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死亡
說話說到有人厭惡,比起毫無動靜來,還是一種幸福。天下不舒服的人們多著,而有些人們卻一心一意在造專給自己舒服的世界。這是不能如此便宜的,也給他們放一點可惡的東西在眼前,使他有時小不舒服,知道原來自己的世界也不容易十分美滿。蒼蠅的飛鳴,是不知道人們在憎惡他的;我卻明知道,然而只要能飛鳴就偏要飛鳴。我的可惡有時自己也覺得,即如我的戒酒,吃魚肝油,以望延長我的生命,倒不盡是為了我的愛人,大大半乃是為了我的敵人,——給他們說得體面一點,就是敵人罷——要在他的好世界上多留一些缺陷。
(《墳·題記》)
況且世人大抵受了“儒者柔也”的影響;不述而作,最為犯忌。即使有人見到,也不肯用性命來換真理。
(《墳·我之節(jié)烈觀》)
我現(xiàn)在心以為然的道理,極其簡單。便是依據(jù)生物界的現(xiàn)象,一,要保存生命;二,要延續(xù)這生命;三,要發(fā)展這生命(就是進化)。生物都這樣做,父親也就是這樣做。
生命的價值和生命價值的高下,現(xiàn)在可以不論。單照常識判斷,便知道既是生物,第一要緊的自然是生命。因為生物之所以為生物,全在有這生命,否則失了生物的意義。生物為保存生命起見,具有種種本能,最顯著的是食欲。因有食欲才攝取食品,因有食品才發(fā)生溫熱,保存了生命。但生物的個體,總免不了老衰和死亡,為繼續(xù)生命起見,又有一種本能,便是性欲。因性欲才有性交,因有性交才發(fā)生苗裔,繼續(xù)了生命。所以食欲是保存自己,保存現(xiàn)在生命的事;性欲是保存后裔,保存永久生命的事。飲食并非罪惡,并非不凈;性交也就并非罪惡,并非不凈。飲食的結(jié)果,養(yǎng)活了自己,對于自己沒有恩;性交的結(jié)果,生出子女,對于子女當然也算不了恩?!扒昂蠛螅枷蛏拈L途走去,僅有先后的不同,分不出誰受誰的恩典。
可惜的是中國的舊見解,竟與這道理完全相反。夫婦是“人倫之中”,卻說是“人倫之始”;性交是常事,卻以為不凈;生育也是常事,卻以為天大的大功。人人對于婚姻,大抵先夾帶著不凈的思想。親戚朋友有許多戲謔,自己也有許多羞澀,直到生了孩子,還是躲躲閃閃,怕敢聲明;獨有對于孩子,卻威嚴十足。這種行徑,簡直可以說是和偷了錢發(fā)跡的財主,不相上下了。我并不是說,——如他們攻擊者所意想的,——人類的性交也應(yīng)如別種動物,隨便舉行;或如無恥流氓,專做些下流舉動,自鳴得意。是說,此后覺醒的人,應(yīng)該先洗凈了東方固有的不凈思想,再純潔明白一些,了解夫婦是伴侶,是共同勞動者,又是新生命創(chuàng)造者的意義。所生的子女,固然是受領(lǐng)新生命的人,但他也不永久占領(lǐng),將來還要交付子女,像他們的父母一般。只是前前后后,都做一個過付的經(jīng)手人罷了。
生命何以必需繼續(xù)呢?就是因為要發(fā)展,要進化。個體既然免不了死亡,進化又毫無止境,所以只能延續(xù)著,在這進化的路上走。走這路須有一種內(nèi)的努力,有如單細胞動物有內(nèi)的努力,積久才會繁復,無脊椎動物有內(nèi)的努力,積久才會發(fā)生脊椎。所以后起的生命,總比以前的更有意義,更近完全,因此也更有價值,更可寶貴;前者的生命,應(yīng)該犧牲于他。
但可惜的是中國的舊見解,又恰恰與這道理完全相反。本位應(yīng)在幼者,卻反在長者;置重應(yīng)在將來,卻反在過去。前者做了更前者的犧牲,自己無力生存,卻苛責后者又來專做他的犧牲,毀滅了一切發(fā)展本身的能力。我也不是說,——如他們攻擊者所意想的,——孫子理應(yīng)終日痛打他的祖父,女兒必須時時咒罵他的親娘。是說,此后覺醒的人,應(yīng)該先洗凈了東方古傳的謬誤思想,對于子女,義務(wù)思想須加多,而權(quán)利思想?yún)s大可切實核減,以準備改作幼者本位的道德。況且幼者受了權(quán)利,也并非永久占有,將來還要對于他們的幼者,仍盡義務(wù)。只是前前后后,都做一切過付的經(jīng)手人罷了。
