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別有懷抱·明朝有意抱琴來

中華好詩詞:唐宋詩詞名家精品類編(全10冊) 作者:李白,杜甫,李商隱,柳永 等 著


別有懷抱·明朝有意抱琴來

長干行[1]

妾發(fā)初覆額,折花門前劇[2]。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同居長干里,兩小無嫌猜[3]。十四為君婦,羞顏未嘗開。低頭向暗壁,千喚不一回。十五始展眉[4],愿同塵與灰。常存抱柱信[5],豈上望夫臺[6]。十六君遠(yuǎn)行,瞿塘滟滪堆[7]。五月不可觸,猿聲天上哀[8]。門前遲行跡,一一生綠臺。苔深不能掃,落葉秋風(fēng)早。八月胡蝶黃,雙飛西園草。感此傷妾心,坐愁紅顏老。早晚下三巴[9],預(yù)將書報家。相迎不道遠(yuǎn),直至長風(fēng)沙[10]。

[注釋]

[1]長干行:樂府雜曲舊題。長干,即長干里,六朝建康城南秦淮河兩岸吏民雜居之處。位置約在今南京中華門外與花露岡南。

[2]門前?。涸陂T前嬉戲。

[3]“郎騎”四句:謂男女兒時天真純潔,無所嫌疑。后之“青梅竹馬”成語,即源于此。竹馬,兒童嬉戲以竹竿代馬,稱“竹馬”。語本《后漢書·郭汲傳》:“始至行郡,到河西美稷,有童兒數(shù)百,各騎竹馬,道次迎拜?!?/p>

[4]展眉:展開眉頭,形容心情舒坦與喜悅。

[5]抱柱信:語出《古詩》:“安得抱柱信,皎日以為期。”典出《莊子·盜跖》:“尾生與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來,水至,不去,抱柱而死?!?/p>

[6]望夫臺:古時夫婦離別,思婦望夫心切,因而編出許多望夫故事與遺跡,如望夫臺、望夫山、望夫石,所在多有,不必確指。

[7]瞿塘:峽名,又稱夔峽,在今四川奉節(jié)白帝山下。滟滪堆:又作淫預(yù)堆,是瞿塘峽中突起于長江的巨大礁石,為舟行險阻。諺云:“滟滪大如襆,瞿塘不可觸?!毕挠晁疂q,尤險,故下文云:“五月不可觸?!?/p>

[8]猿聲:古時三峽多猿,啼聲凄厲。

[9]三巴:指巴郡、巴東、巴西。在今四川東部長江一帶。

[10]長風(fēng)沙:在今安徽安慶長江邊。陸游《入蜀記》:“蓋自金陵至長風(fēng)沙七百里,而室家來迎其夫,甚言其遠(yuǎn)也?!?/p>

[點評]

本題集中二首,另一首前人考定為贗作。此寫長干里夫妻遠(yuǎn)別,少婦思夫,情意纏綿,其率真處近似六朝民歌。太白之師承樂府,非但尋漢樂府之古樸,亦得南朝樂府之天真也。

楊叛兒[1]

君歌楊叛兒,妾勸新豐酒[2]。何許最關(guān)人?烏啼白門柳[3]。烏啼隱楊花,君醉留妾家。博山爐中沉香火,雙煙一氣凌紫霞[4]

[注釋]

[1]楊叛兒:又作楊伴兒,樂府清商曲舊題。相傳南齊隆昌時,女巫之子楊旻隨母入內(nèi)宮,長大后為何后所寵愛。時童謠云:“楊婆兒,共戲來所歡?!庇瀭鳁畎閮骸R姟杜f唐書·樂志》。

[2]新豐酒:南北新豐均產(chǎn)美酒。北新豐,在今陜西臨潼。王維《少年行》“新豐美酒斗十千”,指此。南新豐,在今江蘇丹徒新豐鎮(zhèn)。陸游《入蜀記》云:六月十六日,早發(fā)云陽,過夾岡,過新豐小憩。李太白詩云“南國新豐酒,東山小妓歌”,謂此,非長安之新豐也。

[3]“烏啼”句:意本《楊叛兒》古辭:“暫出白門前,楊柳可藏烏。歡作沉水香,儂作博山爐?!卑组T,六朝建康城西門。西屬金,金氣白,故稱白門。后作為金陵別稱。

[4]“博山”二句:意亦本《楊叛兒》古辭,喻男女歡愛。博山爐,古香爐,形制似山重疊。沉香,沉水香,古代著名香料,黑色,芳香,脂膏凝結(jié)為塊,入水能沉,故名沉香,產(chǎn)于南方。

[點評]

本篇當(dāng)是游白門而仿樂府古題,以詠金陵酒肆。意頗瀟灑,詩亦深得六朝樂府神髓。

靜夜思[1]

床前看月光[2],疑是地上霜[3]。舉頭望山月[4],低頭思故鄉(xiāng)。

[注釋]

[1]靜夜思:太白自制新題樂府之辭,宋郭茂倩收入《樂府詩集》卷九十“新樂府辭”。

[2]床:坐臥之具。《釋名》釋床:“人所坐臥曰床?!笨丛鹿猓阂蛔鳌懊髟鹿狻?。

[3]“疑是”句:梁簡文帝《玄圃納涼》:“夜月似秋霜?!?/p>

[4]山月:一作“明月”。

[點評]

本篇寫思鄉(xiāng)之情,即景即情,自然神妙。千載之下,猶能引發(fā)游子共鳴,故仍播在人口,真乃不朽之詩篇也。

山中問答[1]

問余何意棲碧山[2],笑而不答心自閑。桃花流水窅然去[3],別有天地非人間。

[注釋]

[1]山中:當(dāng)指安陸白兆山中。白兆寺中曾有鐫刻太白此詩碑石。元人貫云石題白兆山桃花巖詩云:“神游八極棲此山,流水窅然心自閑。解劍長歌一壺外,知有洞府無人間?!币喽ù嗽娮饔诖松健?/p>

[2]碧山:白兆山唐以前亦名白趙,唐以后又名碧山。太白詩中稱碧山者多屬泛指。此則或因有此名而有此稱,或因有此詩而有此名。然皆以碧山指白兆山。

[3]桃花流水:語本晉陶潛《桃花源詩并記》。窅然:深遠(yuǎn)貌。

[點評]

題一作《答問》,亦作《答俗人問》,又作《山中答俗人》。詩寫山居自適之意,信手拈來,詞近而意遠(yuǎn),遂成絕調(diào)。

山中與幽人對酌[1]

兩人對酌山花開,一杯一杯復(fù)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2],明朝有意抱琴來。

[注釋]

[1]山中:與《山中問答》之山中,或即一處,當(dāng)指安陸白兆山。安徽宿松南臺山有所謂“對酌亭”遺址,傳即太白避地宿松時與閭丘處士對飲處。似未足征信。幽人:隱者。

[2]“我醉”句:語本蕭統(tǒng)《陶淵明傳》:“貴賤造之者,有酒輒設(shè)。淵明若先醉,便語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p>

[點評]

其寫山中與隱者對飲以發(fā)幽興,意頗瀟灑,然亦頗凄凄。杜甫《不見》云:“敏捷詩千首,飄零酒一杯。”乃深知太白“一杯”之味者也。

烏夜啼[1]

黃云城邊烏欲棲[2],歸飛啞啞枝上啼。機中織錦秦川女[3],碧紗如煙隔窗語。停梭悵然憶遠(yuǎn)人,獨宿孤房淚如雨[4]。

[注釋]

[1]烏夜啼:樂府清商曲舊題,多為女子懷人之辭。傳說南朝宋臨川王劉義慶被廢,侍妾夜聞烏啼聲,因制此曲。今所傳歌辭非此旨。見郭茂倩《樂府詩集》卷四十七引《唐書·樂志》。

[2]黃云城:泛指邊城。古有所謂黃云戍、黃云塞、黃云隴,皆指邊塞。

[3]機中織錦:典出《晉書·列女傳》:“竇滔妻蘇氏,始平人,名蕙,字若蘭,善屬文。苻堅時,滔為秦州刺史,被徙流沙。蘇氏思之,織錦為《回文旋圖詩》以贈滔,宛轉(zhuǎn)循環(huán)以讀之,詞甚凄惋,凡八百四十字?!鼻卮ㄅ褐柑K蕙,以其夫為秦州刺史,故云。庾信《烏夜啼》:“織錦秦川竇氏妻?!?/p>

[4]“停梭”二句:一作“停梭向人問故夫,知在關(guān)西淚如雨”。遠(yuǎn)人,指征夫。獨宿孤房,一作“獨宿空堂”。

[點評]

此寫秦川思婦,非一般女子懷人,乃思念邊塞征人也,屬邊塞詩作?!短扑卧姶肌吩u曰:“語淺而意深,樂府本色?!碧字畼犯w,深得六朝神髓。

子夜吳歌四首[1]

秦地羅敷女,采桑綠水邊[2]。素手青條上,紅妝白日鮮。蠶饑妾欲去,五馬莫留連[3]。

鏡湖三百里,菡萏發(fā)荷花[4]。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5]。回舟不待月,歸去越王家[6]

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7]。秋風(fēng)吹不盡,總是玉關(guān)情[8]。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yuǎn)征[9]。

明朝驛使發(fā),一夜絮征袍[10]。素手抽針冷,那堪把剪刀。裁縫寄遠(yuǎn)道,幾日到臨洮[11]。

[注釋]

[1]子夜吳歌:即《子夜歌》,世傳晉女子名子夜者所制。見《宋書·樂志》?!稑犯忸}》曰:后人更為四時行樂之詞,謂之《子夜四時歌》。太白四首亦寫四時,然非行樂詞,是《子夜四時歌》之變調(diào)。

