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卷二

孤燈夜話 作者:吳藕汀 著,吳小汀 整理


卷二

雨花石

我祖偕我父親于清宣統(tǒng)二年(1910),代表嘉興府商會,參觀南京南洋勸業(yè)會。曾經(jīng)去過雨花臺,帶回幾顆極小石子,名為雨花石。據(jù)我父親告我,雨花石早已湮沒無有,不過是有其名,而無其實了。路上出售的石子,盡是外地來此所冒充。我自小以來六七十年中,未嘗見過雨花石,唯在張冷僧先生處,見有十?dāng)?shù)小顆,其謂乃真雨花石,一生所見,如此而已,且謂非常難得。直至八十年代末,我見有小顆光澤透明,認(rèn)為奇貨,但不知何處而來。九十年代初,逐漸增多,我還以為是在他處發(fā)現(xiàn)。迨我八十一歲乙亥冬天,才見大量石子,確是雨花臺附近六合開產(chǎn)而來,陸離光怪,五彩繽紛,大小均有,可謂美不勝收。數(shù)量之多,無可計算。運來南潯,也不過二元一斤,合白米一斤稍馀。人家但以種水仙之用,我則作為玩賞,因人不知雨花石之名貴也。

于振庭

于振庭海派京劇老生,民國三年(1914)曾來文明戲園演出,與我父親有舊?!敦傌垞Q太子》,京劇連環(huán)本戲名,為老伶工于振庭改編而成。時正我幼年時候,因之觀者不多。包公分段,僅有常春恒之《天齊廟》、小達(dá)子之《打龍袍》,記憶猶新。西湖博覽會時,我年十八,嘗見當(dāng)時稱為“一對小妖怪”之袁漢云、袁美云《拷打寇承御》,分飾陳琳與寇承御。小達(dá)子已復(fù)原名李桂春,與金碧蓮之《九曲橋》。此戲江湖上孫柏齡、孫若英亦常演之,殊可觀也。

于謙墓

杭州三臺山下有于謙墓,土牛之冬,我懷愁去杭,欲訪其墓不果。又七年,雨中由蘇堤墓門牌坊而進(jìn),約數(shù)里始達(dá)墓地?;牟輿]脛,無從涉足。我不顧荊棘,撥之而入。其墓碑云:“大明少保兼兵部尚書贈太傅謚忠肅于公墓?!膘粢鸦膹U,與岳祠不啻天壤,可見小說之勝于史實也。

《血濺美人圖》

《血濺美人圖》,八十年代初新編昆劇戲曲影片。蔡瑤銑飾陳圓圓。演出李闖王之昏聵,劉宗敏之腐化,牛金星之奸詐。流寇一入京師,民怨沸騰。李巖、紅娘子被害喪命。吳三桂意欲歸闖,被迫投清,吳、陳重圓,似在不言之中矣。一反五十年代以來,對李闖之形象。如此看來,歪曲歷史,終難持久,兀不令人清醒。

《秋瑾》

《秋瑾》,八十年代電影名,主演秋瑾之李秀明,初未見特出,而受百花之獎,群議紛紜。但至演《秋瑾》,確為其成功之作。此劇演鑒湖女俠一生排滿,奮斗而死。在“文化大革命”片后,可為上乘者也。演劇似與書畫,同樣有神來之筆,若叢珊在《牧馬人》之中,實屬平庸,但在此片中飾一丫環(huán),卻有出人頭地之感。若殷新于《駱駝祥子》中飾一伎女,非與倫比。但在以后所見諸片,均難滿人意也。秋瑾臨刑,相傳有“秋雨秋風(fēng)愁煞人”一語。但記載均作“秋風(fēng)秋雨愁煞人”,沿誤至今,少人改正。我僅見張宗祥先生五十年代書西湖風(fēng)雨亭匾額,跋語中作“秋雨秋風(fēng)愁煞人”,此外只在此片中秋瑾所書如此,殊難得也。

《盜庫銀》

《盜庫銀》,昆劇名。昆班早有此劇,其武班常演,不知是否出于《白蛇傳》,未查考。本來小青盜取庫銀,乃在白娘子與許仙初見之時。唯此劇唱詞中乃是“為姐姐施藥濟貧”,“盜庫銀,免賒貸”,似已在蘇州,而五鬼搬運庫銀,仍在錢塘,與傳奇并不附合。其中庫官也不一致,有凈角演者,噴火猶如火判,有武生演者,三眼金甲,猶如二郎神。但使大刀,有所不同。出手顯示武工,與水母娘娘、白娘子、王大娘并駕齊驅(qū)矣。

《泗洲城》

《泗洲城》,京劇武旦正工戲,閻世善及班世超水母娘娘,均以蹺工見長,出手次之。劇中小生偷珠逃走,無情無義。武旦水淹泗洲,不顧蒼生,處理人物,均非完善。眾天兵圍捕水母,中有孫悟空,有累齊天大圣逆反美名,似可不必。近有改編為《虹橋贈珠》者,武旦但重出手,而無蹺工。且動用二郎神,竟與《寶蓮燈》如同一轍,更無論矣。水沒泗洲,固有其事?!兑褂昵餆翡洝す陪糁蕹恰吩疲骸拔徉l(xiāng)泗洲城,淪為洪澤湖久矣?!蕹侵粒嗣髂┦??!庇衷疲骸跋特S六年大旱,湖涸而城基出。好事者艤舟步入,則官廨廟宇基址,尚覺依稀。路街女墻,猶存其半?!逼鋭≈蓙硪?。

《法門寺》

《法門寺》,京劇生旦凈丑俱全。清末宮中,頗喜演此劇。因太監(jiān)李蓮英得勢也。此劇帶演《拾玉鐲》,其實戲路不一。我見章遏云前孫玉姣,后宋巧姣。安衍元趙廉、葉盛蘭傅朋、袁世一劉瑾、艾世菊賈桂,又奚嘯伯趙廉、侯玉蘭宋巧姣、裘盛戎劉瑾、茹富慈賈桂。中有《上路》一折,為所罕見。□□□劉媒婆、劉斌昆地保劉公道。又見票友陶默庵宋巧姣、程君謀趙廉、蔣少奎劉瑾,僅《佛堂》一場。

夏樸山

夏樸山先生名定域,富陽人,深諳版本之學(xué),尤精目錄學(xué),任職浙江圖書館。我入館后,即與結(jié)交。并介紹其同鄉(xiāng)蔣伯潛先生相識,先生曾任嘉興省立二中校長。一九五五年七月“肅反運動”時,我與夏先生同住一室,朝夕相處有一月之久。此時除茶煙外,一無興趣。有時與其于咫尺之間之廣化寺后,觀栽培蘭花,有數(shù)千盆之多,大有佳品。但非其時,可說無花可看,聊以散步而已。

自來言蘭,非古之香草也。春蘭一枝一朵,夏蘭則一枝數(shù)朵,有多至稱十八學(xué)士者,所謂蕙蘭即是。雖云夏蘭,其實春殘已開花。我所種者,為湖州所產(chǎn)。春蘭葉短而硬,夏蘭葉長而柔,均是俗呼草蘭,未有佳品。我本無心栽花,隨興而已。愿其伏盆存活,開花與否,并不多求,品第之等,更無論焉。