“父子間沒有什么恩”這一個斷語,實是招致“圣人之徒”面紅耳赤的一大原因。他們的誤點,便在長者本位與利己思想,權(quán)利思想很重,義務(wù)思想和責任心卻很輕。以為父子關(guān)系,只須“父兮生我”一件事,幼者的全部,便應(yīng)為長者所有。尤其墮落的,是因此責望報償,以為幼者的全部,理該做長者的犧牲。殊不知自然界的安排,卻件件與這要求反對,我們從古以來,逆天行事,于是人的能力,十分萎縮,社會的進步,也就跟著停頓。我們雖不能說停頓便要滅亡,但較之進步,總是停頓與滅亡的路相近。
自然界的安排,雖不免也有缺點,但結(jié)合長幼的方法,卻并無錯誤。他并不用“恩”,卻給與生物以一種天性,我們稱他為“愛”。動物界中除了生子數(shù)目太多一一愛不周到的如魚類之外,總是摯愛他的幼子,不但絕無利益心情,甚或至于犧牲了自己,讓他的將來的生命,去上那發(fā)展的長途。
人類也不外此,歐美家庭,大抵以幼者弱者為本位,便是最合于這生物學的真理的辦法。便在中國,只要心思純白,未曾經(jīng)過“圣人之徒”作踐的人,也都自然而然的能發(fā)現(xiàn)這一種天性。例如一個村婦哺乳嬰兒的時候,決不想到自己正在施恩;一個農(nóng)夫娶妻的時候,也決不以為將要放債。只是有了子女,即天然相愛,愿他生存;更進一步的,便還要愿他比自己更好,就是進化。這離絕了交換關(guān)系利害關(guān)系的愛,便是人倫的索子,便是所謂“綱”。倘如舊說,抹煞了“愛”,一味說“恩”,又因此責望報償,那便不但敗壞了父子間的道德,而且也大反于做父母的實際的真情,播下乖剌的種子。有人做了樂府,說是“勸孝”,大意是什么“兒子上學堂,母親在家磨杏仁,預備回來給他喝,你還不孝么”之類,自以為“拚命衛(wèi)道”。殊不知富翁的杏酪和窮人的豆?jié){,在愛情上價值同等,而其價值卻正在父母當時并無求報的心思;否則變成買賣行為,雖然喝了杏酪,也不異“人乳喂豬”,無非要豬肉肥美,在人倫道德上,絲毫沒有價值了。
所以我現(xiàn)在心以為然的,便只是“愛”。
無論何國何人,大都承認“愛己”是一件應(yīng)當?shù)氖?。這便是保存生命的要義,也就是繼續(xù)生命的根基。因為將來的運命,早在現(xiàn)在決定,故父母的缺點,便是子孫滅亡的伏線,生命的危機。易卜生做的《群鬼》(有潘家洵君譯本,載在《新潮》一卷五號)雖然重在男女問題,但我們也可以看出遺傳的可怕。歐士華本是要生活,能創(chuàng)作的人,因為父親的不檢,先天得了病毒,中途不能做人了。他又很愛母親,不忍勞他服侍,便藏著嗎啡,想待發(fā)作時候,由使女瑞琴幫他吃下,毒殺了自己;可是瑞琴走了。他于是只好托他母親了。
歐“母親,現(xiàn)在應(yīng)該你幫我的忙了。”
阿夫人“我嗎?”
歐“誰能及得上你?!?/p>
阿夫人“我!你的母親!”
歐“正為那個?!?/p>
阿夫人“我,生你的人!”
歐“我不曾教你生我。并且給我的是一種什么日子?我不要他!你拿回去罷!”
這一段描寫,實在是我們做父親的人應(yīng)該震驚戒懼佩服的;決不能昧了良心,說兒子理應(yīng)受罪。這種事情,中國也很多,只要在醫(yī)院做事,便能時時看見先天梅毒性病兒的慘狀;而且傲然的送來的,又大抵是他的父母。但可怕的遺傳,并不只是梅毒;另外許多精神上體質(zhì)上的缺點,也可以傳之子孫,而且久而久之,連社會都蒙著影響。我們且不高談人群,單為子女說,便可以說凡是不愛己的人,實在欠缺做父親的資格。就令硬做了父親,也不過如古代的草寇稱王一般,萬萬算不了正統(tǒng)。將來學問發(fā)達,社會改造時,他們僥幸留下的苗裔,恐怕總不免要受善種學(Eugenics)者的處置。
倘若現(xiàn)在父母并沒有將什么精神上體質(zhì)上的缺點交給子女,又不遇意外的事,子女便當然健康,總算已經(jīng)達到了繼續(xù)生命的目的。但父母的責任還沒有完,因為生命雖然繼續(xù)了,卻是停頓不得,所以還須教這新生命去發(fā)展。凡動物較高等的,對于幼雛,除了養(yǎng)育保護以外,往往還教他們生存上必需的本領(lǐng)。例如飛禽便教飛翔,鷙獸便教搏擊。人類更高幾等,便也有愿意子孫更進一層的天性。這也是愛,上文所說的是對于現(xiàn)在,這是對于將來。只要思想未遭錮蔽的人,誰也喜歡子女比自己更強,更健康,更聰明高尚,——更幸福;就是超越了自己,超越了過去。超越便須改變,所以子孫對于祖先的事,應(yīng)該改變,“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當然是曲說,是退嬰的病根。假使古代的單細胞動物,也遵著這教訓,那便永遠不敢分裂繁復,世界上再也不會有人類了。