[2]“秦地”二句:寫羅敷采桑。出漢樂府《陌上?!贰N犯屏_敷為秦氏,而太白詩中之羅敷則指為秦地女。

[3]“五馬”句:《陌上?!罚骸笆咕龔哪蟻?,五馬立踟躕。”五馬,太守的代稱?;蛘f太守出則御五馬,因用以指代。留連,不忍離開。

[4]“鏡湖”二句:寫鏡湖荷花。鏡湖,又名鑒湖,在今浙江紹興。東漢永和五年,會稽太守馬臻所筑,周回三百十里,溉田九千頃。見《元和郡縣圖志》。菡萏,荷花的別稱。

[5]“五月”二句:據(jù)《方輿勝覽》載,西施曾采蓮于若耶溪。若耶,若耶溪,又作“若邪溪”,亦名五云溪,在今浙江紹興東南。

[6]越王:指勾踐。越王勾踐為吳所敗,用美人計,命范蠡選西施進(jìn)于吳王夫差,以求和。后因得以反攻滅吳。見《吳越春秋》、《越絕書》等。

[7]“長安”二句:寫帝都秋夜搗衣事。搗衣,寒衣制作前對面料加工的一種程序。將面料置于砧上捶搗。或說于衣料上搗入面粉之類,使之密不透風(fēng),且便于換季洗濯。今內(nèi)蒙古猶有此俗。作者另有《搗衣篇》。

[8]玉關(guān):指玉門關(guān)。在今甘肅。此泛言邊塞。

[9]“何日”二句:盼邊患平息,夫妻團圓。胡虜,泛指北方敵人。古代對北方邊地及西域民族稱為胡人。良人,妻子對丈夫的稱呼。

[10]“明朝”二句:謂趕制征衣。驛使,驛站傳送文書的使者。此驛使或兼送衣物。征袍,出征戰(zhàn)士的衣服。

[11]臨洮:唐屬隴右道,更名岷州,治所在今甘肅岷縣。

[點評]

四首所寫非一時一地一事,其一為春歌,寫秦地羅敷采桑;其二為夏歌,寫越女采蓮;其三為秋歌,寫思婦搗衣;其四為冬歌,寫思婦絮袍。雖寫四時,卻非四時行樂之詞,然其語調(diào)韻味,仍保留六朝樂府風(fēng)神。

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1]

暮從碧山下,山月隨人歸。卻顧所來徑,蒼蒼橫翠微[2]。相攜及田家,童稚開荊扉。綠竹入幽徑[3],青蘿拂行衣。歡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揮[4]。長歌吟松風(fēng),曲盡河星稀。我醉君復(fù)樂,陶然共忘機[5]。

[注釋]

[1]終南山:又稱太乙山,為秦嶺主峰之一。在長安之南,故又稱南山。今陜西西安南。斛斯山人:復(fù)姓斛斯的隱者?;蛞蔀槎鸥Α哆^斛斯校書莊二首》所寫酒伴斛斯融。

[2]翠微:輕淡青蒼的山色,亦借指青山。

[3]幽徑:一本作“幽楦”。

[4]揮:此指干杯?!抖Y記·曲禮》:“飲玉爵者弗揮。”注:“振去余酒曰揮?!?/p>

[5]忘機:忘卻機巧之心,指自甘恬淡與世無爭。

[點評]

本篇為初入長安隱居終南時所作。寫終南山下農(nóng)村景色與情趣,深得陶潛余韻。屯蹇之時,得山人農(nóng)夫關(guān)照,自亦感激不盡,真乃“陶然共忘機”。王夫之評曰:“清曠中無英氣,不可效陶,以此作視孟浩然,真山人詩爾?!保ā短圃娫u選》)蓋善于會心者也。

長相思[1]

長相思,在長安。絡(luò)緯秋啼金井闌[2],微霜凄凄簟色寒[3]。孤燈不明思欲絕,卷帷望月空長嘆。美人如花隔云端[4]。上有青冥之高天[5],下有淥水之波瀾。天長路遠(yuǎn)魂飛苦[6],夢魂不到關(guān)山難。長相思,摧心肝。

[注釋]

[1]長相思:樂府雜曲歌舊題。郭茂倩《樂府詩集》六十九:“古詩曰:‘客從遠(yuǎn)方來,遺我一書札。上言長相思,下言久離別?!盍暝娫唬骸腥穗y久留,各言長相思?!L者久遠(yuǎn)之辭,言行人久戍,寄書以遺所思也?!?/p>

[2]“絡(luò)緯”句:梁吳均《雜絕句詩》:“蜘蛛檐下掛,絡(luò)緯井邊帝?!苯j(luò)緯,蟋蟀,俗稱紡織娘。秋夜啼聲凄切。金井闌,井口裝飾金屬的圍闌。

[3]?。褐裣?。

[4]“美人”句:《古詩·蘭若生陽春》:“美人在云端,天路隔無期?!?/p>

[5]青冥:青天。此指青天之色。屈原《九章·悲回風(fēng)》:“據(jù)青冥而撼虹兮,遂倏忽而捫天?!?/p>

[6]天長路遠(yuǎn):《南史·孫玚傳》載,玚卒,尚書令江總為之銘志,陳后主又題銘后四十字,有曰:“天長路遠(yuǎn),地久靈多。功臣未勒,此意如何?!睍r論以為榮。

[點評]

《長相思》樂府舊題多寫家人情人離別相思之苦,太白此作借以寓君臣遇合之意。蓋承屈賦香草美人之傳統(tǒng)也。其中以“美人如花隔云端”為點睛之筆。疑是初入長安,北闕上書,天路阻隔,不得門徑,因失意而作此。不可以男女之情視之。

把酒問月[1]

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皎如飛鏡臨丹闕[2],綠煙滅盡清輝發(fā)。但見宵從海上來,寧知曉向云間沒。白兔搗藥秋復(fù)春[3],嫦娥孤棲與誰鄰[4]?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jīng)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惟愿當(dāng)歌對酒時[5],月光長照金樽里[6]。

[注釋]

[1]題下原注:“故人賈淳令予問之?!辟Z淳,事跡未詳。

[2]飛鏡:指月。太白好以鏡喻月,如“月下飛天鏡”(《渡荊門送別》),“又疑瑤臺鏡,飛上碧云端”(《古朗月行》)。丹闕:赤色的宮門。指宮殿。

[3]白兔搗藥:晉傅玄《擬天問》:“月中何有?白兔搗藥?!痹峦脗髡f,早在屈原時代即已流行。屈原《天問》:“厥利維何?而顧兔在腹?!弊ⅲ骸把栽轮杏型??!?/p>

[4]嫦娥孤棲:《搜神記》十四:“羿請無死之藥于西王母,嫦娥竊之以奔月。”

[5]當(dāng)歌對酒:曹操《短歌行》:“對酒當(dāng)歌,人生幾何!”

[6]金樽:金屬酒器,猶酒杯。

[點評]

太白一生于月情有獨鐘,其詠月之詩,非但藝之高,情亦深。惟其如此,故其仙去,有入采石水中捉月之說。說雖無據(jù),情有可原。此詩詠月之出沒、月之古今、月之虛實——其傳說為虛,其照人為實,意在引發(fā)人生之感慨。蓋亦失意時以詠月聊自排解而已。

月下獨酌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1]。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2],行樂須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醒時同交歡,醉后各分散。永結(jié)無情游,相期邈云漢[3]。

天若不愛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愛酒,地應(yīng)無酒泉[4]。天地既愛酒,愛酒不愧天。已聞清比圣,復(fù)道濁如賢[5]。賢圣既已飲,何必求神仙!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6]。但得醉中趣[7],勿為醒者傳。

[注釋]

[1]“舉杯”二句:謂招月與影為友。益見其孤獨無可親者。陶潛有《形影神三首》,與釋慧遠(yuǎn)辯“形盡神不滅論”,寫三者如三人,各抒己見。太白亦借月與影而成三人,旨雖異而趣同。

[2]月將影:月與影。將,連詞,表示并列,猶與、共。

[3]“永結(jié)”二句:謂永與無知無情之物(月與影)交游,并相約游于太空(月行于天,故發(fā)此奇想)。

[4]“天若”四句:孔融《難曹公表制酒禁書》:“酒之為德久矣,古先哲王,類帝禋宗,和神定人。以濟萬國,非酒莫已也。故天垂酒星之曜,地列酒泉之郡,人著旨酒之德?!本菩?,酒旗星。“酒旗,酒官之旗也,主宴饗飲食。”(《晉書·天文志》)酒泉,漢置郡,以城有金泉,味如酒,故名。今屬甘肅。

[5]“已聞”二句:《三國志·魏書·徐邈傳》:“度遼將軍鮮于輔進(jìn)曰:‘平日醉客謂酒清者為圣人,濁者為賢人?!?/p>

[6]“三杯”二句:語本《老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7]醉中趣:陶潛《晉故征西大將軍長史孟府君傳》:“(嘉)好酣飲,逾多不亂,至于任懷得意,融然遠(yuǎn)寄,傍若無人。(桓)溫問君:‘酒有何好,而卿嗜之?’君笑而答曰:‘明公但不得酒中趣爾。’”

[點評]

敦煌寫本《唐詩選》殘卷題作《月下對影獨酌》合前二首為一首,闕其三、四。此選前二首,詩寫飲酒以解孤寂愁懷,邀月對影,飲酒歌舞,以熱鬧場面寫寂寞心境,真乃千古奇趣。其寫飲酒之趣,脫口而出,率爾成章,純?nèi)巫匀?,不假雕琢,至有疑其偽作。殊不知太白之詩類皆道其心中之所感,以才為詩,出口成章,下焉者流于淺率,高焉者如同天籟。沈德潛謂“脫口而出,純乎天籟。此種詩人不易學(xué)”(《唐詩別裁集》),可謂知言。

春夜洛城聞笛[1]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fēng)滿洛城。此夜曲中聞?wù)哿?sup>[2],何人不起故園情。

[注釋]

[1]洛城:即洛陽,今屬河南。

[2]折柳:古曲有《折楊柳》,為樂府橫吹曲,內(nèi)容多為傷別。

[點評]

本篇寫因聞笛而思鄉(xiāng)。笛中聞?wù)哿?,因憶傷別之地,從而發(fā)思鄉(xiāng)之情。然非黯然銷魂,而是清朗可誦,正合太白之情性,亦盛唐之有別于六朝也。

贈內(nèi)[1]

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雖為李白婦,何異太常妻[2]。

[注釋]

