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張愛玲的文字,如高原腳下涓涓溪流,清澈而寒冷,也有雪山蒼涼冷峻的味道。這是她過人的文學稟賦使然;也是一生缺少憐愛,亂世中驚恐彷徨的女性對現(xiàn)實社會徹底絕望的感悟;還是女性主義與男權社會對峙時,發(fā)出的那一絲叛逆的聲音。
張愛玲一生有三恨:一恨鰣魚味美多刺;二恨海棠花好無香;三恨紅樓幽夢斷章。這怕是與她唯美的追求有關,愛極生憾吧。紅樓夢斷章是中國文學史的大事,張愛玲作為那個時代杰出的女性作家,關注那段凄美的愛情過往,是再自然不過的了。而張愛玲身為落魄的清末旺族的后代,后來又為避開政治紛擾流落美國,能夠深深體會曹雪芹作《紅樓夢》時的心境。張愛玲愛紅樓已經(jīng)到了癡迷程度,她的一生中,每隔一段時間便會重新閱讀揣摩,對各種版本的“紅樓”熟讀于心,晚年時寫出《紅樓夢魘》,更是深得原著真諦。就連紅學大師周汝昌也稱贊:“只有張愛玲,才堪稱曹雪芹知己?!?/p>
海棠花,是她一生中另一鐘愛之物。海棠花俏麗枝頭,淡雅無香,卻有超然脫俗的品位。而張愛玲堅定“出名趁早”的人生哲學,是無法忍受“無香”的痛楚的,想必這就是宿命吧。在經(jīng)歷過大起大落的人生、愛恨交纏的愛情后,她抑或有所感觸。其實每個人都是這個蒼涼世界的過客,留下抑或留不下香氣都好,但這冷峻的品質(zhì),造就了她自己的時代。因此,在旁觀者看來,張愛玲就是一株高傲不群的海棠,不發(fā)出香氣并不代表她的情感世界里充滿了清冷,她只是將愛與恨、親情與仇怨、世俗與清傲這些矛盾糾纏一起。她冷艷的性格恐怕與這個充滿愛恨情仇的亂世有關。外族入侵與內(nèi)亂紛爭、政治角逐與戰(zhàn)禍頻仍、人性愈加淡漠和沉淪、家庭倫理沒落與倒退、父愛和母愛的缺失……那些過往都像一根根埋在雪地下的針刺,讓人走著走著便鮮血直流,痛徹心扉。你若沒有爭搶的斗志,也不愿意去看別人因譏笑而扭曲的臉,怕只有將這種痛楚深埋在心里了。這便是張愛玲,波瀾多了,委屈多了,心痛多了,便沒了散發(fā)香氣、博他人一笑的心情,只剩下了一副俊俏的面容。
這枝自然天成的海棠花,有著悲劇般的童年與愛情。就如同一顆落在冰天雪地里的海棠花種,無可奈何地成長、開放,即便全身結了冰晶,凍傷了那柔嫩的枝葉和花瓣,甚至是遇到了生存的危險??伤荒茉谀莻€時代綻放,也只有在那個時代綻放,才是恰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