(《墳·我們現(xiàn)在怎樣做父親》)
我們自己想活,也希望別人都活;不忍說他人的滅絕,又怕他們自己走到滅絕的路上,把我們帶累了也滅絕,所以在此著急。
(《熱風·隨感錄三十八》)
我想種族的延長,——便是生命的連續(xù),——的確是生物界事業(yè)里的一大部分。何以要延長呢?不消說是想進化了。但進化的途中總須新陳代謝。所以新的應(yīng)該歡天喜地的向前走去,這便是壯,舊的也應(yīng)該歡天喜地的向前走去,這便是死;各各如此走去,便是進化的路。
老的讓開道,催促著,獎勵著,讓他們走去。路上有深淵,便用那個死填平了,讓他們走去。
少的感謝他們填了深淵,給自己走去;老的也感謝他們從我填平的深淵上走去。——遠了遠了。
明白這事,便從幼到壯到老到死,都歡歡喜喜的過去;而且一步一步,多是超過祖先的新人。
這是生物界正當開闊的路!人類的祖先,都已這樣做了。
(《熱風·隨感錄四十九》)
生命的路是進步的,總是沿著無限的精神三角形的斜面向上走,什么都阻止他不得。
自然賦與人們的不調(diào)和還很多,人們自己萎縮墮落退步的也還很多,然而生命決不因此回頭。無論什么黑暗來防范思潮,什么悲慘來襲擊社會,什么罪惡來褻瀆人道,人類的渴仰完全的潛力,總是踏了這些鐵蒺藜向前進。
生命不怕死,在死的面前笑著跳著,跨過了滅亡的人們向前進。
什么是路?就是從沒路的地方踐踏出來的,從只有荊棘的地方開辟出來的。
以前早有路了,以后也該永遠有路。
人類總不會寂寞,因為生命是進步的,是樂天的。
(《熱風·隨感錄六十六生命的路》)
假使造物也可以責備,那么,我以為他實在將生命造得太濫,毀得太濫了。
(《吶喊·兔和貓》)
過去的生命已經(jīng)死亡。我對于這死亡有大歡喜,因為我借此知道它曾經(jīng)存活。死亡的生命已經(jīng)朽腐。我對于這朽腐有大歡喜,因為我借此知道它還非空虛。
生命的泥委棄在地面上,不生喬木,只生野草,這是我的罪過。
野草,根本不深,花葉不美,然而吸取露,吸取水,吸取陳死人的血和肉,各各奪取它的生存。當生存時,還是將遭踐踏,將遭刪刈,直至于死亡而朽腐。
但我坦然,欣然。我將大笑,我將歌唱。
我自愛我的野草,但我憎惡這以野草作裝飾的地面。
地火在地下運行,奔突;熔巖一旦噴出,將燒盡一切野草,以及喬木,于是并且無可朽腐。
但我坦然,欣然。我將大笑,我將歌唱。
天地有如此靜穆,我不能大笑而且歌唱。天地即不如此靜穆,我或者也將不能。我以這一叢野草,在明與暗,生與死,過去與未來之際,獻于友與仇,人與獸,愛者與不愛者之前作證。
為我自己,為友與仇,人與獸,愛者與不愛者,我希望這野草的死亡與朽腐,火速到來。要不然,我先就未曾生存,這實在比死亡與朽腐更其不幸。
(《野草·題辭》)
有我所不樂意的在天堂里,我不愿去;有我所不樂意的在地獄里,我不愿去;有我所不樂意的在你們將來的黃金世界里,我不愿去。
然而你就是我所不樂意的。
朋友,我不想跟隨你了,我不愿住。
我不愿意!
嗚乎嗚乎,我不愿意,我不如彷徨于無地。
我不過一個影,要別你而沉沒在黑暗里了。然而黑暗又會吞并我,然而光明又會使我消失。
然而我不愿彷徨于明暗之間,我不如在黑暗里沉沒。
然而我終于彷徨于明暗之間,我不知道是黃昏還是黎明。我姑且舉灰黑的手裝作喝干一杯酒,我將在不知道時候的時候獨自遠行。
嗚乎嗚乎,倘若黃昏,黑夜自然會來沉沒我,否則我要被白天消失,如果現(xiàn)是黎明。
朋友,時候近了。
我將向黑暗里彷徨于無地。
你還想我的贈品。我能獻你甚么呢?無已,則仍是黑暗和虛空而已。但是,我愿意只是黑暗,或者會消失于你的白天;我愿意只是虛空,決不占你的心地。
我愿意這樣,朋友——
我獨自遠行,不但沒有你,并且再沒有別的影在黑暗里。只有我被黑暗沉沒,那世界全屬于我自己。