[1]內(nèi):指內(nèi)人,即妻子。

[2]太常:指周澤。《后漢書·周澤傳》載,周澤為太常,清潔循行,盡敬宗廟。嘗臥寢齋宮,其妻哀澤老病,窺問所苦。澤大怒,以妻干犯齋禁,遂收送治獄謝罪。當(dāng)世疑其詭激。時人為之語曰:“生世不諧,做太常妻,一歲三百六十日,三百五十九日齋?!弊⒅^《漢官儀》此下云:“一日不齋醉如泥?!?/p>

[點評]

本篇寫醉酒,用后漢周澤事,戲贈其妻。以諧謔語寫愁情,彌見其愁。

客中作[1]

蘭陵美酒郁金香[2],玉碗盛來琥珀光[3]。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處是他鄉(xiāng)。

[注釋]

[1]客:旅居他鄉(xiāng)。

[2]蘭陵:唐之丞縣,隋為蘭陵縣。故址在今山東棗莊南。郁金:香草名。亦名郁金香。

[3]琥珀光:謂酒色如琥珀之光。

[點評]

題一作《客中行》。詩謝主人,只是平平道來,卻別有情味。非以情景勝,而以情理勝。

春思[1]

燕草如碧絲,秦桑低綠枝[2]。當(dāng)君懷歸日,是妾斷腸時。春風(fēng)不相識,何事入羅?。?/p>

[注釋]

[1]春思:猶春情、春心。春,兼指春日與春情。《詩經(jīng)·召南·野有死麕》:“有女懷春,吉女誘之?!彼?,讀去聲,心緒,情思。

[2]“燕草”二句:以燕草秦桑點明時地,寫男女兩地相思。細(xì)味燕草秦桑,似寫征人思婦之情,近邊塞詩一類。

[點評]

從齊梁化出,秀色之中含有剛健之氣,自是盛唐風(fēng)味。王夫之謂“字字欲飛,不以情不以景”(《唐詩評選》),而情景俱在其中。太白另有《春怨》詩云:“白馬金羈遼海東,羅帷繡被臥春風(fēng)。落月低軒窺燭盡,飛花入戶笑床空?!迸c《春思》意旨略同,《春怨》則點明征人思婦矣。

玉階怨[1]

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襪[2]。卻下水精簾[3],玲瓏望秋月[4]。

[注釋]

[1]玉階怨:樂府相和歌舊題,始自謝脁,此為擬作。

[2]“玉階”二句:言秋夜久立玉階,乃至白露侵羅襪。

[3]卻下:謂退入房中下簾。水精簾:形容質(zhì)地精細(xì)色澤晶瑩的簾子。蕭士赟注曰:“水精簾以水精為之,如今之琉璃簾也?!?/p>

[4]玲瓏:空明貌。形容秋月。

[點評]

二十字畫出一幅凄清冷艷的秋閨圖,不寫人,而人自在;不言怨,而怨自生。真乃圣于詩者也?!短扑卧姶肌分^“妙寫幽情,于無字處得之”,可謂知言。

怨情[1]

美人卷珠簾,深坐顰蛾眉[2]。但見淚痕濕,不知心恨誰。

[注釋]

[1]怨情:似從樂府舊題《怨歌》、《怨詩》之類化出,有六朝樂府風(fēng)味。

[2]顰蛾眉:皺眉頭。形容美人之美態(tài)與愁態(tài)。

[點評]

本篇寫閨情,妙于形容,亦當(dāng)有所寄托?;蛞蛞娛瓒广?。

訪賀監(jiān)不遇[1]

欲向江東去[2],定將誰舉杯?稽山無賀老[3],卻棹酒船回。

[注釋]

[1]賀監(jiān):指賀知章。曾官正銀青光祿大夫兼正授秘書監(jiān),故稱賀監(jiān)。

[2]江東:會稽屬江東之地。

[3]稽山:即會稽山。在今浙江紹興。

[點評]

題原作《重憶一首》。唐裴敬《翰林學(xué)士李公墓碑》云:“予嘗過當(dāng)涂,訪翰林舊宅。又于浮屠寺化城之僧,得翰林自寫《訪賀監(jiān)不遇》詩:‘東山無賀老,卻棹酒船回。’味之不足,重之為寶,用獻(xiàn)知者?!睋?jù)詩意,題以裴說為是,當(dāng)作于《對酒憶賀監(jiān)二首》之前,蓋其時尚未知賀老亡故。今依裴文改題?!岸▽⒄l舉杯”,即定與誰對酌,擬與賀老一飲;然不見賀老而棹回酒船,其悵惘可知,其思念情深亦可知。

對酒憶賀監(jiān)二首[1]

四明有狂客,風(fēng)流賀季真[2]。長安一相見,呼我謫仙人。昔好杯中物,今為松下塵。金龜換酒處,卻憶淚沾巾[3]

狂客歸四明,山陰道士迎[4]。敕賜鏡湖水,為君臺沼榮[5]。人亡余故宅[6],空有荷花生。念此杳如夢,凄然傷我情。

[注釋]

[1]賀監(jiān):即賀知章。曾官正授秘書監(jiān),故稱。

[2]“四明”二句:寫賀知章之風(fēng)流狂放。四明,山名,在今浙江寧波西南。自天臺山發(fā)脈,綿亙于奉化、慈溪、余姚、上虞、嵊縣諸縣境??窨?,賀知章晚年縱誕,無復(fù)規(guī)檢,自號“四明狂客”。見《舊唐書》本傳。季真,賀知章字季真。善譚說,其族姑子陸象先曰:“季真清譚風(fēng)流,吾一日不見,則鄙吝生矣?!币姟缎绿茣繁緜鳌?/p>

[3]“長安”六句:本題有《序》云:“太子賓客賀公,于長安紫極宮一見余,呼余為謫仙人,因解金龜,換酒為樂。(沒后對酒,)悵然有懷,而作是詩。”杯中物,指酒。陶潛《責(zé)子》詩:“天運茍如此,且進(jìn)杯中物?!苯瘕?,佩飾。王琦《李太白全集》注:“金龜蓋是所佩雜玩之類,非武后朝內(nèi)外官所佩之金龜也?!?/p>

[4]山陰道士:山陰有一道士善養(yǎng)鵝,王羲之求購。道士求王為書《道德經(jīng)》(當(dāng)作《黃庭經(jīng)》),并許以群鵝贈。羲之欣然寫畢,籠鵝而歸。見《晉書·王羲之傳》。此以山陰道士喻賀監(jiān)在山陰之道友。亦因賀監(jiān)善書,故有此喻。

[5]“敕賜”二句:《新唐書·賀知章傳》:“天寶初,病,夢游帝居,數(shù)日寤,乃請為道士,還鄉(xiāng)里。詔許之,以宅為千秋觀而居。又求周宮湖數(shù)頃為放生池,有詔賜鏡湖剡川一曲。”

[6]故宅:施宿《會稽志》謂賀監(jiān)宅在縣東北三里,后為天長觀。

[點評]

其作《訪賀監(jiān)不遇》(集中題作《重憶一首》)時,尚不知賀監(jiān)亡故。及聞賀監(jiān)端的物故,對酒懷舊,因復(fù)作此二首追悼亡友之詩,其情凄然,哀婉欲絕。可知賀監(jiān)于太白心目中有何等分量。太白聲價之高下,宦海之浮沉,無不系于賀監(jiān)。無賀監(jiān)太白聲價未必高,有賀監(jiān)太白宦海未必沉,其思念賀老之深,固其宜也。

淥水曲[1]

淥水明秋日,南湖采白[2]。荷花嬌欲語,愁殺蕩舟人[3]

[注釋]

[1]淥水曲:琴曲。為古曲遺音。馬融《長笛賦》:“上擬法于《韶箾》《南籥》,中取度于《白雪》《淥水》,下采制于《延露》《巴人》?!?/p>

[2]白草。水草,多生于南方湖澤,五月開白花,故稱白

[3]蕩舟人:指劃船采之女子。

[點評]

本篇寫采女之妒花,其風(fēng)神情韻,遠(yuǎn)勝南朝小樂府。

越女詞[1]

耶溪采蓮女[2],見客棹歌回[3]。笑入荷花去,佯羞不出來。

鏡湖水如月[4],耶溪女如雪。新妝蕩新波,光景兩奇絕。

[注釋]

[1]越女:越中女子。西施出越中,越中多美女。

[2]耶溪:即若耶溪,又名五云溪。在今浙江紹興若耶山下。

[3]棹歌:船歌。

[4]鏡湖:又稱鑒湖。在今浙江紹興。

[點評]

本題五首,此選其三、其五兩首,均寫越女采蓮泛舟,清新自然,極盡越女之嬌態(tài),饒有南朝樂府風(fēng)味。

采蓮曲[1]

若耶溪旁采蓮女[2],笑隔荷花共人語。日照新妝水底明,風(fēng)飄香袂空中舉。岸上誰家游冶郎[3],三三五五映垂楊。紫騮嘶入落花去[4],見此蜘躕空斷腸。

[注釋]

[1]采蓮曲:樂府清商曲舊題?!豆沤駱蜂洝分^梁武帝制《江南弄》七曲,其三即《采蓮曲》。

[2]若耶溪:在今浙江紹興若耶山下。

[3]游冶郎:游蕩娛樂的青年男子。

[4]紫騮:又名棗騮,良馬名。

[點評]

本篇寫若耶溪采蓮女,繪聲繪色,復(fù)以游冶郎相映襯,更覺一片神行,天然可愛。詩亦清新自然,正所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太白句)。

勞勞亭[1]

天下傷心處,勞勞送客亭。春風(fēng)知別苦,不遣柳條青[2]。

[注釋]

[1]勞勞亭:又名臨滄觀,在勞勞山上,為古時送別之所。故址在今江蘇南京西南。勞勞,憂傷貌。

[2]“春風(fēng)”二句:意謂倘若春風(fēng)知離別之苦,必不使柳條變青。

[點評]

本篇為游金陵時所作,寫送別之苦,情致委婉,語短意長。前人謂“其妙在‘知’字、‘不遣’字,奇警無倫”(李锳《詩法易簡錄》),蓋以無知之物而欲其知,必然之事而欲其不使然,故發(fā)癡語,因得奇趣。

寄東魯二稚子[1]