夏禹治水

相傳夏禹治水,相去天地分離大洪水已有萬年,故而此次洪水,并不甚大,人還能與水抗衡,不能與大洪水相比。但是距女媧補天,天生十日,并不遙遠(yuǎn),故而還在神人相處之時。因此禹娶涂山女者,乃天人也?!妒酚洝吩疲骸坝碓挥枞⑼可剑寥晒锛咨鷨?。”迨后人《吳越春秋》云:“禹三十未娶,行至涂山,恐時之暮,失其制度,乃辭云:‘吾娶也,必有應(yīng)矣。’乃有九尾白狐,造于禹。禹曰:白者玄服也,其九尾者,王者之征也?!硪蛉⑼可?,謂之女嬌。”禹辛壬娶涂山,而癸甲生啟,后人以為“豈有辛壬娶妻,經(jīng)二日生子,不經(jīng)之甚”。如涂山女乃天外之人,二日生子,何為不可?九尾狐者,乃其坐具,天外飛船也。

夏廳

夏廳為嘉善城中有名之書場,我弱冠時去嘉善游產(chǎn)鶴亭等古跡,也去參觀夏廳,但未聽書。一入即出,亦好奇也。因此時彈詞夏荷生,正為響檔之首,即出生于此。夏風(fēng)靡書壇,不可一世。急彈慢唱,合前俞調(diào)與馬調(diào)于一爐,時稱夏調(diào),開創(chuàng)后來新腔之先河。我在上海,聽其彈唱有《描金鳳》與《三笑姻緣》,一時有“描王”之稱。因其好“煙”、“色”二字,不能永年可知矣。

石筍

江南園林中,常常見之所謂石筍,由來已久。我禾白苧村,舊有石筍夫人廟。清乾隆年間杭世駿云:“俯首如筍,植者如竿,削者如圭,耿者如璧?!币孕问S之貌。我初以為石筍定是天然,后來覺得石筍遍地皆有,何其若是之多,頓生疑惑。偶然發(fā)現(xiàn),石筍十之八九,皆是人造而成,天然者,不過十之一二耳。大概在宋元之際,勢家大造園林,石筍點綴,似不可少。但是供過于求,未免日見匱乏。故而以人工所造,以補其缺。其制作之精,非近世所能為也。

《石頭記索隱》

《石頭記索隱》,民國初年蔡元培著。自序云:“余之為此《索隱》,實為《郎潛二筆》中,徐柳泉之說所引起。”陳康祺《郎潛紀(jì)聞二筆》云:“聞先師徐柳泉先生云,小說《紅樓夢》一書,即記故相明珠家事。金釵十二,皆納蘭侍御所奉為上客者也。”后來俞平伯云:“其《石頭記索隱》,以十二金釵影射士大夫,雖有巧思,終無實際?!北緸闊o聊之作,可勿論焉。此書我少時有一冊,因我對《紅樓夢》頗少興趣,故置之于冷架之上。丁丑(1937)之亂,不知何處去矣。

《石榴紅》

先室謝世,正是五月榴花時節(jié)。故我有自度曲《石榴紅》,為先室二周年祭所作。又有《石榴紅令》自度曲,為先室三周年祭所作。前闋有“酥雨侵簾催綠蠟,安石榴紅”之句。后闋有“算來三度石榴紅”句,蓋悼亡詞也。

百花莊

嘉北十馀里有名百花莊者,或是不花莊之訛。元人稱牛為不花,是否此地有姓不花之元人住過,還是賣買耕牛集中所在,不得而知。日寇入侵,我與內(nèi)子避居南匯,戊寅(1938)春夏之間,我常乘烏舢船來往其間。有回去南匯,途經(jīng)此處即名百花莊,被兩日本兵攔住,下船搜查,見人便抄,有錢沒收。我早有防備,將錢縫在衣服夾里之中,外存碎角,大致二元左右。被其抽去兩角一張,馀如虎口馀生,返還于我。滿船乘客,均被查抄,損失各有不同。任務(wù)完成,上岸而去。一船之人,如皇恩大赦也,可算得一場虛驚。以后便接內(nèi)子回城,不敢再來住矣。

《百家詞》

明代紅絲欄抄本《百家詞》,足可稱之為稀世罕見之珍籍。計南唐三家、宋七十家、金三家、元八家、明一家,共一百零七詞人,收詞八千六百馀首。此書明正統(tǒng)初匯編,為朱彝尊所未見。宣統(tǒng)間,為天津圖書館所收藏,一直秘不示人。今以原件套色影印,可稱之為復(fù)制品,線裝四十冊,共印百部。定價三千元,此一九八八年之事。平湖葛兄渭君得其一,我特去平湖觀覽,總算見過了稀世罕見之珍籍,亦幸事也。

《百順記·賞菊》

《百順記·賞菊》此戲從未演出,因寄園品菊而應(yīng)時。由上海平聲曲社朱堯文譜曲,陳鳳鳴導(dǎo)演。冠生王桐生,乃上海拔貢生。旦彭志敏,另有婢仆四人,合唱同場。時民國二十四年(1935)乙亥重陽也。

《寒夜》

五十年代電影《寒夜》,以巴金過去著作為題材,揭露舊社會知識分子之可悲結(jié)局,予以抨擊,確能使人感動,頗入遐想。但不免已經(jīng)失去時代意義,似難與最近之作品相比。如國產(chǎn)影片之“文化大革命”,日本影片之“圣戰(zhàn)”之受人歡迎,感觸人心。故而我以為舊題材已非其時也。此片由許還山、潘虹、林默予主演,旗鼓相當(dāng),雖難言嘆為觀止,但亦一時殊少見矣。

雷公

道家重雷,故其冠名雷巾。并多雷神,雷公乃主管打雷之神。煙雨樓雷祖麾下,有風(fēng)伯、雨師、雷公、電母。其雷公塑像,與相傳“狀若力士,裸胸袒腹,背插兩翅,額具三目。臉赤如猴,下頦長而銳。足如鷹鹯,而爪更厲。左手執(zhí)楔,右手持錘,作欲擊狀。自頂至膀,環(huán)懸連鼓五個,左足盤躡一鼓”,大致如此。戲劇中昆劇《雙珠記》有《天打》、京劇《清風(fēng)亭》有《天打張繼?!贰@坠珣椭螑喝?,無不知之。

雷祖

《明史》云:“雷聲普化天尊者,道家以為總司五雷。又以六月二十四日為天尊現(xiàn)示之日?!泵耖g傳為雷祖之生日,與荷花生日為同日。南湖煙雨樓大士閣,附祀有雷祖塑像。依據(jù)《封神演義》載,雷部正神乃聞仲也。金面三眼,蓮冠道袍。兩邊有泥塑風(fēng)伯、雨師、雷公、電母。是日四鄉(xiāng)民船來燒香頗盛,尤其是婦女,蓋誤傳雷祖為嫘祖,前來祀蠶者也?!渡胶=?jīng)》云:“黃帝妻雷祖?!币子型灐:迷谵r(nóng)婦進(jìn)城,“借佛游春”耳,五雷、先蠶非其所聞焉。

西方三圣

杭州飛來峰元代佛國山中石像,通天洞外摩崖上之彌陀、觀音、勢至像石刻名為西方三圣。下角題記云:“昭□大將軍前淮安萬戶府管軍萬戶楊思諒,同妻朱氏,發(fā)心施財,命工鐫造阿彌、觀音、勢至圣像三尊。祝延皇帝圣壽萬萬歲者。至元二十□年月丙午吉辰建?!贝朔鹋c菩薩,應(yīng)稱為“南無阿彌陀佛”、“南無觀世音菩薩”、“南無大勢至菩薩”。近代紫云洞亦有石刻一龕,即所謂西方三圣也。

西西房

精嚴(yán)寺西西房,副印也,在寺之西,向以接待來禾行道之書畫家而有名。二十年代,我嘗見蔡彥才、沈錦笙、吳野洲等諸人。門前本有唐朝二經(jīng)幢,淪陷期間,被日商作為蠶種場時拆去。其中“云深處”,怡情曲社復(fù)社后,一度租賃作為社址,拍曲于此。