(《野草·影的告別》)
我早就很希望中國的青年站出來,對于中國的社會,文明,都毫無忌憚地加以批評,因此曾編印《莽原周刊》,作為發(fā)言之地,可惜來說話的竟很少。在別的刊物上,倒大抵是對于反抗者的打擊,這實在是使我怕敢想下去的。
現(xiàn)在是一年的盡頭的深夜,深得這夜將盡了,我的生命,至少是一部分的生命,已經(jīng)耗費在寫這些無聊的東西中,而我所獲得的,乃是我自己的靈魂的荒涼和粗糙。但是我并不懼憚這些,也不想遮蓋這些,而且實在有些愛他們了,因為這是我轉(zhuǎn)輾而生活于風沙中的瘢痕。凡有自己也覺得在風沙中轉(zhuǎn)輾而生活著的,會知道這意思。
(《華蓋集·題記》)
但是,無論如何,不革新,是生存也為難的,而況保古?,F(xiàn)狀就是鐵證,比保古家的萬言書有力得多。
我們目下的當務(wù)之急,是:一要生存,二要溫飽,三要發(fā)展。茍有阻礙這前途者,無論是古是今,是人是鬼,是《三墳》《五典》,百宋千元,天球河圖,金人玉佛,祖?zhèn)魍枭ⅲ刂聘嗟?,全都踏倒他?/p>
(《華蓋集·忽然想到(五至六)》)
人大抵不愿意愛人下淚。但臨死之際,可能也不愿意愛人為你下淚么?無淚的人無論何時,都不愿意愛人下淚,并且連血也不要:他拒絕一切為他的哭泣和滅亡。
人被殺于萬眾聚觀之中,比被殺在“人不知鬼不覺”的地方快活,因為他可以妄想,博得觀眾中的或人的眼淚。但是,無淚的人無論被殺在什么所在,于他并無不同。
殺了無淚的人,一定連血也不見。愛人不覺他被殺之慘,仇人也終于得不到殺他之樂:這是他的報恩和復仇。
死于敵手的鋒刃,不足悲苦;死于不知何來的暗器,卻是悲苦。但最悲苦的是死于慈母或愛人誤進的毒藥,戰(zhàn)友亂發(fā)的流彈,病菌的并無惡意的侵入,不是我自己制定的死刑。
(《華蓋集·雜感》)
我自己,是什么也不怕的,生命是我自己的東西,所以我不妨大步走去,向著我自以為可以走去的路;即使前面是深淵,荊棘,狹谷,火坑,都由我自己負責。然而向青年說話可就難了,如果盲人瞎馬,引入危途,我就該得謀殺許多人命的罪孽。
所以,我終于還不想勸青年一同走我所走的路;我們的年齡,境遇,都不相同,思想的歸宿大概總不能一致的罷。但倘若一定要問我青年應(yīng)當向怎樣的目標,那么,我只可以說出我為別人設(shè)計的話,就是:一要生存,二要溫飽,三要發(fā)展。有敢來阻礙這三事者,無論是誰,我們都反抗他,撲滅他!
可是還得附加幾句話以免誤解,就是:我之所謂生存,并不是茍活;所謂溫飽,并不是奢侈;所謂發(fā)展,也不是放縱。
中國古來,一向是最注重于生存的,什么“知命者不立于巖墻之下”咧,什么“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咧,什么“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咧,竟有父母愿意兒子吸鴉片的,一吸,他就不至于到外面去,有傾家蕩產(chǎn)之虞了。可是這一流人家,家業(yè)也決不能長保,因為這是茍活。茍活就是活不下去的初步,所以到后來,他就活不下去了。意圖生存,而太卑怯,結(jié)果就得死亡。以中國古訓中教人茍活的格言如此之多,而中國人偏多死亡,外族偏多侵入,結(jié)果適得其反,可見我們蔑棄古訓,是刻不容緩的了。這實在是無可奈何,因為我們要生活,而且不是茍活的緣故。
中國人雖然想了各種茍活的理想鄉(xiāng),可惜終于沒有實現(xiàn)。但我卻替他們發(fā)見了,你們大概知道的罷,就是北京的第一監(jiān)獄。這監(jiān)獄在宣武門外的空地里,不怕鄰家的火災(zāi);每日兩餐,不慮凍餒;起居有定,不會傷生;構(gòu)造堅固,不會倒塌;禁卒管著,不會再犯罪;強盜是決不會來搶的。住在里面,何等安全,真真是“千金之子坐不垂堂”了。但闕少的就有一件事:自由。
古訓所教的就是這樣的生活法,教人不要動。不動,失錯當然就較少了,但不活的巖石泥沙,失錯不是更少么?我以為人類為向上,即發(fā)展起見,應(yīng)該活動,活動而有若干失錯,也不要緊。惟獨半死半生的茍活,是全盤失錯的。因為他掛了生活的招牌,其實卻引人到死路上去!
