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大師和頑童
1.書畫一生
啟功先生是當代著名的學者、畫家和書法家。他的著作豐贍,并通曉語言文字學,甚至對已成為歷史陳跡的八股文也很有研究;他還做得一手好詩詞,同時又是古書畫鑒定家,尤精碑帖之學。
鮑文清在她的《啟功雜憶》中認為,啟功先生是當今的書圣,她說:“在當今書法界誰是書圣?以我的拙見,非啟功莫屬?!眴⒐Φ諅鞯茏忧赜例?,談到啟功先生在中國書法史上的地位時說:啟功先生在中國文化史上是四五百年才出一個的人物。啟功先生的主要學術造詣不是在書法上,最早他是學畫的。寫字當然他從小喜歡,但不是最好。有一個大家都熟知的故事,就是十幾歲時候,啟功先生給一個遠房親戚畫了一幅畫,但是這個親戚囑咐啟功不要落款,他很受刺激,從此注意練字。
啟功先生不是主攻書法,因此不偏執(zhí)某一方面,他在傳統(tǒng)文化各個方面都成就斐然。從古文字學到古代詩詞文學,到歷史,到書法,到繪畫。正是有了各個方面深厚的文化底蘊作為基礎,他才能在書法上有這樣的成就。啟功先生的書法成就可以和歷史上的任何一個頂尖級大師相提并論。從王羲之和王獻之開始,到唐代有四五家,即智永、顏(真卿)、柳(公權)、歐(陽詢)、褚(遂良),宋代有米(芾)、蔡(京),元代有趙孟,明代有祝枝山。每一個時代,幾百年不就才出一兩個大家嗎?所以有人認為,單就書法而言,啟功先生是趙孟之后的第一人。
欣賞啟功的書法作品,總要聯(lián)想到他對碑帖的精深研究,因為他對碑帖的研究和他的書法藝術成就有著不可分割的聯(lián)系。碑帖之學是明清兩代興起的一門學問,這門學問現(xiàn)在隨著地下墨跡的不斷出土,開辟了新的境界。啟功就是這片園地的開拓者之一。他曾有詩云:“買櫝還珠事不同,拓碑多半為書工。滔滔駢散終何用,幾見藏家誦一通?!彼麑戇@首詩是有感于過去的許多鑒賞家只重視碑帖的書法,而對其中的文辭則往往視而不見。他還曾把歷來有定論的《曹娥碑》駁得體無完膚。
和講課一樣,啟功先生的書法理論著作喜歡用比喻,時出妙語,對書法藝術以及書法史上的許多問題,他都有獨到的見解。比如《論書絕句百首》是他數(shù)十年書法實踐、研究的體會結晶。特別是詩中的自注,表達了他真實的看法,讓人看了有豁然開朗之感。例如:
《論書絕句百首》第四首:蘭亭序
底從駿骨辨媸妍,
定武椎輪且不傳。
賴有唐摹存血脈,
神龍小印白麻箋。
《蘭亭序帖》采用唐“神龍本”,原件現(xiàn)珍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啟功先生稱:“今日故宮博物院所藏有神龍半印之本,清代題為馮成素摹本,筆法轉折,最見神采。且與原跡墨色濃淡不同處,亦忠實摹出,在今日所存種種蘭亭摹本中,應推最善之本。”從這幾句話可見啟功對《蘭亭序帖》評價之精準,也寫出了他自己內心的感想。
啟功先生對《蘭亭序》非常推崇,對它作了較為深入的研究,其書法也多取法于《蘭亭序》的灑脫飄逸、沉著流美,在俊逸飛揚中尋求晉唐古韻,于沉著灑脫中追溯王氏之源。從啟功先生臨陸繼善的《蘭亭序》摹本中,我們能體會到他臨習古代名帖的獨特手法以及他的書法作品中取法《蘭亭序》的一些“底細”。
啟功先生所臨此作,并沒有依照原作的章法來臨寫,而是多憑自己在原本字形及其內在精神的理解,綜合自己的筆法特點和原帖兩種不同的筆法特征,用自己獨特的思維去臨寫的。依此而論,如果將啟功先生眾多不同時期的臨帖作品分為三個階段的話,這《蘭亭集》應屬于“中級臨摹”,因為體現(xiàn)的既不是他早年多求字形之似而少求其意韻的“初級臨摹”,又不是他于20世紀80年代以后風格既定而求其神會不追其形的“高級臨摹”。這種狀態(tài)的臨摹當是一種熔鑄的結合點。我們從啟功先生的此幅臨摹作品中,既能看到其書作胎息于魏晉之簡遠風范,又能感受到啟功先生從先賢古人的優(yōu)秀法帖中吸取豐富營養(yǎng)后較為純熟的筆法,以及他將自己的思想和古人的思想進行交流融會的狀態(tài)。
從整體的布局來看,行間和字間的穿插揖讓關系使得整篇布局合理,單字之間的距離適中,且相互呼應。各行之間也疏密得當,神完氣足,舒展飄逸的筆畫與相鄰各字間穿插有致,“與”、“懷”、“固”、“不”等字的收放自如達成統(tǒng)一,又與“文”、“死”、“后”、“今”等字取勢的或開張有度,或內放外斂遙相呼應,而使此三行在總局上達到一種自然的協(xié)和統(tǒng)一。
從單字結體取勢和用筆特點來看,啟功先生所運用的技巧有他的獨到之處。他曾經(jīng)在《論書札記》中這樣說道:“運筆要看墨跡,結字要看碑志。不見運筆之結字,無從知其來去呼應之致。結字不嚴之運筆,則見筆而不見字。”他對筆法和結體的要求在他的書作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xiàn),書寫技巧有其獨特的一面——他將墨跡和碑刻的突出優(yōu)點進行融合,從墨跡中體會用筆,從碑刻中研習結體。所以,此作也是啟功精研結字和用筆的體現(xiàn)。
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副主席彭利銘評價啟功先生:“啟功先生是中國書法界和文物收藏界的泰斗,他率直剛正、儒雅大方、幽默風趣,是為人師表的典范。啟功是第二屆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主席,為中國書法的正本清源、發(fā)展創(chuàng)新作出過巨大貢獻,他的逝世,是中國書法界和文藝界的巨大損失。啟功先生直到晚年還堅持帶學生,一生桃李滿天下,我們將會永遠記住他?!迸砝懴壬貞浾f,啟功老師非常幽默風趣,一生有許多有趣的小故事。曾經(jīng)有收藏家拿著他所收藏的啟功的作品請他本人鑒別,啟功看后發(fā)現(xiàn)是假的,但卻沒有直接說出來,而是風趣地說:“哎喲,這比我寫得好!”