西泠橋

西湖上西泠橋下蘇小小墓,指南齊或南宋人,不得而知。民國十八年(1929),將開西湖博覽會前,因路拓寬,須向西遷。適朱耀庭先生長市工務(wù)局,恐蘇小小骸骨被破碎,派人小心翼翼,處理其事。但掘地數(shù)尺,不見一棺一木,知為前人假造之古跡。也不去張揚,移西依舊另造一墓,上覆一亭,名曰慕才。三十年后,在清理西湖墳?zāi)箷r被鏟平,從此蘇小小墓不復(fù)存在矣。

西湖博覽會

民國十八年西湖博覽會,原擬發(fā)行紀(jì)念郵票,因未能核準(zhǔn)而不能實現(xiàn)。僅有方形郵戳,于六月六日開始,加蓋在會內(nèi)發(fā)出之郵件上,至閉幕為止。大會在北山路招賢寺設(shè)臨時郵局。我因加蓋郵戳,去過兩次,所得諸品,幾經(jīng)離亂,已一無留存矣。

西湖藍(lán)纖藻

一九五八年戊戌重陽之后,我在西湖,見湖水呈絳色,真乃千古奇觀。碧綠之山,絳紅之水,一反古人“碧水丹山”之說。究其原因,實乃湖中產(chǎn)生一種藍(lán)纖藻一類之植物。在世界紀(jì)錄上,據(jù)說尚未發(fā)現(xiàn)過,我不能斷定此說是否可靠。因為此時常閉門造車,未必準(zhǔn)確,故當(dāng)時亦暫時稱為“西湖藍(lán)纖藻”。實因開挖西湖已歷數(shù)年,水中缺少魚、貝之故。由此放入大量魚、蝦、螺螄之類,絳色湖波,不久消失矣。

電車

電車是一種都市交通工具,用電力驅(qū)動故名。中國當(dāng)時唯租界中有之,即上海便是。車有有軌和無軌兩種,所經(jīng)路線曰“路”,如一路、二路以至十?dāng)?shù)路。但因西人之忌,無十三路。每輛二節(jié),有“頭等”、“三等”之分,但無“二等”,屢詢于人而不知。我因上下人擠,故不喜乘之。而最遠(yuǎn)路途,曾至徐家匯,候舅父李少琴先生。先生為外祖父琴齋公長子,其弟幼琴先生,本亦在滬,因戰(zhàn)亂歸鄉(xiāng)矣。有軌電車大致六十年代被拆毀,以公共汽車代之。

電筒

電筒可替代舊時之燈籠,照明夜行,頗為便利。以手持之,故名之為手電筒。其初用時以干電池二節(jié)者為多,我未冠時即用之,有美國貨永備牌和英國貨文極司脫互用焉。此時其價,可易白米四五十斤,故尚難普遍。后國產(chǎn)奮起,價亦低廉,但質(zhì)量總難及舶來。由是大小不等,實電池三節(jié)四節(jié)而有之。我在抗戰(zhàn)時,有時黑夜冒雨出走,使用永備電筒照明。數(shù)十年來,電筒尚不可廢,但質(zhì)量愈趨愈下,費電,不亮,容易壞,不一而足,可悲焉。

電話

電話裝置,可以使兩地人便于通話。嘉興于清末,在下塘街設(shè)立電話局,開始此項業(yè)務(wù)。起初不及百號,如一號為中國銀行,二號為縣公署……等等。我家吳大成酒行,是第一批裝置,為三十號,其實我家裝置時,還未及二十,因其整數(shù)而取之焉。經(jīng)三十年,抗戰(zhàn)禾城淪陷時被毀。我行營業(yè)大損,已無電話必要,隨之絕緣。嘉興自有電話以來,至抗戰(zhàn)止,不過五百號而已。不想經(jīng)過了六十年,我遷住南潯也已近五十年,竟然又有了電話,號碼是0572—3916540。但我已是八十五歲的冬天了,人生瑣事,真難逆料。

電風(fēng)扇

電風(fēng)扇我童年早已看見,有掛扇和臺扇二種,但都在戲院、游藝場、菜館、茶坊之中。我家自祖父過世后,才用電器,隨即備有臺扇一具。在二十年代末,一具華生牌電扇,須要三十元,折白米四石,即六百斤。故有電扇之家,還是千中少一耳。五十年來,一仍如故。及至八十年代,逐漸增多,以致每戶必備,何止一二。我雖支絀,也有掛扇、臺扇、冷暖空調(diào)以至電腦等電器多種。生活之糜,可謂甚矣。

電報

電報是用電訊號碼傳遞文字,每有要事,用此最為迅速而妥當(dāng),較之舊時之雞毛信,及當(dāng)時之快郵投遞,除長途電話外,最為須要。嘉興電報開辦,是在清朝末年,在城中張家弄設(shè)立電報局。其優(yōu)點是電報一到,即派專人送遞,便可當(dāng)場譯出電文,故用者稱便??箲?zhàn)之后,電報局猶然存在。至五十年代初,則并之于郵電局。至今電話發(fā)達(dá),電報已逐漸少用矣。

電梯

在高層大廈中,使用電力載運人貨之上下,升降便利者,稱之謂電梯。我小時候在上海先施公司、永安公司兩百貨商店,均各有兩座,每次上下可容十?dāng)?shù)人。我乘過最大之電梯,乃大新公司游藝場,送客上下可乘五十人左右。后來三十年代初,大新公司開設(shè),裝有梯式電梯,轟動一時?,F(xiàn)在看來,并不稀罕。但在五十年前之上海灘上,亦為新鮮之事矣。

電燈

利用電能發(fā)光照明之燈名曰電燈。當(dāng)年慈禧太后最厭惡西洋人,但對電燈也難免有好感。姚慕廉先生曾管理過頤和園電器設(shè)備。我對電燈,緣分甚淺,如我年八十,使用電燈只三十年耳。嘉興清末,即有私營永明電燈公司于河西街,先后經(jīng)理有蔣志新先生和葉養(yǎng)吾、蔣撫青兩先生,均與我家有舊。本可早日裝置電燈,但祖父怕觸電傷人,未敢使用。因行中多學(xué)徒,家中多使女,雖此時尚無幼小孩童,猶多顧慮。迨我弟兄輩出世,則更加謹(jǐn)慎。直至民國十六年(1927)祖父去世,又年馀,才裝電燈使用,未十年遭逢抗戰(zhàn)而止。而我?guī)捉?jīng)遷移,生活無安定之日,故從未及此。至一九七六年在南潯寓居,才恢復(fù)電燈使用。五十年中,一直與油盞、蠟臺、煤油燈為伍,讀書、寫字、拓印、作稿均由此焉。

電視

我于五十年代,初聞有電視之名。其實四十年代,小說《圍城》中已有提及之。其云:“這時候虧得通的是電話,而不是電視?!绷甏?,上海已有播送,但未普及。南潯有人,自己裝置一具,尚屬簡陋?!拔幕蟾锩背跗?,即被紅衛(wèi)兵砸掉。故在“十年浩劫”之中,無人提及電視。及至七十年代末,逐漸進(jìn)入尋常百姓之家。雖此時唯有黑白,然人爭相觀之,因之有電視之家,不勝麻煩,不久非彩電不取矣。八十年代,友人送我黑白一具,至我年八十又一,才自購彩電,不過節(jié)目無盡人意,故收看殊少,置之隨俗而已。