(《華蓋集·北京通信》)
死者倘不埋在活人的心中,那就真真死掉了。
(《華蓋集續(xù)編·空談》)
蜜蜂的刺,一用即喪失了它自己的生命;犬儒的刺,一用則茍延了他自己的生命。
他們就是如此不同。
(《而已集·小雜感》)
評論家說——社會雖然黑暗,但人生的第一責任是生存,倘自殺,便是失職,第二責任是受苦,倘自殺,便是偷安。進步的評論家則說人生是戰(zhàn)斗,自殺者就是逃兵,雖死也不足以蔽其罪。這自然也說得下去的,然而未免太籠統(tǒng)。
人間有犯罪學者,一派說,由于環(huán)境;一派說,由于個人?,F(xiàn)在盛行的是后一說,因為倘信前一派,則消滅罪犯,便得改造環(huán)境,事情就麻煩,可怕了。而秦夫人自殺的批判者,則是大抵屬于后一派。
………
人固然應(yīng)該生存,但為的是進化;也不妨受苦,但為的是解除將來的一切苦;更應(yīng)該戰(zhàn)斗,但為的是改革。責別人的自殺者,一面責人,一面正也應(yīng)該向驅(qū)人于自殺之途的環(huán)境挑戰(zhàn),進攻。倘使對于黑暗的主力,不置一辭,不發(fā)一矢,而但向“弱者”嘮叨不已,則縱使他如何義形于色,我也不能不說——我真也忍不住了——他其實乃是殺人者的幫兇而已。
(《花邊文學·論秦理齋夫人事》)
文人的遭殃,不在生前的被攻擊和被冷落,一瞑之后,言行兩亡,于是無聊之徒,謬托知己,是非蜂起,既以自衒,又以賣錢,連死尸也成了他們的沽名獲利之具,這倒是值得悲哀的。
(《且介亭雜文·憶韋素園君》)
美國人說,時間就是金錢;但我想:時間就是性命。無端的空耗別人的時間,其實是無異于謀財害命的。
(《且介亭雜文·門外文談》)
非隱士的心目中的隱士,是聲聞不彰,息影山林的人物。但這種人物,世間是不會知道的。一到掛上隱士的招牌,則即使他并不“飛去飛來”,也一定難免有些表白,張揚;或是他的幫閑們的開鑼喝道——隱士家里也會有幫閑,說起來似乎不近情理,但一到招牌可以換飯的時候,那是立刻就有幫閑的,這叫作“啃招牌邊”。這一點,也頗為非隱士的人們所詬病,以為隱士身上而有油可揩,則隱士之闊綽可想了。其實這也是一種“求之太高”的誤解,和硬要有名的隱士,老死山林中者相同。凡是有名的隱士,他總是已經(jīng)有了“悠哉游哉,聊以卒歲”的幸福的。倘不然,朝砍柴,晝耕田,晚澆菜,夜織屨,又那有吸煙品茗,吟詩作文的閑暇?陶淵明先生是我們中國赫赫有名的大隱,一名“田園詩人”,自然,他并不辦期刊,也趕不上吃“庚款”,然而他有奴子。漢晉時候的奴子,是不但侍候主人,并且給主人種地,營商的,正是生財器具。所以雖是淵明先生,也還略略有些生財之道在,要不然,他老人家不但沒有酒喝,而且沒有飯吃,早已在東籬旁邊餓死了。
所以我們倘要看看隱君子風,實際上也只能看看這樣的隱君子,真的“隱君子”是沒法看到的。古今著作,足以汗牛而充棟,但我們可能找出樵夫漁父的著作來?他們的著作是砍柴和打魚。至于那些文士詩翁,自稱什么釣徒樵子的,倒大抵是悠游自得的封翁或公子,何嘗捏過釣竿或斧頭柄。要在他們身上賞鑒隱逸氣,我敢說,我只能怪自己胡涂。
登仕,是噉飯之道,歸隱,也是噉飯之道。假使無法噉飯,那就連“隱”也隱不成了?!帮w去飛來”,正是因為要“隱”,也就是因為要噉飯;肩出“隱士”的招牌來,掛在“城市山林”里,這就正是所謂“隱”,也就是噉飯之道。幫閑們或開鑼,或喝道,那是因為自己還不配“隱”,所以只好揩一點“隱”油,其實也還不外乎噉飯之道。漢唐以來,實際上是入仕并不算鄙,隱居也不算高,而且也不算窮,必須欲“隱”而不得,這才看作士人的末路。唐末有一位詩人左偃,自述他悲慘的境遇道:“謀隱謀官兩無成”,是用七個字道破了所謂“隱”的秘密的。
“謀隱”無成,才是淪落,可見“隱”總和享福有些相關(guān),至少是不必十分掙扎謀生,頗有悠閑的余裕。
(《且介亭雜文二集·隱士》)
這幾天才悟到,暗暗的死,在一個人是極其慘苦的事。
………
我所由此悟到的,乃是給死囚在臨刑前可以當眾說話,倒是“成功的帝王”的恩惠,也是他自信還有力量的證據(jù)……我每當朋友或?qū)W生的死,倘不知時日,不知地點,不知死法,總比知道的更悲哀和不安;由此推想那一邊,在暗室中畢命于幾個屠夫的手里,也一定比當眾而死的更寂寞。
然而“成功的帝王”是不秘密殺人的,他只秘密一件事:和他那些妻妾的調(diào)笑。到得就要失敗了,才又增加一件秘密:他的財產(chǎn)的數(shù)目和安放的處所;再下去,這才加到第三件:秘密的殺人。……
