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臺
《詩經(jīng)·大雅》
經(jīng)始靈臺[1],經(jīng)之營之[2]。
庶民攻之[3],不日成之。
經(jīng)始勿亟[4],庶民子來[5]。
王在靈囿[6],麀鹿攸伏[7]。
麀鹿濯濯[8],白鳥翯翯[9]。
王在靈沼[10],於牣魚躍[11]。
虡業(yè)維樅[12],賁鼓維鏞[13]。
於論鼓鐘[14],於樂辟雍[15]。
於論鼓鐘,於樂辟雍。
鼉鼓逢逢[16],矇瞍奏公[17]。
([宋]朱熹集注:《詩集傳》,中華書局,1958年版)
【簡注】
[1]經(jīng)始:開始。靈臺:臺名,周文王所建,故址在今陜西西安西南。靈,善,文王因有善德而稱其臺為“靈臺”。
[2]經(jīng):測量地基。營:建立標(biāo)記。
[3]庶民:普通百姓。攻:建造。
[4]亟(jí):同“急”。此言周文王告訴百姓,剛剛開始工作,不要著急。
[5]子來:像兒子似的一起趕來建筑靈臺。
[6]靈囿:古代帝王畜養(yǎng)禽獸用來游覽觀賞的園林,占地較小,不同于用來打獵的園林。
[7]麀(yōu)鹿:母鹿。
[8]濯濯(zhuó):肥美的樣子。
[9]翯(hè)翯:潔白而有光澤的樣子。
[10]靈沼:池沼名,周文王時修建。沼、囿都在靈臺下,因此都稱為“靈”。
[11]於(wū):美嘆聲。牣(rèn):滿。
[12]虡(jù):懸掛鐘磬的木架。業(yè):裝在虡上的橫板。維:與,和。樅(cōnɡ):又稱“崇牙”,虡上的鋸齒,用來懸掛鐘磬。
[13]賁(fén):大鼓。鏞:大鐘。
[14]論:通“倫”,有次序,有條理。此言鐘鼓配合得非常和諧。
[15]樂:享樂。辟雍:文王離宮名。
[16]鼉(tuó)鼓:用揚子鱷皮蒙的鼓。鼉,即揚子鱷,皮可制鼓面。逢(pénɡ)逢:鼓聲。
[17]矇瞍:古代對盲人的兩種稱呼。朱熹《詩集傳》:“有眸子而無見曰矇,無眸子曰瞍。古者樂師皆以瞽者為之,以其善聽而審于音也?!惫和ā肮Α?,成功。此言樂師們奏樂慶祝靈臺建成。
【點評】
此篇寫周人為周文王修筑靈臺事。靈臺附近又有引灃水而成的靈沼、辟雍和豢養(yǎng)禽獸以供觀賞的靈囿,靈臺、靈沼、靈囿合稱“三靈”。靈臺遺址位于今陜西西安長安區(qū)靈沼鄉(xiāng)。
文王營建豐邑與修建靈臺約為同一時期,作品中人們積極主動的勞動態(tài)度表現(xiàn)了周人對周文王的愛戴,這與人們對待夏桀的憎惡態(tài)度截然不同?!睹献印ち夯萃跎稀酚涊d:“文王以民力為臺為沼,而民歡樂之,謂其臺曰靈臺,謂其沼曰靈沼,樂其有麋鹿魚鱉。古之人與民偕樂,故能樂也?!稖摹吩唬骸畷r日害喪,予及女偕亡?!裼c之偕亡,雖有臺池鳥獸,豈能獨樂哉?”靈臺的修建表現(xiàn)出當(dāng)時民心之所向。
文王時修建的靈臺具有觀測天象、占卦卜筮、戰(zhàn)前動員、慶祝大典、諸侯會盟等作用,周室東遷洛陽后,靈臺逐漸被廢棄,唐時靈沼、辟雍已無跡可尋,唯有靈臺仍然可見,唐李泰《括地志》:“今悉無復(fù)處所(指辟雍、靈沼),惟靈臺孤立。按今靈臺高二丈,周圍百二十步。”之后曾在靈臺上建平等寺,清代乾隆三十九年(1775)時任陜西巡撫的畢沅曾前往靈臺,對平等寺加以修葺。此后又在靈臺上建文王殿,清末靈臺及臺上建筑毀于一旦。新中國成立后,平等寺和文王殿得以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