《瓦當(dāng)匯編》

許明農(nóng)兄收集瓦當(dāng)拓本,編匯成冊,名曰《瓦當(dāng)匯編》。其稿本我早已見過,于右任題有書名。經(jīng)過若干年,至一九八八年,始出版行世,但編者竟有錢君匋、張星逸、許明農(nóng)三人署名。其實錢僅一序,張有敘錄一篇,其初不愿列為編者,曾親口告余此事之本末。但此書之出,張已故世三年矣。此時出版風(fēng)氣,非借所謂名人之力不可,社會風(fēng)氣想見一斑矣。

天主教

我不信宗教,故對于宗教之事不大關(guān)心。禾城有天主堂,但見兩座鐘樓高聳,其時為城中最高層。星期鐘聲,響徹三里之外。其圣母堂大致建造于民國二十年(1931)之間。嘉興天主教徒不多,我親朋之中并無一人。南潯雖是小鎮(zhèn),但天主教卻稱“南潯教區(qū)”,湖州地區(qū)在其管轄之下。教堂大門之上,有馬利亞圣像。一九五一年我初來南潯,有人領(lǐng)我去參觀天主教圣母堂,莊嚴(yán)肅穆,一仍舊貫?!拔幕蟾锩敝校辉覡€無馀。火龍后,逐漸恢復(fù),圣母像幸早藏匿無損,仍置原處矣。

天官圖畫

天官圖畫,舊時極為普遍。廳堂之上,每每見之,因為天官賜福,視為吉利之語。天官之名,殷已有之,《禮記》云:“天子建天官?!笨傆俟僦?。我見民間所懸天官圖像,形式有三,盡是白眉長髯,而冠戴則不一。相傳其戴束發(fā)紫金冠者,郭子儀也。戴武冠者,程知節(jié)也。戴紗帽者,范仲淹也。有時畫人于紗帽上加上粉紅之花,有謂此為娼妓之家所供奉之管仲,未免掃興耳。

天星湖

天星湖在禾城東門,我見死水一潭,數(shù)丈而已。又作天心湖。湖東近城墻,南有城東小學(xué),西鄰騰蛟、起鳳兩橋,北為玄妙觀,觀在臺州會館。俗傳禾中有五湖四海,居然亦列入五湖之中?!豆藕屉s識》乾隆時已載之,此時恐不止如此之小乎。自從拆城筑路之后,其東建為中山公園及汽車站。五十年代中,周圍遂漸荒蕪。至八十年代,我再返家鄉(xiāng),湖被填沒,覓之已不可聞矣。

斑竹

我家苧園,斑竹頗茂,光緒間分自煙雨樓已數(shù)十年。民國以來,島上已無此斑竹。此竹端陽出筍,遲于常竹,因而禾中之筵桌上有筍,不同尋常也。不幸土牛之變,被軍馬踐踏俱盡。

蠶加一

春蠶大眠還餉,貧農(nóng)人家,正逢缺少桑葉之時,兼之葉價日上,不得已向人出高利貸借債,免得大蠶餓死。此高利貸稱為“蠶加一”。即借十元,每月利息一元,利息雖大,但在蠶寶寶嗷嗷待哺之時,也算得救命菩薩。待賣繭還時,為期總不會超出一月,二十天足矣。當(dāng)時“蠶加一”,已是放高利貸者了,人以為不陰功積德了。而今日生意上,“十點利”已是最低層次。民窮世富,由此可鑒。

石獅子

項家漾有石獅子一對,置于大戶人家墻角,我少時見而異之。石質(zhì)瑩潤,線條優(yōu)美,雕琢古樸,非在宋元以下。五十年代,其時對保存古跡,似尚注意。因與巽觀兄前去查看,建議移置于煙雨樓大石埠之上。不知何故改置于公園門口,面對嘉禾第一橋?!拔幕蟾锩背酰_為“四舊”,被紙廠一歹徒椎撲而碎。我雖不殺伯仁,而伯仁為我而死,能不感傷?此歹徒在排除“文化大革命”后,居然為慶祝而扮獅子行街,誠現(xiàn)世之報應(yīng)也。

張大千

張大千先生遷住嘉善,正值嘉興有“槜李金石書畫社”之成立。故先生來禾,必來社中茶敘閑談。我年十九,與同社幾人,訪其魏塘瓶山街寓所,此時正是炎熱天氣,先生尚為我《百花卷》中畫紅茶一枝。

張?zhí)旆?/p>

張?zhí)旆较壬P,嘉善庠生,法國巴黎大學(xué)博士,精于考古學(xué)。我在小學(xué)時,即知先生有“形數(shù)檢字法”,即所謂“面點線”??谠E是“面點線,照數(shù)檢”。不用部首檢字,早于“四角號碼”。其中《張鳳字典》,即用此法。此字典我在五十年代中于浙江圖書館始見之,乃是小本洋裝一冊。一九五一年夏,先生來嘉興圖書館任職,在此一年中,時常見面,在茶樓相敘。時先生六十有五,身材不高,須已斑白,精力尚佳。不久去浙大任教,轉(zhuǎn)入文史館。卒年八十,著有《史前史》,但未見。

《張子祥課徒畫稿》

西泠印社石印郭氏鐵如意館藏本《張子祥課徒畫稿》兩種三冊。其中一花一葉,輾轉(zhuǎn)反復(fù),對初學(xué)之人,頗有用處。我在十五歲以后,經(jīng)常作為參考,不離左右。開卷有益,并不為過。郭曉樓先生與張氏,可謂忘年之交。跋云:“余總角時,即識張子祥先生,乃欽慕其善畫也。長余二十四歲,論好如兄弟,論年則伯叔矣。然余畫非出先生之門,唯余學(xué)畫時,心常向往,似有所授,蓋友而師者。”可知其相交之不尋常也。

《張文祥刺馬》

《張文祥刺馬》,蘇州評話名,本為彈詞,乃李文彬所作,與《楊乃武與小白菜》為姊妹篇。朱伯雄去其唱篇,改作評話,因其早故,只聽過一回。自來說書和戲劇,張文祥寫作張汶祥,蓋清朝不許犯人用“文”字之故。《張文祥刺馬》完全以小說出之,與史實毫無是處。因張乃義士,與同行報仇,刺殺馬新貽,并無私怨。故供無一字,乃避免累及押當(dāng)及同行。以致傳說紛紜,附會及之。張文祥于行刺前,曾在德清新市鎮(zhèn)覺海寺居住,以待時機,聞實有其事。民國修志時欲記之,為俞陛云所阻而不果。

張王廟

張王廟在南潯,祀祠山張大帝。廟前有橋,曰祠山橋,俗呼張王廟橋。環(huán)橋一洞,今尚完好。廟前一對石獅,石質(zhì)雕工,均不甚佳,乃清光緒二十四(1898)年所置,至今已近百載。獅上刻有“光緒戊戌年臘八日,南潯絲經(jīng)業(yè)敬助,里人莊士先募立”諸字。牡者,擁球一座,雕山茶、荷花、繡球。牝者,抱子二座,雕牡丹、玉蘭。相傳南潯人受元末張士誠之惠,張敗死,潯人為避明朝之忌,以張大帝代之,香火供奉數(shù)百年不絕。每年七月晦,燒狗屎香以紀(jì)念之。狗屎乃“九四”之諧音,蓋九四者,張之小名也。我來南潯,廟已拆去,改建部隊大禮堂。一九六五年,無故起火,夜半焚毀。