……我先前讀但丁的《神曲》,到《地獄》篇,就驚異于這作者設(shè)想的殘酷,但到現(xiàn)在,閱歷加多,才知道他還是仁厚的了:他還沒有想出一個現(xiàn)在已極平常的慘苦到誰也看不見的地獄來。
(《且介亭雜文末編·寫于深夜里》)
因為現(xiàn)在中國最大的問題,人人所共的問題,是民族生存的問題。所在一切生活(包含吃飯睡覺)都與這問題相關(guān);例如吃飯可以和戀愛不相干,但目前中國人的吃飯和戀愛卻都和日本侵略者多少有些關(guān)系,這是看一看滿洲和華北的情形就可以明白的。
(《且介亭雜文末編·論現(xiàn)在我們的文學運動》)
有了轉(zhuǎn)機之后四五天的夜里,我醒來了,喊醒了廣平。
“給我喝一點水。并且去開開電燈,給我看來看去的看一下?!?/p>
“為什么?……”她的聲音有些驚慌,大約是以為我在講昏話。
“因為我要過活。你懂得么?這也是生活呀。我要看來看去的看一下?!?/p>
“哦……”她走起來,給我喝了幾口茶,徘徊了一下,又輕輕的躺下了,不去開電燈。
我知道她沒有懂得我的話。
街燈的光穿窗而入,屋子里顯出微明,我大略一看,熟識的墻壁,壁端的棱線,熟識的書堆,堆邊的未訂的畫集,外面的進行著的夜,無窮的遠方,無數(shù)的人們,都和我有關(guān)。我存在著,我在生活,我將生活下去,我開始覺得自己更切實了,我有動作的欲望——但不久我又墜入了睡眠。
第二天早晨在日光中一看,果然,熟識的墻壁,熟識的書堆……這些,在平時,我也時常看它們的,其實是算作一種休息。但我們一向輕視這等事,縱使也是生活中的一片,卻排在喝茶搔癢之下,或者簡直不算一回事。我們所注意的是特別的精華,毫不在枝葉。給名人作傳的人,也大抵一味鋪張其特點,李白怎樣做詩,怎樣耍顛,拿破侖怎樣打仗,怎樣不睡覺,卻不說他們怎樣不耍顛,要睡覺。其實,一生中專門耍顛或不睡覺,是一定活不下去的,人之有時能耍顛和不睡覺,就因為倒是有時不耍顛和也睡覺的緣故。然而人們以為這些平凡的都是生活的渣滓,一看也不看。
于是所見的人或事,就如盲人摸象,摸著了腳,即以為象的樣子像柱子。中國古人,常欲得其“全”,就是制婦女用的“烏雞白鳳丸”,也將全雞連毛血都收在丸藥里,方法固然可笑,主意卻是不錯的。
刪夷枝葉的人,決定得不到花果。
(《且介亭雜文末編·“這也是生活”……》)
我今年的這“想了一想”,當然和年紀有關(guān),但回憶十余年前,對于死卻還沒有感到這么深切。大約我們的生死久已被人們隨意處置,認為無足重輕,所以自己也看得隨隨便便,不像歐洲人那樣的認真了。有些外國人說,中國人最怕死。這其實是不確的,——但自然,每不免模模胡胡的死掉則有之。
大家所相信的死后的狀態(tài),更助成了對于死的隨便。誰都知道,我們中國人是相信有鬼(近時或謂之“靈魂”)的,既有鬼,則死掉之后,雖然已不是人,卻還不失為鬼,總還不算是一無所有。不過設(shè)想中的做鬼的久暫,卻因其人的生前的貧富而不同。窮人們是大抵以為死后就去輪回的,根源出于佛教。佛教所說的輪回,當然手續(xù)繁重,并不這么簡單,但窮人往往無學,所以不明白。這就是使死罪犯人綁赴法場時,大叫“二十年后又是一條好漢”,面無懼色的原因。況且相傳鬼的衣服,是和臨終時一樣的,窮人無好衣裳,做了鬼也決不怎么體面,實在遠不如立刻投胎,化為赤條條的嬰兒的上算。我們曾見誰家生了小孩,胎里就穿著叫化子或是游泳家的衣服的么?從來沒有。這就好,從新來過。也許有人要問,既然相信輪回,那就說不定來生會墮入更窮苦的景況,或者簡直是畜生道,更加可怕了。但我看他們是并不這樣想的,他們確信自己并未造出該入畜生道的罪孽,他們從來沒有能墮畜生道的地位,權(quán)勢和金錢。
然而有著地位,權(quán)勢和金錢的人,卻又并不覺得該墮畜生道;他們倒一面化為居士,準備成佛,一面自然也主張讀經(jīng)復古,兼做圣賢。他們像活著時候的超出人理一樣,自以為死后也超出了輪回的。至于小有金錢的人,則雖然也不覺得該受輪回,但此外也別無雄才大略,只豫備安心做鬼。所以年紀一到五十上下,就給自己尋葬地,合壽材,又燒紙錠,先在冥中存儲,生下子孫,每年可吃羹飯。這實在比做人還享福。假使我現(xiàn)在已經(jīng)是鬼,在陽間又有好子孫,那么,又何必零星賣稿,或向北新書局去算賬呢,只要很閑適的躺在楠木或陰沉木的棺材里,逢年逢節(jié),就自有一桌盛饌和一堆國幣擺在眼前了,豈不快哉!
