,雖極妍麗豐逸,而終乏富貴態(tài)?!崩钋逭盏脑~就是按照她對詞的“別是一家”的審美體驗的要求來進行創(chuàng)作的。不僅如此,她還能在南渡詞人為適應抗金復國的需要而大量創(chuàng)作愛國豪放詞的時代風氣下,堅持詩與詞在內(nèi)容題材上的嚴格區(qū)分。她堅持在詩歌創(chuàng)作中對南宋妥協(xié)投降、茍且偷安進行尖銳的批評譴責,主張出師北伐,收復失地,重整河山,甚至想親身加入戰(zhàn)斗。如《打馬賦》最后贊辭所說:“佛貍定見卯年死,貴賤紛紛尚流徙。滿眼驊騮雜騄駬,時危安得真致此。木蘭橫戈好女子,老矣誰能志千里?但愿相將過淮水?!痹凇稙踅吩娭姓f:“生當為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這些詩均寫重大題材,愛憎鮮明,情辭慷慨,激憤昂揚,充分發(fā)揚詩歌傳統(tǒng)的現(xiàn)實批判性與戰(zhàn)斗性。但是在易安詞里卻與此不同。除《漁家傲》(“天接云濤連曉霧”)一首明顯向豪放詞風傾斜外,其余則將生遭離亂,去國懷土,夫死財喪,天涯遲暮之審美體驗納入前自己分析的南渡詞中。生離死別、世事滄桑本為傳統(tǒng)題材,但經(jīng)過詞人生命的體驗與熔鑄,再加之以創(chuàng)造性的藝術表現(xiàn),終于達致新的審美升華,從而與時代社會有機融合,產(chǎn)生了廣泛的“共振”效應。事實證明,詞人在其作品中的生命投入是與作品的生命力成正比的。詞人投入的愈多,其作品“別是一家”的特征就愈鮮明,生命力也就愈強大。反之亦是?!扒橛形牟荒苓_,詩不能道者,而獨于長短句中,可以委宛形容之?!?查禮《銅鼓書堂詞話》)“易安體”所寫,即詩、文均無法表達的思想感情與審美體驗。那些責備李清照詞內(nèi)容狹窄,或認為其內(nèi)容可用詩文表達的人,不妨試著把“易安體”改成詩文,或者把李清照上面的詩句改成詞體,其結果還會有“易安體”這“別是一家”的韻味么?

第三是女性意識的“別是一家”?!耙装搀w”的特色與成就還體現(xiàn)在與其他女詞人作品面目風格截然不同這一重要方面。詞這一新的詩體形式,一開始就以女性為主要題材,但在李清照、朱淑真出現(xiàn)以前,幾乎全是“男子作閨音”,是男性視角與男性審美體驗的產(chǎn)物,不論是外表形象與心靈世界,均有許多扭曲與不足。魏夫人生活于北宋,又是宰相曾布的夫人,生活安逸,其詞雖也涉及離愁別恨與閨閣風情,但在女性意識方面遠不如李清照鮮明自覺。朱淑真因婚姻失意,女性意識較強,但只局限于閨閣庭園、戀情相思以及抒寫嫁非所愛的苦痛;她雖生活于南宋前期,但金兵南侵與朝廷和議之爭在她詞中卻不見反映。只有李清照經(jīng)歷了北宋滅亡與南宋的妥協(xié)投降所造成的顛沛流離之苦,還遭受丈夫遽死與玉壺頒金的誣陷以及所有文物盡遭損失的巨大打擊。凡此都逐漸積淀成為她心靈深處有別于其他女詞人的女性意識。應當說,從一開始她就是女性意識較強的女詞人。她早期在愛情與閨閣情趣的抒寫方面,已具有鮮明的女性特征了。如“人比黃花瘦”“綠肥紅瘦”諸句,不僅趙明誠“自愧不逮”,評家也認為“此語若非女子自寫照,則無意致?!?王闿運《湘綺樓詞選》)南渡后的“尋尋覓覓”“起解羅衣聊問夜何其”“欲語淚先流”“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等句,皆非男性詞人所能狀得者。反之,如果她想在詞的創(chuàng)作上與男性詞人在政治題材與社會生活題材方面一較高低,她必然因閨閣生活的局限而失去優(yōu)勢。發(fā)揮女性詞人優(yōu)勢的陣地不在詩界,而在詞壇。對李清照來說尤其如此。因為善于表達要眇之情,凄迷之境的詞體,與李清照輕靈、婉轉(zhuǎn)、深摯、柔細的女性審美意識更為合拍。李清照之于詞,如魚得水,她可以通過詞體形式盡情發(fā)揮,不加矯飾而又自然得體,并由此而完成女性詞人自我形象的勾畫。在女性意識方面的獨創(chuàng)性大約可歸納為以下四個方面:讓最具體的感觸一般化;把最個人的感情普泛化;使最浮面的感覺悠遠化;將最深沉的感受白描化。從而使“易安體”真正成為“別是一家”詞。