吳地桑葉綠,吳蠶已三眠[2]。我家寄東魯,誰種龜陰田[3]?春事已不及[4],江行復(fù)茫然。南風(fēng)吹歸心,飛墮酒樓前[5]。樓前一株桃,枝葉拂青煙。此樹我所種,別來向三年。桃今與樓齊,我行尚未旋。嬌女字平陽,折花倚桃邊。折花不見我,淚下如流泉[6]。小兒名伯禽,與姊亦齊肩。雙行桃樹下,撫背復(fù)誰憐!念此失次第[7],肝腸日憂煎。裂素寫遠(yuǎn)意,因之汶陽川[8]。

[注釋]

[1]東魯:指魯郡,今山東兗州。二稚子:指女平陽、子伯禽。

[2]“吳地”二句:點明時地。吳地,此指東吳都城金陵。今江蘇南京。三眠,蠶自初生至成蛹,三蛻其皮,其狀如眠,稱三眠。時在夏月。

[3]龜陰田:語本《左傳·定公十一年》:“齊人來歸鄆龜陰之田?!奔待斏奖泵嬷铩4酥冈娙嗽隰斂ど城鹬?。

[4]春事:農(nóng)事,春季農(nóng)田耕種之事。《管子·幼官》:“地氣發(fā),戒春事?!?/p>

[5]酒樓:舊說任城有太白酒樓?!侗臼略姟吩疲骸鞍鬃杂缀镁?,于兗州習(xí)業(yè),平居多飲。又于任城縣搆酒樓,日與同志荒宴其上,少有醒時?!币姟短綇V記》二〇一。此似指家居之酒樓。故下文有樓前自種之桃子敘寫。

[6]“淚下”句:用劉琨成句。劉琨《扶風(fēng)歌》:“據(jù)鞍長嘆息,淚下如流泉?!?/p>

[7]失次第:指心緒煩亂。次第,頭緒。

[8]“裂素”二句:言以詩代簡遠(yuǎn)寄家中。裂素,裁素以作書。古以絲織品素帛為書寫材料。汶陽川,春秋時為魯國地?!蹲髠鳌こ晒辍份d“齊人歸我汶陽之田”。此指兗州。

[點評]

題下原注:“在金陵作?!逼鋾r別家已三年,故思家心切,尤系情于二稚子,因作詩以寄。以平常語寫平常情,可見其為具平常心之平常人,并非不食人間煙火的仙人。沈德潛謂:“家常語,瑣瑣屑屑,彌見其真?!保ā短圃妱e裁集》)太白詩得力于風(fēng)騷樂府,此詩最具漢樂府本色,質(zhì)直真切,語言亦明白如話,恰似與二稚子話家常。

聽蜀僧濬彈琴[1]

蜀僧抱綠綺[2],西下峨眉峰[3]。為我一揮手,如聽萬壑松??托南戳魉?sup>[4],遺響入霜鐘[5]。不覺碧山暮,秋云暗幾重。

[注釋]

[1]蜀僧濬:當(dāng)是《贈宣州靈源寺仲濬公》之仲濬。然則,詩當(dāng)作于宣城。

[2]綠綺:琴名,漢司馬相如有綠綺琴。見晉傅玄《琴賦序》。

[3]峨眉峰:即峨眉山。在今四川。

[4]流水:《呂氏春秋·本味》載:伯牙鼓琴,鐘子期聽之,其志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乎鼓琴,湯湯乎若流水?!?/p>

[5]霜鐘:《山海經(jīng)·中山經(jīng)》:豐山“有九鐘焉,是知霜鳴”,郭璞注:“霜降則鐘鳴,故言知也?!?/p>

[點評]

寫聽琴,一氣揮灑,自然入妙。琴聲與景色,兩相融合,隱含一種清愁。

哭晁卿衡[1]

日本晁卿辭帝都,征帆一片繞蓬壺[2]。明月不歸沉碧海[3],白云愁色滿蒼梧[4]。

[注釋]

[1]晁卿衡:晁衡,又作朝衡,即阿倍仲麻呂,唐時譯作仲滿。開元初隨日本遣唐使來長安,請儒士授經(jīng),歷仕左補闕、儀王友、秘書監(jiān)等職。天寶十二載冬隨遣唐使歸國,至琉球遇風(fēng),漂流安南,后復(fù)至長安。時誤傳溺死海中。

[2]蓬壺:即蓬萊。海中仙山。

[3]明月:指明月珠。釋氏稱明月摩尼,以為月之精。此喻晁衡。

[4]蒼梧:指云出處?!端囄念惥邸芬灰稓w藏》:“有白云出自蒼梧,入于大梁?!贝艘陨n梧云喻愁。

[點評]

本篇為虛聞日本晁衡歸國于海上遇難所作悼詩,情深意摯,千載之下,猶足感人。

秋浦歌[1]

秋浦長似秋,蕭條使人愁??统畈豢啥龋猩蠔|大樓[2]。正西望長安,下見江水流。寄言向江水,汝意憶儂不?遙傳一掬淚,為我達(dá)揚州[3]。

秋浦猿夜愁,黃山堪白頭[4]。青溪非隴水,翻作斷腸流[5]。欲去不得去,薄游成久游[6]。何年是歸日,雨淚下孤舟。

兩鬢入秋浦,一朝颯已衰。猿聲催白發(fā),長短盡成絲。

江祖一片石[7],青天掃畫屏。題詩留萬古,綠字錦苔生。

爐火照天地,紅星亂紫煙[8]。赧郎明月夜[9],歌曲動寒川。

白發(fā)三千丈,緣愁似個長。不知明鏡里,何處得秋霜[10]。

[注釋]

[1]秋浦:唐縣名,屬宣州,后屬池州,今安徽貴池。

[2]大樓:大樓山。在今貴池城南四十里。嘉靖《池州府志》謂其山“孤?lián)伪搪洌艨罩袠情w之象”。

[3]揚州:今屬江蘇。奚祿詒曰:“望長安矣,而結(jié)云達(dá)揚州者,蓋長安之途所經(jīng)也?!保ㄒ娬查A《李白詩文系年》)按,唐代水路有自揚州由江轉(zhuǎn)淮入河而西上長安者。

[4]黃山:指秋浦河邊之黃山嶺。在今貴池之南七十里,近蝦湖。

[5]“青溪”二句:古樂府《隴頭歌辭》:“隴頭流水,鳴聲幽咽。遙望秦川,心肝斷絕。”此反用其意。青溪,此指秋浦河。隴水,隴頭流水。

[6]薄游:暫游。

[7]江祖:指江祖石。在今貴池清溪秋浦河邊,隔溪對萬羅山。即作者《獨酌清溪江石上寄權(quán)昭夷》詩所說“我攜一樽酒,獨上江祖石”之江祖石。

[8]“爐火”二句:寫冶煉場景。王琦注:“琦考《唐書·地理志》,秋浦固產(chǎn)銀、產(chǎn)銅之區(qū),所謂‘爐火照天地,紅星亂紫煙’者,正是開礦處冶鑄之火乃足當(dāng)之?!逼浞穸ǖせ鹬f甚是。

[9]赧郎:指冶煉工人。爐火映紅其臉如含羞然,故稱。

[10]秋霜:喻白發(fā)。王琦云:“起句奇甚,得下文一解,字字皆成妙義。洵非仙才,那能作此。”

[點評]

本題十七首,盡寫流落秋浦時生活情景。此選其一、其二、其四、其九、其十四、其十五,計六首,多寫愁情,惟“爐火”一首寫銅坑冶煉,情調(diào)較高。然其藝術(shù)頗高,饒有風(fēng)味,如似民歌,體小樂府,俗而能雅,故放翁嘆其“高妙乃爾”(陸游《入蜀記》)。

宿五松山下荀媼家[1]

我宿五松下,寂寥無所歡。田家秋作苦,鄰女夜舂寒。跪進(jìn)凋胡飯[2],月光明素盤。令人慚漂母[3],三謝不能餐。

[注釋]

[1]五松山:在今安徽銅陵。荀媼:荀家老婦人。

[2]凋胡:菰米??墒??!段骶╇s記》一:“菰之有米者,長安人謂為周彡胡。”

[3]漂母:漂洗衣物的老婦。韓信少時落拓,釣于城下,漂母見其饑,與飯食。后信為楚王,賜千金。見《史記·淮陰侯列傳》。

[點評]

本篇寫其宿農(nóng)家,受農(nóng)婦款待,不勝感激。其時太白采煉于銅陵礦坑,住宿于五松山,與田家為鄰為友,境遇可知?!疤锛仪镒骺?,鄰女夜舂寒”,于農(nóng)家充滿同情,若非淪落至此境地,焉得有此感情。

銅官山醉后絕句[1]

我愛銅官樂,千年未擬還。要須回舞袖,拂盡五松山[2]。

[注釋]

[1]銅官山:又名利國山,有銅坑,在銅陵界。唐屬南陵。

[2]五松山:在今安徽銅陵?;蛘f山之基址為今銅陵天井湖賓館。

[點評]

銅官山礦坑醉后口占之作,似真醉后忘其憂愁者,此中原非久留之處(見《答杜秀才五松山見贈》),卻道“千年未擬還”。故作曠達(dá)語,莫以為真“愛銅官樂”。

哭宣城善釀紀(jì)叟[1]

紀(jì)叟黃泉里,還應(yīng)釀老春[2]。夜臺無曉日,沽酒與何人[3]?