《張仙送子》

《張仙送子》,京劇,我在人家婚事堂會中見之,以祝愿早生貴子之意。張仙相傳形像似二郎神,據(jù)云:五代蜀主孟昶有挾彈畫像,宋滅蜀后,昶妃花蕊夫人攜入宮中懸掛,宋太祖見而問之,夫人詭稱此張仙也。其所謂送子者,謂宋蘇洵夢張仙,挾兩彈,以為誕子之兆,因供奉之,果得軾、轍二子。后世遂有張仙送子云云。

張弘牧

我在丁丑(1937)亂后,獲得二面印青田石一方,白文“不材則終其天年”,朱文“月落江橫,數(shù)峰天遠(yuǎn)”,邊款作“壬寅十月朔,刻于味古齋之南窗,恕夫”。但作者不知何人,查遍印傳無考。迨見《濮川詩鈔》,才知恕夫即桐鄉(xiāng)張弘牧??钪腥梢?dāng)是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張弘牧字柯庭,又字恕夫,知者甚少。《桐鄉(xiāng)縣志》云:“家居濮院,同鎮(zhèn)秀水俞廷諤得三橋正派,懶髯雖師事,而論識時或過之。”“懶髯”,其晚年別號也。

張作霖

民國十六年(1927)北京發(fā)行“陸海軍大元帥就職紀(jì)念”郵票四種,中印張作霖像。中國自有郵票以來,印有人像有“光復(fù)紀(jì)念”大總統(tǒng)孫文,“共和紀(jì)念”大總統(tǒng)袁世凱,“郵政開辦廿五周紀(jì)念”大總統(tǒng)徐世昌、內(nèi)閣總理靳云鵬、交通部長葉恭綽五人,至張為第六人。此種郵票發(fā)行之時,南方已是國民革命軍之天下,不能發(fā)行,故而只有北方郵局可售,因而銷數(shù)并不過多。雖非珍郵,亦屬難得,舊票更罕有也。

張家弄

自從太平軍后,城隍廟被毀,自來江湖賣藝之流,麇集在廟中。藉家橋至秀水孔廟一段,下岸原來無屋宇建筑,亂后江湖人賣藝于此,逐漸蓋造些房屋,上下岸均有,形成小巷,名曰張家弄。而“張家弄”三字,似無可據(jù),或許附近有鐘家橋而名之,“張”、“鐘”兩字隨俗音訛而成乎。弄中不脫當(dāng)年玩意的所在。當(dāng)以吃食為主,以及談命之館、傷科醫(yī)寓。每至深夜,尚未歇市,故有“神秘之街”之名,蓋幾家旅舍,不外煙、賭、妓也。

張祝如

張兄祝如名振維,安吉梅溪人,能詩善畫,為黃賓虹先生弟子。初來嘉興任圖書館負(fù)責(zé)人時,或紹興,或嘉興,任其選擇。其性好酒,不選紹興而擇嘉興,因其母禾生,可謂孝矣?!拔幕蟾锩敝?,尚屬神交。又幾年,才相識于沈侗樓兄處,飲酒作畫,有一時之興。曾偕“南湖革命紀(jì)念館”女館長蔣靜楠,訪我南林,作深夜之談。數(shù)載以來,遂成知己。多合作之畫,分貽同好。其過耽于煙、酒,不自保養(yǎng),患病數(shù)年而逝,蓋一九九○年也。

張晉齋筆莊

集街張晉齋筆莊與北大街蘭臺藥局、塘灣街張圣源酒行、楊九牧藥酒號、南堰胡恒義肺露號、蓮花橋張鼎昇醬園等,都是太平天國前遺留下來之老店??婆e時代尚有名聲,至我所見,已生意清淡,大不如昔。我上學(xué)時,已有北大街石愛文,更新開張家弄文秀齋。況毛筆逐漸被鉛筆及自來水筆所代替,用者日少。至四十年代,張晉齋雖茍延殘喘,也難以存生矣。

張圣源酒行

張圣源酒行在嘉興北門外,塘灣街上,開設(shè)在清乾隆年間。太平天國后,行主為張菊溪先生,并有外科醫(yī)術(shù),后傳之于其外孫杭芝軒先生。其子幼溪先生,邑庠生,民國二年(1913),因擁袁被殺于九江,兩子尚幼,無人繼續(xù)主持,因而租與他姓經(jīng)營,經(jīng)理為沈端夫先生。與我家大成酒行,平分疆界。張圣源行銷于嘉北諸縣,而我家大成酒行則行銷嘉南諸縣,各不相犯二十馀年。丁丑劫后,張圣源不再恢復(fù),我家酒行又茍延殘喘了幾年停歇,于是乎同歸于盡矣。

張鼎昇

禾中醬園張鼎昇,在南門蓮花橋河下,為我叔父岳家,所釀醬油及制醬菜,清道光年間已有名聲。王壽曰“醬小菜則蓮花橋張舜揆為第一”,即指此也。其最佳者為曬油,雖置久,亦不會發(fā)霉生花,為各地所罕有,較之直接取之醬缸之底油,更為鮮美可口。丁丑(1937)以后,尚能保持不變。而今則以取巧方法,制作劣質(zhì)醬油,專為斂錢謀利,真正之醬油,已經(jīng)絕滅,代之則非醬油而稱之為醬油者也。觀日本電視《阿香》,其入兆家,堅持用天然釀造法制作醬油,始終如一,我人對此,能不愧死!

張煌言

張煌言鄞人,明崇禎壬午(1642)舉人。南京淪亡,奉魯王監(jiān)國。舟山被破,依鄭成功,勸攻南京,未能成事。魯王死,散軍隱居,被清軍捕獲,不屈,死于杭州。墓在南屏山下,三墳鼎峙,中則張氏,右童兒楊冠玉,左志士羅子木。自來荒涼滿目,殊少修理,我去過多次,無不如此。丁酉(1957)春末,偕內(nèi)子過此,有《蘭陵王》云:“嗚悒。海桑劫。甚墓碣荒寒,野飛鳩鴿。忠魂寂寞無攜榼。嘆我來憑吊,英雄事業(yè)?!?/p>

張宗祥

張閬聲先生名宗祥,一號冷僧,清舉人。一九五一年我入浙江圖書館,張氏為館長,后又兼浙江文史研究館副館長。書畫并無可觀,但其數(shù)十年中抄書六千馀卷,實屬可佩。對于補抄文瀾閣《四庫全書》,亦有功績。最精校書之役,明末談遷之《國榷》,幸賴其印行傳世。宋俞文豹《吹劍錄》,舊傳但有二卷,《四庫全書》亦是如此,而張氏補足四卷,為《吹劍錄》最善之本,此其力也。先生人品高潔,待人謙和。

張獻(xiàn)庭

張獻(xiàn)庭先生名善修,南潯人,早年就讀湖州府中,為高材生,時尚在清宣統(tǒng)年間。周慶云《南潯志》已存其名。詩頗清新,有《西窗詩稿》。我來南潯,即為先生及王建民先生所青睞,時相往來。我詩中有云“將來方志容我續(xù),教益還須仗兩公”,即張、王兩先生也。先生晚年,頗形寂寞,無子,有一女,遠(yuǎn)適東北,故頗少交接,日唯聽書為消遣。一病奄奄凡數(shù)載,至己亥(1959)卒,年六十又六。嘗至靈前一吊,執(zhí)紼送葬焉。

