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康納為何如此“邪惡”
一九五七年,詩人兼文學評論家T. S. 艾略特(T.S. Eliot)讀到一本名叫《好人難尋》(A Good Man Is Hard to Find and Other Stories)的短篇小說集,作者是一位嶄露頭角的美國南方女作家,名叫弗蘭納里·奧康納(Flannery O'Connor)。這本書里有幾篇小說讓艾略特感到“毛骨悚然”,在寫給友人的信中,他這樣評價這位文學新人:“可以肯定,此人身上有一種奇異的天賦,才藝當屬一流,可是我的神經(jīng)不夠堅強,實在承受不了太多這樣的攪擾。”奧康納已經(jīng)去世五十多年,《好人難尋》中收錄的幾篇小說已經(jīng)成為美國文學的經(jīng)典,而此書的中譯本已于二〇一〇年出版。
對奧康納的小說感到驚愕的絕不止艾略特一人。邪惡——這兩個字不但是《好人難尋》中譯本腰封上最惹人注目的字眼,也是一段時間以來不少國內(nèi)讀者提及奧康納時最偏愛的形容詞。人們談?wù)搳W康納的“邪惡”時大概有兩層意思:一是她塑造的人物往往道德敗壞、行為邪惡;另一層意思是說這位作家本身可謂邪惡——她似乎極度冷血,寫的故事充滿暴力,經(jīng)常安排弱者慘遭厄運,對筆下的人物沒有絲毫同情。在標題小說《好人難尋》中,一家老少六口開車出門旅行,不料遭遇三個在逃的歹徒,全家人慘死路邊,無一幸免;小說《河》寫一個四五歲的城里男孩被保姆帶到城外河邊參觀布道,還接受了洗禮,次日,男孩只身跑到河邊,想要親身實踐“在生命的深河里漂流,進入基督之國”(前日牧師所言),卻被河水無情地吞沒;《救人就是救自己》講一位老婦人把自己的智障女兒嫁給了一個看上去好心而且能干的流浪漢,流浪漢修好了家里熄火多年的舊車,說要偕妻子駕車出游,卻在途中將智障的妻子丟下,獨自開著騙到手的汽車一去不歸。
閱讀這些小說,讀者很容易得出這樣的結(jié)論:奧康納想要展示的是道德的淪喪、人性的丑陋、上帝的隱退、宗教的無能。這些故事幾乎都止于悲劇或者不幸,少有“光明”的結(jié)尾——看來這位作家不僅邪惡,而且相當悲觀。
奧康納為何如此“邪惡”?為了找出答案,我們有必要去了解她的生平、關(guān)注她的言論、搜尋對她作品的各種評論和解讀。隨著線索的不斷積累,問題的答案未必能被找出,而原來的結(jié)論卻很可能被徹底推翻。我們可能會驚奇地發(fā)現(xiàn):原來自己一直在“誤讀”奧康納,很多困惑得以消除,可是新的困惑又接踵而來……
對于理解奧康納的小說,“邪惡”并不是最合適的關(guān)鍵詞。假如我們非要使用關(guān)鍵詞來標注這位作家,那么另外兩個可能更為貼切:一個是“南方”,一個是“天主教”。
奧康納于一九二五年生于美國南方的佐治亞州,在那里讀完了中學和大學本科,并對寫作產(chǎn)生了興趣。當她于一九四六年去著名的“愛荷華作家工作室”進修寫作時,她的南方口音如此濃重,以至于初次和導(dǎo)師面談時導(dǎo)師不得不讓她把想要說的話全都寫在紙上。早在奧康納十五歲時,她的父親因為染上紅斑狼瘡而過早辭世,而她本人在二十六歲時也被確診染上同一種病,據(jù)說只能再活五年。為了養(yǎng)病,奧康納回到南方的故鄉(xiāng),和母親一起在佐治亞州的農(nóng)場上生活,一直堅持寫作,還飼養(yǎng)了上百只孔雀(《好人難尋》新星出版社二〇一〇年三月版的封面圖案是一支孔雀翎),她終生未婚,直至三十九歲去世。
奧康納一生寫了兩部長篇小說——《智血》(Wise Blood)和《暴力奪取》(The Violent Bear It Away),以及三十多篇短篇小說,這些短篇收集在《好人難尋》、《上升的一切必將匯合》(Everything That Rises Must Converge)和《短篇小說全集》(The Complete Stories)中。
奧康納在作品中描繪了美國南方的風物?!逗萌穗y尋》中的故事大部分發(fā)生在南部的鄉(xiāng)下,其中至少有四篇小說的主要人物是一對生活在農(nóng)場上的母女(喪偶、守舊的老婦人和她性格孤僻的女兒),這些人物身上大概有奧康納和她母親的影子。奧康納筆下人物的言談舉止都帶有南方特色,尤其是人物的對話,如果有機會閱讀英文版,讀者可能會從很多人物的對話中讀出美國南方口音,比如《善良的鄉(xiāng)下人》中的圣經(jīng)推銷員說:“You ain't said you loved me none.”(“你還沒說你愛我呢?!保癐 just want to know if you love me or don't cher?”(“我只想知道你是不是愛我?!保?/p>
奧康納的小說常被歸類于“南方哥特式小說”(SouthernGothic)。這一流派是哥特小說在美國的分支,開山鼻祖包括十九世紀的愛倫·坡(Edgar Allan Poe)、霍桑(Nathaniel Hawthorne)和安布羅斯·比爾斯(Ambrose Bierce)等人。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威廉·??思{對此風格加以創(chuàng)新,使之重新流行,之后更有田納西·威廉斯(Tennessee Williams)、杜魯門·卡波特(Truman Capote)、科馬克·麥卡錫(Cormac McCarthy)、卡森·麥卡勒斯(Carson McCullers)和奧康納等人被評論家一并歸入這一流派之列。和傳統(tǒng)的哥特小說相似,“南方哥特式小說”常常彌漫著恐怖、荒涼、神秘、腐朽的氣息,情節(jié)中也不乏暴力、邪惡、陰暗、離奇的成分。然而,從福克納開始,這些作家們開始更多地關(guān)注現(xiàn)實,他們借用這種小說形式來反映美國南部的種族歧視、貧困、愚昧、暴力等社會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