就大體而言,除極富貴者和冥律無關(guān)外,大抵窮人利于立即投胎,小康者利于長久做鬼。小康者的甘心做鬼,是因為鬼的生活(這兩字大有語病,但我想不出適當?shù)拿~來),就是他還未過厭的人的生活的連續(xù)。陰間當然也有主宰者,而且極其嚴厲,公平,但對于他獨獨頗肯通融,也會收點禮物,恰如人間的好官一樣。
有一批人是隨隨便便,就是臨終也恐怕不大想到的,我向來正是這隨便黨里的一個。三十年前學醫(yī)的時候,曾經(jīng)研究過靈魂的有無,結(jié)果是不知道;又研究過死亡是否苦痛,結(jié)果是不一律,后來也不再深究,忘記了。近十年中,有時也為了朋友的死,寫點文章,不過好像并不想到自己。這兩年來病特別多,一病也比較的長久,這才往往記起了年齡,自然,一面也為了有些作者們筆下的好意的或是惡意的不斷的提示。
從去年起,每當病后休養(yǎng),躺在藤躺椅上,每不免想到體力恢復后應(yīng)該動手的事情:做什么文章,翻譯或印行什么書籍。想定之后,就結(jié)束道:就是這樣罷——但要趕快做。這“要趕快做”的想頭,是為先前所沒有的,就因為在不知不覺中,記得了自己的年齡。卻從來沒有直接的想到“死”。
直到今年的大病,這才分明的引起關(guān)于死的豫想來。原先是仍如每次的生病一樣,一任著日本的S醫(yī)師的診治的。他雖不是肺病專家,然而年紀大,經(jīng)驗多,從習醫(yī)的時期說,是我的前輩,又極熟識,肯說話。自然,醫(yī)師對于病人,縱使怎樣熟識,說話是還是有限度的,但是他至少已經(jīng)給了我兩三回警告,不過我仍然不以為意,也沒有轉(zhuǎn)告別人。大約實在是日子太久,病象太險了的緣故罷,幾個朋友暗自協(xié)商定局,請了美國的D醫(yī)師來診察了。他是在上海的唯一的歐洲的肺病專家,經(jīng)過打診,聽診之后,雖然譽我為最能抵抗疾病的典型的中國人,然而也宣告了我的就要滅亡;并且說,倘是歐洲人,則在五年前已經(jīng)死掉。這判決使善感的朋友們下淚。我也沒有請他開方,因為我想,他的醫(yī)學從歐洲學來,一定沒有學過給死了五年的病人開方的法子。然而D醫(yī)師的診斷卻實在是極準確的,后來我照了一張用X光透視的胸像,所見的景象,竟大抵和他的診斷相同。
我并不怎么介意于他的宣告,但也受了些影響,日夜躺著,無力談話,無力看書。連報紙也拿不動,又未曾煉到“心如古井”,就只好想,而從此竟有時要想到“死”了。不過所想的也并非“二十年后又是一條好漢”,或者怎樣久住在楠木棺材里之類,而是臨終之前的瑣事。在這時候,我才確信,我是到底相信人死無鬼的。我只想到過寫遺囑,以為我倘曾貴為宮保,富有千萬,兒子和女婿及其他一定早已逼我寫好遺囑了,現(xiàn)在卻誰也不提起。但是,我也留下一張罷。當時好像很想定了一些,都是寫給親屬的,其中有的是:
一,不得因為喪事,收受任何人的一文錢?!吓笥训模淮死?。
二,趕快收斂,埋掉,拉倒。
三,不要做任何關(guān)于紀念的事情。
四,忘記我,管自己生活?!炔唬蔷驼媸呛肯x。
五,孩子長大,倘無才能,可尋點小事情過活,萬不可去做空頭文學家或美術(shù)家。
六,別人應(yīng)許給你的事物,不可當真。
七,損著別人的牙眼,卻反對報復,主張寬容的人,萬勿和他接近。
此外自然還有,現(xiàn)在忘記了。只還記得在發(fā)熱時,又曾想到歐洲人臨死時,往往有一種儀式,是請別人寬恕,自己也寬恕了別人。我的怨敵可謂多矣,倘有新式的人問起我來,怎么回答呢?我想了一想,決定的是:讓他們怨恨去,我也一個都不寬恕。
但這儀式并未舉行,遺囑也沒有寫,不過默默的躺著,有時還發(fā)生更切迫的思想:原來這樣就算是在死下去,倒也并不苦痛;但是,臨終的一剎那,也許并不這樣的罷;然而,一世只有一次,無論怎樣,總是受得了的……。后來,卻有了轉(zhuǎn)機,好起來了。到現(xiàn)在,我想,這些大約并不是真的要死之前的情形,真的要死,是連這些想頭也未必有的,但究竟如何,我也不知道。
(《且介亭雜文末編·死》)
對于人生的經(jīng)驗,別的且不說,“肚子餓”這件事,要是歡喜,便可以試試看,只要兩天不吃飯,飯的香味便會是一個特別的誘惑;要是走過街上飯鋪子門口,更會覺得這個香味一陣陣沖到鼻子來。我們有錢的時候,用幾個錢不算什么;直到?jīng)]有錢,一個錢都有它的意味。那本描寫肚子餓的書里,它說起那人餓得久了,看見路人個個是仇人,即是穿一件單褂子的,在他眼里也見得那是驕傲。我記起我自己曾經(jīng)寫過這樣一個人,他身邊什么都光了,時常抽開抽屜看看,看角上邊上可以找到什么;路上一處一處去找,看有什么可以找得到;這個情形,我自己是體驗過來的。
從生活窘迫過來的人,一到了有錢,容易變成兩種情形:一種是理想世界,替處同一境遇的人著想,便成為人道主義;一種是什么都是自己掙起來,從前的遭遇,使他覺得什么都是冷酷,便流為個人主義。我們中國大概是變成個人主義者多。