琵琶

琵琶,樂器之一,傳為“馬上弦索”,當(dāng)來自北方。而今彈詞下手用之,他如大套琵琶之技。唐詩以白居易《琵琶行》最為有名,京劇新艷秋演之。佛教四大天王,演義所云魔禮海,手持琵琶,成為風(fēng)調(diào)雨順之“調(diào)”。舊藏倪墨耕畫江上琵琶,潘振鏞畫王昭君馬上琵琶出塞和番。曾用宋姜夔《琵琶仙》調(diào)名,曾觀元高則誠《琵琶記》傳奇。張君秋演《秦香蓮》電影,也用琵琶壽堂唱曲。鄭傳鑒演《長生殿·彈詞》,彈琵琶而悲歌。又看京劇小三麻子演《火燒琵琶精》故事。白虱曰琵琶蟲。眼睛蛇曰琵琶蛇,偶一見之?;鹜饶_爪,俗亦稱“琵琶頭”。正是:夜半月高弦索鳴,賀老琵琶定場屋。此元稹《連昌宮詞》也。

《琵琶行》

唐白居易《琵琶行》膾炙人口。少年聞盛丈子瑾云,其在京師,曾見京劇有《琵琶行》一出,我聞所未聞焉。至丙子(1936)五月在上海陳氏松壽堂堂會中,見新艷秋飾裴興奴,包丹庭飾白居易,出《青衫記》傳奇。其有句云:“得意郊游,邂逅裴娘年少。典青衫,恨相逢欠早。誰知交頸化作分飛鳥。直待得潯陽江上,聽琵琶方成譜老。”蓋以白詩敷衍而成也。

《琵琶記》

禾中六月廿四荷誕,煙雨樓同期之會,必唱《琵琶記·賞荷》,沿為定例。程兄朗秋清唱《辭朝》,我常配黃門官,有約六百字之長篇韻白,俗呼“黃門賦”者,出自明高明《琵琶記》原本第十出《丹陛·陳情》中,“但見銀河清淺,珠斗斑斕……”殊非易易?!掇o朝》一出,戲班久未上演,笛師許翁鴻賓告我,其在少年時,嘗一見之,仙霓社未見演過。

《北天門》

京劇《北天門》,當(dāng)年在江湖班中,時常演出,劇情與《南天門》其本相同。其悲慘之情景,有過之而無不及。于老生與青衫乞討時,哀哀求告,感動觀眾,將銀角、銅幣拋至臺上,甚至銀元、金戒,亦在所不惜。但未見腳本,劇情不明。我在舞臺上見之,乃一女伶老生姓李,與陳善甫同輩,名已忘,似為秀英。青衫亦已失記,然印象猶深也。尚小云有《北國佳人》一劇,劇情中見有“其女小玉,得老仆魯忠救護逃脫”之句。雖未見過此劇,《北天門》或許其中一段,因《北國佳人》而名《北天門》,與《南天門》相類,亦未可知。

北瓜

北瓜不能食用,只供觀賞。色朱紅,有圓扁長諸形。禾中花園村人,以較小扁形者,刻以花紋,并有“長命富貴”、“風(fēng)調(diào)雨順”等字出售,以為供品,事雖俗而得者珍焉。我在六十年代于南潯寓居,曾經(jīng)栽種頗多,大小不一,殊可觀也。二三十年代,上海城隍廟有售如北瓜之類,呈朱、青、黃、白諸色,形狀亦各不同。瓜上生滿瘤贅,故名之曰珠瓜,較北瓜風(fēng)雅得多,故紅霞樓上亦作為供果。惜抗戰(zhàn)事起而絕跡不見矣。

北寺塔

北寺塔又名報恩塔,在蘇州城中。塔高九層,尚是宋代所建。我年二十三,隨父一游于此。我父登上三層,因體弱而止。其實時我父年僅五十五,可見其絕癥早已萌生矣。我獨自一人登上九層,一眺即下。附近尚有雙塔及端光塔,殘跡荒蕪,訪古而已。

《孔夫子》

民國二十九年(1940),上海孤島拍攝古裝電影,已成尾聲。民華影業(yè)公司有費穆導(dǎo)演《孔夫子》一片,由唐槐秋飾孔子,慕容婉兒飾南子,描寫孔子一生,依據(jù)史實,均有所本,為古裝片中獨樹一幟之佼佼者。嘉興放映,觀者不多,但不能以成敗論英雄也。

飛鈴子

秋蟲中有飛鈴子,身淺綠,夜鳴似蟋蟀,能飛,故名。我弱冠時,曾飼之成對,并不多見。我年八十一,又從上海得之,僅一雄耳。重見此蟲,已花甲一周矣。次年,又得三雄一雌,滬人呼為竹鈴子,因其形似竹葉故。其實竹鈴子另有一種,今已不見久矣。

飛機失事

民國三十八年(1949)一月二十三日傍晚,有兩架軍用飛機墜落于南營校場。次晨,我與郭兄蔗庭往觀。見一機墜入場心淺溝之中,一機沖入朱兄天章家屋后,坍屋數(shù)間,其姊及房客一老人死于非命。禾中當(dāng)日報紙,當(dāng)局因不及制止,登載其事。滬、杭各大報,則無此消息??芍⒎鞘?,純屬政治也。

孫元超

紹興孫元超兄,其在浙江文物保管會時,由黃涌泉兄介紹而識之。五十年代,我尚在嘉業(yè)藏書樓,特來顧我,同訪秋瑾當(dāng)年教書之潯溪女校。校在潯東,已無房屋,校址尚能知其所在,約略見其梗概而已。“反右”時,被排擠出單位之外,因之潦倒而亡,年僅五十馀。

酥油餅

杭州城隍山,一名吳山。二十年代,此山神廟、佛院連接,比比皆是。三教九流,五湖四海,人來如鯽,熱鬧非凡。不想在五十年代末,勝事隨之消歇。山上本有小食酥油餅,還是南宋流傳下來,佐以白糖、青梅末、糖桂花、玫瑰花末。我少時食之,似為可口,因當(dāng)時精制食品太多,故未覺特殊也。

白燒酥豬頭

白燒酥豬頭,夏令食之,不覺油膩,佐以蓮花橋張氏醬油,相得益美。醋坊橋顧家,五十年代初,常與王怡然、倪道一、程朗秋、郭蔗庭諸友同啖之。

水月觀音石像

西湖南山大仁寺石屋洞中,有石曾被崩裂下來。有一方后雕刻成水月觀音石像,石三尺弱,直徑圓形,半身圓雕,乃乾祐二年(949)宋知幾造。左右有題記,剝蝕難辨。我于戊戌(1958)秋天,尚見之于正中像龕之左,未有多大的損傷。此像神態(tài)自然,布置舒適,作坐于巖石之上休憩之狀。左足下垂,踏在蓮花之上,右足上屈在巖石之上。左手按巖石,支撐其微斜身軀,右臂置于膝上。背面圓光,以月代之,大有唐代畫家周昉之意,蓋千年物也。

水仙花

水仙花單瓣,心黃花白,較為雅致。重疊稱為玉玲瓏,但無可賞,俗態(tài)而已。我初喜葉如蟹爪,后來知是人工操作,隨即棄之不顧。我家自祖父以來,年年必有,從不間斷,紅霞樓上,更無論矣。丁丑以后,數(shù)十年無此雅興。至八十年代,重啟故萌,后壬申(1992)之冬,福建盧子為峰,攜來多枚,亦無別趣也。

水西寺

嘉興城內(nèi)九寺之一水西寺,在西門大街附近。我弱冠時,此寺已僅存平屋三間,作為楞嚴(yán)寺之下院。我與郭蔗庭硯兄,同去一看楞嚴(yán)寺退緣方丈玉麓和尚在此坐關(guān),期滿出關(guān)。后徐兄三臺受玉麓和尚法戒,在此剃度。我和龍順方丈送其進(jìn)院,并吃素齋。寺中有棵羅漢松,已百年之物。不久,因擴建監(jiān)獄,被遷至報忠埭以終。