最后是藝術手段的“別是一家”?!耙装搀w”從“樂府聲詩并著”出發(fā),特別注意詞的音樂性,使詞變成有意味有生命的形式。音樂是人類高級生命的節(jié)奏,是人類情感變化的符號性體現(xiàn)。體現(xiàn)音樂節(jié)奏的詞體之長短不齊的句式,是與人的情感變動相吻合的。音律的輕重起伏、長短錯落與詞人精神活動、心理活動是相對應的,因此詞牌的選擇對詞人來說相當重要。李清照在這方面有著特殊的敏感性?!豆卵銉骸贰堵暵暵窂脑~牌名稱到思想內(nèi)容,再到雙聲疊字以及齒唇音的穿插運用,不知費盡多少心血才能勻圓妥貼,達到自然高妙。此外,口語白描,體近人情;委婉曲折,層層深入;情致真摯,善于鋪敘等,均為“易安體”重要特征。張端義說李清照“以尋常語度入音律,煉句精巧則易,平淡入調(diào)者難?!?《貴耳集》卷上)可見李清照詞的語言是十分豐富的。但不論“煉句精巧”,還是“平淡入調(diào)”,在“易安體”中,均能自然渾成,勻整妥貼,研煉至極,轉(zhuǎn)趨平淡,不見痕跡,甚至連李清照自己也不知其所以然了。莊子《養(yǎng)生主》寫庖丁解牛:“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視,官知止而神欲行?!薄耙詿o厚入有間,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徐無鬼》寫郢人“斲之,盡堊而鼻不傷,郢人立不失容?!鼻罢呤菍>氃劦木辰?;后者講巨匠良工業(yè)外余技之至美至樂之境?!耙装搀w”便是這種專精獨詣與至美至樂的產(chǎn)物。這與她在《打馬圖經(jīng)自序》中所講的“精妙”二字,精神上是完全一致的。

綜上所述,李清照以其43首精妙的歌詞登上婉約詞大家的高峰地位,在當時及以后均產(chǎn)生過巨大影響。辛棄疾就曾以“博山道中效李易安體”為題寫下了名篇《丑奴兒》。辛詞中還可見化用易安詞句的現(xiàn)象。如“有時三盞兩盞,淡酒醉蒙鴻”(《水調(diào)歌頭》)“一川落日熔金”(《西江月·漁父詞》)。侯寘的《眼兒媚》也自注“效易安體?!痹跉v史上,李清照歷來被奉為詞家正宗。王士禎《倚聲前集序》認為詞中婉約一派“至漱玉、淮海而極盛。”他在《花草蒙拾》中進一步強調(diào)“婉約以李易安為宗?!鼻迦诉€以李清照為“三李”之一?!澳兄欣詈笾鳎欣钜装?,極是當行本色。前此太白,故稱詞家三李?!?王又華《古今詞論》引沈去矜語)楊希閔于光緒年間還合編《三李詞》刊本。凡此,均說明李清照在詞史上的重要地位與影響。但是,由于李清照在《詞論》中對蘇軾等人帶有片面性的批評以及過分強調(diào)詞的“別是一家”,加之她的創(chuàng)作內(nèi)容與風格比較單一,在文學史特別是詞的發(fā)展史上也產(chǎn)生過負面影響。周濟在《介存齋論詞雜著》中說:“閨秀詞惟清照最優(yōu),究苦無骨。”朱庸齋說:“歷來對清照詞作之評,往往偏高溢美。其詞清新流麗,自然中見曲折,然生活面狹隘,閨閣氣重,不免近乎纖弱。”又說:“后世不少柔靡輕巧之作,與清照流風不無關系?!?《分春館詞話》卷五)事實上,李清照詞也并非“無一首不工”。唐圭璋認為:“在兩宋詞人中,李清照可稱為‘名家’,但稱不上‘大家’,不能與柳、周、秦相比。前人的評論,有一定見解,當細加揣摩。前一段對李清照評價偏低,但反過來說,也不能揚得太高,必須恰如其分?!边@些批評也有一定道理。

在北宋詞壇崩解以后,幾乎所有詞人都帶著不同的創(chuàng)痕紛紛南渡。以上四節(jié),只不過是其中少數(shù)影響較大詞人之簡介。還有一些在當時頗負盛名的詞人(包括作品較多的詞人),因篇幅所限,不能一一介紹。僅從以上簡介的“南渡詞人”中即可看出:(一)南渡詞人將北宋160余年間所積累的豐富經(jīng)驗全部移植到南宋這一狹小土地當中,使之扎根成長,為南宋詞的進一步繁榮打下了堅實基礎;(二)由于時代的迫切需要,由蘇軾開創(chuàng)但后來難以為繼的豪放詞,在特定歷史時期有了長足的發(fā)展,甚至形成時代主潮;(三)幾乎所有南渡詞人在經(jīng)歷時代巨變之后,詞風也都隨之而有程度不同的變化,其主要特征是向豪放詞風傾斜或相互滲透,通過這種傾斜與相互滲透,使詞史的審美視界開始向陽剛之美轉(zhuǎn)換;(四)南渡詞的主要特點,是走出閨閣庭園,殺向抗金衛(wèi)國的前線,并積極參與同國家民族命運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的和戰(zhàn)之爭,而且始終站在主戰(zhàn)的立場上,成為反對妥協(xié)投降的新型重要武器之一;(五)正因為存在以上重要原因,婉約詞在南宋詞壇轉(zhuǎn)型期已成為最弱聲區(qū),即使有某些發(fā)展變化,也都與抗金衛(wèi)國這一時代精神無法張揚密切相關。嘯傲山水、歸隱林泉都與時代主潮有這樣或那樣的深層關涉。

南渡詞人較好地完成了詞壇的轉(zhuǎn)型任務,為詞史高峰期與詞藝深化期到來準備了充分條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