[注釋]

[1]宣城:今屬安徽。紀(jì)叟:紀(jì)姓老人,善釀酒。余未詳。

[2]老春:指酒。唐人多稱酒為“春”,如滎陽之土窟春,富平之石凍春,劍南之燒春。見李肇《國史補》下。

[3]“夜臺”句:楊慎《楊升庵外集》:“予家古本作‘夜臺無李白’,此句絕妙,豈但齊一生死,又且雄視幽明矣?!币古_,指墳?zāi)埂匀眨c下句“何人”了不相涉,且既稱“夜臺”,自無“曉日”,五字豈非成不消說之廢話,故應(yīng)以另本為是。

[點評]

題下舊注曰:“一作《題戴老酒店》,云:戴老黃泉下,還應(yīng)釀大春。夜臺無李白,沽酒與何人?”或一詩兩本;或一詩分贈紀(jì)、戴兩酒家,略加改動,以切其姓。諧而能莊,真而有趣,讀來感人。白與酒結(jié)緣,亦與酒家結(jié)緣,持仙心,亦持平常心。人之所最難者,在能以平常心對待平常人。太白不惟平視公侯,且亦平視庶民,其于山人、老媼、赧郎、酒叟,無不情見乎辭。惟其如此,益見此詩之妙之貴。

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1]

一為遷客去長沙[2],西望長安不見家。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3]。

[注釋]

[1]史郎中欽:郎中史欽,事跡不詳。與《江夏使君叔席上贈史郎中》詩中之史郎中,或即一人。黃鶴樓:故址在今湖北武昌蛇山。

[2]遷客去長沙:用漢賈誼事。賈誼曾被貶為長沙王太傅。見《史記·屈原賈生列傳》。遷客,被貶謫之人。自指。

[3]落梅花:古笛曲有《梅花落》。

[點評]

本篇當(dāng)是流放夜郎經(jīng)過江夏時所作,無限羈情,發(fā)于笛聲,不勝凄切,余意不盡。太白以絕句勝,且其絕句多不拘于聲律,而求入于古調(diào)。此詩既切聲律,又含古調(diào),故讀來悠揚而有韻致。

南流夜郎寄內(nèi)[1]

夜郎天外怨離居,明月樓中音信疏[2]。北雁春歸看欲盡,南來不得豫章書[3]。

[注釋]

[1]夜郎:今貴州正安。寄內(nèi):詩寄其妻室宗氏。

[2]“夜郎”二句:謂離居夜郎之后音信稀少。音信,指家書。

[3]“北雁”二句:謂盼得家書。北雁,北飛之雁。古有鴻雁傳書之說。典出蘇武,見《漢書·蘇建傳》。南來,流夜郎水路自江西上,復(fù)溯烏江而南,故曰“南來”。豫章,白妻宗氏寄居廬山五老峰下,其地漢屬揚州豫章郡,故稱“豫章”。非指唐朝豫章郡治,即今之江西南昌。

[點評]

論者多以為太白流放“半道赦還”,未至夜郎,此說幾為定論。然自太白詩考之,頗有幾首詩應(yīng)是作于夜郎,此即其一。倘在“半道”江中,但曰“西上”,即所謂“西上令人老”,必得溯烏江(涪陵江)始可曰“南來”。故此詩可為白至夜郎之證。

流夜郎聞酺不預(yù)[1]

北闕圣人歌太康[2],南冠君子竄遐荒[3]。漢酺聞奏鈞天樂[4],愿得風(fēng)吹到夜郎[5]

[注釋]

[1]夜郎:今貴州正安。酺:相聚歡飲。以古有禁聚飲之律,故有賜酺之事。唐無聚飲之禁,仍用賜酺之稱。不預(yù):不曾參與。

[2]北闕圣人:指宮中皇帝。北闕,宮城北門之闕,此指京都皇宮。太康:安樂。魏明帝曹叡《野田黃雀行》佚句:“百姓謳吟詠太康?!?/p>

[3]南冠君子:囚徒。此自指。典出《左傳·成公九年》晉侯見鐘儀南冠作楚囚事。遐荒:荒遠(yuǎn)之地。指夜郎。

[4]漢酺:借漢喻唐。指唐肅宗賜酺五日。鈞天樂:指仙樂。喻唐賜酺時樂伎所奏音樂。

[5]“愿得”句:謂愿風(fēng)吹“鈞天樂”至夜郎。倘其人未至夜郎,必不出此言。

[點評]

《舊唐書·肅宗紀(jì)》載,至德二載十二月,下制大赦,賜酺五日。消息輾轉(zhuǎn)傳至夜郎,太白聞之,以未預(yù)賜酺為憾,因作此詩。詩雖怨,而不怒。太白擅長七絕,音韻流暢,節(jié)奏輕快,似此詩雖寫怨情,亦仍具流暢輕快之特色。

九日龍山飲[1]

九日龍山飲,黃花笑逐臣[2]。醉看風(fēng)落帽[3],舞愛月留人。

[注釋]

[1]九日:夏歷九月九日,重陽節(jié)。龍山:在當(dāng)涂之南十里。《元和郡縣圖志》宣州當(dāng)涂:“桓溫嘗與僚佐九月九日登此山宴集?!碧壮鯕浻诖恕?/p>

[2]黃花:菊花。古重陽節(jié)飲菊花酒以避邪。逐臣:作者自指。以其曾流夜郎。

[3]風(fēng)落帽:用晉孟嘉九日登高落帽事。孟嘉為征西將軍桓溫參軍,九月九日預(yù)溫龍山之集,風(fēng)吹落帽,嘉不之覺,孫盛為文嘲之,嘉答之,文甚美,四座嗟嘆。見《晉書·桓溫傳》。

[點評]

本篇系晚年作于當(dāng)涂龍山。其醉舞之態(tài)頗似孟嘉之風(fēng)流瀟灑,實則黯然神傷。次日作《九月十日即事》詩:“昨日登高罷,今朝更舉觴。菊花何太苦,遭此兩重陽。”則直吐真情矣。

臨終歌[1]

大鵬飛兮振八裔[2],中天摧兮力不濟。余風(fēng)激兮萬世,游扶桑兮掛石袂[3]。后人得之傳此,仲尼亡兮誰為出涕[4]

[注釋]

[1]臨終歌:太白集作“臨路歌”。李華《故翰林學(xué)士李君墓志》云:“賦《臨終歌》而卒?!彼萍创似?,然則,“路”當(dāng)是“終”之誤,故改。

[2]大鵬:傳說中最大的鳥,由鯤變化而成。典出《莊子·逍遙游》。八裔:八方。

[3]扶桑:神話謂日出處,在湯谷之上。見《山海經(jīng)·海外東經(jīng)》。石袂:當(dāng)作“左袂”,楚辭嚴(yán)忌《哀時命》:“左袂持于榑桑。”王逸注:“袂,袖也?!?/p>

[4]仲尼:孔子字仲尼。句意謂仲尼已亡,無人為大鵬之中摧而出涕,如其見獲麟而流涕。足見其寄慨之深。

[點評]

本篇當(dāng)為臨終時所作,嘆壯志未酬,如大鵬之摧于中天。太白一生好以大鵬自喻,青年時有《大鵬遇希有鳥賦》,中年時有“大鵬一日同風(fēng)起”(《上李邕》),終以大鵬中摧寄慨。大鵬為傳說中之大鳥,世未見其禽,太白之奇才,亦世所罕見,宜其以大鵬自喻也。

李白簡明年譜

[武周長安元年(701)] 1歲

〇李白,字太白,自號青蓮居士。家世難以確考,一說漢將軍李廣之后,為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先世曾流徙西域碎葉。出生于碎葉。(一說出生于蜀。)

〇賀知章四十二歲,孟浩然十三歲,王昌齡約十二歲,王維生。

〇武周大足元年,十月改元長安。

[長安二年(702)] 2歲

〇盧藏用約于是年召授左拾遺。

〇陳子昂被誣下獄,卒。

[長安三年(703)] 3歲

〇張說忤旨,流欽州。

[長安四年(704)] 4歲

〇夏官侍郎宗楚客、秋官侍郎張柬之同鳳閣鸞臺平章事。

〇崔顥約生于此年。

[唐中宗神龍元年(705)] 5歲

〇李白隨父遷居蜀中綿州昌明縣(今四川江油)。發(fā)蒙誦六甲。見《上安州裴長史書》。

〇正月,武則天病重,張柬之、崔玄瑋發(fā)動宮廷政變,唐中宗李顯復(fù)辟。改元神龍。十二月,武后卒,遺制去帝號。

[神龍二年(706)] 6歲

〇韋后、武三思用事,誣張柬之謀逆,貶新州卒。

〇高適生。

[唐景龍元年(707)] 7歲

〇七月,皇太子重俊等率羽林千騎誅武三思、武崇訓(xùn),未遂,被殺。九月改元景龍。

[景龍二年(708)] 8歲

〇四月,修文館增置大學(xué)士四員,學(xué)士八員,直學(xué)士十二員,以善為文者充之。宗楚客為大學(xué)士,盧藏用為學(xué)士,宋之問、沈佺期、杜審言等為直學(xué)士。杜審言卒。

[景龍三年(709)] 9歲

〇中宗送朔方總管張仁亶、至兵部尚書韋嗣立莊,均制序賦詩。

〇劉長卿約生于此年。

[唐睿宗景云元年(710)] 10歲

〇李白十歲前后誦讀《詩》《書》及百家之書。見《上安州裴長史書》及《新唐書》本傳。

〇六月,中宗卒于神龍殿,立太子重茂為帝,改元唐隆,韋太后臨朝稱制。相王李旦、臨淄王李隆基舉兵誅韋氏,李旦即帝位,是為睿宗。李隆基為太子。七月改元景云。

〇李邕拜左臺殿中侍御史,改戶部員外郎,又貶崖州。

〇宗楚客以附韋太后,伏誅。

[景云二年(711)] 11歲

〇三月,睿宗女金仙、玉真二公主入道,有制各造一觀。

〇天臺道士司馬承禎被征至京師。及還,朝士賦詩贈行,徐彥伯編為《白云記》。

[唐玄宗先天元年(712)] 12歲

〇正月,改元太極。五月,改元延和。八月,睿宗傳位太子李隆基,自稱太上皇,改元先天。

〇杜甫正月出生于鞏縣(今鞏義市)瑤彎。

[唐開元元年(713)] 13歲

〇七月,太平公主陰謀廢帝,帝先發(fā)平叛,賜公主死?;鹿俑吡κ坑泄?,破格命為右監(jiān)門將軍、知內(nèi)侍省事?;鹿贁垯?quán)自此始。

〇十一月,帝加尊號為“開元神武皇帝”。十二月,改元開元。

〇盧藏用坐附太平公主,配流嶺表。未行,卒于始興。

〇張說為中書令,旋罷為相州刺史,坐累徙岳州。

[開元二年(714)] 14歲

〇七月,劉知幾刊定《姓氏系錄》二百卷。

〇九月,作興慶宮。

〇置翰林院,招藝文術(shù)數(shù)之士以為待詔,又稱翰林供奉。

[開元三年(715)] 15歲

〇李白觀奇書,作詩賦,學(xué)劍術(shù),學(xué)神仙,干諸侯。見《贈張相鎬》詩、《上韓荊州書》、《感興》詩其五。按,詩文中自言“十五”,蓋泛指少年時代。《擬恨賦》、《明堂賦》、《大獵賦》似均為青少年時期所作。