水杉

久已失蹤之古老樹種水杉,于一九四一年在四川萬縣發(fā)現(xiàn)三株,后又在湖北利川縣尋得幾百株,至一九四五年,才確定為松柏類中之孑遺植物。其干頗為高大,枝葉扶疏,姿態(tài)秀麗。現(xiàn)僅在我國存在,人稱之為“稀有的植物”,近來已甚普遍。我也種過,因擴建房屋而去之。

水晶糕

吾鄉(xiāng)農(nóng)村互相饋送之米粉方糕,名曰“劃糕”。但市肆中所售者略小,有鮮肉、豆沙、白糖之類,名曰“水晶糕”,轉(zhuǎn)而曰“眼鏡糕”,其名不得其解。水晶或許餡露在上,透其明也。眼鏡兩塊,或有所似,倘若一塊,則要謂之曰“獨眼龍”矣。南潯在立夏起,也有水晶糕,則勝于嘉興,當(dāng)然不能比之《古禾雜識》所云:“項家水晶糕……皆擅名一時”之時。張獻(xiàn)庭先生詩云:“清和首夏試旗袍,采得新絲手自繅。明日娘家春汛望,上街先買子孫糕?!比绱苏f來,“水晶”二字,似為“子孫”之諧音也。

《水云詞》

《水云詞》,清蔣春霖著,我曾有曼陀羅華閣原刊本,毀之于“文化大革命”之亂。人謂鹿潭嘗慕容若之飲水,項蓮生之憶云而自名曰水云。我初亦信之,然并不如此。其實,蔣氏在東臺做鹽官時,借寓溱潼鎮(zhèn)壽圣寺內(nèi)之水云樓,蔣氏借用其名也。詞題有兩處稱長毛為賊,豈為謗乎?

水葫蘆

有水鳥名曰刁鴨,俗呼水葫蘆,似野鴨為小,在水中時露時沒,南湖中經(jīng)常有之,船前船后,出沒無常。竹垞棹歌“自從湖有鴛鴦目,水鳥飛來定成雙”或即指此。另有水草,亦名水葫蘆,開紫花甚美,農(nóng)家小港種之,可作豬飼料,一時鼎盛,人稱之為“革命草”者是也。

水壁虎

鼉者鱷魚也,出沒于揚子江中,今名之曰揚子鱷,湖州長興縣有之,與美國密西西比鱷為現(xiàn)今世上僅有之兩種淡水鱷,故列入一級保護動物。俗名水壁虎,或土龍,本為農(nóng)家之害,目今已為珍貴之物品矣?!读凝S志異》中之《西湖主》云:“公主曰:‘妾母,湖君妃子,乃揚江王女?!必i婆龍為鼉之別名,即指此也。成年之鱷,長約二米,體重可達(dá)百斤。背暗褐色,有黃斑和黃條,腹面灰色,尾部有灰黑色環(huán)紋。前肢五指無蹼,后肢四指則有之,可活二十年以上,大有“銅頭鐵尾,身披鱗甲”之勢。我于博物館中見之。

武松墓

清道光中《兩般秋雨盦隨筆》謂赤山埠有武松廟,早已無存。我見西泠橋北、鳳林寺前有武松墓。民國初年,海上聞人黃金榮、杜月笙、張嘯林修墓時,建石牌坊于上,大致亦是聚義之意。武松乃梁山英雄,據(jù)傳死于杭州,墓在江干。亦云此墓武松,乃一南宋義士。清光緒間修建城墻時,見“武松之柩”一棺,移葬于西湖之上,誤以為打虎武松也。一九五八年,墓被平毀。

功德林

佛家所云功德,功指行之善,德指心之善,以致將世人念佛、誦經(jīng)、布施、供養(yǎng)諸事,盡歸之功德。加一林字,就包括功德萬象矣。我不懂佛理,想象而已。我見到功德林,是素菜館之名,幼時隨父去杭,有人請客,算是趨時之一。乙丑(1925),嘉興亦有功德林之開設(shè),在北大街,發(fā)起者嘉興佛學(xué)居士范古農(nóng)、顧企先等諸先生。三字匾額,乃金甸丞先生所書。因價貴,少人問津。居然至淪陷時期,還在茍延殘喘,又有多年,不過全屬營業(yè),早無“阿彌陀佛”矣。

豬肝

東漢閔仲叔,因豬肝一片,居然名垂史冊。而我亦有豬肝一片之奇遇,永遠(yuǎn)留在記憶之中。一九六○年五月六日清晨,我內(nèi)人病重,至上海希圖覓一醫(yī)療之所,不料竟成空想。次日黃昏,離滬返潯。內(nèi)弟王蘇之給我一片豬肝,作我半夜途中防饑之需。在火車上,我取出食之。要之,此時憑一船票,可買薄米糕一塊;憑一車票,可買紙包糖數(shù)粒,豬肝可視之為“希世之寶”。眾目睽睽之下,大有千夫所指之感。其實此一片豬肝,還是內(nèi)弟因患肺疾,單位中由醫(yī)生開出證明所得之營養(yǎng)食品,否則亦萬難獲得也。記此可作為后人飯后之話料也。

醋是用米、酒或高粱發(fā)酵制成有酸味的一種調(diào)味品,稱之為米醋。一般加以紅曲,形成紅色。紅曲雖為扣色之用,但亦有調(diào)味之作用,不加紅曲,名曰白醋,市上少有出售。醋各處有之,鎮(zhèn)江所產(chǎn),最為有名于時,近來也已大不如前。居家廚下所用,蘸者吃蟹,加以姜末。嘉興人吃燒賣,店中備有醋加蔥頭,配以佐之。吃韭菜面餅、油汆臭豆腐干則用純醋。燒菜則有糖醋排骨、糖醋炸黃魚或鱖魚。醋溜魚,杭州樓外樓為名菜,我喜食糖醋燴魚,以花鰱、草魚為宜,即鳙與鯇也。

西湖醋魚

西湖樓外樓以醋溜魚成名,我所食者,為鯇魚制成,以小不滿尺者為佳。相傳此法為宋五嫂遺制,則不可靠。其實清朝末葉,尚是鳙魚塊燒,不是全魚。故而杭城菜館用其身,飯店用其首,王順興魚頭豆腐應(yīng)運而生矣。鯇魚因飼于池塘,禾人謂之池魚??梢允巢?,亦名草魚。鳙魚俗呼花鰱,又曰胖大頭者也。

碧桃

桃其重瓣不實,名曰碧桃?!度悍甲V》所云千葉桃,《品芳錄》則云日月桃,一枝開紅白兩色花是也。我家苧園,栽有數(shù)樹,先君嘗名藏書畫之室曰碧桃華館。陳澹如、郭屺亭兩丈,為之書額治印。四方來客,飲酒談藝,不乏其人。

聚珍版

清朝乾隆年間,朝鮮人金簡以棗木制成活字,高宗皇帝賜名為聚珍版,有《聚珍版程式》一卷行世。其實活字印書,我國在宋代早已有之。其時將四庫館中自《永樂大典》輯出之善本書籍,陸續(xù)以聚珍版排印,頒行天下,印成共有一百四十馀種,名曰“武英殿聚珍版書”,今已稀少,罕有得見。嘉業(yè)藏書樓有原刊全部存在,和我相伴八年之久。其他還有福建翻刻本,以及浙江、江西兩省翻刻之巾箱本。浙刻三十八種、贛刻六十種,曾皆經(jīng)我之手,整理入藏。

