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伯與祝英臺
這是我國古代流傳很廣的一個非常有名的愛情故事。
大約是東晉的時候,上虞縣〔今浙江省東北部〕祝家莊有個女孩子,叫祝英臺。她母親早年病逝,只留下她這么一個獨生女兒,被父親當(dāng)做掌上明珠。
英臺從小聰穎好學(xué),父親也把她當(dāng)兒子一樣培養(yǎng),專門請人教她讀書,到了十六歲時,她的學(xué)識已經(jīng)很不一般了。那時正趕上杭州一帶文風(fēng)很盛,許多讀書人都去杭州求學(xué),英臺也請求父親準許她去杭州念書。但是祝員外不同意,他覺得一個女孩兒家,獨自出門求學(xué)是件很荒唐的事,不管英臺怎么軟磨硬泡,他都不肯改變主意。
后來,英臺想出了一個主意,找了兩套男子穿的衣服,把自己裝扮成一個書生,讓婢女銀心扮成書童,去見父親,祝員外竟沒能認出自己的女兒。于是英臺對父親說,自己可以女扮男裝,出外求學(xué),祝員外被纏不過,只得答應(yīng)了女兒的要求。
英臺收拾好東西,扮成一個翩翩美少年,帶著“書童”銀心,踏上了去杭州的路途。走出不多遠,就覺得有些累了,見前面路邊有個亭子,便想去亭子里休息一會兒。英臺和銀心走到了亭子里,發(fā)現(xiàn)有兩個人坐在那兒,一個也是書生打扮,另一個是小書童。
那個書生見了他們,連忙起身施禮,英臺還禮。書生自我介紹說:“我是會稽〔今浙江省紹興一帶〕的梁山伯,要到杭州去求學(xué),敢問兄長貴姓?”
英臺回答:“我是上虞的祝英臺,也是到杭州去讀書的?!?/p>
梁山伯一聽,十分高興,說:“那真太巧了,這樣我們可以結(jié)伴同行,路上相互有個照應(yīng),你可愿意?”
英臺見山伯憨厚質(zhì)樸,就同意了。兩個人相互攀談,越說越投機,英臺說起讀書求學(xué)只有男子沒有女子,覺得很不平,她說自己有個“九妹”,想同她一起到杭州讀書,卻被父親阻攔,山伯回答:“其實男女是一樣的,女孩子也應(yīng)該有讀書求學(xué)的機會?!?/p>
英臺聽了,覺得遇上了知音,十分欣喜;山伯也覺得英臺談吐不俗,心里高興,就對英臺說:“你我雖然剛剛相識,卻很相投,我想和你義結(jié)金蘭,做一對兄弟,不知你肯不肯?”
英臺一聽,正中下懷,說:“承蒙不棄,我也正有這個想法,怕你不同意呢!”
于是兩人捻土為香,就在亭中結(jié)拜,山伯十七歲,為兄,英臺十六歲,為弟。山伯的書童四九和英臺的書童銀心,也學(xué)著他們的樣子拜了兄弟,四人一起,高高興興,一路說笑著到了杭州。
山伯和英臺在杭州的一所書館里同窗讀書,朝夕相處,談文論詩,相互十分敬愛,英臺漸漸地愛上了山伯,山伯卻蒙在鼓里,一點沒有察覺出英臺是個女孩子。有一次,山伯看到英臺耳朵上有戴耳環(huán)的耳眼兒,覺得很奇怪,就問她:“真奇怪,你怎么有耳眼兒呢?不是只有女子才戴耳環(huán)嗎?”
英臺立刻滿面通紅,回答說:“噢,別提了,我小的時候長得眉清目秀,像個女孩子,大人們讓我扮觀音,就給我扎了耳朵眼兒,現(xiàn)在覺得很不好意思?!?/p>
山伯點頭:“不錯,現(xiàn)在你也眉清目秀的,也有點兒像女孩子啊!”說著笑了起來,他是逗英臺玩,英臺卻正色說:“你不要亂講,不然我不理你了!”
山伯一聽,連忙向英臺賠禮:“都是愚兄不好,不該亂開玩笑,賢弟不要生氣啊!”英臺這才轉(zhuǎn)嗔〔chēn〕為喜,笑了起來。
一轉(zhuǎn)眼,時光飛逝,兩人到杭州讀書已經(jīng)有三年了。英臺的父親見女兒總不回來,很不放心,連連寫了好幾封信去,催她回家,最后一封信里,說自己得了重病,讓英臺立刻回去。
英臺收到父親的信,很擔(dān)心他的病情,只好收拾東西,準備回家??墒撬呀?jīng)深深地愛上了梁山伯,舍不得和他分開。她想來想去,怎么才能讓山伯明白自己的心思呢?最后決定,去找平日待學(xué)生們十分慈愛的師母,求她幫助自己。
英臺見到師母,向她辭行,說自己明天就要回家去了,臨行前有一件事想拜托師母,師母微笑著說:“是不是為了梁山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