山東省博物館研究館員、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評審委員陳梗橋先生說:“啟老是一代著名的學者、教育家、書法家,也是社會公認的鑒賞家,一直大力支持中國的文物鑒賞和文物拍賣,中國文物界對他敬愛有加。從20世紀80年代初開始,我與啟功先生有過多次交往,他給我印象最深、啟發(fā)最大的是在文物鑒定方面的實事求是:鑒定古代書畫,知道的就是知道,不明晰的就說不知道,非常坦誠。我曾攜帶省博物館收藏的一清代的冊頁到北京請啟功先生鑒定,他給了我很多啟發(fā)。另外,在交往中我感覺到他的一些觀念都十分開明,并且往往以樸實的語言深入淺出地表述出來。他是個京劇迷,常說:‘京劇里板眼第一,然后才能講韻味。寫字也是如此,先講究結體,才能求韻味?!@句話在我多年的藝術創(chuàng)作中起到很大的啟迪作用,避免了一些彎路?!?/p>
在許多場合,啟功都對人家說自己不是一個書法家,那只是業(yè)余愛好而已。說起啟功與書法結緣,其實也算得上是一種偶然,也與啟功性格中要強的一面有關。
在啟功十幾歲的時候,有一次,一位長輩要求啟功為他畫一張畫,畫好后會把它裱好懸掛起來。長輩對自己的青睞讓啟功無比興奮,但是那位長輩卻突然施放了一支冷箭:“畫作完了以后,你不要落款,落款要由你的老師來代你。”這件事情對啟功的刺激很大,他暗暗下了決心:一定要發(fā)奮練字!其實當時啟功的畫已經(jīng)爐火純青了,只是他還是個不知名的小孩。
啟功20歲左右時,他在參加敬懿太妃的葬禮時遇到了書法家溥心畬。由于此時的啟功在各方面都已嶄露頭角,所以溥心畬一見啟功就不停地加以稱贊,還邀請啟功到自己家里去做客。湊巧,當時的又一知名畫家溥雪齋先生經(jīng)常在溥心畬家的松風草堂舉行聚會,召集畫家們一起談藝作畫,于是啟功有了向諸多名家請教的機會。
溥心畬先生的書法功力要遠遠勝過他的畫法功力,溥心畬膂力很強,執(zhí)筆寫字時,不求用筆章法,自由揮毫,這些都給了啟功極大的啟迪。雖然啟功并沒有正式拜溥心畬先生為師,但是經(jīng)常耳濡目染,也已經(jīng)讓下決心練習書法的啟功受益匪淺了。
自從下決心開始練字的那一刻起,啟功幾十年來一直刻苦鉆研,勤學苦練,不論嚴寒還是酷暑,幾十年如一日,這才有了他日后的成就。
他的作品,無論條幅、冊頁、屏聯(lián),都表現(xiàn)出優(yōu)美的韻律和深遠的意境,具有內緊外松的結體和爐火純青的高超水準。書法界這樣評論他的書法作品:“不僅是書法之書,更是學者之書,詩人之書,它淵雅而具古韻,饒有書卷氣息;它雋永而兼灑脫,使觀者覺得余味無窮。因為這是從學問中來,從詩境中來的結果?!比藗兂Uf字如其人。啟功的書法,正如他的為人一樣,端正、平實、平易近人,閃爍著機智和風趣。
啟功先生曾說:“我的書法和陳垣校長有關。我在大學教國文,批改作業(yè),陳先生對我說:‘學生的字比你的字好,你怎么給學生批作業(yè)呀!’”
啟功說:我半輩子學的是筆法和墨的痕跡,而不是學的刀和斧子的痕跡,是帖而不是碑,即所謂“師筆不師刀”,因為陳垣曾這樣教導他:“碑帖沒有味道,不好學,不如真跡來得有味道?!眴⒐φf:“寫字是一種享受,寫字時應該感到輕松愉快。古人說什么寫字時每人汗流浹背,這樣它不變成耍雜技了?”很多人愛評論寫字夠不夠功夫。什么叫功夫?啟功認為功夫就是“準確的重復”,哪怕一天寫一兩個字,只要寫得準確就行。否則,就是一天練十個八個小時,也難以奏效。