恐嚇信

民國十九年(1930),我家連續(xù)接得從上海寄來不少恐嚇信,自稱“天下第一軍”,索取巨額金錢。限期在上海某處旅館接頭,見如何如何一個人,予以交付,否則要殺人放火,加以威脅,弄得我家雞犬不寧。歷有數(shù)月,家人不敢外出,家中加以防護,竟至日夜不安,提心吊膽。其實我家名聲雖好,而無實力,難以應(yīng)付。適其時,劉山農(nóng)先生養(yǎng)病禾中,常與我家往來,聞知其事,出力幫助。幸得黃金榮先生干預(yù),就此銷聲匿跡、平安無事。酬其援手,僅先庶母一畫而已。

子孫糕

“子孫糕”與“水晶糕”音似相同,式樣無異,其餡亦是,鮮肉、豬油豆沙和豬油白糖。雙林子孫糕有名于時,與南潯水晶糕不同者,稍大,而餡則用薄粉遮瞞,不露在外。大致二寸見方,一寸厚薄,上有紅印,或店招,或吉利之語。我在海寧曾經(jīng)吃過方糕,更要大一貫五,餡不外露,味亦甚佳,質(zhì)量并不比南潯、雙林推板。但在海寧,并不似蒸餛飩出名。

西片

西片《璇宮艷史》,是我于杭州城站,在杭州第一舞臺,第一次所見之有聲黑白影片。西片《出水芙蓉》,三十年代我在上海,第一次所見之有聲有色影片。

《掃秦》

《掃秦》即《瘋僧掃秦》,昆劇名,見《精忠記》傳奇。昆劇演此劇上有《奏本》一出,恐來自《東窗事犯》。仙霓社呂傳洪瘋魔和尚,周傳錚秦檜。相傳瘋僧掃秦,在靈隱寺前冷泉亭中,縱然巨奸秦檜,也不免有“與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之語,雖出后人,但能表示秦檜已有懺悔之念矣。戲中瘋僧,一手執(zhí)苕帚,一手持火筒,以為掃除奸臣和私通外國之意。靈隱羅漢殿中,我少時見有瘋僧塑像,與凈慈寺羅漢殿中塑有濟顛,輝映于南北兩山之間,無分軒輊。

玫瑰花

玫瑰花,《花木小志》云:“枝條與木香、薔薇相似。”花比薔薇大,多紫紅色,白色次之,黃色最罕見。蘇州、湖州丘陵地帶生產(chǎn)頗多,故而江南用玫瑰點綴糕點,本屬平常。我飲紅茶,必需玫瑰同泡,其味較佳。我家做豬油年糕或八寶飯中,也不能缺少。以玫瑰作醬,最宜蘸白水粽子。蘇式糕餅,如月餅有白糖玫瑰,酥糖也有玫瑰酥糖。若橘紅糕、定勝糕,更需大量用之。就是酒釀糟上,非此不能掩其素色也。而今玫瑰花已無種植之地,身價漸高。自從西俗滲入,二月十四之情人節(jié),玫瑰花之身價更是驚人。以后意欲受用玫瑰花之日,已一去不復(fù)返矣。

酴醾

酴醾,花名,開于春末,白中略有黃色,其實以白為主,似有酒意也。古云“開到荼醾花事了”,故在二十四風(fēng)信中,列于谷雨中候,僅次于楝花而已。我家后園,栽有多株,花開繁盛。先庶母頗愛之,常折之清供于紅霞樓上?!凹苌蟻砜椽毑酱骸痹绺秹艋茫r園酴醾,亦遭受踐踏而厄。其醇香之味,至今思之,誠有“風(fēng)光寒食近,花盡故園闌”矣。

兩度壬戌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六十年僅此一回。我生以來,已逢兩度。一九二二年我年十歲,此為蘇軾夜泛赤壁第十五個壬戌。一九八二年我年七十,為第十六個壬戌,實乃十五周甲矣。是年七月十六日,自畫東坡夜泛赤壁之圖,并和坡仙韻《念奴嬌》詞,以慶我兩度壬戌之不易也。

寒潮

一九五二年十二月一日,即壬辰十月十五日我在南潯,突然寒潮侵襲。是日還是攝氏二十點六度之小陽春天氣,黃昏之后,風(fēng)狂雨驟。次日清晨,竟降低至攝氏零下四點六度。一日之隔,猶如三春進(jìn)入隆冬,亦所罕遇也。內(nèi)子因天氣驟寒,偕衛(wèi)兒送寒衣而來,至嘉業(yè)藏書樓,已下午六時矣。

千官塔

杭州煙霞洞之右壁,刻有千官塔一座。我五十年代看過多回,尚完好無損,乃八角形七層寶塔。用高浮雕顯出三面,塔身正面,每層各刻五尊或七尊供奉像浮雕。其他二面,每層刻四至五身衣冠整肅之供養(yǎng)人立像。塔外刻有供養(yǎng)人跪像,作禮塔狀,大約有數(shù)百身。像旁有刻姓名和官銜。作此功德,盡是官僚和其眷屬,千官之名之由來也。造作年代,當(dāng)在五代吳越王之時,已有千年歷史也。

雙林塘橋

雙林鎮(zhèn),屬于湖州三鎮(zhèn)之一,僅次于南潯與菱湖,素稱水鄉(xiāng)。四周河港環(huán)繞,河渠相接。塘有三橋,名萬元、化城、萬魁,并列相連,為近鄉(xiāng)所罕見。乙亥(1959)之秋,水道去湖州,途經(jīng)烏鎮(zhèn)、雙林、袁家匯而達(dá),并不登岸,但見里閭駢闐而已。及來南潯居住,甲午(1954)之春,與龔君振華同去看畫,始登三橋。六十年代初,偕龍兒去聽王柏蔭、高美玲彈詞。八十年代,應(yīng)胡生建東之邀,過墨河畫苑,識王兄禮賢,后又陪沈兄侗樓代人購買綾絹,均由水道而往也。

諺云:“游過三關(guān)六碼頭,難過雙林塘橋頭?!彪p林塘橋乃萬元、化城、萬魁三橋。昔時此地為客船停泊之處,多乘夜行,謂之夜行埠。橋頭設(shè)立燈桿,燦然如晝。四方商賈,望桿云集。此諺語由此而來也。向來戲班船只麇集于此,故雙林人看戲,行頭“寧著破勿著錯”,殊為認(rèn)真,班子引為畏途。

雙橋玉

雙橋玉,珨玉之一種,出嘉興北郊雙橋,底子如白果肉色,多紅為佳。我雖不喜珨玉,但亦有二件,失于丁丑(1937)。

雞狗上屋

“天下本無事,庸人自造之”。太平時世,偶然發(fā)生意外之事,就要大驚小怪。我幼年時,地方上有雞狗上屋,猶如大禍臨頭。還有人乘機造謠惑眾,募化銀錢,請道士打醮,說是可避免一場災(zāi)禍,從中可以中飽私囊。亦有真心誠意者,說是為地方“造?!?。所謂雞狗上屋,雞但指雌雞,雄雞不在其列。狗則不分雌雄,同等看待。其實雞乃美味家禽,飼者豈肯隨其飛去。狗不能使爪爬高,不易上屋,因而少見多怪,造成誤會。不見家貓不論雌雄,經(jīng)常在屋上亂竄,從未認(rèn)為不祥之兆。雞狗上屋,不過走走而已,而貓則公然在屋上叫春,豈不更形穢褻乎。

香櫞

香櫞,其果色黃,皮厚,香氣濃厚,味酸不能食,但作供果,頗有玩賞之趣。我喜畫于歲朝清供之中。吾鄉(xiāng)花園村種植頗多。深秋季節(jié),采得滿筐,攜來市上出售,作為書齋清供之佳品。我祖父每年總以此分餉城中諸友,亦閑中雅事也。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