(《集外集·文藝與政治的歧途》)
人多是“生命之川”之中的一滴,承著過去,向著未來,倘不是真的特出到異乎尋常的,便都不免并含著向前和反顧。
(《集外集拾遺·〈十二個〉后記》)
我并不想勸青年得到危險,也不勸他人去做犧牲,說為社會死了名望好,高巍巍的鐫起銅像來。自己活著的人沒有勸別人去死的權(quán)利,假使你自己以為死是好的,那末請你自己先去死吧。諸君中恐有錢人不多罷。那末,我們窮人唯一的資本就是生命。以生命來投資,為社會做一點事,總得多賺一點利才好;以生命來做利息很小的犧牲,是不值得的。所以我從來不叫人去犧牲,但也不要再爬進象牙之塔和知識階級里去了,我以為這是最穩(wěn)當?shù)囊粭l路。
(《集外集拾遺補編·關(guān)于知識階級》)
假如我們設(shè)立一個“肚子餓了怎么辦”的題目,拖出古人來質(zhì)問罷,倘說“肚子餓了應(yīng)該爭食吃”,則即使這人是秦檜,我贊成他,倘說“應(yīng)該打嘴巴”,那就是岳飛,也必須反對。如果諸葛亮出來說明,道是“吃食不過要發(fā)生溫熱,現(xiàn)在打起嘴巴來,因為摩擦,也有溫熱發(fā)生,所以等于吃飯”,則我們必須撕掉他假科學的面子,先前的品行如何,是不必計算的。
(《集外集拾遺補編·通信(復魏猛克)》)
人是生物,生命便是第一義……
(《譯文序跋集·譯了〈工人綏惠略夫〉之后》)
荷蘭海邊的沙岡風景,單就本書所描寫,已足令人神往了。我這樓外卻不同:滿天炎熱的陽光,時而如繩的暴雨;前面的小港中是十幾只蜑戶的船,一船一家,一家一世界,談笑哭罵,具有大都市中的悲歡。也仿佛覺得不知那里有青春的生命淪亡,或者正被殺戮,或者正在呻吟,或者正在“經(jīng)營腐爛事業(yè)”和作這事業(yè)的材料。然而我卻漸漸知道這雖然沈默的都市中,還有我的生命存在,縱已節(jié)節(jié)敗退,我實未嘗淪亡。只是不見“火云”,時窘陰雨,若明若昧,又像整理這譯稿的時候了。
(《譯文序跋集·〈小約翰〉引言》)
我忽而愛人,忽而憎人;做事的時候,有時確為別人,有時卻為自己玩玩,有時則竟因為希望生命從速消磨,所以故意拚命的做。此外或者還有什么道理,自己也不甚了然。
(《兩地書·二四》)
我其實還敢站在前線上,但發(fā)見當面稱為“同道”的暗中將我作傀儡或從背后槍擊我,卻比被敵人所傷更其悲哀。我的生命,碎割在給人改稿子,看稿子,編書,校字,陪坐這些事情上者,已經(jīng)很不少,而有些人因此竟以主子自居,稍不合意,就責難紛起,我此后頗想不再蹈這覆轍了。
(《兩地書·七一》)
我憤激的話多,有時幾乎說:“寧我負人,毋人負我?!比欢约阂餐X得太過,實行上或者且正與所說的相反。人也不能將別人都作壞人看,能幫也還是幫,不過最好是量力,不要拚命就是了。
………
我先前在北京為文學青年打雜,耗去生命不少,自己是知道的。但到這里,又有幾個學生辦了一種月刊,叫作《波艇》,我卻仍然去打雜。這也還是上文所說,不能因為遇見過幾個壞人,便將人們都作壞人看的意思。但先前利用過我的人,現(xiàn)在見我偃旗息鼓,遁跡海濱,無從再來利用,就開始攻擊了,長虹在《狂飆》第五期上盡力攻擊,自稱見過我不下百回,知道得很清楚,并捏造許多會話(如說我罵郭沫若之類)。其意即在推倒《莽原》,一方面則推廣《狂飆》的銷路,其實還是利用,不過方法不同。他們那時的種種利用我,我是明白的,但還料不到他看出活著他不能吸血了,就要打殺了煮吃,有如此惡毒。我現(xiàn)在姑且置之不理,看看他技倆發(fā)揮到如何。
………
我在靜夜中,回憶先前的經(jīng)歷,覺得現(xiàn)在的社會,大抵是可利用時則竭力利用,可打擊時則竭力打擊,只要于他有利。我在北京這么忙,來客不絕,但一受段祺瑞,章士釗們的壓迫,有些人就立刻來索還原稿,不要我選定,作序了。其甚者還要乘機下石,連我請他吃過飯也是罪狀了,這是我在運動他;請他喝過好茶也是罪狀了,這是我奢侈的證據(jù)。借自己的升沉,看看人們的嘴臉的變化,雖然很有益,也有趣,但我的涵養(yǎng)工夫太淺了,有時總還不免有些憤激,因此又常遲疑于此后所走的路:(一)死了心,積幾文錢,將來什么事都不做,顧自己苦苦過活;(二)再不顧自己,為人們做些事,將來餓肚也不妨,也一任別人唾罵;(三)再做一些事,倘連所謂“同人”也都從背后槍擊我了,為生存和報復起見,我便什么事都敢做,但不愿失了我的朋友。第二條我已行過兩年了,終于覺得太傻。前一條當先托庇于資本家,恐怕熬不住。末一條則頗險,也無把握(于生活),而且又略有所不忍。所以實在難于下一決心,我也就想寫信和我的朋友商議,給我一條光。
(《兩地書·七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