〇李華出生。

〇岑參約生于是年。

[開元四年(716)] 16歲

〇睿宗李旦卒。

〇姚崇辭相位,薦宋璟自代。許國公蘇颋同紫微黃門平章事,與宋璟同居相位。

[開元五年(717)] 17歲

〇改紫微省為中書省,黃門省為門下省,黃門監(jiān)為侍中。

〇七月,詔改明堂為乾元殿。

〇日本晁衡(阿陪仲麻呂)隨遣唐使來長安,在太學(xué)留學(xué)卒業(yè),為司經(jīng)局校書。

〇杜甫六歲,寄居郾城,觀公孫大娘舞劍。

[開元六年(718)] 18歲

〇李白讀書于大匡山(亦名戴天山),作《訪戴天山道士不遇》詩。往來旁郡,依潼江(梓州)趙征君蕤習(xí)縱橫術(shù),從學(xué)歲余。趙佳俠負(fù)氣,著《長短經(jīng)》,太白深受影響。

〇禮幣征嵩山隱士盧鴻。

〇宋璟奏李邕、鄭勉有才略文詞,請為渝、峽刺史,從之。

〇賈至生。

[開元七年(719)] 19歲

〇李白往游成都,擊劍為任俠,性倜儻,輕財好施。

〇張說為檢校并州大都督府長史兼天兵軍大使、攝御史大夫、兼修國史。

[開元八年(720)] 20歲

〇李白游錦城,登散花樓,作《登錦城散花樓》詩。干謁益州長史蘇颋,颋贊曰:“此子天才英麗,下筆不休,雖風(fēng)力未成,且見專車之骨。若廣之以學(xué),可以相如比肩也?!币姟渡习仓菖衢L史書》。其《白頭吟》亦當(dāng)此時作于成都。夏游峨眉山。有游峨眉山詩。

〇正月,蘇颋為禮部尚書,罷知政事,俄檢校益州大都督長史,按察節(jié)度劍南諸州。

[開元九年(721)] 21歲

〇李白與逸人東巖子隱于岷山之陽(一說青城山,一說匡山),巢居數(shù)年,不跡城市,養(yǎng)奇禽千計,呼之皆就掌取食,了無驚猜。廣漢太守聞而異之,詣廬親睹,因舉二人以有道,并不起。見《上安州裴長史書》。

〇四月,玄宗親自策試舉人于含元殿。

〇九月,姚崇卒于東都。

〇是年,玄宗詔司馬承禎制《玄真曲》、賀知章制《紫清上圣道曲》;置石柱于景龍觀,命司馬承禎依蔡邕石柱三體書寫老子《道德經(jīng)》。

[開元十年(722)] 22歲

〇李白仍巢居岷山之陽。

〇十月,乾元殿依舊題為明堂。

〇是年,張說兼任麗正殿修書使,奏請賀知章、徐堅、趙冬曦皆入書院,同撰《六典》、《文纂》等。

〇道士司馬承禎請還天臺,玄宗賦詩送行。

[開元十一年(723)] 23歲

〇李白仍巢居岷山之陽。

〇正月,張說兼中書令,四月正除中書令。

〇五月,賀知章入麗正書院,修撰《六典》及《文纂》。

[開元十二年(724)] 24歲

〇李白以為士生則桑孤蓬矢射于四方,乃仗劍去國,辭親遠(yuǎn)游。見《上安州裴長史書》。于是再游成都、峨眉,而后乘舟東下至渝州。作《峨眉山月歌》。

〇是年,杜甫在洛陽,常出入于岐王李范宅,曾聽李龜年唱歌。

[開元十三年(725)] 25歲

〇李白出夔門,下三峽。作《早發(fā)白帝城》詩。經(jīng)荊門,至江陵,作《渡荊門送別》。在江陵遇道士司馬承禎,承禎謂白“有仙風(fēng)道骨,可與神游八極之表”,白因著《大鵬遇希有鳥賦》(后修定更名為《大鵬賦》)。又作《荊州歌》。復(fù)南游洞庭,為友人吳指南殯葬。

〇四月,改麗正殿書院為集賢殿書院,張說為學(xué)士,知院事。

〇十一月,玄宗東封泰山,張說為中書令,陪登泰山。

〇是歲,賀知章遷禮部侍郎,加集賢院學(xué)士,又充皇太子侍讀。俄遷太子賓客,銀青光祿大夫兼正授秘書監(jiān)。

[開元十四年(726)] 26歲

〇李白游襄漢,上廬山。東下金陵,往游揚州,更客汝海。見《上安州李長史書》與《上安州裴長史書》。作《望廬山瀑布二首》、《金陵城西樓月下吟》、《秋日登西靈塔》諸詩。

〇四月,張說罷相。

[開元十五年(727)] 27歲

〇李白由汝海還鄖城(即安陸),居壽山。作《代壽山答孟少府移文書》。故相許圉師以孫女妻之,移居安陸白兆山。

〇是年,蘇颋卒。

〇王昌齡登進(jìn)士,授秘書省校書郎。

〇徐堅等纂《初學(xué)記》成。

[開元十六年(728)] 28歲

〇李白在安陸。游江夏、送孟浩然之揚州。作《早春于江夏送蔡十還家云夢序》、《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〇八月,張說上新修《開元大衍歷》,詔命有司頒行之。

〇是年,孟浩然北上長安求仕。

[開元十七年(729)] 29歲

〇李白在安陸。安州都督馬公禮遇之,并許為奇才。此前結(jié)識之友人丹丘,時亦在安陸,親聆馬公褒揚太白之語。見《上安州裴長史書》。其《上安州李長史書》或作于此時。

〇三月,張守珪等擊吐蕃,大破之。

〇是年,孟浩然在京與張九齡、王維等結(jié)交,未幾離長安出關(guān)。

[開元十八年(730)] 30歲

〇李白因遭讒謗,上書自白,作《上安州裴長史書》,末云“西入秦海,一觀國風(fēng)”。裴長史未為緩頰,白乃于春夏之交取道南陽赴長安,居終南山之松龍。在長安謁張說,識張垍(說之次子,為駙馬都尉,時為衛(wèi)尉卿)。又結(jié)識賀知章、崔宗之、玉真公主等。曾寓居終南山北麓古樓觀玉真公主別館。北游邠州、坊州。作《玉真公主別館苦雨贈衛(wèi)尉張卿二首》、《玉真仙人詞》、《邠歌行上新平長史兄粲》、《贈新平少年》、《酬坊州王司馬與閻正字對雪見贈》等詩。

〇八月,玄宗慶千秋節(jié),花萼相輝樓百官獻(xiàn)賀,作八韻詩,又作《秋景詩》。

〇十二月,張說卒,年六十四。

[開元十九年(731)] 31歲

〇李白于春日離坊州,返長安,仍寓居終南山南之松龍。作《留別王司馬嵩》、《春歸終南山松龍舊隱》詩。浪游長安,曾有北門之厄。為五陵惡少所困,幸遇友人陸調(diào),告憲臺援救。見《敘舊游贈江陽宰陸調(diào)》詩。在長安送友人王炎入蜀,贈以詩賦,即《送友人入蜀》詩、《劍閣賦》,其《蜀道難》亦作于此時。夏離長安,泛舟由黃河?xùn)|下,寄居梁園。作《梁園吟》。秋至嵩山,憩元丹丘潁陽山居。有詩并序。暮秋到洛陽,宿龍門香山寺。作《秋夜宿龍門香山寺》、《冬夜宿龍門覺起言志》等詩。

〇正月,宦官高力士譖死倖臣霍國公王毛仲,宦官勢力自此盛。

〇五月,五岳各置老君廟。

〇十月,玄宗赴東都。

[開元二十年(732)] 32歲

〇李白在洛陽,結(jié)識元演、崔成甫。作《春夜洛城聞笛》詩。秋別元演返安陸。冬元演到安陸,同游隨州仙城山。夏返安陸。作《題隨州紫陽先生壁》、《送梁公昌從信安王北征》等。

〇正月,信安王李祎為河?xùn)|、河北道行軍副元帥,以代奚、契丹。三月,大破之。

〇是年,高適作《信安王幕府詩》。

[開元二十一年(733)] 33歲

〇李白居安陸白兆山桃花巖。

〇正月,制令士庶家藏《老子》一本,貢舉加《老子》策。

〇是年,劉長卿登進(jìn)士第。

[開元二十二年(734)] 34歲

〇李白游襄陽,謁荊州長史韓朝宗,作《上韓荊州書》。詩有《襄陽歌》、《襄陽曲》、《贈從兄襄陽少府皓》等。漫游江漢,復(fù)返安陸。

〇正月,玄宗赴東都。

〇二月,張果為銀青光祿大夫,玄宗問以神仙事。

〇是年,高適自東北邊陲南返宋州。

[開元二十三年(735)] 35歲

〇李白應(yīng)元演之邀,偕游太原。攜妓泛舟晉祠。秋日于太原南柵送人赴京應(yīng)舉,作《秋日于太原南柵餞陽曲王贊公賈少公石艾尹少公應(yīng)舉赴上都序》。詩有《太原早秋》、《贈郭季鷹》等。

〇正月,玄宗在東都耕藉田,大赦天下;又令官吏薦舉有霸王之略的人才。

〇五月,玄宗長子李琮請于興慶宮建龍池。

〇杜甫游吳歸洛,赴京貢舉,不第。

〇玄宗注《老子》。

[開元二十四年(736)] 36歲

〇李白在太原,思?xì)w南返,至洛陽逢元丹丘,因偕往嵩山丹丘居處。回歸安陸。

〇七月,李林甫為兵部尚書,十一月兼中書令,張九齡罷知政事。

[開元二十五年(737)] 37歲

〇李白移居?xùn)|魯,家于瑕丘。作《五月東魯行答汶上翁》、《嘲魯儒》等詩。

〇張九齡為李林甫所讒,貶為荊州長史。孟浩然被辟為從事。

〇玄宗愛鄭虔之才,特置廣文館,授為博士。

[開元二十六年(738)] 38歲

〇李白居?xùn)|魯,游于魯郡各縣,干謁地方官吏。作《贈范金鄉(xiāng)》、《大庭庫》、《贈瑕丘王少府》、《魯東門泛州》、《贈任城盧主簿潛》等詩。冬,結(jié)交韓準(zhǔn)、裴政、孔巢父、張叔明、陶沔等,偕隱于徂徠山,時號“竹溪六逸”。

