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外之毒
十幾年前,在云南一個邊境城市“趕墟”,有婦女向我兜售什么,聽不懂方言,看著像芝麻,抓起來一聞挺香;但我出門一般不買土特產(chǎn),看看就走了。回到昆明,朋友笑說:“那是罌粟殼,炒菜加一點(diǎn)不錯。”
原來如此。我見報上說過,洛陽一火鍋店在鍋底加上它,招來好多回頭客,受到查處。我說:“我怕上癮,你們這里怎么能招搖過市?”朋友笑而不答。
后來在某大城市的一條大街上,看到車水馬龍紛紛??吭谝粋€店門前,途為之塞。原來是個火鍋城。聽說這家也因為加罌粟殼,生意才格外火暴。我又奇怪,為什么不查處?人說老板“有背景”。什么背景?“是勞改過的?!?/p>
是我少見多怪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所稱毒品,“是指鴉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嗎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國家規(guī)定管制的其他能夠使人形成癮癖的麻醉藥和精神藥品”。
想來罌粟殼并不在內(nèi),那只能算“毒”外之“品”了。
十幾年過去了?,F(xiàn)在人們說哪兒哪兒毒品泛濫,吸毒販毒觸處皆是,我倒不再像當(dāng)年對罌粟殼下火鍋那么驚奇,—見怪不怪了。沒人舉報嗎?據(jù)說都在“掌握”中。局外人聽著熱鬧,卻是拿不到證據(jù)的。那么,在“掌握”中而不收網(wǎng),是放長線釣大魚,還是等著突擊掃“毒”時創(chuàng)造成績?
看了這方面題材的電視劇,還以為是藝術(shù)夸張;看了真人真事的報道,發(fā)覺自己的認(rèn)識又落后于實(shí)際了。
2001年8月11日,甘肅臨洮報稱破獲一件特大販毒案。臨洮縣公安局分管緝毒工作的副局長張文卓,和緝毒隊隊長邊偉宏,都破獲過多起販毒案,他們在禁毒戰(zhàn)線上小有聲名。而甘肅省公安廳復(fù)查這件“8·11”特大販毒案時,發(fā)現(xiàn)此案原來是這兩人為騙取榮譽(yù),竟伙同毒販購買、加工大量毒品,然后設(shè)計制造出的假案,致使一名司機(jī)以販毒罪錯判死刑,幸在尚未執(zhí)行時得到澄清,關(guān)押538天后無罪釋放。
想不到從罌粟殼這“毒”外之“品”,說到這樁冤假錯案,它圍繞查毒禁毒而起,卻也險些致人死命,可以叫“毒外之毒”了。
2003年6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