〇六月,立忠王李玙(改名亨)為皇太子,賀知章為太子賓客。

〇是年,潤州刺史齊澣開伊婁河于揚州南瓜洲浦。

[開元二十七年(739)] 39歲

〇李白在魯中,時或躬耕于沙丘,時或棲隱于竹溪,時或漫游于山東各地。其游丞縣(蘭陵)時,有《客中行》詩。

〇二月,玄宗加尊號為“開元圣文神武皇帝”,大赦。

〇四月,李林甫為吏部尚書,兼中書令。

〇八月,追贈孔子為文宣王。蓋嘉運襲破突騎施于碎葉城,威震西陲。

〇十月,將改作明堂。

[開元二十八年(740)] 40歲

〇李白躬耕于沙丘南陵。與張姓友人(或說張謂,或說張叔明)有詩酒之交。作《酬張卿夜宿南陵見贈》、《魯城北郭曲腰桑下送張子還嵩陽》詩。

〇是年,張九齡、韓休卒。

〇王昌齡北歸,重游襄陽,訪孟浩然。浩然卒。

〇杜甫游齊趙,至兗州省親,父為州司馬。

[開元二十九年(741)] 41歲

〇李白居?xùn)|魯,來往于沙丘與徂徠山之間。

〇正月,制兩京、諸州各置玄元皇帝廟,并崇玄學(xué),令習(xí)老、莊。

[天寶元年(742)] 42歲

〇李白居?xùn)|魯,孟夏登泰山,作《游太山六首》。以玉真公主、賀知章之薦,秋應(yīng)詔啟程赴京。作《南陵別兒童入京》詩。及至長安,召見于金鑾殿,供奉翰林。

〇二月,改侍中為左相,中書令為右相。改東都為東京,北都為北京。改州為郡,刺史為太守。

〇十月,改驪山為會昌山,新成長生殿名曰集靈臺,以祀天神。

[天寶二年(743)] 43歲

〇李白待詔翰林。春奉詔作《宮中行樂詞》八首、賦《龍池柳色初青聽新鶯百囀歌》、詠《清平調(diào)三首》。夏,玄宗泛白蓮池,召白作序。與賀知章等人游,號稱“飲中八仙”。十月,侍從玄宗幸溫泉宮。作《侍從游宿溫泉宮作》、《溫泉侍從歸逢故人》、《駕去溫泉宮后贈楊山人》。

〇正月,安祿山入朝,上寵待甚厚,謁見無時。

〇李林甫領(lǐng)吏部尚書。

〇十月,上幸驪山溫泉,十一月還宮,留溫泉三十八日。

〇十二月,賀知章因病辭官,請度為道士還鄉(xiāng)。詔許之,以其宅為千秋觀,賜鏡湖剡川一曲。

[天寶三載(744)] 44歲

〇李白正月送賀知章歸越,賦《送賀監(jiān)歸四明應(yīng)制》、《送賀賓客歸越》詩。賀監(jiān)歸越,太白失依倚,讒毀交至,世人欲殺,不復(fù)憐才。因作《翰林讀書言懷呈集賢諸學(xué)士》、《于闐采花》、《妾薄命》、《怨歌行》等詩加以辯白并借以抒憤。自知為張垍諸人所譖,不為所容,于三月上書請還山。玄宗以其“非廊廟器”,賜金放還。臨行作《還山留別金門知己》、《初出金門詠壁上鸚鵡》、《灞陵行送別》等詩。四月過秦嶺,經(jīng)商州,出武關(guān),至洛陽。作《春陪商州裴使君游石娥溪》、《過四皓墓》。在洛陽與杜甫相會,旋就從祖陳留采訪大使彥兄,請北海高天師授道箓。秋,與杜甫、高適游于梁宋,入酒壚,登吹臺,游梁園,獵孟諸。作《秋獵孟諸夜歸置酒單父東樓觀妓》。秋冬之際,北往安陵乞蓋寰為造真箓;由高尊師如貴授道箓于濟南紫極宮。作《訪道安陵遇蓋寰為予造真箓臨別留贈》、《奉餞高尊師如貴傳道箓畢歸北?!贰ⅰ恫輨?chuàng)大還贈柳官迪》等詩。

〇正月,改年為載。玄宗遣左右相以下于長樂坡為賀知章餞行,御詩贈行,百官奉和。

〇秋末,高適離梁宋東下,杜甫北上王屋。高、李、杜三人分手。

〇是年,賀知章卒。

[天寶四載(745)] 45歲

〇李白歸魯郡沙丘家中。秋初,杜甫自濟南至魯郡,與太白同游甚密,曾偕往魯城北訪范居士。秋末于魯郡石門餞別杜甫。甫回東京,赴長安。此后二人再未會面。作《尋魯城北范居士失道落蒼耳中見范置酒摘蒼耳作》、《魯郡東石門送杜二甫》等詩。

〇八月,玄宗冊楊太真為貴妃,三姊皆賜宅于京師。

〇九月,奚、契丹各殺唐公主以叛,由安祿山數(shù)侵之也。

〇秋,裴敦復(fù)由刑部尚書貶官淄川,岑參作詩送行。王昌齡再貶龍標(biāo)尉。

[天寶五載(746)] 46歲

〇李白臥病魯郡家中,扶病于堯祠送明府竇薄華還西京,作《魯郡堯祠送竇明府薄華還西京》。病中懷念杜甫,作《沙丘城下寄杜甫》。秋,往訪中都李明府,作《魯中都東樓醉起作》、《別中都明府兄》詩。有南游之意,秋末啟程,臨行作《夢游天姥吟留別》(一作《別東魯諸公》)。南行途經(jīng)下邳,作《經(jīng)下邳圯橋懷張子房》詩。

〇是年,王忠嗣為河西、隴右節(jié)度使,兼知朔方、河?xùn)|節(jié)度使,與吐蕃戰(zhàn)于青海、積石,皆大捷。

〇宰相李林甫專權(quán),數(shù)興大獄,陷勝己者。

[天寶六載(747)] 47歲

〇李白南下?lián)P州,作《題瓜洲新河餞族舍人賁》,贊齊澣之鑿新河。離揚州時作《留別廣陵諸公》。旋到金陵,作《登金陵鳳凰臺》、《金陵歌送別范宣》、《酬崔侍御》、《玩月金陵城西孫楚酒樓達(dá)曙歌吹日晚乘醉著紫綺裘烏紗巾與酒客數(shù)人棹歌秦淮往石頭訪崔四侍御》。復(fù)游吳越,作《蘇臺覽古》、《越中覽古》、《訪賀監(jiān)不遇》、《對酒憶賀監(jiān)二首》、《越女詞》、《采蓮曲》。過剡中,登天臺山。作《天臺曉望》、《早望海霞邊》、《登高丘而望遠(yuǎn)?!返仍姟S址到鹆?。

〇正月,李林甫使人杖殺北海太守李邕、淄川太守裴敦復(fù)。令通一藝者皆送詣京師,以廣求賢才,李林甫遏之,上表賀“野無遺賢”。

〇十月,玄宗赴驪山溫泉宮,改名華清宮。

〇十一月,王忠嗣因?qū)易喟驳撋奖胤?,為李林甫所誣,貶為漢陽太守。

[天寶七載(748)] 48歲

〇李白寓居金陵。作《醉后贈從甥高鎮(zhèn)》、《贈別從甥高五》等詩。秋,西游霍山,過廬江謁吳王李祗。作《寄上吳王祗》、《口號吳王美人半醉》詩。

〇四月,以高力士為驃騎大將軍。

〇六月,賜安祿山鐵券。

〇十月,封楊貴妃姊二人為韓國夫人、虢國夫人,以楊釗(后改名國忠)判度支。

[天寶八載(749)] 49歲

〇李白還金陵。作《送楊燕之東魯》、《寄東魯二稚子》、《送蕭三十一之魯中兼問稚子伯禽》、《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懷》等詩。

〇六月,隴右節(jié)度使哥舒翰攻拔吐蕃石堡城,唐士卒死者數(shù)萬,哥舒翰加攝御史大夫。王忠嗣死。

〇是年,于逖在封丘。李頎往封丘訪高適,作《答高三十五留別便呈于十一(逖)》詩。

[天寶九載(750)] 50歲

〇李白在金陵,夏秋之間往尋陽廬山。有《留別金陵諸公》、《尋陽紫極宮感秋作》等詩。

〇五月,安祿山進(jìn)封東平郡王,唐將帥封王自此始。楊釗賜名國忠。

〇七月,置廣文館,以鄭虔為博士,虔獻(xiàn)詩、書、畫,玄宗為題“鄭虔三絕”。

〇十月,安祿山入朝,獻(xiàn)奚俘八千,楊國忠兄弟姊妹往迎于戲水。

〇秋冬間高適去封丘尉職,送兵請夷往薊北。

[天寶十載(751)] 51歲

〇李白自金陵回東魯家中。應(yīng)魯郡崇明寺僧人之請,作《崇明寺陀羅尼幢頌并序》。時有棄文就武之意,作《贈何七判官昌誥》詩,謂“羞作濟南生,九十誦古文。不然拂劍起,沙漠收奇勛”。因擬北上幽燕,由魯郡經(jīng)泗水,入濟水,至封丘。其時高適已離封丘北上,高之友人于逖接待。作《留別于十一兄逖裴十三游塞垣》詩,由封丘首途北上。經(jīng)相州,作《鄴中贈王大勸入高鳳石門幽居》。

〇正月,李林甫兼安北副大都護、朔方節(jié)度使。

〇二月,安祿山兼云中太守,河?xùn)|節(jié)度使。

〇三月,高適離薊州,南返封丘。

〇四月,劍南節(jié)度使鮮于仲通發(fā)兵六萬與南詔戰(zhàn)于瀘水,大敗。

〇八月,安祿山與契丹戰(zhàn)于吐護真河,大敗。

[天寶十一載(752)] 52歲

〇李白北上經(jīng)洺州、邯鄲,稍事訪游。作《清漳明府侄聿》、《登邯鄲洪波臺置酒觀發(fā)兵》、《邯鄲南亭觀妓》、《自廣平乘醉走馬六十里至邯鄲登城樓覽古書懷》、《贈臨洺縣令皓弟》等詩。十月抵達(dá)幽州。于幽薊無所作為,知此非儒生用武之地。作《幽州胡馬客歌》、《北風(fēng)行》、《行行且游獵篇》等詩。

〇四月,李林甫罷安北副大都護,十一月死。楊國忠兼京兆尹,五月加御史大夫,李林甫死后,復(fù)為右相兼文部尚書。

〇十二月,以平盧兵馬使史思明兼北平太守,充盧龍軍使。

[天寶十二載(753)] 53歲

〇李白離幽州南下,經(jīng)魏郡,訪貴鄉(xiāng)、昌樂,受韋良宰接待。作《魏郡別蘇明府西北游》詩。南下經(jīng)梁宋,至宣城。寓居于敬亭山下。作《登敬亭山南望懷古贈竇主簿》、《獨坐敬亭山》、《秋登宣城謝脁北樓》、《宣州謝脁樓餞別校書叔云》、《題宛溪館》、《過崔八丈水亭》等詩。

〇楊國忠與安祿山有隙,厚結(jié)哥舒翰以為援,奏請封王。九月,哥舒翰以涼國公晉封西平郡王。

〇殷璠《河岳英靈集》書成。

[天寶十三載(754)] 54歲

〇李白春游金陵,夏至揚州。魏萬千里相訪,于廣陵相遇。作《送王屋山人魏萬還王屋》詩。同舟自秦淮入金陵,受江寧宰楊利物接待。此期詩作尚有《新林浦阻風(fēng)寄友人》、《春日陪楊江寧及諸官宴北湖感古作》、《宿白鷺洲寄楊江寧》,另有《江寧楊利物畫贊》一文。離開金陵即游秋浦,與大樓山礦工為伍,參與伐木冶煉,其間曾游青陽,改九子山為九華山。詩作有《贈崔秋浦三首》、《贈秋浦柳少府》、《秋浦清溪雪夜對酒》、《清溪夜半聞留》、《清溪行》、《游秋浦白笴陂二首》、《與周剛清溪玉鏡潭宴別》、《秋浦歌十七首》、《宿清溪主人》、《望九華山贈青陽韋仲堪》、《九華山聯(lián)句》等。

〇正月,安祿山入朝,太子及楊國忠皆言祿山必反,玄宗不聽,加安祿山尚書左仆射。

〇二月,右相兼文部尚書楊國忠為司空。

〇夏,高適為哥舒翰左驍衛(wèi)兵曹,充掌書記,隨哥舒翰入朝。

〇秋,玄宗在勤政務(wù)本樓殿試四科舉人,策外加詩賦各一首。制舉加詩賦自此始。

[天寶十四載(755)] 55歲

〇李白由秋浦大樓山轉(zhuǎn)移至宣州南陵銅官山(即利國山),宿五松山,仍與采礦工人為伍。詩作有《與南陵常贊府游五松山》、《于五松山贈南陵常贊府》、《書懷贈南陵常贊府》、《紀(jì)南陵題五松山》、《銅官山醉后絕句》、《五松山送殷淑》等詩。新任宣州刺史趙悅于夏月蒞任,太白作《贈宣城趙太守悅》詩以求助,即所謂“愿借羲和景,為人照覆盆”。趙悅引見,并假其筆作《趙公西侯新亭頌》及《為趙宣城與楊右相書》。

〇二月,安祿山請以番將三十二人代漢將,玄宗拒諫,竟許之。六月召安祿山進(jìn)京,辭疾不至。十一月,安祿山以討楊國忠為名,于范陽起兵,爆發(fā)“安史之亂”。十二月陷東都。

〇十二月,高適任左拾遺,轉(zhuǎn)監(jiān)察御史,佐哥舒翰守潼關(guān)。

[唐肅宗至德元載(756)] 56歲

〇李白于春間離開宣城,北上當(dāng)涂、溧陽,擬避地剡中。作《經(jīng)亂后將避地剡中留贈崔宣城》、《猛虎行》、《扶風(fēng)豪士歌》、《贈溧陽宋少府陟》等詩,及《春于姑熟送趙四流炎方序》一文。然似不曾東入剡中,轉(zhuǎn)溯江至尋陽廬山,隱于屏風(fēng)疊。有《贈王判官時余隱居廬山屏風(fēng)疊》詩。冬,永王李璘派使者三次征召,因隨行至永王軍中,沿江東下。作《別內(nèi)赴征三首》等詩。

〇正月,安祿山在洛陽稱帝,國號燕。

〇六月,哥舒翰兵敗,潼關(guān)失守,玄宗倉皇奔蜀,馬嵬兵變,楊貴妃縊殺,太子北走靈武,翌月即帝位,是為肅宗。玄宗次普安時,以太子為天下兵馬元帥,永王領(lǐng)四道節(jié)度都帥,控制長江下游。

〇十二月,永王鎮(zhèn)江陵,麾師東下。高適以諫議大夫出任廣陵長史、淮南節(jié)度兼采訪使,討伐永王。

[至德二載(757)] 57歲

〇李白隨永王水軍東行至丹陽,作《在水軍宴贈幕府諸侍御》、《永王東巡歌十一首》等詩。永王兵敗,太白自丹陽南奔,避地舒州太湖司空原。旋入尋陽獄,上書求援,江南宣慰使崔渙及御史中丞宋若思為之雪冤,秋間獲釋。宋若思辟為參謀,并上書薦之。作《為宋中丞祭九江文》、《為宋中丞請都金陵表》、《陪宋中丞武昌夜飲懷古》之文與詩。秋病于宿松,作《贈張相鎬》詩,向張求援,未果。冬定罪長流夜郎。

〇正月,安祿山為其子安慶緒所殺。

〇二月,永王李璘兵敗于丹陽,南奔被殺。

〇十月,肅宗自鳳翔還京,遣韋見素入蜀迎玄宗;十二月,玄宗還至長安。改郡為州,以蜀郡為南京,鳳翔為西京,長安為中京。

[乾元元年(758)] 58歲

〇李白流夜郎,自尋陽首途。其妻弟宗璟送至烏江。春夏之交經(jīng)西塞驛,夏至江夏,秋后上三峽,南溯涪陵江至夜郎。作《流夜郎永華寺寄潯陽群官》、《流夜郎至西塞驛寄裴隱》、《題江夏修靜寺》、《泛沔州城南郎官湖并序》、《贈鄭判官》、《留別龔處士》、《流夜郎題葵葉》、《放后遇恩不沾》等詩。

〇二月,改元為乾元,復(fù)以載為年。

〇五月,張鎬罷相,出為荊州長史。

〇十月,冊立太子俶,更名豫。

[乾元二年(759)] 59歲

〇李白在夜郎。春,作《南流夜郎寄內(nèi)》,有“北雁春歸看欲盡,南來不得豫章書”。又作《憶秋浦桃花舊游時竄夜郎》詩。三月,遇赦,由涪陵江順流北行入江出夔門,經(jīng)巫峽,登巫山古陽臺,宿江邊。作《自巴東舟行經(jīng)瞿塘峽登巫山最高峰晚還題壁》、《宿巫山下》、《我行巫山渚》(古風(fēng)其五十八)等詩。夏,至江夏,流連至秋,往游洞庭,與李曄、賈至同泛舟洞庭。荊州亂后,曾赴零陵。在零陵遇懷素。作《流夜郎半道承恩放還兼欣尅復(fù)之美書懷示息秀才》、《經(jīng)亂離后天恩流夜郎憶舊游書懷贈江夏韋太守良宰》、《答裴侍御先行至石頭驛以書見招期月滿泛洞庭》、《夜泛洞庭尋裴侍御清酌》、《陪族叔刑部侍郎曄及中書賈舍人至游洞庭五首》、《荊州賊亂臨洞庭言懷作》、《草書歌行》等詩。

〇正月,史思明自稱大圣燕王于魏州。四月自稱皇帝。

〇九月,康楚元、張嘉延作亂,襲破荊州。

[上元元年(760)] 60歲

〇李白春返洞庭,旋赴江夏。作《江夏贈韋南陵冰》、《鸚鵡洲》、《天馬歌》等詩。秋間至尋陽,登廬山,宿東林寺。有《廬山東林寺夜懷》詩。冬在建昌。作《對酒醉題屈突明府廳》詩。

〇閏四月,改元上元。史思明入東京。

〇七月,高力士配流巫州。

〇十一月,李光弼拔懷州。

[上元二年(761)] 61歲

〇李白流落江南,在金陵一帶艱難度日。李光弼出鎮(zhèn)臨淮,白請纓入幕,因病半道而還。冬間往依當(dāng)涂令李陽冰。作《江南春懷》、《贈升州王使君忠臣》、《獻(xiàn)從叔當(dāng)涂宰陽冰》等詩。

〇三月,史朝義殺其父思明,即帝位。

〇五月,李光弼拜太尉兼侍中,充河南副元帥,出鎮(zhèn)臨淮。

〇九月,李光弼破史朝義于許州。去“上元”年號,但稱元年。以十一月為歲首。

[唐代宗寶應(yīng)元年(762)] 62歲

〇李白在當(dāng)涂養(yǎng)病,臨終前將平生著作手集盡付李陽冰,求為作序。即所謂《草堂集》。十一月,病逝于當(dāng)涂,殯于龍山,后范傳正移葬青山。有絕筆詩《臨終歌》。

〇四月,玄宗卒,肅宗卒,太子即位,是為代宗。改元寶應(yīng),以建寅為正月,如舊。

〇八月,臺州人袁晁起義,陷浙東諸州縣。

〇十二月,李光弼敗袁晁于衢州。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